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野-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他又穿着华彩,那真正是鹤立鸡群,绝对的显眼。魏文成一瞧躲不过去了,便即双手合什,朝向那将领微微一笑,口宣佛号:

  “阿弥陀佛,衲子嵩山少林寺道信,奉旨入都。不合闲居寺众争路喧嚷,以致惊动官家,将军宽宥。”

  那员将冷哼一声:“喧嚷者,止闲居寺僧而已乎?”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别把责任都往别人身上推——难道你们少林僧就没有动手吗?

  魏文成分辩道:“将军容禀,此乃闲居寺众先执械相逼,我少林僧唯自保而已,曲直自有公论。”说着话双眉一轩,环视四周,提高声音:“彼已受天所罚,尔等乃敢为之遮瞒乎?”

  他这其实是在威胁围观群众啦,你们别跟边儿上打酱油,也帮我说几句话啊。你瞧,法缘因为敢朝我动手,及时遭报,都摔得爬不起来了,你们若敢站在他一边,就不怕同样遭受天罚么?

  这本来就是闲居寺众先动的手嘛,围观群众大多瞧得清清楚楚,本来就站在少林寺一边,只是未必肯出头帮忙作证而已,这一听魏文成出口威胁,不禁害怕——这少林和尚太厉害啦,伸手一指,说有天罚,闲居寺那老和尚就一跟头栽地下去了……他若再指指咱们,那可经受不起哪

  于是纷纷挺身而出,说确实确实,是闲居寺先动的手,少林寺只是防卫自保而已,而且也没过当。本来若是几个普通市民,或者泥腿子啥的提供证词,那将领正眼都不会瞧,压根儿懒得搭理,问题其中颇有几个青衿士子,或者锦衣缙绅。终究是在长安城内,显贵如狗满地走,你知道其中哪个是正打算上衙的官员啊?哪个有军功、爵位在身?甚至哪个是三省长官的亲戚、朋友、门子啊?怎可贸然行事?

  这将领本打算一声令下,就把两拨敢在大街上闹事的秃驴全都逮起来法办,可是见此情景,就不禁皱眉,随即把脑袋一扭,眼神朝着斜上方瞥将过去……

  魏文成刚才就觉得奇怪,他们从南门进城的时候,身后通衢大道上并没有见到闲居寺的行列,对方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那么快就能追得上来?而且双方连动口加动手,前后也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官兵们来得快也就罢了,为啥一上来就把两拨人全都围起来呢?自己这一拨已经掉头要走了呀,仍然拥挤占道、吵嚷不休的只有闲居寺那伙人哪。官兵们怎么就能够认定,我们“在都内动兵”?天可怜见,那些禅杖、木棒也能够被称为兵器?

  当然啦,各种偶然情况也可能发生,比方说闲居寺的和尚虽然来得迟,但在城门口听说少林僧众进了城,所以特意来赶,就为了闹事;而就争闹的那几分钟时间里,就有守法群众急急忙忙跑去向附近巡逻的官兵汇报……可是魏文成仍然觉得这里面恐怕还有别情,多少有点儿蹊跷。

  他眼见得那员将领似乎有点儿拿不定主意,转过脸去向斜上方一瞥,也便循着对方的目光望去。只见对方眼神似乎是扫向临街一幢二层小楼,窗户大开,似乎有个人影在窗前一闪即没。

  这又是谁了?这么大热闹你不看,还是中国人么?你着急忙慌地躲什么躲啊?这其中必然有事

第四十九章、神秘人

  率兵过来包围了少林、闲居二寺僧众的将领,头戴金盔,身披两当,还系着一条大红色的披风,魏文成虽然对北周文武服色并不怎么了解,也一眼就能瞧得出来,此将身份必然不低——搁后世怎么着也得是位中校吧?

  你说一军队或者武警中校亲自出马来巡街,还恰好领人打附近过,匆匆跑过来维持秩序,阻止械斗,这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魏文成几句话发动了围观的市民,引发群口汹汹,都来为少林僧众作证,那员将领就有点儿拿不定主意,双眼不自禁地朝着斜上方二楼窗户一扫,魏文成循其目光望去,就见一个人影匆匆地闪躲开了。

  他的视力本来就还不错,经过多年修行,观察力也已非凡俗可比,但那人躲得实在太快,他只大致瞧出来,此人身着绛色圆领衫,头戴乌纱帽,看穿着打扮绝非平民百姓。

  这年月南北方胡汉服饰相互影响,区别已经不很大了,但南方士族大多数仍然保持着汉晋习俗,喜欢上衣下裳,就算穿一体袍服,出门见人也得多系一条蔽膝,而且上衣多为斜领。这种圆领袍服——大多还是窄袖——是从北方胡人那儿传过来的,只有小吏和普通市民为了方便活动,才会日常穿着。北朝则不同了,尤其北周,官员朝服仍然模仿汉晋——这是当年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的功劳——但日常穿着则习惯胡服。这种风俗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隋、唐,甚至于宋、明。

