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快乐农夫生活-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杜伟铭就准备开始做香肠了。去年过年的时候就想做香肠来着,这个做起来麻烦,但是景源也病着就没工夫弄。今年先早点准备起来,打发娃娃去找小伙伴玩,杜伟铭就和周文两人开始做香肠了。王武和连大去地里干活了,秋土豆估计再有些日子就得收了,连大和王武正抓紧时间浇水施肥,冬至前就要把土豆给收了。
  因为做香肠要用的肉要腌制一段时间,所以杜伟铭就在处理肠子之前先把肉处理了。昨天买的十斤肉,留下一斤红烧,其余的全部做成香肠。将瘦肉先顺丝切成肉片,再切成肉条,最后切一个个小方丁。随后把这些瘦肉丁放在盐水中浸泡,定时搅拌,这样能促使血水加速溶出。等到一个时辰以后,就把这盆盐水倒掉,再用盐水浸泡三到四个时辰,最后冲洗干净,滤干。肥肉丁用开水烫洗后立即用凉水洗净擦干就可以了。
  在浸泡的同时,杜伟铭把昨天送的那些猪下水处理了,做香肠用的是猪小肠,猪大肠杜伟铭准弄干净了今天煮着吃。处理肠子是件挺麻烦的事情,需要把里面的油脂还有脏东西都洗干净,擦点盐弄起来就会方便很多。清洗的时候要很注意,不能把肠子弄破了。
  中饭也没时间做了,简单的煮了几个红薯,大家吃了就算是午饭了。等到下午,那些瘦肉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就要准备腌肉了。把洗净的肥、瘦肉丁混合,接比例配入盐、白酒、花椒、胡椒、糖等拌匀,这个还要腌渍四个时辰左右。在腌渍的过程中,每隔一个时辰就要翻动一次使调味均匀。这个看着就是麻烦啊。
  杜伟铭又让周文去寻了几个竹节过来,竹节上下打穿,打磨光滑,等会儿灌香肠的时候能用。又把昨天买的缝衣针和棉线找了出来。腌渍的时间很长,杜伟铭就直接准备开始做晚饭了。估计今天是灌不了香肠了,明天一早再弄了。
  买回来的青鱼也处理了,头切下,一个做剁椒鱼头,一个熬鱼头汤。两个鱼尾巴都留下,明天红烧。青鱼也是准备腌咸鱼的,青鱼处理后不能用水洗,直接用干布擦干净后,浇上白酒,两面用盐用力擦后,放在小缸里,上面用石头压,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过些日子拿出来风干就行了。
  晚饭是杜伟铭动手做的,早饭和午饭都是草草应付的,所以今天的晚饭非常丰富。剁椒鱼头,红烧肉,还有土豆丝和炒青菜,鱼头汤。今天大家都是吃的糙米饭活着玉米面,也没给娃娃另外做白米饭,但是糙米饭今天特意蒸的软些,娃娃吃倒也没什么。娃娃在下午杜伟铭做晚饭时就蹲在旁边看,哥哥今天要做好多好吃的。大家吃的很高兴。吃饭时王武说了,地里的土豆长势喜人,收成应该不错,再过些日子就要挖了。碗里的菜汁都吃的干干净净,杜伟铭很满意,娃娃今天吃了好几块红烧肉呢,大家都对杜伟铭的手艺表示的赞扬。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杜伟铭看了下腌渍的肉应该可以了,就准备灌香肠了。把小肠头套在准备好的竹节口上,用棉线扎紧,就可以往里面塞肉了,一边塞肉一边把肉往肠子下部赶,要用巧力免得把肠子弄破就麻烦了。一开始没注意,才灌了没多少就把肠子给弄破了,还好下面放着木盆,肉都出来了,有重新弄。找到感觉干起来就快了,每隔三四十厘米用棉线把肠子扎紧,用针刺破肠衣排出肠内的空气。杜伟铭和周文两人分工合作,杜伟铭塞肉,周文扎棉线,用针刺,到了午饭前总算是把这些香肠都给做好了。灌好的香肠就挂在屋后通风的地方,等它风干,现在天冷倒也不怕坏。一直可以吃到来年春天呢。
  买回来的布匹和棉花昨天就趁有时间送到张大婶那里让帮忙做棉衣了,娃娃还小,身上的衣服倒是有些单薄了,得快些换上棉衣了。买来的鸭蛋还没有处理,杜伟铭原本是想做咸蛋还有皮蛋的,这里只有腌蛋,杜伟铭尝过,和咸蛋差不多,但是没有咸蛋好吃。现在有时间还是自己做吧。咸蛋做起来倒也简单,把将盐倒入冷开水中溶解,加入干黄土搅拌成糨糊状。把鸡蛋放入盐泥中,使蛋壳上全部粘满盐泥后放入陶罐中,基本装满后将剩余的盐泥倒在蛋面上,密封起来就可以了。冬天做咸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估计要一个多月,新年的时候应该就可以吃了。买回来的鸭蛋,大多数都做了咸蛋,只留了十个准备试验做皮蛋,因为皮蛋的做法杜伟铭倒是只见过自己没试过,这边好像也没有皮蛋,这个要用到石灰,弄的不好就伤皮肤,还是等过两天有空试验一下再做吧。
  天香楼的掌柜托人来送信,说让杜伟铭再送些笋干、扁尖去。杜伟铭就王武又送了30斤笋干还有一罐子扁尖去,还有一份给景源的信也一并带去。这次过年的时候估计家里的人就更多了,村里人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冬至做着准备。
