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1-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淏轻轻地念了两遍,然后点头道:“好,这名字不错,虽然简单,却很响亮,含义也好,就用这个吧!”

我故意嗤笑着:“呵呵呵……他将来肯定是朝鲜的君主,到时候谁还敢直接称呼他的名讳?所以根本不必耗费精神去琢磨着取多么了不起的名字,随随便便对付一下就行了,你以为我用了多少心思啊!”

“这倒也是啊,我怎么差点忘了这一节呢?”李淏想想有理,不觉失笑起来。

我们继续聊着天,不知不觉天色已近黄昏,我这才记起此行的目的,“对了,上次九王爷写给你的那封求取药材的书信,你看完之后有没有妥善保管起来,会不会遗忘丢弃了呢?”

李淏闻言一愣,不解道:“怎么了?莫非那书信有什么问题吗?让我仔细想想……”他略略回忆一下,“哦,想起来了,我当时看完之后就随手放在书案上了,平时这些来往书信都是下人们帮我收拾放置的,我也没有注意那封信放在哪里了。可是,应该不会丢弃的啊,毕竟是当朝辅政王的亲笔书函,按例都是要特别保存起来的。”

我神色郑重,直言不讳道:“那你知不知道,正是这封书信的内容在你这里不知道怎么竟然泄漏了出去,被那些一贯和九王爷作对,惟恐天下不乱的大臣们得了去。现在被他们一番宣扬,已经是传得满城风雨,几乎是尽人皆知了,连深宫内院的小皇帝都知道了,你怎么还懵然不察?”

李淏沉思一会儿,立即起身下炕,穿上鞋子出去了。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脸色铁青地回来了,刚一坐下就忿忿道:“果然被你言中,我刚才找遍了书房,也没有看到那封书信的半点影子,莫非我的府中出了奸细?或者有人被那些反对九王的大臣们收买去了?”说到这里,他越发愠怒,猛地一拍炕桌,骂道:“着实可恶!究竟是哪一个吃里爬外,对我不忠的狗东西,等我呆会儿查给清楚,给他点厉害瞧瞧!”

看李淏这前前后后的表现,确实不像个知情者,或者是监守自盗,贼喊捉贼的模样。我仔细想想,这事出了,对他根本没什么好处,只能徒惹怀疑,被多尔衮猜忌,他又何必损人不利己,出此蠢招呢?“想不到这盛京城虽然不大,可探子奸细却无处不在,居然连你这里也出了,以后还能信得过谁呢?看来近来多尔衮算是越发树大招风了,呵呵……”

李淏突然一拍大腿,像是猛然想起什么,“对了,也许根本不是我府上出了奸细,而是外面来的人顺道作了贼,把那封书信顺手牵羊了!毕竟如果是这里的下人做的,他最多偷看过内容之后去向主子密报,而不敢将书信直接窃走,那样我很容易就会发觉是他们干的了。”

“外人?有谁来过你的府上?”

“就是那个叫做郑命寿的通译,他现在在国史监当副理事,也是我们朝鲜人。我记起接到九王书信的那一天,我看完后放在桌子上,后来只有他来拜访,现在想来很有可能是他趁我不注意把信窃走了。”李淏边回忆着边回答道,“不然我真想不出还有谁敢如此大胆。”

“郑命寿?这个人我知道,怎么可能是他?”我努力地回忆了一下那个曾经到王府去过的朝鲜通译,此人在盛京多年,为人圆滑精明,办事妥当,善于斡旋,经常在大清与朝鲜之间奔走联络,给许多和这方面有关系的大臣们办过不少事,算是朝鲜在大清颇为活跃的一个人物了。“按理说他这样的人,平时肯定没少在朝鲜和大清两边同时捞取好处,收受贿赂,应该不缺钱财,怎么可能被人收买呢?冒这样的风险呢?”

“哼!”李淏冷笑一声,“如果这么解释,就可以理清思路了——这家伙也许根本就是个‘清西派’的人,目的是为了挑起大清的矛盾和内乱,让朝廷各个势力的王公大臣们互相争斗倾轧。大清一旦内乱不止,自然无暇入侵大明;而大明不倒,清西派的人就有了出头之日,有了重新掌控朝廷局势的希望,所以他才会如此行事,不足为怪。”

我顿时有一种荒诞的感觉,看来这个在大清背后,早已经俯首称臣的朝鲜国,也时时刻刻偷窥着,寻求着重归大明统治的机会,正如一股暗流在表面平静的湖面下涌动着,虽然不能给此时如日中天的大清带来太大的麻烦,但却绝对不能视而不见。

……

“嗯,你的担忧确实不无道理,看来是时候改变一下对朝鲜的策略了。”多尔衮站在窗下静静地听完了我的叙述,沉思了片刻,开口道:“想不到朝鲜国内的党争居然延伸影响到大清来了,如果大清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以后若是起倾国之兵力进军关内时,那些清西派的人倘若刚好掌了权,必然会厉兵秣马,从我们一个背后一个突袭,猛捅一刀。虽然不至于入肉三分,但起码也会令我们不得不两线作战,难以分身啊!”

