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重自信对叶孤城来说是好事,对秦王来说是好事,但是对天下的很多读书人来说就是他狂妄的证明。
  吕不韦不过是一届商贾,就算是已经官至相位,也无法磨灭他的出生,这年头虽然还不想未来一样过分的重农抑商,但是读书人的矜贵已经表现出来了。
  这群因为自己身份而自鸣得意的人,在未来就会成为“酸儒”群体中的一员。
  他们都卯足了劲儿想要从吕氏春秋中找到可以改正的地方,不仅仅是想搓一搓吕不韦的傲气,更有对金钱的渴望。
  但吕氏春秋文字之精妙,无法从中挑出什么错误,纠结之下,只能从大方向立意上鸡蛋里挑骨头。
  有读书人朗声道:“我见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中心,却在其中收纳了儒墨阴阳等百家思想,同秦国的立国之本法家不仅不符合,甚至都无自己的思想,不足为一家之言。”
  “这样的杂论,竟然也能张贴在咸阳门之下,岂不是为天下人耻笑?我们秦国难道真没有一个有本事的读书人?”
  有人听他话,立刻反驳道:“此言差矣,搏百家之所长乃此文精妙之所在,又怎么能成为缺憾?”
  “秦在商鞅之后以法家立国,然在这些年中,也多多少少参合了其他各家的思想,王上加冠之后不仅重开招贤令,也放宽的秦国的法度,其效果肉眼可观之,秦周人处原本暴乱频发,但是近些日子却很少听闻那里出事,岂不就是宽律法的好处?”
  “以秦现在之势,并吞六国指日可待,然若要求其他国人能够一起遵守秦法,并不可能,国之风非一日两日可改正。”
  “然,苛政生乱,若律法过于严苛,只会让他国之人心怀怨愤,一时虽然看不出,但等时间久了,积怨已深便会成为隐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想要真正实现伟业,必须从小处做起,积微成巨才能成就大事。”
  那人一锤定音道:“吕相的吕氏春秋,不仅说不上是不足为一家之言,反倒是百家言论的精华所在,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众人听此人一言,都陷入沉默,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有人爆呵一生道:“好!”
  “好!”
  “说的是!”
  百姓被那一声好惊醒,接二连三地也叫起好来。
  他们秦人性格向来质朴完全,又胸怀广阔,虽然不能要求其他国家能够同他们一样,却也有接受他国之人的胸怀,正因为这样善于接受的宽广心胸,秦国的朝堂上才会有那么多的外国人能够施展才华,要是在其他国家,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定然是本国之人。
  秦人向来因为自己等人宽广的心胸的自豪,现在又听闻吕氏春秋是这样一本能够代表秦国精神的书,又怎么能够不称赞?
  西门吹雪与叶孤城看见周围秦人的反应,说不震撼是不可能的,毕竟两人一个在朝廷上活动,一个干脆就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怎么看都与市井之人不搭边。
  但是现在,忽然看见了周围的小人物原来都生得这样一副宽广的心胸,又怎么会不震惊。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叶孤城想,他终于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也明白,为什么经济不繁荣文化不昌盛的秦国能够统一六国。
  凭借的便是西北大地人民特有的质朴以及宽广的胸怀。
  胸膛中,似乎有种激烈的情感在荡漾。
  然而,在他所不知道的地方,暗流涌动。
  有人看见秦国人在咸阳门内振臂高呼的景象,悄悄道:“吕不韦对国人影响太深,明明他只是一个外国商人罢了。”
  “他的吕氏春秋,有违国本,若无法家,秦国不为秦国,怎么能让异端邪说在人心立足?”
  “那嬴政小儿竟然也与他瞎胡闹,果然身上有赵国的血统就不是老秦人了,这小儿坐王位,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为了秦国的未来,公子,下令吧。”
  被他们称为公子的人站在人群之中,看着不远处的吕氏春秋,又看见众多秦人欢呼的画面,心中有散发着臭气的淤泥被搅动。
  这淤泥代表着他的嫉妒。
  秦王本来已经是他来做,至于吕不韦不过是一届商人罢了,竟然在秦国能够一呼百应?
  要不是吕不韦当年的考题,嬴政怎么可能当上秦王?
