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6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杨星谈到的第三点无疑最吸引柯有利他们。他提出一个耳目一新的见解,那就是九都可以采用差异化竞争方式,在航空材料上做文章。杨星表示,其实最早的飞行器结构并不复杂,无非是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让木头架子做成的机身在特殊形状的机翼帮助下获得足够速度后飞上天,这里面有两个核心地方,一个是能提供足够动力的发动机,一个就是轻便又结实的机身,这都涉及到航空业中仅次于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材料。
    二战前飞机还大量使用木头制造,但打完仗进入喷气时代,木头显然无法满足航空需求,飞机已经广泛采用金属铝合金外壳。如今机体材料中,金属合金比例又在大幅缩小,复合材料所占比例大幅上升。但国内开发复合材料时间较短,大部分国产飞机上还难觅复合材料的踪影,这方面外国人贬低我们有几十年的技术课要补。好在国内对此已有所察觉,这几年大力支持新型复合材料技术引进,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该类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杨星去年从台塑能搞到碳纤维技术,迅速投产复合材料生产线,背后离不开zhèng fǔ的支持。
    而在航空业心脏的发动机上,高温材料更是一国制造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发动机推力不断加大,效率不断上升,必须提高出口温度。现代航空涡扇发动机热效率已达到42%以上,是最高效、最清洁的动力设备,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热效率,发动机最高温度需要达到1500℃以上,普通材料到了这个温度,必然化为一团气体,即使是钢铁也变得比面条还软,科学家们一直希望找到一种特别耐高温的材料,最成熟的就是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是一种能够在600℃以上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优秀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xìng,良好的抗疲劳、断裂韧xìng等综合xìng能,已成为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
    国内航空发动机一直被广泛诟病的“心脏病”问题,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差在材料上,二战后美英等国凭借深厚技术实力,逐渐淘汰了传统发动机上的铁、铝等金属,开发了以铁、镍、钴为基的高温合金,因为高温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较高,又被称为“超合金”,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舰船等领域。其中镍基高温合金在整个高温合金领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来制造航空喷气发动机、各种工业燃气轮机最热端部件。
    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与高温合金的发展密切相关,高涡轮工作温度是当代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最显著标志,提高涡轮工作温度是增加推力、提高发动机推重比的重要手段,而影响发动机涡轮前温度的首要因素就是涡轮叶片和涡轮盘的耐温水平。
    目前在先进的发动机上,镍合金已占总重量一半,不仅涡轮叶片及燃烧室,而且涡轮盘甚至后几级压气机叶片也开始使用镍合金,并且发达国家还开始采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可以说每一代高温合金的诞生,就标志着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出现,航空界有句名言,“一代高温合金,一代新发动机。”
    如今美国第四代高温合金已经问世,第二代高温合金更是广泛运用于F…22战机使用的F119发动机上,而国内第二代高温合金才刚刚通过验收,太行发动机上用了部分,但可靠xìng和使用寿命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又不小的差距。
    (njxs)最快更新,请收藏(njxs)。

第七百五十七章 高温合金
    听完杨星背教科书一样讲完航空材料的好处,柯有利和范伟他们虽然没有杨星前世“百度娘”一样的外挂,但对于杨星想以航空材料为突破口,打造航空工业园主打产品的的意思算是明白了大概。◎聪明的孩子记住 超快手打更新 。◎现代航空工业中,零部件众多,但千变万化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材料。就像石化工业无法离开原油、钢铁工业无法离开铁矿石一样。
    并且杨星也不是光放嘴炮而已,他还拿出了具体措施。他介绍目前国内掌握航空材料研究核心技术的是中航工业公司下属的航空材料研究院,这所研究院是国内公认研究机体复合材料和发动机高温合金研究的领头羊。只是国内研究机构的通病就是理论先进,但产业转化能力十分薄弱,许多可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在获奖之后因为无法及时获得企业青睐,白白躺在档案柜里睡大觉。
    杨星举了个例子,航空发动机制造的高温合金包含了许多技术门类,除了他谈到的镍基合金制造外,还有一种粉末高温合金制造技术也是各国争相研发的明珠。粉末高温合金是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高温合金,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涡轮盘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各国正在研发的三四代先进战斗机发动机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国际上认为第四代隐型战斗机要想满足超级机动xìng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推重比达10以上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该发动机的涡轮盘首选材料就需要粉末高温合金技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航工业航材院就研制成功了第一代粉末高温合金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随后又研发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合金的A级标准,极大缩小了和国外技术的差距。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机体复合材料中运用最广的碳纤维研发上,中航工业航材院都有不俗的建树。
    但就是这样,我们尽管已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难关,但由于整体制造水平的低下,反而使得这些技术迟迟不能投入实用。在航空工业中首先追求的是可靠xìng和稳定xìng,毕竟这是承载着众多活人在空中飞行。不能出一点瑕疵,结果这些技术困在实验室里无法大规模推广,产业规模小反过来又造成国产先进航材xìng能同国外产品相比不稳定,造价更高。竞争力更弱。
    杨星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想要在先进技术和企业之间搭一座桥,九都航空工业园的意义非凡。在来九都前,他已经让星斗研究院和星辰制造的研究人员前往中航航材院这样的研究单位取经挖宝,并且向zhōng yāng打申请成立专项基金扶持航空高技术的产业化。杨星提出宁可花上十年功夫,赔上100亿美元,也要把国产航空发动机和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缩小到几年水平,他相信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没理由做不到!
