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的钢铁产量虽然受到矿产资源的制约,已经达到了瓶颈,但是生产出来的马口铁很重要的一个用途,就制造军用罐头。与民用罐头多采用玻璃罐不同,为了适应行军需要,军用罐头都是镀了锡的马口铁,而且襄的马口铁因为炼制成本低廉的缘故,甚至通过荷兰、西班牙商人反销至欧洲。打得如今欧洲主要的波希米亚马口铁打不起头来,从而成为襄外销铁器中的一贡重要收入来源。岳托没有见过军用罐头,但他认得汉字,看懂外头印着的字。便令人用短刀将盖掀开。
    一股浓郁的阉肉味扑鼻而来,为了延长保质期,这种军用罐头可没有少用香料。那打开的旗兵忍不住用刀穿上一块肉尝了尝,向岳托道:“主爷。是肉,是……猪肉!”
    襄的养殖业,随着玉米、土豆和红薯等的推广种植而迅速发展,这三者都是相当好的饲料,特别是玉米。因此,襄、会安在崇祯十年时是出栏了生猪一万五千头,而在刚刚过去的崇祯十一年,这个数字扩大到了可怕的八万多头——虽然此时每头猪能提供的肉不过是两百余斤。可是总供的猪肉量也达到了近二千万斤。整个襄体制之下,人口总数不足六十万,平均下来,每人有三十斤猪肉,再加上数量同样可观的牛肉、鸡鸭鹅肉,襄能够保证每个襄的百姓,都有比较充足的肉、蛋供应。
    而身为优先照顾的虎卫,是不缺肉食。哪怕是行军途中,他们也不用象着此时官兵或建虏一般,用豆豉和醋布充当菜肴。肉罐头、菜罐头、果罐头,只要能吃的,就能做成罐头。甚至于有些虎卫听到罐头二字就变了颜sè。
    一次两次吃这样放了浓重调料的罐头,那是美味,就比如此时的岳托,在确认罐头无毒之后,身为正红旗旗主,他当然优先享用这种好东西。一边吃,他一边道:“襄兵竟然有这么多这种东西,无怪乎作战勇猛军纪森严……只不过他们怕是吃不得苦吧。”
    “哈哈,果然是好东西,只可惜数量还是少了,便是一人一个也分不够……”和硕图也笑道。
    他们在亭口镇破了俞国振的计,还夺了虎卫的一个营寨,又有这许多收获,自然可以嘲笑一番了。
    “瞧瞧还有什么好东西。”岳托吃得心情大悦,也来了兴致。
    倒不是真正因为好奇,这其中还有窥看襄虚实之意。虽然建虏也尝试让那些汉jiān帮窥探襄的虚实,但一来路途遥远,二来襄的户籍制度比起大明为严格,至少襄没有隐户,所以外来人都很容易被监视,便是重要的民生工坊都无法接近,别提虎卫的基地了。
    从方的罐头里,岳托便可以判断出,虎卫的待遇非常好,因此士气极为高昂。这与那些又穷又饿的大明朝廷官兵不一样,这个发现,令岳托心中其实极度不安。
    在遗弃的营寨中,很他们发现了两门大炮。
    这一路上虎卫的短炮给岳托极大的震动,这种灵活方便、shè程又不近的火炮,实在是陆战利器,而且虎卫习惯将一二十门炮集中使用,一但轰击下来,便能造成巨大的打击。因此,当发现这两门大的火炮时,岳托当即来到近前想要查看清楚,弄明白虎卫的火炮与大清的红夷炮有什么区别。
    然而就在搬动火炮时,当火炮一抬起来,底下压着的一个弹簧弹起,引发了一个机关。
    紧接着便是轰响,整个充当库房的营帐顿时飞上了天,岳托离得稍远,没有真正炸中,却也被冲击波掀了起来,重重摔落在地。还不等他清醒过来,炸飞的碎片中有数块穿过他的甲片,在他原本就已经虚弱了的身体上重重一击。
    埋地雷对于建虏来说,并不陌生。戚继光便在蓟州发明过“钢轮发火雷”,而明朝官吏也习惯在打不赢的时候,于官府大堂之下埋官亭炮或公署炮,贼人得意洋洋往公堂上一坐时便引发爆炸。但是,象虎卫这般使用弹簧为击发引信的,却绝无仅有!
    而且明官府用的火‘药威力实在有限,一般埋藏的不谨慎,也容易被发觉。虎卫则不然,如何使用地雷,在虎卫里是步兵所需要专门掌握的进阶技能,优配方和颗粒化的黑火‘药,威力也胜过建虏以往所遇。这一炸之下,除了岳托之外,别的正红、镶红二旗的将官,也颇有伤亡!
    重要的是,原本就因为生病和连续作战而虚弱的岳托,在被炸之后,便陷入了昏迷之中!
    和硕图临时接过指挥权,他也是宿将,在确认岳托伤重难以苏醒之后,当机立刻,放弃再与俞国振进行纠缠的想法,立刻挥军西撤!
    “原来只是生死不明!”