  但是在冬至前杜伟铭家里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挖土豆。这次种的秋土豆时间不长,但是这段时间老天帮忙,天气倒是不错,杜伟铭对于收成还是有些信心的。家里是全家出动挖土豆。王武和连大负责刨,杜伟铭就和周文两人在后面捡,娃娃也跟着帮忙,秋土豆因为生长的时间不长,没有上一批的大,但是一个个圆滚滚的还是很讨人喜欢的,这可是粮食啊。挖土豆看着好像不累,但是弯着腰捡其实也挺吃力的,娃娃捡了一会儿就有些累了,杜伟铭让他在旁边休息。自己就和周文他们接着干。一天也只挖了一亩地,别看一亩地,土豆还真不少,一筐筐的土豆推回家,村里人又有了新的话题。李二在秋天也能种土豆了,大家闻风而来,都来看看这秋土豆长啥样。
  杜伟铭一点也不想出风头,只是这村子才这么点大,一点点事情就传的大家伙都知道了。村长也特意过来看了这秋土豆,虽说个子小了些,但是也是土豆啊。杜伟铭答应等有空也教村里人种这秋土豆,大家才渐渐散去。后面的几天都在挖土豆中间度过了,四亩地整整挖了三十几筐的土豆,这么多家里肯定吃不完。挑了小的芽眼多的两筐出来作为明年的薯种,原本留好的薯种还有上一次多下来的那些土豆还有这次地里的大个的,买的出价钱的,杜伟铭决定过两天让王武和连大送到镇上卖掉。屋后的大坑起了出来,留了几筐小土豆准备明年慢慢吃。剩余的就放在储藏室,这段时间也可以吃,家里还剩了不少土豆。杜伟铭还挑了几筐好的就送了些给村民们,虽说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但是今年地里的收成不好,家里的土豆大家都不舍得卖,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听说村口种的秋土豆收成好像也不错,至少今年过冬的粮食有了。杜伟铭也挺高兴的,他们还送了一些土豆过来,谢谢杜伟铭。杜伟铭也收下了。
   



46、冬至
 
  冬至在一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有些地方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三清村这里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一早就起来准备了。以前冬至的时候是北方饺子南方汤圆,杜伟铭自己是南方人一般都是吃的汤圆。三清村这里吃的是是一种杜伟铭以前没见过的团子,类似汤圆,但是看上去更像是菜团子。
  去年冬至,杜伟铭是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团子也是隔壁张大婶送了一盘过来,再跟着乡亲们照做就行了。一早上就要准备好团子还有一些吃食,家家户户都会先去扫墓。杜伟铭当然也不例外,早早起来就开始准备了。
  昨天已经去镇上采买一番,上次的土豆还有笋干什么的也卖了不少钱,这次冬至当然是要好好准备一番的。一条青鱼,一碗肉,还有一些豆制品,这算是祭祖的基本菜色了。杜伟铭干脆多买了些肉,准备把腌肉什么的也做起来了,这次竟然还有人来卖鹅,杜伟铭还买了两只鹅,一些糕点什么的。可能因为冬至的原因,赶集的人比往常多了些,杜伟铭家的牛车上也有几个村民搭车。这次采买只有杜伟铭还有王武和周文去,连大和娃娃都留在家里。大家伙虽说收成不好,但是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也都准备了不少菜色的。
  杜伟铭一早就在准备团子,玉米面和好以后,让连大揉面。肉剁成肉泥,合着青菜一起做成馅,其实就是类似馄饨陷。做成一个个大团子,放锅里蒸熟就可以了。加上红烧肉,红烧鱼,还有豆腐什么的,当然也少不了一小坛子酒,大家就出发去祭祖了。娃娃现在也算是李家的人了,当然也就跟着杜伟铭一起去祭祖。
  坟地是在村后,杜伟铭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祭祖了。石碑前还有些杂草,打扫一番后,放上酒菜,磕头烧纸钱,就算是好了。
  中饭就是把早上做的团子还有菜什么的重新加热一下,大家也吃得挺高兴的。娃娃特别喜欢那两只鹅,杜伟铭本想宰了腌上的,现在到舍不得下手了。就教了娃娃那首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有了这个现实的对比,娃娃学起来倒也是兴趣十足,不一会已经会念了,只是意思还有些不明白,杜伟铭就一一给他解释了。
  “哥哥,以后我来负责养着两只鹅好不好啊?”
  杜伟铭一愣,倒也是没想到这点。
  “娃娃怎么想到要养鹅啦?”
  “我见过牛,鸡,鸭,这鹅还是第一次见。娃娃想把这鹅养大,好不好?”
  杜伟铭听到这个有些头痛,现在天冷,河里的水也不多,实在不是养鹅的好时候。和娃娃沟通了一番,总算是同意先养两天,过两天就宰了,等天气暖和了再养。
  杜伟铭想让大家试试正宗的汤圆。这个就需要用到糯米粉了。这糯米也不容易,这里一般都吃糙米,白米什么的,糯米可不多见,糯米粉就更别提了。去镇上的时候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一些糯米,自己回来弄了。
  “哥哥,哥哥,这白米泡那么长时间是要做什么好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