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煮清王朝-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大人,今年年景不错,江苏的粮价是石米一两二钱左右!”原来是考我来着,哼哼,既然来见你,能不先做好功课吗?刘应夏微微有些得意地看着马德,心道。

“浙江呢?”

“浙江是每石米一两一钱,跟江苏差不多。”刘应夏答道。

“一两一二钱?如果压压价的话,一两一石应当差不多吧?”马德又问道。

“大人,您要买粮?”刘应夏奇道。

“没错。确实是要买粮!而且,买的还不少,我决定派你走一趟江苏、浙江,给我买八十万石粮食到安徽来!怎么样,做得到吗?”马德看着刘应夏问道。

“八十万石?!”刘应夏惊呼。

“没错,而且,只能多不能少!”马德又加了一句。

“大人,您……您要这么多粮食干吗?”刘应夏追问道。

“自然有用。只是事关重大,还不能告诉你们。……”马德看了刘应夏一眼,又接着问道:“八十万石粮食,到底能不能买来?”

“大人,”既然马德这么说,刘应夏也不好再问下去,他粗粗琢磨了一下,答道:“江浙二省自然拿得出这么多粮食,只是,朝廷每年漕运上京的粮食也不过才三四百万石,我们如此大宗的购买,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也极有可能会引起当地的粮价波动,若是被两省巡抚知道了上奏朝廷,大人您说不定还会受到朝廷的斥责!”

“那就不光在江浙二省,你多去几个地方就是了。记着,八十万石,一两都不能少!”马德说道。

“是!”刘应夏应了一声,迟疑了一下,又朝马德问道:“大人,卑职该向哪里领银子?”

“去南京,”马德拿出一封信,交到了刘应夏手里,“你去找四省海关总督魏东亭,就说,我要向他的海关借银子!”

“海关总督衙门?”刘应夏又是一惊,“大人,八十万石粮食,再加上路上的运费,恐怕都快到一百万两了啊!这么一大笔钱,何必非要受制于人?咱们安徽库里不是还有银子吗?”

“这次虽是公事,名义上却是我的私事,所以,不能动用藩库的银子。本来,我自己的钱马马虎虎再凑点儿也够了,不过,魏东亭是江苏的坐山虎,如果能让他帮忙,事情肯定会顺利很多!”马德叹道。

“大人,这……”刘应夏就算再傻也知道这事情不同寻常,想问,却又有些不敢。

“记着。买完粮之后,把多余的银子要一文不拉的拿回来。……那剩下的两百万两可是咱们安徽一省的救命钱!”马德盯着刘应夏,又一字一句地说道。

“剩下的还有两,两百万两?!”

“没错,这一次,我要向海关衙门借三百万两银子!”马德沉静地说道。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二百零六章 晋商

“五百万两?她当我们亢家是啥了?能下银子的母鸡啊!”安抚好莫睛一行,亢咆江在临汾找了一头小毛驴急急虎虎地赶到了亢家堡,向亢家二代子弟的头头,亢百万的三儿子亢元朔禀报了莫睛借银子的事。结果,亢元朔一听之下,立即就蹦了起来。

“三爷爷,这可咋办?那女人一看就来头不小!”亢咆江弓弓着身子,有些犹疑的看着这位已经快四十岁的亢家三少爷,论辈份却是他爷爷级的人物,急急地问道。

“来头,来头……妈的,这帮当官的,就他娘的没一个好东西!先前一个山西巡抚,现在居然一个女人也欺上门来了!”亢元朔恨恨地大声叫道。

“咋咋呼呼地叫什么呐?你小子的毛被耗子啃啦?”亢元朔刚叫完,一声更加粗豪的声音就把给死死地压了回去,接着,一个看上去不过才五十多岁,略有些矮胖,穿着件普通绸褂,叼着一根极普通的黄铜烟袋的老头从堂后走了出来。

“爹,您老咋出来了?”亢元朔三两步并到人称“亢百万”的亲老子,亢嗣鼎身边,恭敬的说道。

“我不出来?我不出来你就要去找人拼命去了!……早教过你小子多少次了?你咋就这么沉不住气呢?嗯?”亢嗣鼎拿起铜烟袋朝着大儿子的脑袋就是一顿敲,敲得旁边的亢咆江一个劲儿的心跳。

“爹,五百万两啊。我能不急吗?那女人摆明了是来讹咱们家的呀!”亢元朔捂捂头,叫道。

“讹咱们家?哼,在这大清国的地面儿上,就是原先索额图和明珠那俩人在的时候,加起来摞一块儿也没这么大胃口。讹?告儿你小子,人家这是做生意来了!”亢嗣鼎拿起铜烟袋,对准亢元朔的脑袋又是一阵猛敲。

“做生意?来的可是官家人!他们懂啥生意?”亢元朔连连被敲了两次,也不叫疼,只是争辩道!

