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石;又比如敬翔,敬翔算得上“忠于王事”的了,很少顾及自己的产业,但就算如此,敬氏也在陈州不知不觉间积累了五千余亩良田的家产;真正富有的是原来就属于当地豪族的袁氏之流、以及爱财的军中大将如蒋氏之辈,其中袁氏的土地亩数已经无法计算……
    敬翔和李振之所以提出这种“自残”的方略,其实很好理解。敬翔是真心帮助梁王成就霸业。对于他来说,功名才是第一位的,更何况他即将成为陈国的国君。至于李振,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卫州。能够早一步在卫州建立卫国,比什么家产和土地都强!
    这条方略让梁王苦苦思索了三天,他又挨个和手下的重臣大将们交谈,最后顺利取得了文武臣僚们的同意。眼看着天下定鼎在即,各家都要封国授土了,在这样的大利面前。区区一点粮食算得了什么?
    顺利得到了臣僚们的同意,梁王松了一口气,按照他挨个谈话时的统计,各家愿意交上来的军粮在百万石以上,有了这百万石粮食,就能够熬过最艰难的九月至十月了!
    于是梁王让臣僚们各写家书,催促族中发粮,又将各家愿意上交的粮食数目告诉了裴迪,让他准备运力,争取在九月前送抵军前。裴迪拿着各家认缴的粮食清单,眉开眼笑的赶回了汴州。梁王已经允诺裴迪,将于五月底正式出兵,争取在年末彻底解决河东、河北问题。只要裴迪能够保证军粮和辎重的供应顺畅,最迟在明年初,就可以去徐州之国了。
    除了粮食问题外,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士兵露宿的军帐、预计补充的海量弓矢、储备的刀枪、不可或缺的绳索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各家联军的指挥和协调。
    这是梁王第一次指挥如此庞大数量的军队作战,而且指挥的还是联军,想要做到如臂使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梁王也从来不曾抱有这样的奢望。就算各路诸侯对他的命令都俯首帖耳,他也不可能指挥得过来。
    梁王的指挥,只能是一种方向性的指挥。比如大军的开拔,需要与各路诸侯协商,谁先走、谁后走……比如行军之中,需要找几条可以依赖的水源,谁顺这条水源走、谁顺那条水源走……又比如抵达的目的地泽州,所有军队不可能涌入泽州城内,这就需要一一安排驻地……
    到了作战的时候,同样不可能排出四五十万人的军阵来厮杀,因此又要进行协调,谁阵列、谁奔袭、谁埋伏、谁支援……
    上述问题,不仅梁王的额前增了几缕白发,就连敬翔、李振等文官都累得差点直不起腰来。不过好在梁军毕竟经验丰富,这支过去的宣武军曾经有过二十万大军分六路会攻河东的经历,所以在高强度忙碌半个月之后,总算是定下了进军方略。
    大军分东西两路,于六月初陆续启程。东路以朱友宁之建武军为先行、其后依次为张归厚之镇**、朱友恭之右龙虎军,然后是梁王牙兵及各路诸侯,由白陉而入河东;西路以杨师厚之武宁军为先行,其后是氏叔琮之保大军、张存敬和李思安之护**,由太行陉而入河东。康怀英之保义军殿后,解带民夫和剩余辎重最后进入泽州。
    大军须于六月中旬抵达泽州,驻扎于各军分配的营地,不得延迟。好在汜水离泽州并不远,否则几十万大军行军,十天左右根本不可能赶到。
    其余十数万辅兵和民夫在汜水及泽州之间建立十多处营地,务必保障辎重的运送和通道的顺畅。
    晋州战场,梁王要求河东三万最迟于七月前攻下晋阳,从上党盆地的侧翼威胁卢龙军;缁青战场,梁王要求葛从周和王师范同样于七月前拿下博昌,将卢龙军消灭在黄河之南。另外,梁王还向袁象先和蒋玄晖下令,让他们坚守相、卫,最好能牵制住一部分卢龙军,如果实在无力牵制,他也允许二人撤回滑州,但务必保证黄河的安全,不可使卢龙军渡河威胁河南。(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ps:  感谢thhrtgjhu的打赏,以及众多兄弟们的月票。因为家里事情的原因,更新不太稳定,请大家谅解。
    北都,晋阳。
    年轻的晋王李存勖双手扶在城垣之上,紧咬着嘴唇,盯着城下列阵的敌军。过去的弟兄,如今却成了仇敌,这种滋味让李存勖非常伤感。
    城下军阵中飘扬的“韩”字大旗深深刺痛了李存勖的心,因为相隔甚远,李存勖只能依稀看出“韩”字旗下的李嗣源、李从珂正在抬头注视城头,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三日前晋阳便被韩、郑、晋三王包围,各自攻打一面城墙,到了今天,李存勖麾下驻守南城的军卒已经伤亡了六百余人,加上东城和西城的伤亡,总计折了上千名军士。这仅仅是三天而已,过去宣武军攻城一个月都不曾取得的战果,却在三天内被曾经并肩作战的弟兄获得了。这如何不令人难过和迷惘?