    在得到确认的消息之后,俞国振的欢喜少了一半。岳托暂时生死不明,但建虏的撤离还是井然有序,他本来想在亭口多牵制建虏几rì,多地消耗建虏物资的打算,终究还是落了空。
    “建虏南至山‘东,原本就水土不服,咱们抓着的俘虏里,不是有人说岳托身体已经不适了好长一段时间么?”茅元仪道:“此次重伤,料想岳托也只是苟延残喘,拖不了多少时间。”
    “以茅先生之见,我们继续追击?”
    “不可,咱们也是强弩之末了。”茅元仪摇了摇头。
    虎卫确实也是强弩之末了,除了留在高密安置那数万百姓的千人,其余人都是辗转作战,而且不少人甚至是刚刚万里海波过来,还没有怎么休息便投入了战斗之中。加上连番大战,虎卫的物资消耗巨大,也需要进行补给。
    “接下来的事情,就只能交给李青山李明山兄弟了,咱们回高密,在那休整补给,准备下一场大战。”茅元仪想到这,便建议道。
    “也唯有如此——但愿他们兄弟能做得好些。”俞国振点了点头。
    “他们熟悉附近情形,我在亭口得他们帮助颇多,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张正道:“只是……还有一事,恐怕小官人也得考虑。”
    “何事?”
    “亭口的百姓。”
    这话让俞国振默然,确实,因为专心于战事,他把这个也给忘了。
    与此同时,自小生长在亭口的杜建功在远处遥望着亭口镇,颓然跪在地上,用手奋力捶地:“早知如此,就不该离开亭口,不该听那群人话的!”
    “不听人家的话,你此刻就看不到亭口的火了,建虏早就将你杀了。”旁边的一个汉抱着胳膊,嘴里叼着一根草茎,“呸”了一声道。
    “就算被建虏杀了,总也是死在自己家中,如今亭口烧成这模样,不用问,我的家肯定没了,我一家老小,这个冬天怎么过?”
    “挖地窝,搭窝棚,总要熬过去……而且,那伙人嘴上说是登莱兵,我却不相信,你见过官兵有那么好言好语的么?”抱着胳膊的汉冷笑道:“他们的服饰,还有不少人是和尚头……我知道他们!”
    “咦?你知道他们?”
    “南海伯他老人家的襄虎卫,前年……大前年我在京畿时见过,当时他们奉旨勤王,我恰好在京畿,被建虏抓着,是为他们救出来的。”那抱着胳膊的汉道。
    此话一出,杜建功大惊:“怎么从不曾听老哥你说过?”
    “没有路引,跑到京畿去原本就不是什么好事,说什么?”那汉叹了口气,脸上全是懊恼:“只恨当初我蠢了,南海伯原是招人去襄,我却傻乎乎舍不得家里的婆姨和娃儿——结果婆姨娃儿都没了,却盼来了建虏,这贼老天的,原以为是不给咱们活路了,虎卫却来了……”
    “武老哥,你这是什么意思?”杜建功一愣。
    “俺也是家破人亡了,如今建虏烧了亭口,就是想卖气力也没得个地方……干脆去襄投靠南海伯吧,这身气力,总不至于饿死。”武老哥叹息道:“杜兄弟,我料想虎卫定然会来安置赔偿,我若是你,便不要什么赔偿,只求能去襄了!”
    类似的话,可不只在一处响起,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是咒骂虎卫,便是咒骂建虏,总之,极少有人会相信,他们的损失还有人进行赔偿。(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四五七、天假谶语专其雄
    正在上传正文,别插楼。无论武老哥将新襄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杜建功先想到的,仍然是他在镇子上的屋子。
    他家在亭口镇住了五代,老屋已经是祖宅,不去看看,如何能安心!
    当他跑到镇门口时,看到的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那座小城。
    满城的大火不仅烧掉了民居,城头的望楼之类的建筑也被引燃,而且在高温烤炙之下,城墙多处开裂。
    门洞大开,摇摇欲坠,便是从底下经过,也让人担心会不会垮塌。
    在城门前已经聚了不少人,杜建功估计少说有几百,都是不放心家里情形躲到近处的,但他们大多被人拦在了城门前。
    拉住他们的正是虎卫。
    俞国振亲自站在门前,在他身后,就是石灰标的线。一排虎卫举着火枪着在前线,枪。对准正拥来的百姓。
    普通百姓是极为复杂的,俞国振从不以为,就凭着自己几句大话或者一两件善举,便能让所有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一定的制约与限制,能够让百姓不会太过盲目。比如说此刻,若是不用火枪,只是靠着劝说,百姓早就冲开封锁线闯入城中,然后就是在废墟中翻找抢掠,甚至会演化出杀人奸淫之类的行径。
    “你们这是做什么,我们要进去,我们要进城去!”有人嚷了起来。
    “城里尚有余火,此刻入城并不安全,而且为了避免有人哄夺财物,须五人联保,方可进城。”有虎卫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在高处喊道。
    这话倒是提醒了某些人,当下便有人嚷道:“亭口镇便是你们这些南方佬来了才烧的,谁知道是不是你们烧的,却赖到女真人身上,让我们进去.”.””
    这起哄者一带头,顿时就群情汹汹直来人们开始扑向那条封锁线。百姓的情绪一但被煽动起来,便象是亭口镇里的火,燃得快传得也快,俞国振目光猛然凝结。他举手示意顿时,一排虎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