  所以在长安城内见着一个穿圆领袍服的,很可能是官,而至于乌纱帽,本属贵价之物,一般平民百姓,甚至小官小吏都肯定是戴不起的——他们一般系麻布的幞头。

  魏文成就这么一眼瞥过去,心中便已了然,这个匆忙躲避的家伙很可能便是幕后主使了,估计就是此人跑去——更大可能是派人跑去——招来了兵马,想要以在都内“动兵”的罪名,逮捕和惩治这两拨和尚。再进一步猜测,说不定向闲居僧众通报说少林僧先期进城,故意挑起两寺争斗的,也是此人

  但是瞧着官兵的架势,把两拨和尚全都给围住了,那应该不是独独冲着少林僧来的。难道此人是信道的,所以想要趁机打击释教吗?再一琢磨,既为官员,最大可能性还是站在儒教一方,既然三教辩论高下,那么寻机想收拾佛徒,也就很顺理成章的啦。

  可是魏文成已经煽动起了民众舆论,就算此人背景再深厚,来的那位中校倚之为靠山,也不敢逆众而行——谁知道这些站在少林僧一边儿的市民百姓里,有没有谁具备通天之能呢?这可不是小地方,而是在长安城内,随便扔块石头估计就能打着个五品以上官员,或者是高官显宦的家眷、门客……

  这将领还在犹豫,魏文成朝他微微一笑,双手合什道:“圣意广招天下修者,吾今奉旨前来,却为闲居寺众骚扰,方知都内秩序竟至如是……请教,若欲告诉,寻谁为是?”长安城内的治安如此糟糕,竟然有些胆大妄为的僧人敢在大街上就骚扰、袭击我等,我打算去告状啊,你说我该去哪个衙门递状纸呢?

  他不退反进,口气虽然和缓,用意却咄咄逼人,搞得那名将领满脸的尴尬,下不来台。正在不知所措之际,好在突然间从人群里挤出一个人来,扳着此将的马鞍,低声说了句什么。那员将领斜侧过身体,微微躬腰,听闻此语,不禁如释众负,于是转过身来朝魏文成深深一揖:“吾已知就中曲直,少林僧既然自卫,乃可放行。职责是在,若有得罪,大师勿怪。闲居僧当街闹事,吾自当惩处,大师不必告诉。”

  随即做了一个手势,那些包围着少林僧的官兵们当即左右散开,让开通路。那将一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大师且管前行,自有衙署接待。”

  这人脸变得很快,态度如此恭敬,又表态说将会严惩闲居寺一行,那么魏文成也就不好再发作了,于是点头告别,就此领着少林僧众,沿着南北通衢,浩浩荡荡继续往前走。果不其然,才刚走出去一箭之地,就被一名官员当街拦住,高声问道:“得非少林道信大师法驾乎?”

  魏文成点头回答:“衲子便是道信。”那名官员也通报了自己的职务、姓名,随即一摆手:“大师等请随某来。”

  长安城占地面积很大——当然啦,跟后世的二线甚至三线城市都没法比——城中便有多间佛寺、道观,大多属于皇家或者高级贵族的产业。当下那名官员就把少林寺一行人请到了一所名刹之中,进门的时候魏文成抬头观瞧,只见牌匾上大书“陟岵寺”三个大字,不禁奇怪,心说这名字可有够诡异啊——峙岵是啥意思?佛经中有这个名词么?

  陟岵寺住持亲率僧众前来迎接,把少林寺一行人安排在西院暂住。魏文成自然不能不敷衍几句,跟住持和尚对坐恳谈了一会儿,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所将近三百年历史的古刹,首建于西晋泰始年间,本名“遵善寺”。十多年前,北周明帝宇文毓在位,为其岳父独孤信重修此寺,改名“陟岵”——这两个字是来源于,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的诗句。

  魏文成一听,啊呀这个独孤信我是听说过的……此人真正父以女贵,他俩闺女一个嫁给了杨坚,成为独孤皇后,一个嫁给了李虎,后来生下唐高祖李渊——要没有这俩女儿,北周显贵多了,一般人谁会记得他的名字啊。没想到他竟然还有个女儿是北周皇后,这家伙还真是能生……

  闲话叙过,陟岵寺住持就要跟魏文成讨论佛法——这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好在魏文成口舌便给,又擅长装逼,随口敷衍了几句,就以远途劳乏,请求暂歇,把住持和尚给打发走了。完了他找来接待官员,询问究竟何时开始辩论大赛哪?对方回答说,总得等四方释、道二教的大德们全都汇聚长安才能开始吧——你们距离比较近,来得还不算迟,所以大致估摸一下,怎么着还得再等十天半个月的。不过请放心,但凡入京的释家、道家,都由朝廷相关部门供应饮食……

  魏文成笑笑,心说你还真是小瞧我了,少林寺虽然不算豪富——起码比起闲居寺来差了不少——光我们随身携带的财物,也足够在外应付个一年半载的啦。若没有这份财力支撑,谁敢大张旗鼓远赴长安?

  比方说邯郸的广福禅寺,别说慧可是在北齐境内,就算他身在北周,那也来不了长安城——除非一个人孤身上路,化缘而行。再比方说昙林所在的熊野山定林寺,估计也不够这份财力。

  再询问这次辩论大会的始末,那官员就给介绍了,说主要是皇帝陛下信道,但是执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