    自从被天子去掉“晋王”封号后,虽说李存勖等人并不承认,但普通的河东军卒们却产生了动摇,陆陆续续已经有上千名士卒偷偷溜出城外投降,按照郭崇韬和张承业的估计,如果这股逃窜的浪潮不能有效遏制的话,晋阳城只能顶多再坚守三天。
    不,也许连两天都坚守不住,因为城中只剩六千多人了,其中还有两千多人是黑鸦军士卒。而原来统领黑鸦军的,却是李嗣昭和周德威,这两人如今正在攻打东城和西城。
    新一轮的攻城战再次开始,李存勖没有工夫再多想下去,亲自提刀督战。震天的号角和雷鸣般的厮杀声中,城上城下又开始了新的搏命。好在晋阳城坚,等到天黑的时候,终于抵挡住了李嗣源的攻势。但李存勖的肩上,再次中了一箭。
    处理好伤势,李存勖回到晋王府,郭崇韬和张承业早已等候多时。李存勖询问驻守北门的孟知祥为何不来,郭崇韬说,北门外疑有敌军埋伏,孟知祥不敢下城,正在严密监视。
    四门都被围了,莫非李嗣源、李嗣昭和周德威真的那么狠心,连一条生路都不给自己么?李存勖内心一沉。郭崇韬和张承业脸色也很不好看。
    郭崇韬缓缓说:“殿下,咱们还是弃城吧,晋阳收不住了。”
    李存勖不说话,垂着头默默发呆。
    “殿下,走吧,如今军心已失,再守下去,兵就跑光了。”张承业也开始了劝说。
    急促的脚步声响,有军士禀告。说孟知祥回来了。
    孟知祥一脸焦虑,疾步而入:“殿下,北门出现了敌踪,是周德威的马队。估计有上千之数……还有,某麾下的一个指挥使出城投敌了,他带走了六百多军士……”
    其实早在被围之前,三人便劝说李存勖弃城。但李存勖没有答允,这里是李氏驻守了二十年的地方,他实在舍不得。可是形势不由人。三天鏖战下来,战败已经不可避免,现在的问题是应该怎么撤离。
    “家眷怎么办?”这句话一问出来,就代表李存勖终于同意弃城了。
    郭崇韬、张承业和孟知祥相互对视片刻,孟知祥道:“今夜就走,轻兵而出北门,携家眷和大车。某率兵出击南门,吸引敌军注意。”
    “那你怎么走?”李存勖问孟知祥。
    孟知祥道:“殿下走后,某就退回晋阳,以殿下之名继续守城,后日,某就向李嗣源献城。”
    李存勖讶异的看着孟知祥,孟知祥心中坦荡,毫不退缩的凝视过来;又望向郭崇韬和张承业,二人都点了点头。
    “你们商议过的?”李存勖问。
    “是。”三人齐声道。
    “携家眷出城,遇到追兵怎么办?”李存勖又问。
    “颉木里已经带部族骑兵至北门外十里等候,殿下只需冲过这十里,便可脱离险境。”孟知祥递上一封箭书,这是颉木里派人刚刚射入城内的,孟知祥得到后立刻赶到了晋王府内。
    李存勖什么话也没说,长叹一声,拍了拍孟知祥的肩膀。
    ……
    博昌行营。
    一夜的军议过后,钟韶满脸疲惫,独坐帐中良久,待朝阳起时,才步出军营。
    军士们已经用罢早饭,正在整理行装,将随身携带的背包收好,放到大车之上。后勤营的士兵们则在拆卸营寨上安置的战守器具,投石车、弩车、冲车、塞车、鹿角、木砦、绳索等物,都分门别类一一拆为零件。
    营中劳作的场面很忙碌,但钟韶却能感觉到一股淡淡的忧伤气氛,以及军士们眼中的不舍。毕竟在这里驻留了两年之久,乍然离去,谁的心里都不舒畅。
    葛从周的泰宁军已经于三日前进入淄州,王师范亲率平卢军,不,此时或许应该称为“齐军”,也已经逼近到了千乘,与博昌相距不到三十里地。博昌周围百里内,已经探明的敌军达到了六万多人,据说还有更多的敌人正在源源不断向博昌进发。
    黑云压城,大战将起!
    博昌行营管辖的卢龙军各营共有一万五千多人,相比敌军来说,兵力较弱,但钟韶并不认为自己就不能一战。
    曾几何时,只不过是魏州城下一个背土填河的民夫,钟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在六年之后成为一方统帅,带领上万大军与天下群雄争锋,这一切,都是那个当年在渠边找到自己,将自己招入他那支只有二十余人的军队的高大军官所赐。
    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钟韶非常知足,他想要尽力为那个军官作战,帮助他实现扫平天下、重振大唐的梦想,虽百死而不悔!哪怕实力对比如此悬殊,他也想守住博昌,为燕王殿下在大河之南扎下这颗钉子。
    钟韶久历战事,他知道葛从周的泰宁军和王师范的平卢军不是当年的渤海军,宣武军战阵森严、经验丰富,缁青兵勇猛无畏、坚韧顽强。想要如当年那般以一破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钟韶手下有三千骑兵,凭借明显占据优势的骑兵力量,虽然不能击败敌人,但控制博昌周边百里的郊野,对攻击过来的敌军形成巨大威胁,从而为稳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