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学习系统-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辰忽然间的转向国防工业,让全世界都有些措手不及。
    而国内的高层此刻也是对东辰期待不已,“隼”式发动机的成功,让他们再次看到了东辰身上的巨大潜力,而现在,张文浩已经扎根江城,开始研发东辰的相控阵雷达,以及立体导航卫星了。
    小二对相控阵雷达有着更高一步的追求,在设计研发方案的时候,小二开口对张文浩说道:“老大,如果我们继续研制相控阵雷达,意义已经不太大了。”
    张文浩大为不解,皱眉问道:“为什么已经意义不大了?相控阵雷达不是现在的主流雷达吗?”
    小二点了点头,道:“确实是现在的主流雷达不假,但是,这种雷达有致命缺陷,即便他能够他同时跟踪中再多的目标,他探测目标的方式还是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张文浩皱眉问道:“什么意思?”
    小二解释道:“你看,现在的雷达,基本上都是以雷达波作为探测的根本手段,雷达波是怎么工作的?那是一种发出去就不可控的电磁波,就好像你闭着眼端着一盆水往外泼,如果自己身上没有被水溅到,便意味着你周遭并没有阻挡,一旦自己身上被水溅到了,就意味着身边有物体阻挡了水的运动路线并将水反弹回来,对吧?”
    张文浩点了点头,开口道:“没错,然后呢?”
    小二笑道:“然后问题就出来了,泼出去的水,和释放出去的雷达波一样,我们本身无法对他进行控制,雷达波触碰到物体,反射回来,雷达才能够辨别到对方,如果雷达波被吸收或者受到干扰而折射,不再返回,那么雷达岂不就没有作用了?现在的隐形飞机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雷达反射面极小,而且反射时会发生严重折射,这样一来,投射出去的雷达波,就好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讯息,而雷达的运作原理,偏偏就是以收不到反射回来的雷达波为安全基准的,这样一来,雷达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反隐。”
    张文浩不禁问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二笑道:“办法很简单啊,就是把它和立体卫星导航技术结合在一起。”
    张文浩思忖片刻,开口问道:“难道,你是想把雷达波和导航卫星的信号波一样,设计成可控可测的?”
    “没错。”小二笑道:“老大你真是一点就透,如果我们把这项技术利用在雷达上,那么,出去的雷达波就不是泼出去的水,而是放出去的线,我们能够实时侦测到雷达波的整个运行路线,它遇到物体是,究竟是被吸收了还是被反射回来,我们都能够清楚的知道,最简单的,就是利用我们卫星导航的精准测距,如果雷达探测距离是三百公里,那么我们发射出去的雷达波就必须达到三百公里的长度,如果,经过我们测算,某些雷达波在刚刚抵达一百公里长度的时候就被消失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在一百公里的位置上,有可吸收雷达波的物体,如果我们的雷达波没有以直线方式运行,而是经过类似镜面的折射之后转向,我们也可以探测到其转向的具体位置,这样一来,隐形飞机就彻底失去了作用,无论他是吸收雷达波还是折射雷达波,我们都可以轻松探测到其存在。”
    张文浩心中一喜,惊呼一声道:“这个想法太聪明了!如果真的把立体卫星导航系统和雷达技术结合在一起,那么雷达的有效性就几乎达到了100%,现有的隐身技术,都不足以骗过这种智能型的雷达。”
    “没错。”小二连连点头,道:“这样一来,f…22就彻底失去了隐身的特长,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设计的雷达,功率更高、探测距离更大,也就预示着,搭载东辰雷达的飞机,可以先发现对方,并且在对方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率先发动进攻。”
    张文浩不禁开口道:“这种雷达技术,绝对是杀手锏一般的存在,其意义,要远比“隼”式发动机大得多,如果配属了这种雷达系统,即便是我们的歼10,也有可能在实战中先发制人、击落f…22,如果将这种雷达地面化,为我们的防空导弹提供指引,那么整个国家的防空能力都将有质的提升。”
    “是啊。”小二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我们真的把这种雷达应用在所有的空战与防空领域,我想这种防空系统,就将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一种,莫说美国,就算是全世界的战斗机挨个过来,也无法躲过雷达的监控,这样的话,我们的防空导弹,也就拥有了足够的时间来锁定目标,并且有足够强大且稳定的雷达作为指引。”
    张文浩轻轻点头,f…22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他的隐身性能太好了,一般的雷达不但极难发现他,就算发现他,也不可能保持跟踪,f…22角度稍微一变,雷达反射波可能就会断掉,而一般的防空导弹,锁定对象至少需要数秒钟甚至十几秒钟的时间,如果雷达无法为导弹争取到这个时间,那么导弹根本就无法锁定目标,无法锁定目标,甚至连发射的条件都不具备。
    但是,一旦这种新式雷达问世,f…22从进入探测距离到驶出探测距离,全程都会尽在雷达的掌握之中!

