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定主意之后,他就在万众瞩目下开口了。
  叶孤城道:“你们看,三家并行如何?”
  嬴政吕不韦闻言都一愣。
  还是因为嬴政与叶孤城最熟所以率先开口道:“叶师的意思是?”
  叶孤城道:“你们二人提出来的,无非就是法为主儒为辅以及法为主道为辅。”
  两人点点头,因为其他国家的学说都是一家独大,但秦国国情特殊,如果只是用儒或者法,不仅过不了宗室那关,就算他们自己都很担心秦国染上山东六国的奢靡作用。
  虽说奢靡同儒道两家不相干,但多多少少也是因为治国理念而导致了后果,所以,就算是为了保持秦国百姓的剽悍务实,法家都是要有的。
  但光有法家还不行,他们需要其他家来调和一下,两家并行想要做到同时发展有点难,所以虽然他们能想到要用别家的思想,也要分个高低出来。
  法家肯定是最大的。
  但这样的话,剩下的那家一个不注意,就可能同百家一样,泯然众人矣了。
  叶孤城道:“在我看来如不能平等竞争,而是一主一次就不能达到目的。”
  嬴政他们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其实他们也担心这个,但问题在意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事实上,他和吕不韦能够想到要两家并行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但是叶孤城的眼光要更加长远,是领先超过两千年的那种。
  他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却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形态,要不然怎么会有三足鼎立以及三教并行这样的词语?
  他最后一锤定音道:“所以我建议,三家并行。”
  三家并行?!不管是嬴政还是吕不韦都一愣,这这这,这可行吗?
  但看着叶孤城的表情,他们又绝对,是可行的,因为他是那么坚定。
  到目前为止,只要一见到叶孤城很坚定的表情,那事儿一准能成功。
  未卜先知。
  吕不韦恍惚间想,可不就是未卜先知吗,他国师的称号就是因为能解开咒术。
  他忽然产生了一个猜想,叶孤城莫非是可以看见未来,要不然怎么能提出这么多的好点子?
  叶孤城:我确实能看见未来,但我只能看见秦国灭亡的未来谢谢。
  他现在所提出的一切,都是靠他本人的智慧。
  叶孤城可以说是个全才了。
  叶孤城开始给嬴政他们解释为什么三足鼎立比两家并行好,鉴于无论是两家还是三家都没有实践过,所以他们说的都是猜想,但叶孤城无疑很有说服人的天赋,而且他所说的方法确实能让嬴政与吕不韦都接受,在经过了仔细的思考后,他们决定冒一次险。
  就按照叶孤城说得做。
  当灞下学宫的最后安排出来之后,不仅吓呆了秦国朝廷上的一众大臣宗亲,连山东六国关注此事的学子有不少都呆掉了。
  没办法,秦国弄公私合营学校本来就是一个壮举,如果在别的国家算不上是大新闻,但因为是在不重视进学的秦国,所有人都好奇极了。
  当然,这好奇绝对不是褒义的,十个有九个都在等着看他们怎么失败。
  但等到渭南大市走上正轨之后,他们发现,虽然灞下学宫没有开学,但渭南大市的经营不可说不好,而且雅俗兼备,就连不少学子都因为渭南大市的名气去走过一遭,回来都赞不绝口,说一点都不像是秦国的手笔。
  山东六国都没有这么风雅的。
  在广告效应之下,山东六国的学子对灞下学宫期待越来越高,不管他们是抱着好心期待还是另有想法,但总归是关注着的。
  然而果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秦国又搞出了一个新玩意。
  “三家并行?!”
  学子瞠目结舌。“什么玩意儿!”
  还有更加义愤填膺的。
  “这是对儒家的亵渎!”
  相信哪个就以哪个为主,三家并行,这是和稀泥搅浑水!
  儒家的老学生义愤填膺。
  又有持观望者。
  “三家并行?”
  他啧啧称叹,“也不是道是谁想出来的,对秦国来说是不是太超前了一点?”
  又有人道:“谁知道。”
  他道:“我看秦国渭南大市就经营得不错,或许学宫也能获得成功?”