  他的眼神闪了闪道:“好。”
  他所做的,可也是为了秦国的未来啊。
  一个并不让人期待的,未来。


第172章 
  历史节点这个词有许多种意思。
  广义上,可以被理解成一种认知结构,从纷繁、外化的各种细节中,发现历史变化的结构和规律。
  狭义上,则被理解为重大历史事件,比如说身为一战导火索的萨拉热窝事件,又或者是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让中国从原始社会转型为奴隶社会,这也是历史节点。
  叶孤城现在所面对的虽然不是让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型向封建社会的历史节点,却也十分重要。
  因为这关系到嬴政对他的信任。
  一个没有回答好,说不定就会走向秦二世而亡的悲剧未来了。
  他可还记得,破碎虚空到春秋战国之前,偌大的秦皇地宫,以及拉着自己要他陪葬的秦王嬴政,还有看似同秦始皇有一段联系的忠臣徐福。
  所有人都希望他留在秦皇地宫中。
  叶孤城也好好思考过,他要怎么做怎么样才会真的打出bad ending的结局,但同时又经常觉得,以自己现在和嬴政的关系,结果定然会有改变,因为他确定自己拥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嬴政的信任。
  这可是十多年堆积出来的坚定的信任,想要动摇两人之间的信任柱,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
  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代雄才大略王者的通病就是多疑,而嬴政是他亲自养大,没有人比叶孤城更加清楚对方也同样有多疑的毛病,更不要说权利这种东西是可以异化人心的,很多王者在登上皇位之前还可以说是心胸宽广的人物,但是在功业已成后卸磨杀驴也是常有的事情。
  他并不能保证,嬴政未来会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当他看见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少年王者板着脸询问自己是否知道赵姬有关的事情后,叶孤城就意识到,这问题他必须好好对待好好回答。
  要是回答错了,说不定就会在两人的信任之柱上留下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
  叶孤城思考一会儿承认道:“略知一二。”
  嬴政道:“略知一二是指知道多少?”
  叶孤城道:“太后得了疯病,我是知道的。”
  嬴政道:“为什么我身为秦王,身为他的儿子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你却知道。”
  嬴政在质问的时候还挺受伤的,并不是出于“臣子以下犯上”的气愤,而是觉得叶孤城不信任自己。
  因为不信任自己,所以才会不告诉他,要不然太后得了疯病多重要一件事啊,怎么可以不让他知道呢?
  他明明已经亲政了,已经有足够判断是非的能力的。
  叶孤城顿了一下道:“不告诉你,是因为不想要这件事影响你。”
  嬴政道:“不过是一个不参政的太后,能有什么影响?”
  叶孤城只看一眼,就能发现对方故作平静外表下隐藏着的愤怒委屈,他想想还是准备全盘托出了。
  为了圆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支撑,更不要说他现在并不清楚嬴政究竟知道了多少,赵姬并不是一个很能保守秘密的,起码她身边的宫女应该有知道对方做了什么荒唐事,如果自己的说辞同宫女的不一样,不过就是扩大他与嬴政间的不信任。
  这么想想,赵姬还真是厉害啊,在正史之中,嬴政同吕不韦的关系破裂就是因为赵姬与嫪毐之间的关系被嬴政所知,而嫪毐又是吕不韦献给赵姬的,如果没有这么一层,吕不韦说不定还消消停停地行新政,哪里会有自裁的结局?
  赵姬这女人,可以说是非常有杀伤力了。
  两人僵持着,大有叶孤城不说实话嬴政就不放他走的架势。
  叶孤城叹了一口气道:“你可知道嫪毐?”
  嬴政的表情一僵。
  叶孤城心想,这是知道了?
  叶孤城道:“你既然都知道了,还要我说?”
  赵姬同一个大阴人混在一起,又因为那大阴人死在自己身上而疯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
  说出去,会让天下人耻笑的。
  但叶孤城其实抓错了重点,嬴政最在乎的,还真不是赵姬,而是从宫女莫胡口中听见的传言。
  赵姬喜欢叶孤城甚至去纠缠都无所谓,但他是以什么理由拒绝赵姬的?
  嬴政才知道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莫胡说叶孤城有龙阳之好,身边跟着的白衣人是他相好。
  不是说好是知己吗,怎么忽然变成相好了?
  忽然多出一个后爸的嬴政完全不能接受。
  他憋了半天,叶孤城差点以为嬴政放弃质问自己了,没想到他竟然来了一句:“龙阳之好可是真的?”
  叶孤城:……
  这我就没法回答了。
  他实在没想到,这小崽子竟然问了一个如此高难度的问题。
  他又抬头看嬴政,发现对方已经绷不住刚才冷淡的表情,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让叶孤城说不出话来。
  他刚才还以为他们两人已经快要产生信任危机了,但现在看来好像不是这样?
  嬴政好像只是单纯想要知道自己的性向而已。
  所以他该不该回答?
  嬴政道:“你不是说你们只是知己?”
  他已经等不及了。
  叶孤城还在沉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做了完整心理建设的叶孤城终于点头艰难道:“龙阳之好,是真的。”
  被迫出柜,他的人生完整了。
  吕不韦比叶孤城还要慌张。
  原本,弄出了吕氏春秋的他春风得意,来到嬴政面前也是向新秦王邀功的,因为他让秦国的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然后就看见了嬴政的黑脸。
  吕不韦被吓了一跳,他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