第四百二十四章 相控阵天线
    现在对张文浩来说,最能够轻松跨时代的产品就是电子产品,这种产品的生产无非就是依托半导体技术与芯片技术,故此,无论是雷达还是卫星,对东辰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加上小二将雷达与定位卫星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合并,大体上,东辰目前已经可以将两者揉在一起进行共同开发。
    无论是雷达还是定位卫星,都需要对自己发射的电磁波有绝对的掌握,这就使得电磁波的性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简单来说,相当于给每一条电磁波都设立了一个与主体的通信功能,使得电磁波在发射的同时,能够及时将自身运行的轨迹及距离等情况适时反馈给主体,相控阵雷达的覆盖面积无非就是方圆几百公里,但是卫星却要在高空中覆盖极大的面积,并且与其他的卫星相互配合,完成全球的无缝隙覆盖,这个工程量即便对东辰来说也是非常之浩大,而张文浩最开始的切入点,便选定在了雷达之上。
    张文浩利用高精度的电子加工生产线,将相控阵天线的体积缩小到长不过一厘米、直径不过2毫米的圆柱体,这种相控阵天线是数十年后的高端技术,不但具备了普通雷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它对自己释放出去的电磁波,有着绝对的掌控。
    当第一枚微型相控阵天线出产之后,张文浩立刻将它与雷达主体以及计算芯片结合在一起,对单枚天线进行了独立测试。
    一般的机载雷达,探测距离不会超过两百公里,最大的问题是功率有限,毕竟飞机的每一公斤重量都非常宝贵,不可能将极大功率的雷达带上天,所以,即便是达到两百公里的探测距离,也只是指最大距离,在这个距离上。对目标的发现能力就大大削弱,除非对大型目标,对小型目标或者移动速度过快的目标,基本只有在百公里内才会发现,而且。由于机载雷达的雷达天线问题。所以,上视距离一般只有一百公里左右,下视距离就更短了,多数都维持在80…100公里之间。这也和飞机的升限有关。
    不过小二设计的相控阵雷达天线,探测距离至少可以达到三百公里以上,如果增加功率,理论最高探测距离可以达到五百公里,而且。这种雷达的电磁波即便在五百公里的距离外也不会出现任何偏差,任何特殊情况,都能够清楚的感知到。
    这次针对单枚天线的测试,是张文浩自己一个人独自进行,当然,还要再加上他脑子里的小二,一个人和一个虚拟人物。
    整套雷达的主机设备与单枚相控阵天线被抬到了生产线外的院落,张文浩按照小二的要求打开雷达并给相控阵天线送电,将相控阵雷达的发射仰角定为30度。此时,计算芯片立刻对雷达波的情况进行了实时的分析与显示。
    张文浩看着雷达显示屏上的显示,开口道:“雷达刚才显示雷达波在一瞬间在位于14公里距离的位置上发生了改变,雷达上出现了一个目标点,但是一秒钟之后又恢复直线并且距离也恢复到了三百公里。这是什么情况?”
    小二想也没想,便回答道:“那一瞬间发生了反射。”
    说着,小二又道:“我们现在只用了一根相控阵天线,这也意味着探测距离非常狭窄。就像是一枚聚光手电筒的光线一样,如果在斜上方30度、14公里的位置经过一架快速移动的飞机或物体。那么它会在一瞬间对雷达波进行反射,但是瞬间之后,飞机就已经驶离雷达的探测范围内了,如果我们装在了过万枚天线,那么就可以在整个空域进行立体式的覆盖,这样的话,我们的雷达波就不再是一条线,而是整个立体的包裹环绕,目标即便速度再快,也会被不同的天线轮流感知,然后天线经过对雷达波改变情况的测算,便可以给出整个目标移动的清晰框架。”
    张文浩点了点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即便是隐身性能再好的飞机,也失去了隐身能力。”
    “没错。”小二笑道:“传统的雷达波,是傻瓜式的,只要没有形成回授的反射,雷达就判定某个区域没有目标存在、是干净与安全的,这样一来,只要飞机的雷达反射面足够小,雷达就几乎失去了作用,但是面对我们的雷达,飞机无论是吸收还是反射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探测范围比如是三百公里,就在三百公里的位置上,忽然出现了一架飞机,他将我们的雷达波全部吸收或者折射,那么我们的计算芯片根据雷达波距离与状态的改变,就可以在瞬间测算出他的位置与形态以及运行轨迹。”
    说着,小二打了个比方,道:“雷达波就好比是一场暴雨,雨点极为密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暴雨下有物体移动,根本无法躲过暴雨的覆盖,而根据每一个雨点的运行轨迹,就可以勾勒出对方在暴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