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不会发兵的。”
    说到这里,杨嗣昌心里也暗暗腹诽这位皇帝实在抠门,冠军侯的名头虽然尊贵,但这年头再尊贵的名头也不如看得见的好处来得实在,毕竟谁也不是傻子。吃力不讨好的事谁也不会做。
    崇祯沉默了片刻,嘴角蠕动了一下正要说什么,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孩儿见过父皇,见过母后。”
    崇祯一抬头。一个娇俏的身影已经站在了周皇后的身旁,正怯生生的看着自己,原来是自己的女儿来了,看到了朱媺娖,崇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招手道:“媺娖,到父皇这边来。”
    “嘻嘻,父皇最好了。”看到自己跑过来崇祯并没有生气,朱媺娖心中的些许惊慌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笑着来到了崇祯的身边搂住了他的脖子挂在父亲的身上撒娇。
    “父皇,您好久都没去看女儿了,女儿都想死您了。”
    崇祯生下的子女不少,但只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能存活下来,平日里也十分疼爱这个女儿,此刻他被朱媺娖弄得毫无办法,只得板着脸道:“看看你,想什么样子。都十四岁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快下来。”
    “哦!”朱媺娖这才想起这里还有一名大臣,赶紧嘟着小嘴松开了抱着父亲脖子的手。
    慈爱的看了看女儿,崇祯才转头对杨嗣昌说道:“爱卿之意朕也考虑过,可朕担心若是授予庞刚节制湖北地方之权,将来恐会尾大不掉。”
    杨嗣昌心中暗叹一声,皇上的担心虽然有道理,可如今是朝廷有求于人家,总得拿出点诚意来吧,可现如今皇上心里那道弯显然还没转过来,现在人家摆明了已经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了,你还端着架子不放,那怎么行呢?
    杨嗣昌还没回答呢,朱媺娖就抢着说道:“父皇父皇,您说的庞刚就是去年在城墙外大破鞑子大军的那名千户么?”
    听了女儿的话,崇祯不禁苦笑道:“人家现在已经不是千户,而是冠军侯了。”
    “什么,他已经是冠军侯了?”由于朱媺娖在宫中的消息并不灵通,对于外界之事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她对于朝中已经一百多年没有封爵之事还是很清楚的。因此,乍一听此消息,她立即瞪大了美丽的眼睛,满脸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正当朱媺娖捉着崇祯的手还想追问什么的时候,一旁的周皇后发话了:“媺娖,你父皇正忙,你别去打搅他。”
    “哦!”朱媺娖委屈的应了一声,走了过来依偎在周皇后怀里,眼巴巴的看着父皇处理政务。
    此时的崇祯也很是无奈,庞刚这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着实让他头疼,最后崇祯才无奈的说道:“好吧,杨爱卿你现在就下一道旨意,并将王命旗牌给他带过去,朕就暂且忍了这口气,若是他不能平定湖北,朕再和他新帐老账一块算。”
    虽然崇祯是用恶狠狠的语气说话,都谁都听出话中的怨恨
    崇祯十月中旬
    正值秋收季节。青州城外到处都布满了黄灿灿的麦穗,无数人正在收割着麦子,田野上到处都是欢笑的声音。
    今年以来,庞刚在大力收拢流民的同时,对于青州、登州和莱州这三处地方投入了不下一百万两的银子来发展农业。
    在庞刚的不予余力的支持下,这些地方各处都大兴水利,密密麻麻的水渠和水车随处可见,辛勤的投入如今终于得到了汇报。
    进入秋收以来。无论是青州、登州还是莱州都捷报频传,各地纷纷传来了丰收的消息,这也让心里有些紧张庞刚终于松了口气。
    为了表示亲民之举,庞刚还带着一帮将领也参加了收割麦子的活动,不料还没割上几块地,就被镰刀割破了手,不得不提前退场,这也让从来没参加过此类劳动的庞刚大为沮丧。
    不过庞刚沮丧的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华严就求见了他。向他禀明了目前收获上来的粮食产量。
    “大人,截止昨日,登州、莱州和青州三地共收获粮食三百万石。这些粮食足以让养活三州之地的百姓还有剩余,按照原本约定的税收,咱们可以收获五十万石粮食左右。”
    “嗯,做得好!”庞刚欣慰的点点头又问道:“华经历,你算一下,本官若是再征兵的话,这五十万石粮食能养活多少兵马?”
    华严沉吟起来,默默计算了一下才回答道:“咱们的兵马约为五万人,加上两万水师就是七万。除去供应现有兵马的粮草外,咱们若是在征收五万兵马,这些粮食可以供咱们迟到明年春粮收获……”
    “这么多?”庞刚喜道:“好,那么咱们就再征五万大军。”
    “什么,再征兵?”华严吓了一跳。大人,“若是再征这么多兵,咱们的粮食就有些吃紧了!”
