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烂尾"神作(穿书)-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君露听了便不乐意,泛着水光的唇一撇,“你恁地管我,我想喝便就是要喝。”
少年人愈发无奈,有力的双手揽过女子的腰,将整个人都带到他怀里,一把抱起,公主抱。
便不再是半抱着,而是全抱住。
“好,都听娇娇儿的,娇娇儿先随我回去自己的房间可好。”
姑娘儿听了话这才满意,在秦玉成的怀抱里找了个舒服位置靠着,还不禁蹭了蹭,像小猫咪一样,满满表现出来都是对他的信任。
漂亮的眸子却是一眨不眨的看着秦玉成,朱唇咧开,贝齿微露,不停咯咯咯的笑着。
“阿玉呀,你真好看。”说话间双手便伸上前环住秦玉成的脖颈,一个仰身,女子柔嫩甜美的唇瓣就和男子的唇贴在了一起。
秦玉成漆黑的瞳眸愈发幽深,他没有拒绝这个吻,反而是加深再加深……舔咬挑逗,灵活的舌头轻而易举的撬开了姑娘的嘴,肆意攫取芬芳。
酒香交融在唇舌间。
一时吻得难舍难分,直到吻得沉君露都要喘不过气来时,她忍不住嘤咛一声,这一声嘤咛终于叫秦玉成自一时迷醉中清醒,这才分开。


☆、第五十章

秦玉成薄唇紧抿,眸光看向怀中女子,只一瞬又移开眼,目视前方再不低头。    
却不知一幕幕被躲在假山暗处的人看了个清楚明白。
那人下唇被牙齿用力咬住,一片泛白,似乎下一刻就要咬出血来,眼睛死死盯住秦玉成抱着沉君露渐行渐远的背影。
秦玉成将沉君露抱回她平日所居住所,将其好生安置。
床上安睡的女子,素来明艳的容貌也沉静下来,小窗透进浅淡阳光,案几上的花瓶斜斜插着几枝新采的花,散发浅浅幽香,阳光恰落在上头。
一切静好又安稳。
他想,如果没有那些因果命债,该是多好,他与她该是多好。
虽是少时便长在平阳侯府与沉君露在一出长大,如今又是未婚夫妻的身份。
但男子终归不好在未出阁女儿家的闺房多做停留。
秦玉成自床边上移开眼站起身,俊郎的面目上没有半分多余的表情,转对侍候在一侧随时待命的司春、司夏、司秋、司冬四个丫鬟,声正词严,“日后万不可由着小姐胡来,谨防贪杯,都记住了。”
“是,婢子记下。”四人的声音重叠,一齐回应下秦玉成的话。
男人点头离去。
平阳侯沉墨白,当朝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官员,此行前来侯府,秦玉成与之要事相商已毕,沉君露已见,他事亦处理,便要出府而去。 
身为朝中高官,事务繁杂,鲜有空闲,他总有很多的事情。
不止朝堂上的还有其他。
秦玉成自入仕以来一直是忙,区别只在忙和更忙。
沉君露醒来时,整个人晕乎乎的脑仁儿有些犯疼。
司春眼力见儿极好,适时将早已准备的醒酒汤端过来。
她接过碗,也不用勺子,直接就着碗口咕嘟咕嘟喝起来,暖乎乎的汤水下肚,又半晌过去,终于缓过神。
司秋瞅准当口抢在司春前头把午间未来姑爷前来看望的事告知沉君露。
沉君露刚喝完醒酒汤,滋味还残留在舌尖,她忍不住砸吧砸吧嘴,随口回应,“我知道。”不自禁想起迷蒙间那个吻。
面上不由晕开一层薄红,不知道的丫头们还以为是喝过热汤的缘由。
“禾大人还叮嘱婢子们仔细照看小姐。”司秋继续说,说到这偷偷抬眸看了一眼沉君露。
沉君露脸上化开笑意,“仔细着我不要多喝酒吧,他一贯是这个脾气,爱瞎操心,我可不听他的。”
说是这般说,心里却有几分后悔,若早知今日禾玉要来,她便不喝这许多酒。
后来不省人事,甚至没能与他多说几句话,他近来难得回平阳侯府探望。
喝酒误事,确该注意些。  
不过酒这玩意儿,沉君露自沾染以来,是愈喝愈舍不下,从最开始小饮一口便要呛声,至如今不说千杯不醉,酒量也是不浅。
戒酒绝无可能,日后大概会少饮些。
嗯,大概?
眉间一转,忽想起别的事情,状似无意对司冬轻飘飘飘过去一个眼神,很快又飘忽忽移开,司冬却明了。
时间静悄悄的过去,屋里烛火摇曳 ,晚间无人的时候,司冬敲门后入,沉君露见之相问,“父亲可是与前些年一般,那件事。。。”话语声到这一顿,“又早早叫人准备起来?”
这事情说的是祭奠一事,再过半月八月初五,六年前的这一天乃是武安侯府灭门之日。
平阳侯沉墨白,他要祭奠,祭奠的就是这武安侯府上下共三百一十七条人命。
再往前二十五年,沉墨白还不是文渊阁的大学士也不是平阳侯,还是个寒门出身的微末子弟时候,武安侯也还是个毛头小子,两人先后分别拜在当时最负盛名的崔氏兄弟门下。
崔氏兄弟,兄崔同睿,弟崔同甫,一人是太傅帝师,一人是太当朝大将,一文一武,分占大魏朝半壁江山,崔氏兄弟一度权倾朝野。
在位期间更是尽心尽职尽力,文治学授书,武安邦定国。
只是功高自会震主,权势过甚便惹得皇帝心生疑窦警惕,这兄弟俩却将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激流勇退,要踩着魏帝心里头那根线的时候,辞官退位还乡,手中权尽放,并不贪恋。
皇帝放了心,又念起崔同甫崔同睿半生劳碌,进行好一番的嘉奖。
昔日的崔将军、崔太傅,权虽不再,名声却盛传大魏,大魏朝谁人不知这崔氏兄弟,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权极一时!
文习同睿,武看同甫。
大魏民间一度风行。
不过却少有人知,崔同睿与崔同甫虽同是出自博陵崔氏,但此二人其实无血缘牵连,并非亲兄弟。
崔同甫乃是崔同睿父亡故友人之子,那故人在死前将之托付于崔同睿之父,于是后来便被带到崔家,被收做崔家子嗣,记入族谱,与崔同睿做了一家兄弟。
博陵崔氏是有名的高门望族,但族中所出人,文人骚客,风流雅士居多,即使入仕为官,也是文官,崔同睿也并不例外。
崔氏满门被过继收养而来的崔同甫是唯一一个例外,偏生这个例外还做到了大将军的高位。
博陵崔氏便愈发兴旺,隐隐已成第一高门之势。
这样两个大人物辞官退位,告老还乡,朝堂文武百官,权贵人家,各方世族,一时私底下都动了心思。
要知道两个大人门下,还并没有正式收过一个学生!
历代高官或多或少总是收得些个门生!
当然崔同甫身为太傅先是于当朝帝王仍是太子时便授学,登基后又是对当朝太子授学,这两个学生特殊地位特殊对待,并不算在里头。
昔日自认有些交情的都赶在两兄弟回乡之前过来探口风,就是没有交情的也凑过来。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要把家里的兔崽子送过来当学生,任凭磋磨。
崔家两兄弟烦不胜烦,但仔细一想学生也确实得要收一个,索性大张旗鼓,特地择选了日子,开个雅会,叫那些想过来给他们当学生的兔崽子们一道都过来。
寒门世家出身不论,既然要挑学生,他们自然要捡好苗子。
最后崔家兄弟挑中两人收做学生,一为秦烨霖,拜在崔同甫门下,一为沉墨白,拜在崔同睿门下。
这两人出身皆非时下名门望族,秦烨霖出身地方小族,沉墨白更是出身寒门。
收下的两个学生可以说是身份低微。
有不少人,尤其是权贵子弟并不服气,心高气傲,年轻气盛,于是前来讨要个说法。
崔氏兄弟盛名在外,才识放在那里,小辈不敢造次,讨要个说法,也仅仅只是前来讨要个说法。
一帮集结而来要说法的高干子弟,傲气冲冲的来,灰头土脸的回去。
对自己没被选上收做学生的事,再没有分毫微词。
这一去,实在是忒打击人,心都要碎。还是碎成渣渣。
崔同睿和崔同甫其实并没有做什么,他们只是让没被选上的这些人各自按本事与秦烨霖、沉墨白进行一场小小的较量。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世族权贵子弟输了个精光,面子里子通通给输没了。
秦烨霖和沉墨白作为被崔同甫崔同睿看上的学生,未来的武安侯、平阳侯,绝对是有真材实料。
被选作门生后,两人随崔氏兄弟回到博陵。
作为同年同月同日一起拜了老师,各自所拜的两个老师又是兄弟,作为兄弟门生,两人又同往博陵,共在博陵崔氏一族待了六年。
沉墨白与秦烨霖也做了六年的知己好友,该是感情深厚。
可只要稍作打听,有一件事在大魏官场,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官位稍高的,在朝中有些地位,经历过当年事情的官员都知道——
当初武安侯府谋逆造反惨遭灭门一案,是沉墨白一手推波助澜。     
他却又在这武安侯府灭门后的六年间,年年祭奠,一年不曾间断。


