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战争-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雷

    鱼雷是19世纪下半叶发明的一种海军武器。鱼雷理论射程能达到8公里,距目标1000米以内发射的鱼雷有较高的命中率。19世纪80年代,小型的高速鱼雷艇已经开始服役。鱼雷艇机动灵活,能对大型战舰发动袭击。为了保护主要战舰免受它们的威胁,鱼雷艇驱逐舰登上了舞台。鱼雷艇驱逐舰还担任了诸如侦察敌情和发射鱼雷等其他的任务。

    水雷

    除了火炮和鱼雷之外,另一个对舰艇的造成威胁的武器是水雷。现代意义的水雷是俄国人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第一次使用的。1914年的标准水雷都带有触角,如果撞到舰船,就会引爆炸药。潜艇和水面舰艇都可以布雷。为了清除水雷,扫雷艇开始被使用。最早的扫雷艇往往是用打渔的拖船改装的,双艇同时作业,用两艇间悬挂的缆线将水雷排除。然后用步枪火力将它们破坏。

    无畏舰

    1904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在日本对马海峡发生海战。日本海军凭借大口径的火炮出乎意料地击败了强大的俄国海军而大获全胜。对马海战证明只有最大口径的舰炮对海战的胜负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导致了全大口径火炮战舰的迅速发展。在对马海战之前,战舰上的火炮有多种不同口径,一般在中心炮塔有四门300毫米的主炮,两边装备小口径火炮,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角度发起攻击。但是,对马海战证明,小口径火炮没有多大用处,大口径舰炮的口径和射程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

    1906年,英国制造了第一艘全大口径舰炮的战舰,命名为无畏号。此后,这种新型的全大口径舰炮战舰都被称为无畏舰。

    无畏舰的出现让当时所有其他的战列舰在一夜之间都成了淘汰品。这样德国海军就有机会赶上英国海军了。英德之间开始争相建造无畏舰。德国的建造效率提高得很快,建一艘无畏舰的时间很快就由三年缩短到了两年。这造成了英国的恐慌,英国决定建造更多的无畏舰,并不断地加大新型战舰的舰炮口径。

    1908年,英国建造了一种新型战列巡洋舰,火力稍逊于无畏舰,但速度更快。为了获得更快的速度,英国人牺牲了保护装甲,这使它在后来的日德兰大海战中付出了代价。德国人却没有这么冒险,他们建造的是装甲巡洋舰。巡洋舰是舰队的主力侦察兵,同时保护战列舰免受鱼雷艇驱逐舰的攻击。由于英国海军势力遍及世界各大洋,需要一种能对远洋海域进行控制的轻型舰船,在战列巡洋舰之后,英国又制造了轻型巡洋舰。

    1914年,德国有14艘无畏舰,英国有21艘,美国和法国各有10艘,俄国和日本各有6艘,意大利有4艘。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无畏舰上装备了8门380毫米口径的巨炮,射程约13公里,是普通战舰上火炮射程的3倍。伊丽莎白女王号还是第一艘使用燃油代替煤炭作动力的战舰,因此它的航程更远。

    武器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系统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步枪淘汰了大刀和长矛。火炮粉碎了骑兵。机枪阻止了步兵。坦克越过了堑壕。飞机是坦克和军舰的克星。坦克加飞机战胜了机枪加堑壕。单发步枪、连发步枪、机枪、冲锋枪;火炮、榴弹炮、迫击炮、自行火炮;坦克从步履蹒跚到全副武装;飞机从螺旋桨侦察机到隐形战斗机;军舰从战列舰到核动力航空母舰。导弹、卫星、激光和粒子束等不断加入到武器系统中来。冷兵器时代谈军事实力主要比人数。一战时谈军事实力主要比人员、机枪、大炮、坦克、军舰和飞机的数量。二战时谈军事实力除了数量还比武器的生产能力。现在谈军事实力主要比武器质量,其次才是人员和武器的数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战争日益向着技术决定论的方向发展了。谁能想出让10架歼8战胜10架F…22的战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武器系统的技术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武器数量又相当的情况下,除非敌人是白痴,否则难以取胜。技术水平相差一代,可“以量抗优”。技术水平相差两代,只能“以血抗优”。技术水平相当,则攻防自如。

    科研人员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普通士兵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力日益减小,指挥官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力亘古不变。战争胜负从来都只取决人,但认为战争胜负只取决于作战的士兵和将军那就大错特错了,研制武器的人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使用武器的士兵和将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德海战:战死的传统

