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双木缘(红楼)-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不给呢?”
  见她如此,紫鹃也不好多言,拿了块帕子小心包好绞丝镯子,和赏银一同放在小漆盘上,端起钻出马车,亲自送去给拉着送点心果子的相思,一个劲道谢的刘姥姥。那姥姥也是个挺会瞧眼色的人,看到紫鹃送上的东西,心里喜得浑身发痒,语无伦次地左一个谢谢姑奶奶,右一个谢谢姑奶奶,后听紫鹃说二十两是她家姑娘给板儿看病买药的,两吊散钱是给板儿买好吃的,帕子里包的银镯子是她家姑娘给她的见面礼。她当场喜得魂都飞了。结结巴巴的连话都说不利落。紫鹃笑着交待了几句,后说天色不早,她们还要赶回城里去,说完,她递眼色示意让一旁的老婆子搀扶刘姥姥和板儿离开。看着刘姥姥的身影离远了,她方回到马车中,与黛玉回话。
  黛玉听后,垂眸不语,心里面突地冒出一个念头来。她见刘姥姥所在的农庄山清水秀,倒也不错,动起买田地修房的主意来了。
  

  ☆、有惊无险

  与刘姥姥偶遇后,黛玉便藏了个心眼,她寻思着狡兔尚且有三窟,更何况人呢。再者,任谁也不会预想到她会在城外的小庄子里修宅子买田地过日子的。於是心底里暗暗琢磨如何避人耳目,在刘姥姥所在的庄子上安家落户。思前想后考虑许久,她修书一封命刘伟亲送到安徽桐城县去。
  隔了好长的一段时光,刘伟风尘仆仆地赶回来,连水都没喝一口,直接面见黛玉,递上林如海的回信。黛玉看后,心下立时明白该怎么做了。以林伯劳苦功高为理由,一面正大光明地为他置办田产颐养天年。一面私底下修建自家的。顺势也可将他们一家的奴籍脱去。这样的话,即便林家不幸落难了,也不会牵连到林伯林修善雪雁他们一家。而林家亦可多一条退路。
  想到此,她亲自走去管家林伯一家所住的院落中,与老管家秘密商议了一下午,把里外的因素考虑周全了,方心满意足的回房。
  隔了几天,林伯带着几个从扬州别院里来的旧仆,打扮一新的赶着几辆一模一样的马车,在城里兜了无数个圈子,东逛逛西买买,甩脱了暗中保护跟梢的几伙人,秘密赶往刘姥姥所住的庄子,化名为木家老爷,进行林家父女未雨绸缪的置办产业计划。
  时间过得飞快,京城中黛玉每天忙于分散产业,化整为零。安徽桐城县那边的河堤上,林如海也忙得热火朝天,堂堂的前科探花郎,一点也不顾斯文的捋起袖子裤脚,光着一双脚,同民工们一起吃住在河堤旁临时搭建出来的草棚子里。啃一口硬邦邦的馒头,就两口咸菜,喝几口热水,就当一餐温饱了。
  短短两个月下来,林如海从风度翩翩的儒雅书生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庄稼汉。雪雁看自家老爷黑瘦得不成样子了,心里边是急得不得了。心道:姑娘千叮咛,万嘱托让我们好好照顾老爷。倘或是瞧见老爷成了现今这般模样,姑娘心里定会不好过的。
  她心里急,却碍于人微言轻,林如海根本不拿她的劝告当回事,反而振振有词的驳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黄河的汛期转眼就至,他没那么多闲工夫打理衣冠休养身体了。假使大姐儿在此,想必也会同意他的做法。
  听他如此一说,雪雁顿时焉气无语。瞅瞅一旁同样发挥不了作用的夫君林修善,俩人对视苦笑,如若姑娘在此,他们俩也不必为自家老爷的衣食起居操心了。如今是,主子不急,奴才急。老爷不过是一届文弱书生,即使是铁打的身体也禁不住他折腾的。更别提同那些吃惯苦头的民工一块儿吃住了。现在看着没什么,若是伤到了底子,那可就麻烦了。
  雪雁很是无奈地看看换了衣裳,跟着一样黑瘦的潘季驯匆匆赶去河堤上施工的林如海,转过脸,与夫君林修善唧咕了几句,俩人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立即修书遣个伶俐点的小厮送去京中,请林家的女主子过来压阵。
  黛玉接到雪雁的求救信已是六月下旬了,看罢信函,她眸色一动,脸色冷下不少,忙唤了紫鹃进屋子,吩咐她领着其他几个丫鬟准备出远门的东西,顺便通知刘伟备好车马以及船只。后转念想到弟弟林融缺乏常识锻炼,应该让他去河堤上学着爹爹林如海的模样,和民工们一同吃喝两天,体验下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略作思考,她回过头遣正在收拾衣物的云雀去林融屋子里一趟,命他收拾行装,一起去桐城县伺候老子。
  林融一听可以离开京城这个大牢笼,去桐城县一家团聚了,心里头十分高兴。但他完全没领悟到姐姐黛玉的一番良苦用心。心里想着,桐城虽是个小县,然在历史上却是人文荟萃之地。去了那里,姐姐每天忙於爹爹的事情,笃定没空理会他了。他正好借此机会去领教下桐城学派。