    庞刚淡淡的说道:“怕什么,只要有了兵,你还怕没有粮食吗?”
    看着庞刚面无表情的脸庞。华严总感觉大人仿佛有些心事,看来他在担心着什么。
    庞刚确实在担心,因为总有一股莫名为危机感在他心中萦绕,虽然他大败了满清、大败了李自成,但他很清楚,这并不能成为他高枕无忧的理由,现在的山东虽然看起来很是富饶,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着一切都是需要实力来保障的,在没有彻底打败流寇和鞑子之前,这一切都很有可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大人,马公公求见!”一个声音在签押房外响了起来。
    “请他进来!”
    “遵命!”
    很快,马公公晃着公鸭步走了进来,一进门就一脸如释重负的说道:“侯爷,咱家给您贺喜了!皇上答应您的条件了,皇上已经下了圣旨,并赏了您王命旗牌,让您节制湖北一省文武,四品以下官员您可以先斩后奏!”
    庞刚和华严的目光对视了一下,俩人很是有些意外,虽然崇祯对庞刚的要求打了折扣,但庞刚知道,这已经是崇祯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不过这还达不到庞刚的要求。
    “这还不够!”庞刚缓缓的摇了摇头:“马公公,本官要的是三省督抚之权,但皇上却只给了湖北一地,若是贼寇往湖南或是河南流窜,本官又当如何呢?”
    马公公苦笑了一下,“侯爷,咱家也跟你说实话吧,依皇上性子能退到这步已经是最大的忍让了,您一下子就想节制三省那是不可能的。”
    庞刚摇头道:“是吗?既然皇上这么为难,那本官就不要了,这圣旨和王命旗牌您赶紧收好,打哪来还哪去,本官还不伺候了!”
    “什么,您要抗旨!”话说到这里,马公公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了,冷着脸道:“庞大人,您可要想好啰,您真要抗旨会有什么后果!”
    马公公这么以威胁不打紧,牛脾气发作起来的庞刚也冷笑道:“好啊,本官倒想看看能有什么后果,本官也不怕实话告诉你,条件就是这样,皇上若是不乐意就请他自己派别人前往湖北吧。本官还不伺候了!来人啊,送客!”
    随着庞刚的话音落下,门口被打开,两名亲卫站在门前,右手按在刀柄上,冰冷的目光紧盯着马公公,左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气得浑身发抖的马公公大声咆哮道:“庞刚,你这个无君无父的贼子。你会后悔的!”
    “哼!”庞刚从鼻孔喷出了一声冷哼:“好啊,本官等着这一天。来人,送客!”
    “砰”
    当大门被关上时,庞刚长长的吐了口气,微微闭上了眼睛,此时的他看似平静,但心中却是汹涌澎湃,他这一拒绝,也就意味着湖北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沦陷。这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不是救世主,也救不了那么多的人”
    崇祯十年大年三十
    华夏的农历新年,在这个原本是万家欢庆的日子里。并非家家户户都能合家欢庆吃团圆饭。
    至少在湖北的襄樊就是如此,在半个月前,李自成攻陷了襄樊后又马不停蹄的率部攻陷了湖北的首府武昌府,湖北巡抚投诚被俘后被李自成砍下了脑袋。
    紧接着刘宗敏率领着五万贼寇又向岳州府杀去,大有一举将湖南也一口吞下之意。
    武昌陷落,整个大明都为之震惊,这也意味着大明将一个省府拱手让给了流寇,同时也给全天下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整个大明已经是外强中干了。跟着流寇造反已经不再是掉脑袋的勾当,而是有可能成为一个从龙的功臣。
    而李自成在攻陷了湖北后,声望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受此消息影响,原本还在四川苦战的张献忠也犹如打了鸡血般攻占了整个大半个四川。在这个新年里,整个大明都陷入了一种风雨飘摇之中。
    闯军攻下了武昌后第一时间就抢占了粮仓,但其结果却让李自成和众多将领们大为失望,武昌的粮仓里只有区区不到三万石的粮食,这些粮食还不够十多万闯军和他们的家属吃上一个月的。
    为了筹集粮食。李自成又下令抄了武昌城中所有富户士绅的家,这回的结果让他们喜出望外,他们一共超出了近八十万石的粮食,这个结果也乐坏了李自成和一众将领,有了这些粮草,至少在半年之内他们就再也不用为粮草发愁了。
    有了粮草的李自成也难得大方了一把,开始在城里开仓赈粮,新归顺的李岩也趁机向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在李岩的劝解说下,李自成也接受了李岩的一些意见,约束手下士卒,把一些向贫苦百姓抢掠或者侮辱妇女的抓起来用军纪来处置,并当众对士卒宣称:“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而李岩也很懂得一些舆论宣传的奥妙,他派人扮成商贾,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就是在这一年,嗷嗷待哺的湖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一时间李自成在民间的威望达到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