  “再等等吧。”
  但也有很看好的,比如说目前并不在秦国的荀子。
  他从学子口中听见秦国学宫的创新之举,又看了看摊在桌上的纸,是邀请他去学宫当祭酒的请帖。
  无奈地摇摇头道:“还是走一趟吧。”
  他脑中闪过自己曾经得意门生的脸。
  三家并行,亏他想得出来。
  荀子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不管别人怎么想,在天下学子或鄙夷或期待或观望的视线下,灞下学宫终于开学了。


第168章 
  叶孤城住在灞下学宫旁。
  学宫中的学子并不是很清楚太子傅的住处,但见他几乎每日都来视察便能知道他所居不远。
  不管是才入秦国还是已经入秦一段时间的学子对他都是好奇的,且不说这人的官职来历过于神秘,又无实权,但谁都知道,他是现在秦王的老师,而且走的路子与当年的吕不韦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好事者信誓旦旦称他定然是下一个秦国丞相,毕竟,现在的秦国新政名义上没有叶孤城的参与,却处处有他的影子。
  因为国师的称呼以及嬴政的信任,叶孤城这人虽然在山东六国未露面,却被不少人盯上了,灞下学宫的学子对他也十分好奇。
  如教导主任一般走过兰池,池边有摇曳的柳树,嬴政跟在叶孤城的身后,眼中有好奇之色。
  灞下学宫开学不久,他还是第一次来。
  高大而显赫的王车停在学宫门口,因正值上课时间,竟然没有人一个注意到这车架,嬴政静悄悄地下马车,跟着叶孤城走进了学宫中,身后还缀着一个小尾巴赵高。
  叶孤城看了赵高一眼,没有说话,但那一眼却看的赵高打了一个寒颤。
  随着他年岁渐长,叶孤城看他眼神中的探究越来越多,让赵高不敢因为王上的看重而轻狂,反而越来越慎重。
  不是他说,叶孤城的眼睛里,像埋了刀,埋了剑。
  赵高又把头埋了下去。
  嬴政不用叶孤城介绍,因为灞下学宫的内部陈设是他们一同设计的,从头到尾都没有隐瞒过他。
  他来的时候,正好到了学宫聚论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知名导师开题演讲,学生讨论,虽然在叶孤城看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了不得的超前教育了。
  今日开题的,是叶孤城曾经的老师荀子。
  也不知是因为叶孤城的面子还是因为秦国的邀请太诚恳,或者是荀子本人的对秦国就很有兴趣,他竟然也来了灞下学宫。
  连同几位别派大师,可以说镇宫之宝了。
  嬴政在门外悄悄走过,看年轻的学子在屋内高谈阔论,明明那些学子都较他更年长,但他竟然目露慈祥之色,简直像是在看茁壮成长的幼苗。
  叶孤城站他身前,高大的身躯正好把嬴政挡住,里面的学生无法看见秦王。
  因为“校长”本人时不时来学宫中转一圈,这里的学生早就习惯了叶孤城的存在,看见他来了也就是点头致意,然后接着讨论自己的事,可以说是非常有定力了。
  荀子的眼力和那些学生不同,他倒是发现了嬴政的存在,却没有告诉学生的打算,点头算是同秦王致意,面上不卑不亢,一派大家风范。
  年轻的秦王听了一会儿荀子的话,又听听学生的讨论,心情愈发好了,想荀子不愧是他老师的老师,讲得东西让他都受益匪浅。
  嬴政道:“叶师,去天斟堂吧。”
  这才是他此行的重点。
  两人却没看见,在他们走后,一瘦高的青年以很隐晦的视线从屋内打量他们,甚至连之前一直很热心的聚论都不管了。
  有人看他一眼道:“徐君房,你在看什么?”
  徐福道:“我在看秦国的国运。”
  他名福,字君房,报名的时候直接用了徐君房的名字。
  那人闻言一梗,心想你们阴阳家的人就是神神叨叨的,天天就在看日月星辰,谁知道你们在说些什么。
  原本以为徐君房还挺正常,没想到同其他人也是一个样的。
  想到这,儒家的小弟弟默默离他远了一些,又将精神集中于聚论之中。
  徐福的眼睛眯了起来,眼中满是探究。
  天斟堂可以说是叶孤城最骄傲的一个设计。
  只有百家成绩最优异的学生才可以进入深造,毫不夸张地说,能进入天斟堂的都是秦国最优秀的人才。
  因为优秀,所以他们就能参与很多事情,比如说,新秦法的制定。
  这还不是叶孤城提出来的,而是身为秦王的嬴政自己提出来的,他觉得秦国的法律已经有些不符合朝代了,并不是说法律太松散,而是太严苛。
  山东六国子民的生活自由到了糜烂的程度,而朝堂上更是一片乌烟瘴气,要不然,拥有众多人才以及精彩文明的六国也不至于脆到秦国一捏就死的地步。
  然而他们现在真的就这么脆。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这些人会成为秦人,从极致的松到极致的紧,定然会出乱子。
  能进入天斟堂的优秀学子,会得到参与秦国新法编纂的权利,对于读书人而言,这绝对算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嬴政道:“这里的人,怎么这么少?”
  他以为天斟堂会有20以上的学子,却发现里面只有十多个人。
  叶孤城道:“剩下的被丞相抽调走了。”
  调走了?
  嬴政一愣道:“调走人做甚?”
  叶孤城道:“去编纂他的杂学书。”
  嬴政恍然大悟。
  之前说了,为了秦国能够文化昌盛,他们想到了一系列的方法,灞下学宫的建立算是其中一个,叶孤城的纸笔研究也推动了发展。
  而吕不韦,他则决心为了秦国编出一套可以扬名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