  姐弟俩人各自盘算着到桐城县后所要做的事,一个苦口婆心地想让弟弟去河堤上吃吃苦头,磨炼掉他一身娇生惯养的公子哥脾气。一个意气奋发地想着去领教桐城才子的威名。俩人南辕北辙的念头,导致林融在桐城县彻底脱胎换骨,立志终其一生投身在治理水患上,造福一方百姓。
  考虑到林如海临走时曾拜托外祖母家代为照看他们姐弟俩人,黛玉亲书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请林伯在他们的船只离开后,送去贾府。老管家拿着信,大约明白为啥自家姑娘要他在船只走后,才能将信函送到贾府去。大概是怕贾府里的老太太心疼外孙外孙女,非要派孙子辈上的人一路护送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家姑娘不愿与贾府有过多的来往,遂决心先斩后奏。
  收拾好行李,黛玉同玉竹嬷嬷慎重告辞,带着弟弟和一干奴仆等离开京中,赶往安徽桐城县。先是水路,后转陆路,一路上水陆两路轮流替换,走走停停两月有余,方到桐城县的城门前。马车刚到,两个月来候在城门口守城兵休息的小屋子里翘首以盼的雪雁急忙跑出来,红着眼圈请安问候。
  双方絮叨了几句,听得林如海不在府衙中,而是在河堤上视察水情,黛玉略一沉吟,吩咐刘伟将她和弟弟乘坐的马车直接赶往最近的河堤旁,其余的人跟随雪雁去府衙里收拾屋子,整理行李。问清林如海大致的方位,在一名守城士兵的带路下,刘伟亲自赶车护着两位小主子前往河堤。
  不多时,马车停在离河堤较远的平坦泥路上,刘伟抬头眺望一眼远处河堤上瞧着不大真切的人影儿,回过头对马车里的黛玉说道:“姑娘,前面的路太小,不大平稳,马车是不能过去的。不如先由奴才去堤岸上同老爷禀告一声,尔后再作计较。”
  他心里不大愿意黛玉出来去河堤上走动,即便戴好面纱,穿上披风,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刘伟仍觉着以她未来郡王妃的尊贵身份,实不该涉足此等险境。但愿玉竹嬷嬷的密函能快点送到小郡王手中,好让他尽快赶过来,近身保护。不然,他即使死一万次,也难辞其咎。
  黛玉一心想着打磨弟弟林融的娇惯脾气,岂会体谅刘伟的私心,她掀开一角窗帘,瞥了眼前方不算平整,但能够行走的田埂,说道:“不用了。我和融儿久未见爹爹,心里想念至极。今儿悄悄过去,正好予他个惊喜。”
  说着,她穿好披风,戴好面纱,稍稍整理水蓝色的衣裙和云髻,在先行下车的紫鹃相思一左一右搀扶下,提着裙摆,摇摇下车。
  林融也换了一身耐脏的藏青色短打,利落地跳下马车,甘草半夏系好马匹,紧随其后伺候。刘伟见状,叮嘱几句马车夫,大跨步赶上去开道保护。
  黛玉一手提着裙子,一手扶住前面的紫鹃,踩着高低不平,长满野草的田埂迤逦前行,紫鹃和相思一前一后地提醒她小心脚底下,不要被绊倒了。林融如同放出牢笼的雏鹰,一脸好奇的跟在后面东张西望,甘草半夏倍加小心的念叨着:爷,你留神脚下,爷,不要乱跑……一行人中,惟独刘伟是有苦说不出,心里默默念着菩萨保佑在前头开道。
  走了一二百米的田埂,黛玉他们爬上用麻袋装土,加固加高不止一截的堤岸。走在坚实的河堤上,眯起眼眸遥望远处滔滔的河水,林融口中讶叹不已,稍加思索,转头问黛玉道:“姐姐,倘使这回汛期平安度过了。爹爹能否上奏朝廷告老还乡了?”
  话犹未完,前方跑来一个黑瘦精干中透着温文的书生之气,双眼炯炯有力,精神头十足的年轻人冲着他们摆手,并大声嚷道:“你们快些下堤岸去。不一会工夫,洪水就要过来了。”说完,他连瞄都没瞄一眼身姿飘忽恍若随风扶柳的黛玉,脚步匆匆地往上游的方向跑去,伸展手臂测量风力,风向等。
  头一次遭人忽略得如此彻底,林融抬头瞅瞅风轻云淡的天际挂着的懒洋洋的太阳,不以为然的笑道:“足下是在开玩笑吧。天色如此晴朗,岂会有洪水到来?”
  黛玉心思一动,别过脸嗔责弟弟道:“人家既然敢这般说,想必是胸有成竹。我们且下堤岸去。甘草,你去那边通报一声爹爹,就说我们在马车等他一同回去。”
  她观那年轻人面容清秀,双目清澈有神,不像是说谎话骗人,且他们姐弟俩人生地不熟的,人家没必要骗他们。
  林融听到姐姐的责怪,心里不大服气。一双眼睛盯向测试风向风力的年轻人,故意问道:“既然洪水要来了。那你为何还待在岸堤上不走?你就不怕被洪水卷走了。”
  年轻人闻言也不生气,转过身体爽朗大笑道:“呵呵……能卷走我潘季驯的洪水恐怕还没出来呢!这位小姐,你还是快些带着你们家小哥儿下堤岸去吧。不出半个时辰,洪水就会到这里的。幸而新到任的林知县是个好人,号召县城里的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加固了整个桐城县境内的河堤,不然,前段时间洪水刚到,桐城县就变成一片汪洋大海了。这是第二次了,希望也能顺利渡过。”他喃喃自语的同时,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