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0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蔡教授。”
  “不用谢我,是你自己创造了好的条件。”蔡教授说着抬抬头,道:“人自助方有天助,是你做出了让人不可忽视的成绩,才得到了我,得到了朱院士,得到了乔公的支持,我们支持的是你的聪明和努力。”
  杨锐默默点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蔡教授似乎也没有让杨锐回答的意思,又道:“今年和去年不同,你的成绩更好了,PCR的价值也更多的展现了出来,我会全力帮你争取诺贝尔奖的,但我也有一句话,请你记住……不用这么认真,我是想说,你现在还年轻,不要被诺贝尔奖蒙住了眼,你肯定是能得诺奖的,不一定是今年,但肯定是能得的。所以呀,你不要为了诺奖而工作,更不要因为这一年两年没有得到诺奖而沮丧,平常心对待工作最重要。”
  “是,我明白。”
  杨锐知道蔡教授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呢。他今年连23岁都不到,要得诺奖,确实是有些积累不够。
  诺奖倒不是一定要看年龄,但它是看科学界的声望的,或者说,是看你的成果在科学界的声望的,而声望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是25岁的劳伦斯布拉格,但那是在1915年,首先是诺贝尔奖的声望、积累与沿袭不深,其次劳伦斯是与自己的父亲共同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想见,劳伦斯同志的老爹必然分享了自己在科学界的声望,至少令诺奖委员会的学者们,了解到了自己儿子工作的重要性。
  更明显的例子,还可以举德布罗意。德布罗意就是那个号称博士论文只有一页,且用博士论文得了诺奖的“年轻人”。当然,博士论文只有一页是胡扯的谣言,但是,能以37岁夺得诺贝尔奖本身,的确是非常厉害的。
  可是,要说德布罗意获得诺奖全凭天才的思想,那就太天真了。
  首先,刚刚博士毕业的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为何能够进入诺奖评选委员会的眼帘呢?20世纪初的博士生虽然少,但也没到论文能够得到瞩目的程度,事实上,大部分的自然科学类博士的论文,都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就像是后世的博士生的论文一样。
  但是,因为两件事,德布罗意得到了科学界异乎寻常的关注。
  第一,爱因斯坦给了德布罗意一个大推荐。
  号称20世纪科学主宰的爱因斯坦,在阅读了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之后,非常喜欢,于是,在自己的论文里,指名道姓的提到德布罗意,说“一个物质粒子或物质粒子系可以怎样用一个波场相对应,德布罗意先生已在一篇很值得注意的论文中指出了”。
  简单来说,成神之后的爱因斯坦之于科学界,就相当于CCTV之于中国,他的论文,每一个有追求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任何学家,起码都会拿起来看的,你不看是混不下去的,因为晚上的沙龙肯定会有人问:您对今天发表的爱因斯坦先生的论文怎么看……
  那么,神化后的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给德布罗意一个大推荐呢?抛去有真材实料之外——有真材实料的年轻人多了,爱因斯坦不可能都在论文里提名字——还是德布罗意的论文挠到了爱因斯坦的痒处。
  德布罗意的工作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就是“物质波”的概念,而物质波是“波粒二象性”的派生,换言之,是对爱因斯坦的工作的进一步的推进,是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的肯定。
  爱因斯坦看到自己的工作后继有人,自然很开心,也才会在写自己论文的时候,顺便给德布罗意写一段软文。
  但是,仅仅是爱因斯坦带来的曝光率,还不足以令德布罗意人尽皆知。
  于是,伟大的薛定谔出手了,这只神猫的主子在自己著名的波动力学论文下中发表了软文:“这些考虑的灵感,主要归因于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先生的独创性的论文”。
  至此,德布罗意名声大噪,当年就有几间实验室抢着给他做实验证明,第二年就获得了理论证明,翌年就拿到了诺奖。
  回溯整件事,德布罗意的运气似乎非常之好,可谓是完美的一朝得势风云起的典范。但是,若是深究一下,故事就不那么和谐了。
  比如说,爱因斯坦为何会阅读德布罗意的论文呢?科学主宰是很忙的,哪里有时间去读博士生的文章。
