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城主冷艳高贵-第4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李斯关系不好,自然就和叶孤城关系不错了。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叶孤城反而成了李斯与韩非之间的润滑剂。
  当年叶孤城离开稷下学宫的时候,韩非就觉得,他肯定会成一番事业,谁知道竟然在赵国沉寂了10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才回到秦国就一跃而上,成为了太子傅。
  别人看不出来他还看不出来吗?现在的秦国新政很多都是叶孤城的手笔,毕竟除了他之外,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么长远而深邃的眼光。
  叶孤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XD。
  就算是出于对叶孤城的信任,他都要看看这个在对方先进理念下建立的国家有什么不一样的。
  然后他进入了客栈,受到了第一个冲击。
  就算是刚才一直在抱怨的小童看见客栈的内部陈设都有点惊讶了。
  他道:“公子……”
  怎么说,这里一晚上才多少钱啊,相对于山东六国的客栈,可以说是非常干净了。
  虽然里面的东西都不一定都是新的,可被子是洗过的,蓬松的,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这年头的驿站哪有这么好的待遇。
  一般房间都是阴暗的,被子上还散发着潮湿的味道。
  简而言之,一股馊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本并不繁华的咸阳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客栈,事实上,只有越有钱的国家才会有越好的基础建设。
  秦国现在不仅仅是有正郑国渠这样方便农业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民生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得也很不错,咸阳已经感受到了大型排水设施的妙处,雍城的也即将完工。
  一个好的环境有利于国民的寿命延长,最起码也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什么霍乱之类的病,虽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出现,一开始不就是因为病菌滋生才会出现吗?
  现在的咸阳,可以说是做到了这年代卫生的极致。
  从细微之处便能看出这个国家的改变,韩非想。
  他并非从来没有到过秦国,这年头,只要是有点追去的学者都会周游列国,正如同孔子当年一样,宣扬自己的学说还是次要的,更加主要的是了解民生,亲身体会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
  如果连国家特质都不了解,怎么给国家制定政治方针?
  所以韩非也是到过秦国的。
  但是他当年看过的秦国和现在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将行李放好,对小童道:“出去看看。”
  咸阳渭北很繁华。
  到底是老牌的商业街区,虽然和最近几年炒得火热的渭南不一样,却有另一种味道上的繁荣。
  这里有的是自然粗犷的美。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嘴,虽然渭南已经作为带有景点性质的主题商业街被推广挺多年了,但是对大部分人,特别是外国人来说,那里还挺新奇的。
  千万不要高看这个时代信息的流传速度,虽然各个国家之间的人有交往,但毕竟只能靠最原始的腿和车马来传递信息,和未来同步直播新闻的时代一点都不一样,为很多人来说,已经开张挺多年的渭南大市还是新奇事。
  在各个国家间相对和平的现在,每天还能迎来不少外国游客。
  可以说是独一份的了。
  韩非到的时候吕氏春秋才新鲜出炉没有多长时间,原本吕不韦似乎准备把吕氏春秋刻在石碑上放在咸阳城门口展览的,但经过讨论,也觉得吕氏春秋虽然编写得精妙,争议性也同样存在,更不要说商君书都没有刻在碑上待遇,吕氏春秋这样未免有夸大吕不韦的成分在里面。
  而最近正好因为赵姬的事情让他有点怕,之前才编写出吕氏春秋的轻狂又如同蜗牛一样“嗖——”地一下缩回了壳子里。
  人最忌讳的就是骄傲过度,叶孤城的存在加上嬴政的雄才大略,终于将原本在秦国内可以呼风唤雨的大臣给压制下去,都说三角形是最平稳的图案,对他们来说也是这样。
  可以小心翼翼地揣度,而不是放肆大胆地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正好可以避免吕不韦功高盖主,让他作为一个大臣本分地工作。
  要是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如同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对于大臣来说简直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至于叶孤城,虽然同样处在微妙的平衡之中却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未来。
  实在不行,他可以回老家结婚啊!叶孤城:不……我没有……
  吕氏春秋以毛笔工整地书写在雪白的大纸上,这是造纸坊的最新研究成果,可惜暂时还不能量产,考虑到吕氏春秋的重要性,就先给他们用了。
  如果是下雨天,纸张可能比较受影响,但现在日日晴朗,这天气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倒不用担心下雨把雨打坏了。
  对了,干旱!韩非不动神色地打量周围的秦国百姓。
  今年的干旱并不仅仅在秦国内造成影响,山东六国也很久没有下过雨,从韩国出发一路到秦国,他特意绕路就为了看看其他国家有什么好的应对干旱的措施。
  结果是韩非想多了,哪个国家都没有应对的措施,也并没有大型水利工程的存在,干旱已经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而并不富庶的国家也没有足够的存粮给百姓食用,就算是开放粮仓所能救济的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百姓,大部分人还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他终于发现了,秦国与之前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是精神气。
  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受到干旱的折磨,即使同样缺少降水,但每个人都活得很有朝气。
  这很奇怪,要是他没有记错,郑国渠就算是通水,也只能挽救之后的夏种,上一波粮食受到了影响,绝对不可能让秦国在征收赋税的前提下将百姓养得很好。
  而秦法规定,不因为天气原因减少赋税,莫非是有了什么别的改变?
