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明-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好古之所以雇凶谋杀杨澜,舒小婉乃是诱因之一,不过,要追溯到事情的源头,那应该是许久许久以前了!

魏好古的父亲和舒城乃是同榜进士,两人在大比之时认识,之后结为好友,后来又同殿为臣,最后都官拜督察院监察御使。不仅如此,舒城的妻子,也就是舒小婉的母亲姓魏,乃是魏家的远房亲戚,两人之所以能成亲,魏好古的父亲在其中出了不少力,算是媒人公吧?所以,两家一直很亲密,魏好古年幼的时候曾多次出入舒家内宅,和舒小婉也算是青梅竹马的交情。

说起来,这应该是非常铁杆的关系,可是,这样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朝堂上风波诡秘,敌友之间,不是那么轻易界定的,舒城之所以罢官,魏好古的父亲在其中出力不少。

事情的起因乃是“国本之争”!

万历十年,一个王姓宫女帮万历生下了太子朱常洛,到了十四年,万历宠爱的妃子郑氏也生了一子,取名朱常洵,万历非常高兴,将郑氏封为贵妃,他的意思很明白,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满朝文武反对。同年二月,内阁大臣申时行等提出册立太子之事。于是,一场皇太子之争,由此拉开序幕。

对万历来说,立哪个儿子当太子,是他自己的事情,容不得其他人反对,然而,对那些恪守礼教,视任何违背礼制的事情为大逆不道的文官大臣来说,万历此举实在是离经叛道,决不能认同。

在国本之争上,舒城并没有站在文官集团这边,他认为,立太子当立贤,而非死抱着立长立嫡不放,当时,魏好古的父亲也执这样的观点,只是,他比舒城更加激进,死心塌地地站在皇帝的这一边。

可惜,事情的变化并没有落入魏某人的算计中。

在文官们的强烈反对下,皇帝没有办法达成他的心愿,朱常洛的太子之位虽然摇摇欲坠,却始终屹立不倒。皇帝罢免了大量反对他的官员,群臣们依然前仆后继,接二连三地上书责问皇帝,最后,迫使皇帝躲在深宫之中,懒得上朝,不与群臣见面,从某个角度来说,采取这种逃避行为的皇帝其实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眼见站错了位,魏好古的父亲顿时急了,他开始掉转阵线,转而站在文官集团这边,为了取信那些人,他弄了个投名状。

舒城也就成为了牺牲品,在魏某人的出卖下,他被那些恪守礼教,认为自己坚守真理的文官集团赶出了朝堂。

然后,十年之后,魏某人的儿子与舒城的女儿舒小婉在肃宁再次相见,他对她一见钟情,不知道是为了弥补当初的过错,还是为了达成儿子的心愿,魏家派人向舒家提亲,结果那媒人没有说到几句话,就被舒城赶了出去。

经过这件事后,两家应该没有丝毫结亲的可能了!

然而,越是受挫,魏好古对舒小婉就越是爱慕,他是一个骄傲的人,认为只要他努力,这世界就没有他无法办到的事情,他坚信,只要给他时间和机会,他能够让舒小婉爱上自己,所以,魏好古并不把舒城的拒绝放在心上。

然而,不久他就得到了舒小婉和杨澜定亲的消息。

杨澜是什么人?

了解杨澜的性情和家世之后,魏好古感到极其的失望和愤怒,在他看来,自己和杨澜之间有如白云和黄泥的区别,自己中意的女子将要嫁给那样的一坨黄泥,一旦想到那样的画面,他就难以忍受。

说到底,他对舒小婉的感情与其说是一种爱慕,倒不如说是一种执念,凡是自视极高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毛病。

不管怎样,说他是为了爱情也好,为了自家的执念也好,终究,他还是派人去雇凶刺杀杨澜了。

然而,事情的结局却出乎了他的意料。

刺杀不仅没有成功,那个他看不起的家伙竟然力压他一头,夺得了头名解元,这一点尤其让魏好古愤恨,只不过,这愤恨并没有让他迷失方向,反而让他清醒了起来。

确定杨澜回到了肃宁,整个刺杀行动彻底失败后,魏好古承认,自己小看了杨澜,他承认对方与自己处于同一地位,正因如此,魏好古决定改弦易张,放弃暴力将对方铲除的计划,忘掉内心的不愉快,与杨澜结交为友,他相信这样的一句话,要想击败对手,你就必须先对他有所了解。

这是最后一次放纵自己了!

魏好古站在槐树下,轻声告诉自己,他抬起手,拂下肩上的落叶,随后,向与杨澜两人所行相反的方向行去,在那里,魏忠和下人们正毕恭毕敬地候着他。

(这是今天第二更,晚上还有一更!还有一章第一集就结束了,下一集杨澜将去京城,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将展现在各位眼前,各位还在等什么,快快投票支持啊!梧桐现在在新书第十七位上,大家帮我冲到首页去啊!)

