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大部分人都没想过李嗣昭、周德威和李嗣源已经兵败,因此,又有人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莫非燕军已由河北出兵,克难相卫,大军渡河了?”贺德伦的兵大多来自滑州,梁王许给他的封国也是滑州,滑州就在相卫之南,与卫州隔河相望,故此,他对这一种可能极为敏感,长期以来一直寝食难安。
    贺德伦的疑问惊醒了诸将,尤其是梁王手下的大将们,包括朱友宁、氏叔琮、看怀英等,个个都神色不安。他们都不由自主想起了这些天流传的一个说法,说是袁象先和蒋玄晖有“通敌之嫌”,而梁王将袁象先和蒋玄晖封爵之国的命令似乎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如今,燕军出现在了身后,所有人都几乎已经相信了这个流言。
    梁王感到一阵烦躁,实际上他同样有此疑惑。如果袁象先和蒋玄晖真的背叛了自己,那么汴州可就真个是危在旦夕了。但目前的首要之急是拿出应对之道来,无论燕军是怎样出其不意出现在了身后,这已经没有工夫去考虑了,哪怕汴州真的被燕军攻占,也不是今日军议的重点。
    “那边有通美在,尔等还信不过通美么?”梁王一摆手,示意不要再多说此事,他搬出葛从周的名头来,倒也确实起到了一丝安抚人心的效果,议论声便小了下去。
    敬翔继续介绍现在的战况,北面的石后堡仍然没有拿下来,燕军如磐石一般稳稳的守在这里,诸侯联军一筹莫展;壶关方向的丹朱岭东侧通道同样不好打,那条路不好走,攻城器械运不上去,面对雄峻的壶关,很难让人生起进攻的勇气。
    南边形势稍好,但也好不到哪儿去,虽说陵川还在联军手中,算得上一条后路,但泽州被燕军拿下来后,这条后路立刻显得极其危险。先不说燕军铁骑可以纵横来去,随时掐断陵川至高平的辎重补给,就说一点,要是大军有甚不测,需要从白陉退出河东,以白陉的通行能力而言,没有大半个月,联军是根本撤不完的,不管是太行陉也好,或是白陉也罢,通行能力都不算好。而这大半个月。撤退的大军随时会遭受燕军的攻击,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全局形势糜烂。
    敬翔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出来,他也不敢说,说了会被梁王杀头的。军中存粮本就不多,泽州一丢,损失的不仅是两员大将和数万大军,最大的损失是还没来得及转运至高平的二十万石粮食!
    如今在高平,诸侯联军的存粮甚至不够一月之用!
    因此,梁王时间不多了。一个月后,四十万大军就要灰飞烟灭。
    其实在军议之前,梁王与敬翔和李振商议,便已经定下了进兵的方略,无他,只能南下,夺回泽州!占领泽州并不意味着就能消解眼前的困局,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以泽州为依托,掩护大军从白陉撤离。
    但这样的方略不能从梁王口中提出来。敬翔和李振也不能提,谁都知道他们是梁王心腹,他们的话就是梁王的意思。
    一来,南下方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实质上等于承认了北伐的失败,为了这次北伐,梁王折腾的动静太大,又是分封诸侯、又是洛阳会盟。好不容易纠结天下诸侯出兵,却闹了个灰溜溜撤兵,不仅梁王的面子上过不去。还会极大的打击梁王的威信。
    二则,如果明摆着告诉大家,咱们要撤兵了,无疑会令全军疑虑,军心动摇,恐怕四十万大军根本跑不出去,这也是梁王不愿主动宣之于口的关键所在。
    召集军议的建议是李振提出来的,之所以让马殷等外系将领参与,就是要让他们主动提梁王分忧。
    不出李振所料,本来就用兵意志不坚决的李神福第一个开口,他主张南下攻打泽州。紧接着,王宗佶、马殷也纷纷附和。拿了梁王的好处替梁王出兵壮壮声威是一码事,如果要为此把大军葬送在上党,那可就太过折本,这笔买卖做不得。
    郭启期和王师克一直扮演的是打酱油的角色,当然也巴不得早点退出上党,同样点头附议。
    只有梁王一系的将领感到有些遗憾,但他们也知道大势所趋,明白必须重新夺回泽州的重要性,故此便也开口同意了。
    于是敬翔当即宣布了用兵方略,调度了各支兵力。
    经过七天准备,至十一月二十五日,诸侯联军集结大军于界牌岭,动用无数攻城器械,向泽州进逼。
    此役由梁王亲自指挥,动用朱友宁之建武军四万人、氏叔琮之保大军五万人、张归厚之镇**两万人、厅子都和元从亲军一万五千人、张存敬和李思安之骑军五千人,马殷之楚军、王宗佶之蜀军、郭启期之岐军、李神福之吴军、王师克之齐军等诸侯四万余人随同出征,总兵力达十七万人,其中,由张存敬和李思安率领的骑军保护界牌岭至泽州之间的后路。