  他随意找一个看上去挺好说话的老农提问,那人看见韩非的打扮当时了然地点点头道:“可是因为招贤令来的别国学子?”
  韩非点头称是。
  虽然原因稍微有点不同,但他能来秦国也确实是因为有找招贤令的存在。
  秦人朴实,而且对这些外国人也没有什么偏见,甚至可以说是很有好感,毕竟现在对秦国起到好的改变的大臣水工,那都是别的国家的人。
  他对韩非道:“赋税虽然没有减少,却推迟了?”
  韩非道:“推迟?”
  老农道:“今年不征收赋税,而将今年的量平摊到未来五年,我国的赋税比之山东六国本来就不算多,现在又有郑国渠可以保证每年丰收,五年还一年的赋税,这对我们来说并非难事。”
  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轻松。
  韩非恍然大悟,这真是好办法!
  如果是非这年头的人,一听见这说法脑海中就会浮现分期付款的概念,但是在土地私有制才蓬勃兴起的战国末年,分期付款制度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叶孤城才提出来的时候可是废了很大一番功夫才说明了不太会变通的秦国族老,当然还是因为有嬴政与吕不韦支持他最后才能通过。
  不过因为新政实行的原因,朝廷上涌入了一大批很敢想并且勇于做的年轻人中年人,所以这概念才被提出来就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也没有耗费额外的力量。
  韩非也连连点头,他已经看出了,这政策背后的巨大影响。
  在同老农说完之后,他就将视线投到了吕氏春秋上。
  因为吕氏春秋也就才写出来,所以目前只在秦国内流传,他可以说是最早看见吕氏春秋的外国学子了。
  身为法家集大成的韩非对糅合各家学说没什么意见,因为他的学说本来就是从申不害的“术治”与商鞅的“法治”中提炼出来的。
  韩非身上有许多头衔,比如说是道家最能继承老子学说,又或者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老师甚至还是儒家的大师,总而言之,他本人应该能算是各家的集合体了,正因为如此,吕不韦将百家学说汇聚于一本书中的行为并没有让他厌恶。
  韩非想,如果吕氏春秋真的代表了秦国新政治,定然可以将秦国建设成一个更好的国家。
  山东六国,绝不是秦国的对手。
  韩非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环境再严酷,形式再严峻,他也不能放弃啊。
  毕竟,韩国是自己的母国,他是韩国的公子,保住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他的责任与义务了。
  他要好好想想办法,最起码,能够让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之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
  如果那样的话,他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咸阳大市给了韩非足够的冲击,在短短几年之中,这座城市无论是经济也好,民生也好,都得到了足够的发展。
  韩非可以说,这里的文化底蕴虽然没有山东六国深厚,却表现出了一种另类的勃勃生机。
  超过六国指日可待。
  在渭北视察过后自然就轮到了渭南。
  韩非一过桥,就睁大了眼睛,可以说渭南给了他新的震撼。
  山水风光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渭南。
  考虑到这种先进的旅游业模式在遥远的春秋战国从来没有出现过,韩非看着渭南精致的建筑简直说不出话来。
  不用怀疑,这里的房子和秦国传统的房屋一点都不一样,不仅如此,还有没有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痕迹。
  建筑堪称巧夺天工,远远超于这个时代的设计。
  但无疑,这里的建筑是美的。
  西门吹雪:……
  深藏功与名。
  渭南的建筑设计虽然是叶孤城送上去的,但大部分都是由西门吹雪完成。
  无论是西门吹雪还是叶孤城都是当贵族养大的,也就是说他们同江湖浪子不一样,会许多十分风雅的技艺。
  丹青。
  西门吹雪可以说是非常擅长作画了。
  感谢中古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西门吹雪画出图之后,工匠就能自寻华点,将房屋制造出来。
  毕竟是能够完成秦始皇陵如此庞大工程的工匠,制造房屋对他们来说不是小菜一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