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县法庭里的几名法官哪里能应付这么多案子?最后各法庭都规定,如果案情简单证据清楚的,不需要法官庭审,投献的小民直接到公田登记的地方找书记员登记,便能立即把投献的田地变成公田。
  这样的政策一下,士绅们名下的土地大量流失。士绅们元气大伤。一些士绅想留住农民,便主动把地租降低到了一斗以下。最后整个天津,接受投献田地的士绅都把地租降低到了很低的水平,也就略高于七升一合的田赋一点点。
  士绅们大规模降低地租后,来打官司上交田地为公田的百姓渐渐没有了。
  ####
  九月二十日,天子朱由检坐在乾清宫书房的龙椅上,在书案上摊开一份《天津日报》仔细看着。
  《天津日报》上的各地新闻,让朱由检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各地的灾荒、兵事都有地方官奏章报上来,但其他的新闻,比如哪里米价又涨了,哪里的利息水平降了,甚至福建有几条海船出海,山东有多少士兵逃亡,这些新闻都是官员的奏章里没有的。
  朱由检长在深宫,不曾出皇城,对外界的这些新闻知之甚少。看到天津日报的报道,他倒是了解了不少民间事情,觉得十分新鲜。
  更让朱由检感兴趣的,是天津日报的评论文章。
  朱由检最爱的一个评论员,是一个叫作“紫铜山人”的撰稿人。这个撰稿人写的文章高屋建瓴,对种种事物评论一针见血,每每有让人拍案叫绝的言论。
  比如这一天的《天津日报》第二版,紫铜山人就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为什么兴国伯的兵马这么强?》紫铜山人写道:“兴国伯兵马强盛,无他,思想先进耳!”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广泛装备火铳大炮,几百步外用大炮轰炸,几十步外用火铳杀敌。。。”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愿意给士兵配发高额军饷。士兵日日训练,练队列,练射术,练骑术,练刀剑。日日苦练,技法熟练出色,战场上遇到训练松懈几天一练的对手,岂能不摧枯拉朽。。。”
  “因为思想先进,所以给予伤亡士兵极高的抚恤待遇,以至于士兵们闻战则喜,毫不惧怕伤亡。。。”
  朱由检看完了这篇文章,久久没有说话。
  王承恩站在后面,从朱由检的肩膀上偷看了日报一会,笑道:“皇爷,这兴国伯的日报,处处吹嘘他自己的本事。幸好这日报被天津以外的士人封锁,传不出天津。否则天下人都要崇拜兴国伯,不知道有大明哩。”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李植在天津不但向士绅收税,而且私设法庭凌驾在官府之上。”
  “天津一镇,已经姓李了。如今李植在天津,是说一不二的军阀。巡抚在李植面前,只有垂首听命的份。”
  王承恩说道:“皇爷,虽然李植在天津跋扈骄纵,但他打灭了献贼和闯贼,平定了中原。天子以天津一镇换来天下太平,这买卖划算啊”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即便如此,也不能让李植一家独大。如果不改变现在的局面,李植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大,以后恐怕连朕的征调都不听了。”
  朱由检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步,说道:“朕要仿效李植的虎贲师,训练新军。”
  王承恩问道:“皇爷的意思是?”
  朱由检说道:“这一年来中原太平,剿贼的开销少了不少。如今朝廷可以增拨军资给各镇名将,如宣府的杨国柱、玉田的曹变蛟、京营的周遇吉、黄得功等,让他们装备火铳大炮,以火器成军。士兵装备鲁密铳和红夷大炮,配备绵甲,打造一支五万人,战力不低于李植虎贲师的新军。”
  王承恩说道:“皇爷圣明,鲁密铳一百步外可以杀人,比李植只能打七十步的火铳射得更远。杨国柱、曹变蛟等更是敢战的强将,若是辅以犀利火器,恐怕战力要倍增。”
  朱由检低头沉思了一会,说道:“这支五万人的新兵每月发响三两,再提供稳定后勤。士兵日日操练火铳大炮,练到十发九中,可以匹敌李植的虎贲师为止。”
  “我们还要学习李植的抚恤制度,士兵阵亡者,朝廷一律补偿一百两给家人,以免士兵家人衣食无着。”
  王承恩拱手说道:“皇爷睿智,如此一来,士兵们哪里还会害怕战死?一个个敢于冲锋陷阵,便是李植的兵马对上,也能够一战!”