    康怀英、杨师厚、贺德伦等率部镇守高平以北各要塞,防止燕军趁势南下。
    这是一场早在燕军兵出武乡之前就已经被军事参谋总署预料到的大决战,钟韶在一个月前便已经受命,负责全权指挥这场战役。
    军事参谋总署为围歼诸侯联军准备了两套作战预案,第一套预案即甲方案,拟定夺取泽州后,如果一切顺利,立刻占领陵川,彻底将诸侯联军的后路封堵住。目前为止,甲方案看来是不可行的了。
    乙方案则基本预测到了眼前的战场态势,即夺取泽州后,遭遇诸侯联军的大规模反攻。方案中拟定,若诸侯联军动用大规模攻城器械,那么坚守泽州会非常困难;同时,方案也反对固守泽州,因为如果燕军被诸侯联军围困于泽州城中,就失去了对陵川方向的威胁,在战略上无法达成作战目的。因此,燕军应当主动迎战,争取在野地中与诸侯联军展开阵战,力争击败联军,顺势占领陵川。如果无法获胜,也必须保持对陵川方向的威慑,防止联军顺利地从白陉撤离上党。
    早在诸侯联军向界牌岭汇集之初,燕军哨骑便将消息发往泽州,燕军上下立刻明白,这是诸侯联军即将动手的先兆。钟韶紧急行文正在各部,催促后续大军火速来援。
    至十一月二十三日夜,落在最后的新编晋州军终于如期赶到泽州,燕军至此集结起了南部战场所能够集结到的最大兵力,形成八万余人规模的野战集团,开赴泽州以北二十里之薄河泉,背依龙王山,向着北方诸侯联军的来路摆开大阵。
    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时,诸侯联军到达薄河泉,相隔一里外停步,梁王调度各军摆开阵势,然后缓缓逼近燕军,双方接近至五百步相互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是日,小寒,冬风送冷,东亚大地进入了天佑二年最寒冷的时段。(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ps:  感谢松路、eagle周、denzi、冷影月等兄弟的打赏!
    龙王山下之薄河泉畔,诸侯联军与燕军的野战规模为大唐近百年来所无有。
    梁王以厅子都、元从亲军一万五千人为中军,以朱友宁之建武军四万人为左军、张归厚之镇**两万人为右军,正面阵型超过四里多地;氏叔琮之保大军六万人为后军,是梁王用来随时弥补战线的机动力量。
    在梁军大阵的两个侧翼,马殷之荆军两万人为左翼军,王宗佶、李神福合兵两万人为右翼军,分别护卫左军和右军的两个侧翼方向,但却依仗兵力优势,两个侧翼斜向上方展开,对燕军大阵的两翼隐隐有包围之势。
    郭启期和王师克两军相加不过数千人,梁王也并不在意,只是将其裹挟入中军之侧,严加控制。
    面对诸侯联军的优势兵力,钟韶指挥燕军大阵稍微向内收缩了一些,以便增加阵型的厚度。燕军的阵型不像诸侯联军那样正面摆出五座大阵,他们以两个大阵顶在最前列,每个大阵又各由十多个小阵组成,留出来的通道相比诸侯联军而言,更加宽敞。
    顶在最前面的两个大阵,左侧为沧州军、右侧为魏州军。此战施行野战编制,前列排布了十六个刀盾营,组成宽敞的盾阵,之后是十六个铁甲枪兵营,呈三排排列。各营间隔五步,留出前后通道——在燕军的作战方式里,保证战场上的通道畅通极为重要。
    两座大阵之后,是十六个弓箭营,弓箭营的排列没有那么严整,他们按照需要负责支应的作战方向,部署在大阵后方,近似一条凸起的弧线。
    弓箭营后面。是作为预备队的二十个补充营,他们将随时接受调遣,弥补战阵中的损失,保持战阵的严整。补充营前后左右,部署了八个后勤营,他们将其到极为重要的作战辅助作用。还有两个后勤营是战车营,现在已经分散于大阵各处角落。
    大阵左翼是李存勖指挥的新编晋州军左厢,大阵右翼是郭崇韬指挥的新编晋州军右厢,他们要负责大阵的两翼安全,防止敌军侧翼突破。
    之所以将战场选择在薄河泉。是因为这里背靠龙王山,钟韶将指挥部放置在山麓下一处高约三四丈的山岗上。山岗下,沧州军和魏州军配属的四个骑兵营聚集在一起,等待着出击的将令。
    山岗后是此战的辎重临时仓库,堆积着数百辆大车和海量作战物资。钟韶将出兵河东时收编的近万河东降卒临时改为后勤辅兵,他们将负责搬运物资,支持前方的战斗。
    此外,在龙王山的南山洼下,解里率领怀约联军马步厢一万余人驻扎于此。这是钟韶手上的战略机动力量,以应付各种突发的可能。
    整个薄河泉野战战场上,燕军总兵力达到六万八千人。至于赵霸,他已经率领赵州军赶赴界牌岭。择机掐断诸侯联军的后路。
    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时三刻,随着诸侯联军的高涨的鼓声,战斗正式打响。这是自年中时起,两军接触以来的首次大规模野战。同时也是决定着天下命运的一战。
    是役,因粮草问题而不得不追求速战的梁军抢先动手,朱友宁在左、张归厚在右。各以千人规模向燕军大阵发起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