    柯有利听到这里都不禁为杨星这种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决心折服,也有些想不通。以现在杨星的身家,马上退隐江湖也能保证几辈子都花不完了,为什么他总有一种紧迫感,想要中国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呢?
    范伟多少知道一点,他和杨星曾在běi jīng有过一次长谈,问起过同样问题,杨星只回答了两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有杨星私下明白。随着他的重生rì期不断接近,他拥有的优势正不断减少,这一世他可以说个人目标已经超额完成,但内心一直重复响着这两句话。
    他告诉范伟,他觉得他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为什么不帮一把自己的同胞呢?满清灭亡后国内曾有不少有为青年为了振兴中华殚jīng竭虑,不惜牺牲生命。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虽然大不相同。但国家还有不少落后的地方,这个大时代可以尽情舒展他们的才华,杨星自认不会回chūn妙手,也不是科学天才,唯一的长处就是经商能力,产业报国助推国家腾飞,就是他的心愿。
    另外杨星明白他重生优势消耗殆尽的那天,就表示他就和其他竞争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他可不觉得自己真拥有挑战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那种人的水平。所以他未雨绸缪,早早交班,并把记忆中和中星集团未来发展有关,能领先一步的基础技术产业都罗列出来,趁着先发优势尽量占据市场份额,而作为国家未来最有竞争力的航空工业,就在他布局筹划的大棋局之中。
    从星海商贸涉足航空货运开始,杨星就在有意提升中星渗透航空业的水平。生产旋翼机和超音速公务客机只是牛刀小试,正式上马碳纤维生产线和一次xìng采购120架波音737就是他吹响全面进军航空业的号角。不过航空业在任何国家都属于zhèng fǔ管控的高端产业,杨星想凭借民间企业身份去插手航空产业,其政策难度一点也不小,所以他先在海南搞通用航空试点,而在九都这里重点研发航空材料来曲线进攻。
    杨星对柯有利解释,中星集团原本选择在几大星城间引进不久前上马的碳纤维生产线时,主要考虑对象是天津或是长安,因为那里有一定的航空工业基础。但现在zhōng yāng既然能选择九都作为航空业试点地区,出于他个人的情感考虑,他愿意将这个机会留给九都,并且亲自拍板决定顺水推舟在九都zhōng yāng星城内设立集团高新材料研发中心,重点研发包括以碳纤维为主的复合材料和作为航空发动机主材的高温合金。
    杨星也表示他当然不是无偿为国服务,其实高科技材料对于提升中星集团的制造产品质量也有极大好处,比方说碳纤维虽然一般都被认为运用在航空领域,但在高速跑车、运动自行车、高尔夫球杆、超薄笔记本外壳、建筑混凝土补强和消防防火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中星科学家正发挥其掌握的石墨烯专利,将其发展成一款特殊的碳纤维布,结合另一种抗剪稠材料,试制一种超轻薄防弹衣材料。因为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这款防弹衣能做到跟普通面料一样的外观,而防弹能力毫不逊sè于美军现役防弹衣,即使定价昂贵,依然引起了国际上许多超级富豪的兴趣。同样道理,如果把石墨烯碳纤维运用在航空机身上,制造出像纸片一样的超轻型飞机材料绝对不是幻想。
    而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