☆、第五十一章

当年武安侯手掌大魏大半兵权,沙场披靡,军心所向,威望极高,征战四方,为大魏朝统一梁晋立下汗马之劳。
作为数一数二的功臣,皇帝封其武安侯,子孙可承袭爵位。
当时沉墨白已是魏朝大学士,却还不是平阳侯,两人是出自崔氏兄弟门下的兄弟门生,又兼好友,难免不被拿来比较。
从出身到官途乃至风月情爱都被八卦的人私底下比较个遍。
同窗在位的官员都说崔氏门下就连教出来的学生也是不同凡响。
但终归说到秦烨霖和沉墨白,似乎默认沉墨白比起秦烨霖矮上一截。
大学士之位还是难比大将军更难比武安侯。
有人道这在朝堂安安稳稳,只需动动嘴皮,写几个字的文官哪里能跟上战场拿血汗拼命拼来的大将军比,不如也是应当。
又有人夸秦烨霖,不仅战场上了得,是他大魏的好将军,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只娶一妻,与其鹣鲽情深,侍妾通房半点也无。
说到秦烨霖妻,其乃崔绮彤是为沉墨白之师崔同睿之女,沉墨白妻又恰是秦烨霖之师崔同甫之女崔霁语。
两人互娶了对门老师的女儿。
这两个女子是大魏朝女儿家们最羡慕的,夫君都没有纳半个妾室。
只是可惜崔霁语福薄,生产时遭遇难产血崩,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勉强捡回一条命,却是大亏了身子,自此缠绵病榻,眼看再没几年光景,怕是就要去。
那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