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0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根子上说,大家对杨锐的感觉是奇特的,乃至于有一点点的畏惧。
  世界级的研究不是说说而已的,就像是杨锐的实验室的名字一样——“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这样的牌子,全国有资格挂起来的人屈指可数。
  PCR更是厉害,以前看还稍微好一点,现在再看,已经令人有些不敢直视了。
  现如今,北大的学者出门去,甭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实验室,介绍自己学校的时候,都会提一句“PCR的发明人正是我校的杨锐先生”……不挂“先生”这样的尊称是不行,那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就是去铁酮,这种游离在国内主流生物圈子之外的原创药,也为北大和杨锐创下了偌大的名头,国内生物界就没有不知道这个价值巨万的产品的。
  对于杨锐将去铁酮的收益拿出来给国家,用来做基础科研实验,光是这一点,就是无数人无力突破的关卡。
  “杨锐是咱们北大生物系,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主任,我觉得,是应该请杨锐正式参与学术会议的时候了,大家觉得呢?”蔡教授像是没听到董教授的话似的,自顾自的逼问起来。
  “杨锐怎么说都是学生……”
  “是北大的学生,是咱们学校自己培养出来的生物大师。”蔡教授着重道:“对杨锐,并不存在什么破格提拔,只能说,咱们北大生物系的培养水平比较高,选拔平台比较好,对不对?”
  众人哪里能说不对,纷纷点头。
  “杨锐就在学校里,这样,我打电话叫他过来,我们一起讨论。”蔡教授一句话就把遮羞布给掀翻了。
  刚才站起来反对的人,都不禁坐了下来,他们对杨锐偶尔的小暴脾气,可还是很有印象呢。
  蔡教授淡然处之,打了电话以后,就道:“杨锐正在做实验,二十分钟内到,咱们先休会20分钟吧。”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站起来,自然而然的游动到了小角落里。
  20分钟后。
  杨锐准时到达会议室。
  蔡教授让人加了一张椅子到桌尾,语气平淡的将众人的话给复述了一遍,之后道:“咱们学术委员会即使一个学术机构,也是一个行政机构,不管是政策还是执行,都是可以讨论的。”
  杨锐做出认真思考状,过了一会,才缓缓的道:“大家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
  众人默默的等着“但是”。
  “但是,离子通道实验室也有自己的难处。”杨锐的靴子落地极快,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继续道:“我倒是有一个提案,能不太完美的解决此问题。”
  “哦?说说看。”
  “现在的根本问题,还是离子通道实验室人手不足的问题,如果人手充足的话,我也不会要求减少教学任务以争取时间。反过来想,如果能给离子通道实验室增加人手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杨锐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道:“离子通道实验室,今年的计划经费,已经增加到了600万美元加200万人民币,后期想来还会有一些增加的经费,这样的条件,我认为能够吸引一些人才加入了。”
  杨锐没有多等,接着就道:“离子通道实验室之前就招募了两轮人手,大家纷纷反映校外吸收的太多,这一次,我想从校内吸收一些。”
  杨锐的目光,从会议桌两边划过。
  一群教授只觉得脊背发冷,好家伙,这是迎刃而解吗?这是带着刀子来割肉的吧。


第1204章 王旗
  离子通道实验室至今,只有许正平是北大的原生副教授。
  他愿意过来,除了领导安排和个人意向之外,也是因为初建期的离子通道实验室需要一名副手。当日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已经是做出了世界级成果的,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工作是一回事,做副主任又是另一回事了。
  自许正平之后,杨锐再没有吸收过北大原生的研究员,不是北大的不够好,而是他想要的学者更高端了,而他也拿不出对方想要的资源。
  北大清华的待遇,在国内向来都是拔尖的,可以说,北大清华和其他重点大学、地方高校之间的差距是指数级。毕竟,北大清华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高校,而排名第三的高校,一只手都算不过来,由此堆出的名声,带来的是无数的精神与物质上的荣誉。
  就科研来说,一名清华北大的教授,甚至副教授,有太多太多的渠道,去得到经费和支持了。
  最简单的一点,北大的教授到任何一个地方省市,收集经费,合作一个项目,是非常容易达成的,事实上,根本不用他们主动去寻找,全国一千多个驻京办,没少联络此类工作,那些高科技产业园,或者高科技公司的创立,是北大教授的名头,还是河东大学教授的名头,在宣传上是两种口径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资源上的区别,也还是有办法克服的,偏偏杨锐的身份令北大的教授们难以接受。
  80年代人还是很好面子的,北大老师说什么都是不愿意在学生的手底下干活,最起码,等杨锐大学毕业留校以后,再到他手底下工作还差不多。虽然就差这么一年,名义毕竟是不同的。
  所以,杨锐最终能从清华拉了两名副教授过来,却不能从北大找到合适的人员。
  不过,自从杨锐立起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旗帜之后,北大教授和副教授们的想法,又多多少少的发生了变化。
  “G蛋白偶联受体”在生物学界,是王之领域。
  立起G蛋白偶联受体的旗帜,就是竖起了王旗。
  王旗之下,名声大义都有了。
  光是为了中国开拓“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这么一句话,就足够在生物学大会上,引来阵阵掌声了。
  王旗不是谁都可以竖的。
  PCR是杨锐有资格竖起王旗的最大依仗,如果说两年前,PCR还是令人惊叹的新技术,到了86年的当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PCR是诺奖级的成果。
  尽管诺奖级的成果不见得就能得诺奖,但是,放眼中国,多久能有一个诺奖级的成果?