    1914年战争爆发前夕,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远比德国帝国海军强大。英国皇家海军有两个主力舰队,一个是基地在苏格兰斯卡珀湾的本土主力舰队,另一个是基地在马耳他的地中海舰队。皇家海军一共拥有无畏级战舰30艘,巡洋舰113艘,驱逐舰229艘,潜艇70艘等,总吨位为270万吨。英军在西印度和南大西洋还有些小型舰队,同时它还能调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数不多的海军部队。英国还与法国达成协议,英军可以使用法国的南部港口土伦,以集中双方在地中海的实力,防范基地在基尔和威廉港的德国公海舰队。

    德国海军的主力是德国公海舰队,另外有一些海军力量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是,大多数战舰在战争爆发后没有能力冲破皇家海军的交叉火力返回德国。他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对协约国的海上贸易制造障碍。其中最有实力的是德国海军上将冯·施佩伯爵指挥的远东舰队,基地设在中国的青岛。冯·施佩的远东舰队包括“沙恩霍斯特”号装甲巡洋舰、“格奈森瑙”号装甲巡洋舰和“艾姆登”号轻型巡洋舰等。远东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攻击英国商船和运兵船。除了远东舰队,德国在本国水域之外的海洋上还有几艘战舰。

    1914年,远东舰队的“艾姆登”号轻型巡洋舰被派往印度洋袭扰船运。“艾姆登”号先后击沉过一艘俄国巡洋舰,一艘法国驱逐舰和十六艘商船。最后,被澳大利亚海军击沉。

    1914年8月底,英国舰队进攻了赫耳果兰湾,在这场战斗中,德国损失了三艘轻型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

    1914年11月1日,冯·施佩的远东舰队在智利海岸外与一个基地在南大西洋福克兰岛的英国舰队发生了交火,英军的两艘巡洋舰被击沉。

    1914年11月和12月,德国舰队轰击了英国东海岸滨海城镇,企图引诱并围歼英国部分海军兵力。他们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却杀死了上百名英国平民。这是一个多世纪来,英国平民第一次在敌国对本土所进行的军事行动中丧生。英德的海战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1914年12月初,英军在斯特迪海军上将的指挥下进行了报复,在福克兰岛外海域摧毁了冯·施佩的远东舰队。冯·施佩本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在战斗中身亡,冯·施佩的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舰上2200多名官兵也沉入大海。海军指挥官应同旗舰共存亡正是从冯·施佩的战死开始成为一个传统的。

    1915年1月,英德在北海上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英国截取了德军的无线电信号,得知德国的舰队将要发起进攻。英国贝迪海军上将和他的第一战列巡航舰队拦截并攻击了德国舰队。德国的一艘战列巡洋舰的两个炮塔被摧毁。另一艘布吕歇尔号巡洋舰因为舰体受伤速度减慢,被四艘英国战舰围攻,大约八百名船员和战舰一起沉入了海底。

    进攻的条件

    不是任何国家都能够发动战争的。在战争中,进攻方的军事实力往往要十倍于防守方才能稳操胜券。或者说,侵略方的军事实力往往要十倍于被侵略方才能稳操胜券。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犯了军事冒险主义错误。进攻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少要保证与防守方相比没有明显的弱项。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的实力都明显弱于英国海军。正是因为这样,强大的德国陆军始终没有在英国本土大显身手的机会。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威廉二世、希特勒、东条英机和萨达姆显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美国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很好地做到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地球上,很少有人怀疑美国会取得这四场战争的胜利,只是在讨论有多大的损失而已。美国的确“欺软怕硬”,因为美国可以动用十倍于“软敌”的军事实力去进行一场战争,而难以动用十倍于“强敌”的军事实力去进行一场战争。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每一场战争都需要一个“胜利”的结果。可以先败再胜,也可以军事上败政治上胜。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德兰海战:胜负难判

    1916年1月,莱因哈德·冯·舍尔海军上将被任命为德国公海舰队的新指挥官。他计划通过进攻来消耗英国本土舰队的实力。冯·舍尔命令手下的战列巡洋舰作为诱饵到挪威海岸进行挑衅,从而将贝迪将军的巡洋舰队诱出苏格兰的基地。这样,德军公海舰队就可以抢在英国本土舰队赶来救援之前消灭它们。

    1916年5月31日凌晨,德国希佩尔海军中将根据舍尔的命令率领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型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组成的“诱饵舰队”驶出威廉港。在希佩尔出发2小时后,舍尔亲率公海舰队主力也悄悄地离开了威廉港。这是一支包括16艘无畏舰在内的59艘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隐蔽在“诱饵舰队”之后50海里处,等待贝迪的舰队上钩。

    然而,英国人破译了德国海军的无线电密码。1916年5月30日下午,皇家海军指挥官杰利科决定在海上集结所有的战舰对德军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皇家海军拥有24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正处于实力的巅峰。杰利科几乎动员了全部的英国舰队。他率领包括24艘无畏舰在内的99艘战舰,浩浩荡荡地从斯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