第四百一十章 四两月钱

  到了九月,东南沿海的台风就很少了。李植三十五条大船的庞大舰队不再跑日本贸易,转而往台湾行驶。
  三月初时候,李植还在剿灭流贼的返程路上,李兴就感觉到台湾开荒花销太大,停止了运送新农民到台湾。台湾岛上那时有二万二千农民有田耕作,另有五万农民在开垦新田。如今这五万开垦新田的农民都整理好了田地,在河岸上架好了水车,可以种一季晚稻了。
  旧有的农民开始种田,李植就不需要支付他们开荒工钱了。这五万开荒工人每个月每人要二两月钱,五万人每个月要花费十万两银子,每月开销是一笔巨款。这些人不需要支付月钱后,李植财政大为缓解,就可以招募新的农民了。
  招募新农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今天津的农民都知道跟着李植干有好日子过,李植在各州、县一贴出布告,就有无数人报名参加台湾垦荒。不过李植担心财政崩溃,不敢一次招募太多农民。李植把招募农民的数量控制在五万人。
  九月以后,李植的船队把这五万人分批运送到台湾。
  十月二日,李植跟随运送农民的船队,前往台湾,视察台湾的开发情况。
  十月的天津已经有些凉意,但南方依旧温暖。船队一路往南,靠近台湾时候,李植已经脱掉了身上的贴里和搭护,在官袍里面只穿了一件中衣。
  到了台湾新竹,李植还没下船,就看到在港湾里面的码头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商市。
  每一次船队开往台湾,都会带来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棉布、铁器、陶器、瓷器、水泥、农具等等都是需要从大陆运来的。这些商品是由高立功组织人手在天津采买的,到了新竹的港口,就全部卖给台湾的农民。当然,吕虎不会一件一件去零售这些商品,他把这些商品批发卖给新竹本地的商贩。
  此时船队靠岸,一些商贩推着板车,正等待着船舶上面卸下大陆贩来的商品。这些商贩虽然不从事农业,但零售各种商品,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当然,比起压舱的各种货物,船上更多的还是来开荒的贫民。这些农民下船后,立即就看到一个个身穿深红色范家庄军装的军官们引导他们。在军官的引导下,农民们一群群地走向新竹各地的临时安置点。
  李植在船上看了看,看到虽然三十五船人、货千头万绪,但在郑晖和吕虎的组织下,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
  郑晖穿着大红的官袍,率领新竹的大小官吏,等在码头上迎接李植。
  李植一下船,郑晖就跑上去拜倒,喊道:“郑晖见过伯爷,恭喜伯爷受封兴国伯,我等与有荣焉。”
  李植拍了拍郑晖的肩膀说道:“这次讨灭张献忠和李自成,你也积功升为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了,高兴不高兴?”
  郑晖大声说道:“高兴,郑晖喜不胜收,感恩戴德,愿为伯爷的事业肝脑涂地。”
  李植哈哈大笑,跨上郑晖牵来的骏马,往新竹城中行去。
  半路路过一个新到农民临时安置点,李植一指马鞭,说道:“进去看看。”
  郑晖赶紧跳下马来,牵着李植的骏马往安置点里走。
  ####
  姚民乐是天津青县的农民,他家这次走运,选上了开垦台湾的队伍,跟随船队到了台湾。
  他们夫妇二人成亲时候就和族里分了家,在天津没有田,二人佃种村里乔老爷的三十五亩旱田。那些旱田一年也就收七、八斗麦子,刨去五成地租和一斗二升的种子,姚民乐和媳妇两人每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就能得八、九石的麦子进自家仓里。这些粮食,也就勉强让姚民乐吃个温饱。
  哪怕是过年,他和媳妇两人也不敢吃一口肉。两人成亲三年了,前年生了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并未给姚家带来欢乐,反而成为了姚民乐的一块心病。他时时担心女儿长大了养不活——那八、九石的粮食,哪里养得活一家三口?
  七月底,姚民乐听说兴国伯招募第二批人丁开荒台湾,他二话不说就报名来了。兴国伯李植的事情青县人都知道,只要跟上了兴国伯,就有过不完的好日子。至于台湾在哪里,到了台湾会经历些什么,姚民乐想都没有想。
  听说自己募上了,一家三口九月初一就可以跟船去台湾时候,姚民乐和媳妇在家里两间破茅房里蹦了一晚上,庆祝好日子就要来了。
  负责组织人手的兴国伯幕府吏员让姚民乐什么都不要带,说到了台湾什么都发。姚民乐十分信任兴国伯,听了这话便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送给了亲戚,带着妻女空手上了船,往台湾进发。
  那兴国伯的大船十分高大,看上去就和一座屯堡似的。但出了海,姚民乐才明白大海有多大,自己乘坐的大船在海里就像一叶树叶似的,随着海浪起伏飘荡。船上太颠簸,姚民乐的媳妇吐了,不过姚民乐没有吐。姚民乐在海上时候一直兴奋地站在最上层甲板上,扶着船舷兴奋地看着自己没见过的大海。
  到了台湾,姚民乐本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开荒地。但没想到一到港口,刚走下船,姚民乐就看到了一大片繁荣的商馆,骡马喧嚣人声鼎沸。
  姚民乐一家人下了船,一百多人跟随着一个军官,往前走了一里路,军官把两百人带进了一个满是小摊位的小广场里。那个小广场入口处有个砖石门,门上面写着“人才市场”四个大字。
  那个带路的军官大声说道:“若是不想种田的,可以到人才市场里找个事情做,大家进去看看吧!”
  来了台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