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煮清王朝-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可能?若是如此,皇考(指顺治,皇帝称死去的父亲为皇考)在对洪承畴的祭文之中,怎么会多有讽刺之言?那岂不是……”忘恩负义?……最后四个字涉及到人伦孝道,所以康熙没说出来。

“皇上,您也知道,先帝在位时,跟太皇太后一直不是很和睦……”佟国维说道。

“这个朕晓得,唉……”康熙叹了一口气。顺治为人执拗,孝庄当时也是一直力图让自己的家族掌握后宫,由家事而起再到国事,母子两人之间的矛盾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康熙也难以分清这两个至亲的人到底哪个是对,哪个是错。说顺治错吧,现在康熙所用的政策跟顺治朝所推行的颇有相似之处;说孝庄错吧,郑成功率十六万大军北伐南京,一路势如破竹,顺治以为汉人大反扑,吓得差点儿要带人逃回满洲,可是,孝庄听说后却斥其胆弱无能,直接越过顺治与诸大臣商议,派人以缓兵之计拖住了郑成功的北伐速度,结果,清廷最终派遣大军在南京附近将郑成功打得落花流水,杀了郑成功一半的陆军,使郑成功从此没有了北上的实力,并最终败走台湾。(当时郑成功真的有望恢复半壁江山,可他战局观太差,也太骄傲自满了。)

“洪承畴力保先帝皇位,一直为太皇太后所看重。其人死后,太皇太后便要先帝多加褒奖,先帝不喜,这才在祭文之中掺进了些许讽刺之言……奴才也是在进宫探望皇上您的生母,也就是奴才的妹妹孝康章皇后,闲谈时聊起的。”佟国维说道。

“原来如此!……你的意思是说,太皇太后如果知道这件事,可能会因为觉得欠了洪承畴的人情,而对洪家人另眼相待,对吗?”康熙总算是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向佟国维问道。

“确实如此!”佟国维答道。

“……”康熙陷入了思考。

*********

“海六啊,这两天在顺天府过得好吗?”于中坐在椅子上,啃着刚刚被井水凉镇过的西瓜,看着跪在屋外太阳光底下正淌着一头瀑布汗的海六,漫不经心的问道。

“于……于大人,您就放过小的吧,小的再也不敢冒马大人的名头出来闹事了。”海六已经在太阳底下晒了大半个时辰,浑身上下早就被晒得火辣辣的了,喉咙都快冒烟儿了,身上被顺天府差人打过板子的地方更是又痒又痛。看到于中吃起西瓜,他更是觉得嘴里益发的渴。所以,听到于中的问话之后,他连忙磕头说道。只希望能赶紧离开这个地方,不用再受罪了。

“怎么?不叫马叔了?……”于中满嘴都是鲜红的西瓜瓤,听到海六的话之后,咧嘴笑了一下,问道。

“不敢,小的再也不敢了……”虽然海六曾经说过康亲王府的外院三总管是他的旗下奴,可是,经过于中对他几个跟班的问话之后,已经知道,对他这么个主子,那位三总管压根就懒得理,只要他不找上门去,那是能避就避。要不然,如果这个三总管出面的话,碍于康亲王的面子,于中还真不好收拾这个海六。

“不敢?有什么不敢的?……本来以为你小子是瞎说的,不过,我最近去内务府查了,你还真是钮钴禄氏,说不定真的跟马德有那么一层关系呢……”于中说道。

“于大人您也这么想?”海六突然间来的精神,“其实啊,我们祖上就有那么一位前辈在太祖皇帝的时候失了踪,所以,我才想马大人有可能是那位先人的后代,这才认了宗的……”

“有这种事?嘿嘿,听你这么一说,马德说不定还真就能“认祖归宗”了呢……不过,你怎么就能确定马德是你堂叔,不是你堂侄呢?”于中笑问道。

“这个,这个……马大人官居显位,又是皇上的亲信大臣,小的哪敢认他老人家是后辈啊?”海六咧着一张干巴巴的嘴陪笑道。

“亲信大臣?妈的,这个名头倒是不赖。”于中暗暗想道。康熙亲信他们?别人可能会信,反正他们自己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康熙恐怕只会相信自己。

“于大人,您老就高抬贵手,放过小的这一遭吧。小的保证,以后再也不敢借马大人的名头出来混了……要是反悔,我……我生儿子没屁眼儿。”看到于中没有答话,不知道对方想什么的海六又小心翼翼地讨饶道。

“嘿嘿,这就不必了!你以后也不可能再出来胡混了。”于中不怀好意的对海六笑了笑,说道。

“大人,小的再也不敢了,您饶命啊……”还以为于中要怎么着自己,海六顿时叩起了响头。

“你急什么?又不是什么坏事。……”于中挥了挥手,佯做不悦道:“你知不知道?自从知道你小子是钮钴禄氏的人,偏偏这么不正干,你婶子,噢,就是你马叔的夫人,多罗郡主罗欣,已经找了内务府,给你抬了旗。”