第五卷 九五之争 第五十节 驭下之术

“不管怎么说,这个郑命寿的通事恐怕真的留不得,且不论他究竟是不是朝鲜‘清西’党派的人,光凭他窃取了王爷写给我哥哥的那封书函,就可见居心叵测;现在那封信里的内容已经传得满朝皆知,可见这信确实落在两黄旗那帮子人手里或者郑亲王那里了,这郑命寿与他们暗用曲款,以后万一再在大清与朝鲜的外务交往方面从中作祟的话,指不定要弄出什么乱子来!”我坐在炕沿上,忧形于色地建议道。

“这个小人物,固然是个奸猾狡诈之人,但也不至于能闹出多大的乱子来,我现在关心的是,朝鲜国君李倧的态度。前年的时候,先皇派出的一位使臣在朝鲜调查了一段时间,回盛京之后没有几天就突然身亡,后经检验,竟然是中了慢性毒药,看来这些个朝鲜人,表面上恭顺谦卑,实际上内心却狠毒阴沉啊!”多尔衮说到这里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中略带歉意,他差点遗忘了我也是个朝鲜人,“我说的只不过是一部分人,没有别的意思……”

我故意做了一个诡异的表情,笑了笑:“你说得确实没错,朝鲜人是很喜欢下毒,而且水平高得很哪,你可千万别哪里得罪了我,小心哪天给你的饮食里加点佐料,叫你好好品尝品尝!”

多尔衮被我逗得不觉失笑:“岂敢岂敢,我可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还想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享受,可不能那么早就去阴曹地府受审判啊!”

“你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戎马多年,杀人无数,将来要下地狱啊?不知道你现在放下屠刀,吃斋拜神还来不来得及?哈哈哈……”

两人大笑一阵,方才将这些个荒诞不羁稍稍收敛。多尔衮悠悠地踱了过来,在炕沿上坐下,端起八仙桌上的茶杯揭开盖子浅抿了一口,神情郑重起来,“后来派了几位大臣过去仔细一查,原来你父王果然暗地里与朝中大臣们商议过暗通大明之事,还数次与大明使臣做过各种交易,给大明提供了不少物资粮食,暗助在辽东驻守的明军继续与大清抵敌。结果,先皇下旨,以通敌之罪将当时牵涉在内的一些朝鲜清西派大臣们立正典刑,同时又加派了多位使臣长年在朝鲜的各个政署监视勘查,于是这一两年来总算再没闹出什么事端来。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仍知你们国内那些个君臣们,肯定暗地里仍然不曾死心,倘若一旦有了机会,定然还会做出通明背清之事来。”

“哦?这么说,你在汉城那边也派有许多探子和细作?”看来我才是真正的杞人忧天,刚刚发觉一点点苗头和冰山的一角就如获至宝,匆匆忙忙地赶来向多尔衮汇报,其实他对眼下朝鲜的局势可谓是了如指掌。

多尔衮点了点头,“你猜得没错,这些细作得来的消息,写成密报后都会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稳妥的渠道送上我的书案,所以你前面说的那个郑命寿,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是略知一二的,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他绝不是什么‘清西派’的人,而应该说是一个地道的‘朝奸’。”

我知道自己在情报和察人方面远不及多尔衮之万一,所以很识相地闭口不言,老老实实地听着多尔衮的讲述,以借鉴和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朝鲜有不少官员在大清任职,盛京又有很多作为人质的公卿子弟,而郑命寿这些个通事,就是专门负责从中联络和奔走的。当然哪个人在盛京是否不太老实,过分亲近大清官员王公;那些人很有可能演变为‘朝奸’之类云云,全凭这些个通事的来回传话,假如这些不利的消息落入了你父王的耳中,他们的卖国之心岂不是昭然若揭?所以他们必须经常给予这些通事们财物贿赂,以封住他们的口。

至于朝鲜那边嘛,君臣公卿,虽然暗地里仍然构画着寻机亲明,又绝不能让大清有所怀疑,所以要经常给大清派去的使臣贿赂,连带着这些朝鲜通事们,都要大加馈赠,好让他们回盛京以后在皇上王公面前替朝鲜美言几句。所以说,这一个障眼法也顺带着叫与此相关的人员个个中饱私囊,可以说是肥得流油。”

我终于解开了一切疑惑,“那这么说,这个郑命寿就是个无耻小人了?小人必定贪婪,如果他真的不是‘清西’派的,那么绝对是被那帮子反对你的人给重金收买了?这样一个可恶之人,王爷干吗不直接杀了他?此人在大清与朝鲜之间上蹿下跳,大肆收受贿赂,说不定还有许多敲诈勒索的勾当。弄得相关之臣人人自危,长久下去对于外务之事的影响必然恶劣!”

多尔衮嘴角浮起了一抹淡然的笑容,悠悠道:“熙贞啊,这官场朝廷上的事儿,你也毕竟少了些经验。敌人是要毫不留情加以铲除的,敌人的敌人是要施之以悉心笼络的,而小人则是要拿来最大限度利用的……至于贪赃收贿之类的,也是要看情形才决定如何处置的,快刀斩乱麻当然很痛快,但却不能对每一桩事都适用,‘水至清则无鱼’,确实不无道理啊!只有借力打力,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驭人之术,也在于此。”

我默默地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