第一集 恰似神龙潜深渊

第三十章 去京城

日子一天天过去,平淡而闲适,转眼间,就来到了万历四十六年的年末,除夕一过,万历四十七年的春天也就来了。

从时间上来说,严冬已经过去,然而,呼啸的北风和鹅毛般的大雪依旧肆虐,每天夜里准时降临,第二天清晨方才离去,早上起来,极目远望,见到的便是白茫茫的一片。

大年初四,就在这样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天气,杨澜开始动身了,前往京师参加大比。

和几个月前往保定府参加乡试时不同,这次他身边随从众多,肃宁大商家周游赞助了几辆马车,并且,他也带着几个下人随行,说是前往京师分店查账,这理由颇为充分,然而,明眼人都知道,他这是想抱解元公的大腿。

做生意也就是经营,最优秀的生意人经营的并非货物,而是人,这一点,周游看得极其分明。

中举之后,范进在家中的形象变得伟光正起来,岳丈胡屠夫对他的态度拐了一百八十度的弯,以往对他不是辱骂就是拳打脚踢,现在,一看见这个女婿,那张老脸便堆满了笑,声音也放得极低,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该如珍似宝地供奉着,只不过,对这种改变,范进一时间还不怎么习惯,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这次上京赶考,胡屠夫不再阻止范进,说他是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将家中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送给范进作盘缠,再加上,中举之后,四周那些乡绅赠送的程仪,这一次,范进也就不再像乡试那次一般寒酸了,行囊颇丰。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决定随行在杨澜身边,与他一同上路。

除了范进,杨庆和杨凌祖孙,张落和薇薇兄妹自然也是要随行的,因此,他们这群人虽然比不上年前就离开肃宁的魏好古一行声势浩大,却也和冷清沾不上边。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人随行,她就是杨澜的未婚妻舒小婉。

按照最初的约定,杨澜乡试回来就该和舒小婉成亲,毕竟,十八岁的大姑娘,在这个时代若是还没有出阁,很是要受点闲话,出门上街,免不了要被他人指指点点。

然而,舒小婉主动提出推迟婚期,说是等杨澜大比之后再完婚,理由很简单,不想因为婚事分了杨澜的心,希望他能集中精神去全力一搏,成就一番事业。

对此,杨澜自然不会反对,舒小婉于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她相处。

当事人都赞成,两家的老人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虽然,杨氏迫切期望杨澜成亲,这样她就能早日抱上孙子了,只不过,她更希望杨澜能考中进士,为杨家光宗耀祖,所以,虽然有些遗憾,她还是同意了舒小婉的要求。至于杨澜的父亲奇Qīsuū。сom书,他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自从杨家因为杨澜姥爷的原因发达起来后,对于家中的大小事情,他更是很少掺和了,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舒城虽然是读书人,却对礼教深恶痛绝,推崇魏晋两汉年间的名士做派,舒小婉之所以会是现在的舒小婉,与他不无关系,对于婚期的推迟,他也没有反对。

不仅如此,就连舒小婉未成亲就决意随同杨澜前往京城赶考这般离经叛道的事情,他犹豫了一阵,终究是没有反对,选择了默认。

之所以会如此,不但和舒小婉的坚持,也和舒城的心态有关,若是他强行反对,不许舒小婉随行,那么到最后这事恐怕也成不了,舒小婉就算是一个难得的奇女子,若是强行对抗这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最终也只能沦为牺牲品。

舒城为什么不反对呢?

自从被好友出卖罢官之后,他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彻底从名利场中脱身出来,在肃宁安身之后,之所以舒城会痴恋菊花,并且,几乎每日都要吟诵陶渊明的诗词,其实,已经表明他有些看破红尘的味道了,有时候,他会突然萌发披发入山的冲动,只是因为有舒小婉这个牵扯,这才没有成行。

这就是他没有反对舒小婉在未成亲就随杨澜一起前往京师的缘由,自己的女儿若是有了个好归宿,也就可以遂了他的隐士之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何等的惬意啊!那样的他将彻底告别这尘世间的污浊,永远保持内心的高洁。

说到这里,就要提及舒小婉了,她为什么不顾世人的目光非要同杨澜一起前往京城呢?自然,她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很小的时候,当舒小婉明白了男女之间的不同后,她就恨不得自己是男儿身,特别是当她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后,这样的感觉就越发强烈了。

学学刺绣,学学礼仪,然后等着嫁人,相夫教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对这个时代的许多女性来说,这是一种幸福,然而,对舒小婉来说,这是一种痛苦,一想到自己的天地永远只是一个小小的院子,自己抬头所能望见的天空永远只是那么小小的一块,她就难以忍受。

所以,她选择了的成亲对象是杨澜,而不是那些才华横溢,家世显贵的世家公子。

那个时候的杨澜是一个对她百依百顺的男子,在她的面前,他似乎永远没有自己的主意,只知听命行事。她相信,若是嫁给杨澜,自己一定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