“什么?于大人……不不不,于大爷,您说什么?我,我抬旗了?”抬旗,清廷为了激励旗人的积极性所采取的一项措施,例如从汉军旗抬入满洲旗,从下五旗抬入上三旗等等。不过,抬旗的要求很高,佟国维祖上本是汉军旗,后来因为立有极大军功,才被从原来的汉军旗抬到了满洲旗。不过,后来抬旗的规定就不是那么严格了。只要有个够格有权的人说一声,基本上就可以了。不过,即便如此,八旗之中能够被抬旗的依然很少。

“是啊,你小子运气‘好’……被抬进了正黄旗!”于中嘿嘿笑道。

“正……正黄旗?”海六在这一刹时幸福的差点儿晕了过去。钮钴禄氏虽然满洲贵胄,连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里的遏必隆都是其中的一员。康熙十六年,遏必隆之女还被册封过皇后,虽然只隔了半年就驾薨了,可是,钮钴禄氏也算得上是大清的后族之一了。可是,这么一个大族,不可能人人都沾到族里的光的。他海六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家里没有什么人,跟族里的人走得也不勤快,最终只能沦落到混迹市井。而八旗里面,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是上三旗,是真正的贵族旗。这三旗出身的旗人子弟,男孩儿可以选侍卫和笔贴式,有点儿才能那升官就像飞一样,就算没啥能耐,会拍马打点,那升官的速度也不会太慢;至于女孩儿,则可以选秀,中选的可能性也远高于下五旗。……而上三旗之一的正黄旗又是皇帝出身的一旗,为八旗之首,更不是其他各旗可以比的。想到自己居然被抬入了正黄旗,海六差点儿就欢喜的咬掉了舌头。

“果然还是一个姓出来的,终究还是为自己人考虑啊……”海六一边兴奋,一边感激着马德和那位只见过一面的“婶子”,他突然间觉得,马德有九成九的可能真的是自己的堂叔。

“你婶子是正黄旗的赫舍里氏,所以为了方便呢,就把你归到了自己的旗下。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啊,你就是你婶子的旗下奴了,知道了吗?”于中又笑嘻嘻的说道。

“砰!”急转直下,脑中一炸!海六惶然的看向了于中!……他当然知道于中嘴里所说的“婶子”是谁,不过,他关心的不是这个,他想起了某个拿着擀面杖打掉了他一口“秀牙”的家伙,听说那些人都是多罗郡主罗欣手下,也就是说,是他“婶子”的手下。

“完了,原来还是打算接着收拾我……”海六一屁股坐倒在了地上。

晋商与晋商中的几大家

虽然中国自古都有重文轻商的传统,但中国人善于经商的传统却传承了数千年,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商业大多数时间都处在世界的第一的位置,对中华民族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晋商应该说是龙头是老大,特别是进入明清以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山西商业资本开始的时间很早。先秦时代晋南一带就有了商业交易活动。晋文公称霸时,榆次、安邑就已成为有名的商业集镇。秦汉时代,太原、平陆、平遥、汾阳等地已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市场。唐朝定太原为北京,使太原城成为商业繁华的有名城市,韩愈形容当时的太原是“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山西商人还没有一定组织和突出的地位。到了宋代,山西商人与徽州商人并称,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的中坚力量。北宋王朝所需要的战马大多数依靠北方的辽来供应,辽也急需要宋的手工业制造品。据历史文献记载,宋朝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宋王朝出藏绢2000多匹在山西岢岚买马,又出绢30000多匹在山西各州府买马,非官方的民间贸易更是频繁。《马可·波罗游记》中写着:“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

从明代到清代初年,山西商人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平阳、蒲州(永济)三处。这时,山西商人的资本积累已相当可观:“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明代末期,山西商人已进入了东北地区,1618年努尔哈赤占领抚顺时,对在抚顺的山西等地的大商人写了“七大恨”,命令他们退回山海关内,可见当时山西商人已经和后金进行着贸易活动。清兵入关后,蒙古地区归入清王朝统治,归代城商业开始蒸蒸日上。康熙中年,山西商人进入外蒙古草原贸易。从此,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内外蒙古草原,就成为山西商人贩运贸易的新市场。当时,蒙汉贸易必须经过张家口和杀虎口(后改归化城),俗称东口和西口。张家口的八大家名商都是山西人,其中最大的企业是祁县人范家开设的“兴隆魁”,这个商业性的企业有职员1000人左右,是清代中国对外蒙和俄国贸易的第二大型企业。在对蒙贸易的西口—杀虎口,山西的行商经常在大青山和西营一带贸易,并得到清政府的特殊照顾,获得了很高的利润。这些行商会说蒙语的被称为“通事行”,其中最大的“通事行”就是山西人开办的“大盛魁”,从业人员达六、七千人,人们曾形容“大盛魁”的财产能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从库伦到北京铺一条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