  当然,也不是有诺奖级的成果,就有开片“G蛋白偶联受体”的资格了。
  开片也得有资本的,要别人卖命,你就得出得起卖命钱。
  而在这一点上,杨锐自掏腰包600万美元的故事,早就传遍了。
  这件事还有另一个后遗症,就是令所有人都知道,原来做科研也是有可能赚到钱的,想要学杨锐姿势的学者,现在也是大把的。
  坐在会议室里的一杆教授,此时有了坐如针垫的感觉。
  做实验室和开公司是一样的,首先都得有手下来干活才行,越是优秀的手下,能够带来越高的收益,也就能剥出越多的资源。
  有资格列席学术委员会的,都是北大的教授级人物,而且都得是有自己实验室的教授。他们每个人手底下,即使没有副教授,也有个把讲师做助手,实在不行,还会吸收专职的研究人员……
  但不管是谁,没人愿意把自己手底下的人,让给杨锐。
  就像杨锐也不会将手底下的人,让给其他实验室一样。
  会议室的气氛一阵紧过一阵。
  大家都在考虑如何拒绝杨锐的要求,或者说,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来收拢手下。
  老实说,没人能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600万美元的经费,本身就是个巨大的BUG,除了极少数的有影响力的院士之外,这样的经费规模是完全超过国内科研界水平的。
  在座的教授,为什么对杨锐深感顾忌,无非就是不愿意北大配套资金给杨锐。
  配套的资金不过是百分之二三十的样子,还有在场许多人来分,由此可见,原始状态下的600万美元是多大的一笔钱。
  杨锐看着众人的表情,知道众人在想什么,偏偏就是不说。
  蔡教授看不下去了,咳咳的两声,道:“杨锐,今天是学术委员会的会议,你是列席成员,就把想说的建议说出来,我们再行讨论也就是了,不要卖关子了。”
  “是。”杨锐向来都是很给蔡教授面子的。
  他坐着低低头,手放在大腿上,再规矩不过的道:“我的想法其实说起来是比较简单的,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个很大的范围,做起来是需要较多人手的,我现在重新组成的科研小组,只有4名主要的研究员,加上我也只有5个人,我想要增加一些人手。”
  “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的编制是有七个还是八个吧。”蔡教授问了一句。
  杨锐点点头,道:“但还是不够用的。”
  “你想要几个?”
  杨锐笑一笑,说:“我的考虑,主要还不在研究员的数量。”
  “哦?”
  “您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因为建立较晚的原因,一直比较少辅助科研人员,如果单纯论研究员的数量,倒不用急的扩张,但辅助研究员,我觉得是越早得到越好。”杨锐说的比较委婉,但在座的众人一听就明白,杨锐是想要更多的科研狗。
  蔡教授几乎是一下子就被杨锐给说服了。
  在实验室里,科研狗是一类不受重视又必不可少的人。
  科研实验室里,其实有着太多太多的重复性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有太多太多的脏活苦活需要干了。
  科研实验室里的科研狗,就像是律所里的初级律师,或者工地上的小工,他们是最忙碌的一群人,流最多的汗,花费最多的时间,回报则与付出完全不成比例。
  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些工作的职业前景都有着远超现职的好处,就像是工地小工,一旦变成大工就能薪水翻倍,再厉害一点,就能赚到小工三四倍的薪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工作的替代性很强。
  比如科研狗,既然连人都算不得,训练起来的成本自然是不高的,通常来说,经过系统的本科教育的学生,稍微练习个一两年,就能相对熟练的工作了,若是有天赋的话,那就更好了,从本质上来说,和大学生士兵之类的差不多,训练时间也差不多。大学生士兵用几年就能退役了,科研狗也能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