  起因是德布罗意的老师郎之万拜托了爱因斯坦。郎之万是居里夫人的大弟子,并因为师生恋而闻名于巴黎,以其声望为德布罗意背书,才争取到了爱因斯坦的时间。再深究一步,郎之万那么多学生,包括后来得了诺奖的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蕾娜·居里,为什么独独因为德布罗意而拜托爱因斯坦呢,因为德布罗意是爵八代——德布罗意公爵继承人,祖父当过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的那种。
  所以,真正了解历史人物的背景,就会发现他们做出的决定,往往并不仅仅是因为事件本身,还是基于人物关系的,老外除了手法糙一点之外,心情依旧是属于人的。
  杨锐也因此知道,自己要竞争诺奖的难度有多大,就他目前的资历和声望来说,若是不能获得国家级的资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倒不是说纯靠学术不能得诺奖,但那除了好运气之外,通常还需要相当时间的等待,德布罗意37岁都属于特例了,屠呦呦70年代做的工作,到80多岁的时候获奖,也不算太稀罕。
  蔡教授更明白,而且,他知道现在的关键首先在于说服朱院士。
  在车上,蔡教授就开始积累气势,到了朱院士的办公室,蔡教授更是器宇轩昂的道:“朱院士,我们北大已经决定,全力支持杨锐获得诺贝尔奖了。”
  他说的很有技巧性了,北大可不知道杨锐还存着这个心。
  朱院士刚关上门,准备询问两人的来意,就被蔡教授的声音给慑住了,不由的揉揉耳朵,道:“声音别那么大嘛,我还听得到。”
  “我是想表现我们坚定的决心。”蔡教授道:“朱院士,您就说吧,是否同意!我先声明,科学院那边,我之后就给上会了。”
  他是扯虎皮拉大旗,一口气就奔着中科院去了,不过,他是学部委员,是有资格提交提案的。
  朱院士笑笑,“嗯嗯”了两声,道:“好吧,我同意。”
  “您先不要忙着拒绝,您可能还不知道杨锐的最新成绩……咦?就同意了?”蔡教授比杨锐还要诧异。
  朱院士点头:“当然同意,我们早就该有自己培养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杨锐的水平高,成果够,为什么不支持。”


第1258章 腹黑
  “没想到你就这样同意了。”蔡教授有点准备成空的浪费感,道:“我们都没有操作诺贝尔奖的经验,在这方面,最好是能由国家出面。”
  “不能什么事都指望国家。”朱院士起了一个高调,又迅速的降回来,道:“不过,借用国内的一些机构,尤其是驻外机构,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真是由国家出面的话,那肯定是要有一个负责人的,主动权操于他人之手,但若是请一些国家单位配合,情况又有不同。
  蔡教授连连点头,道:“对对对,这样很好,我们北大方面,肯定会全力配合的。”
  杨锐找到机会插话,道:“朱院士,这次来,我还想再汇报一下成绩。”
  “哦?晶体研究有眉目了吗?”朱院士笑眯眯的,亲自给两人泡上茶,道:“慢慢说,我不是太懂生物学的东西,得你给我仔细讲解一番,咱们新中国第一位得到诺奖的学者的工作,我是应该好好了解。”
  朱院士说的意犹未尽,又点着杯子,道:“如果实在学不会,你们就给我一个报告,我背下来,以后好给人说,哈哈哈哈……”
  杨锐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
  就在他准备开口详细说明的时候,蔡教授突然坐直了,拦住杨锐,道:“老朱,咱们也是好些年的交情了,你这个人我知道,一诺千金,但是爱耍小花样,咱们可得说好了,你的支持力度,是要这个的。”
  他翘了翘大拇指。
  “这个不用你说,我也会全力支持杨锐的。”朱院士摆摆手,紧接着意识到什么,问道:“晶体研究出问题了吗?”
  “先不说这个。”蔡教授挡住杨锐,道:“你说说,全力支持是怎么一个话。”
  朱院士皱了一下眉,道:“你这个老蔡,你总得让我全面的了解情况之后,再做决定吧。”
  “你的意思是说,杨锐的研究要是有了变化,你的支持也会有变化?”
  朱院士沉吟了一下,再看看杨锐,笑道:“大的变化不会有,但小的调整要不要做,我总可以列入考虑吧,再说了,我一个人的决定是没有用的,得集体做决定,对不对?”
  “嘿,就知道你有话留着呢。”蔡教授道:“你说说,你现在能提供什么支持?你说的全力支持,是个什么样的支持?”
  杨锐眼见着蔡教授给朱院士挖坑,总算是明白,他为什么刚见面的时候,不说自己的工作了,估计也是准备用来做讨价还价的条件了。想想也是,有PCR的成绩在,本身就是有资格拿诺奖的,达尔贝科的提名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再加上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做出来了,这就已经是两个诺奖成果了,虽然其他方面薄弱一点,但就中国的条件,要找比杨锐的条件厚实的,也真是不多了。
  不过,杨锐也不能真的让蔡教授把朱院士给坑里面,他所需要的支持,也不用这样鼓捣。
  杨锐抢在朱院士之前,道:“还是让我先给您做汇报吧。”
  朱院士有所察觉的将要说的话给堵了回去。
  蔡教授瞅了杨锐一眼,气道:“帮你要好处呢,你怎么还拽起后腿来了。”
  “我相信朱院士是会全力支持我的。”杨锐憨厚的一笑。
  “知人知面不知心,老朱鬼着呢。”蔡教授提点杨锐道。
  杨锐自然知道“人头狗”朱院士的力量,不过,朱院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