“懂啥?你小子就是没啥见识,官家人就不能做生意了?”亢嗣鼎反问道。

“官家做生意?难不成除了那八家,如今又有了第九家不成?”亢元朔不服道。

“那八家?那八家算个什么东西?你个兔崽子,别给老子提那几家混帐东西!”亢嗣鼎怒道。

“是是是,不提就不提!”看到老头子发火,亢元朔急忙说道。

他可是知道亢嗣鼎为什么发火,因为他所说的“八家”,是指的清廷所封的汉族“八大皇商”!明末之时,山西商人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等不顾明王朝的禁边令,私下里同满人进行了商业的和军事的交易,为清兵入关提供了物资、情报,甚至军火。清军入关后赐封这八大晋商为皇商,给予种种特权。而八大皇商依仗着经济实力和政治特权,手持龙帖,生意自然是越做越大。不过,由于他们的气节问题,不少山西人对他们都嗤之以鼻。晋商中的大多数也是有意无意的排挤他们,如今,八大皇商的势力已经被新兴的亢、侯、曹、乔、渠、常、刘等晋商大魁给挤到了一边,仅在张库大道(张家口到库伦,也就是现在的外蒙古乌兰巴托,号称北方丝绸之路)上还能见到他们呼风唤雨的影子,其他的,也只有一个范家还能在别处赚些银子。不过,尽管如此,亢嗣鼎等人还是看不惯这八家皇商,认为他们丢了山西商人的脸。而且,依次的,曹家、渠家、常家还有乔家等许多晋商也都开始朝张库大道那边挤了过去。正在不断的挤压这八家的生存空间。

“小咆子你过来!”亢嗣鼎又教训了一下自己的儿子,就朝一直立在旁边不敢吭声的亢咆江叫道。

“唉,老太爷,您有啥要问的?”亢咆江犹豫了两下,确定亢嗣鼎没有拿铜烟袋敲人的意思之后,这才凑了过来。

“刚才我在后面听你说来的那个女人姓莫,叫莫睛,对不对?”亢嗣鼎问道。

“没错!老太爷,您知道那个女人?”亢咆江问道。

“哼哼,当然知道!……而且,我早半年就知道这个女人了!只是没想到她居然会找上我们亢家罢了!”亢嗣鼎“哼哼”道。

“早半年?爹,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啊?”亢元朔问道。

“是谁?……你们知道奉天的玻璃吧?”亢嗣鼎问道。

“知道啊!东西是好东西,就是太贵。而且,还不让咱们这些普通商人卖。连那八家都不行,只许内务府自己的商人卖,不太好弄!”亢元朔答道。

“常家最近这几年一直在贩茶进蒙古,你知不知道他们这两年的生意怎么样?”亢嗣鼎又问道。

“还行吧!好像没两年前那么火了!”亢元朔又说道。

“没错。那你知不知道这些都是谁捣的鬼?”亢嗣鼎问道。

“听说是朝廷的内务府派了个厉害的人搞的。人家势大,又有官家身份,在福建买了好些茶山,又是用海船运茶,比常家的车马运法又快又大量,常家当然争不过了!”亢元朔答道。

“一点儿没错。那你知不知道最近这几年市面上的长白山参,还有各种药材、皮草也多起来了?”亢嗣鼎还问。

“知道啊!不少人都以为是朝廷解禁了,急呼呼的就想到满洲雇人去挖参,结果,险些就被抓起来!”亢元朔又答道。

“嗯!那你又知不知道曹三喜那老小子(曹家以种菜、养猪、磨豆腐起家;是真的!),他突然开始朝着蒙古卖菜卖豆腐了?”

“知道啊!听说曹家为此可是花了好几笔大钱做准备!为了图近便,还特地在热河一带买了好大一片地种菜!”

“……你这混帐玩意儿,既然这些都知道,咋就不知道这个莫睛是什么人呢?啊?”亢嗣鼎突然又大声教训起亢元朔道。

“爹,我凭啥要知道这个莫睛是谁啊?咱家的生意向来都是向南,最北也没超过热河……再说了,家里的事有大哥二哥在,我平时也没啥要忙的,不知道也很正常啊。就连您老人家,不也是半年前才知道的这个女人吗?”亢元朔反驳道。

“那你也不能啥都不知道啊!”亢嗣鼎眼睛一瞪,“这个莫睛就是这些事的后台大老板之一,你知不知道?”

“不会吧?她……她可是官家!”亢元朔叫道。

“官家就不能做生意了?你这小子真是死脑筋!能把常家逼得出不了手,把曹家引得开始买地种菜,这就是能耐!人家又有官家的背景,你要是不注意着,整不好哪一天挨上一下,就够你受的了!”亢嗣鼎教训道。

“我知道了,爹!”亢元朔答道。

“老太爷,那您猜这回这个女人来咱们钱庄是为了啥呀?”亢咆江忍不住插口问道。

“为了啥?哼哼,自然是为了做生意。听说,这个女人还挺懂商场上的规矩,来头比那八家要大的多,却比那八家和顺,所以,常威那小子输了也是无话可说。这回来她找咱们,估计也不会过于恃强凌弱。”亢嗣鼎说道。

“那咱们真的就借给她钱?这可是五百万两啊,爹!咱家一时也拿不出来啊!”亢元朔说道。

“就说你小子不行!她会漫天要价,咱就不会就地还钱了?拿不出来就少拿!……小咆子!”亢嗣鼎又朝亢咆江叫了一声。

“老太爷您吩咐!”亢咆江弓着身子应道。

“你马上去找几个人,去榆次,祁县、太谷,把常家、乔家、渠家还有曹三喜那老小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