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0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锐自然知道“人头狗”朱院士的力量,不过,朱院士对他是诚心诚意的,杨锐也就道:“争取诺奖不一定是多长时间的事,朱院士已经答应了,我觉得就可以了。”
  “我们北大怎么尽出你这种傻孩子啊。”蔡教授叹口气,摆摆手。
  朱院士此时露出了笑容,道:“人家杨锐才不是傻呢,这是大智若愚,你以为都像你一样锱铢必较的才是正确的?恩,这么说来,不是晶体研究出了问题,是有好事发生了?”
  “是。”杨锐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直接说出答案,道:“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已经于10天前,完成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的图像。”
  “完成了?”
  “是。”
  朱院士迟疑了一下,问:“原计划,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晶体结构的项目?”
  他确实是不懂生物学,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的图像的难度,他也不能确认。但是,作为监督和审批了无数学术项目的人,朱院士有很清楚一点,原计划的时间和经费额度等等,是相当具有参考性的,尤其是正式申报的数字,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缩减还是扩增了,总归都有一个比例在里面,了解这个数字,他就能做出基本的判断。
  杨锐和蔡教授相视一笑,道:“原定计划是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杨锐心目中的最快时间是半年,但这个数字当时是不能说出来的,现在也是不能说出来的,无论何时说,都会被挂上狂妄的评价。
  事实上,就是一年的计划时间,也是非常之嚣张的。历史上,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的实验室,里面的单身狗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实验还没有彻底完成。
  朱院士立时了然,问:“看来是发生了意外情况?”
  “是。”
  “你们实际上做了,就几天?”
  “算半个月吧。”
  “不会是有人透漏了信息给你们吧?”朱院士说完立即道:“我得问一句,不能不知道。”
  杨锐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道:“没有人透漏信息,现在掌握晶体结构图的,只有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了。”
  “也就是说,你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做了别人要做一两年的东西?”
  “我觉得别的实验室做三年或者五年都不夸张。”杨锐耸耸肩,道:“说五年绝对不算吹牛。”
  朱院士笑了出来:“这时候你才像个年轻人,但是,你们怎么用半个月,做出别人五年的成果的。”
  “说出来您也许不信。”杨锐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口气吐出来,道:“全凭运气。”
  “全凭运气?”
  “全凭运气!”
  “好吧。”朱院士点了点头。
  “您真信?”杨锐讶然。
  “要不然呢?你如果说你们技术先进,我才不信呢。”朱院士说着眨眨眼睛。
  杨锐突然觉得这个老头是有点腹黑……恩,以他写报告的水平来看,还不能用“有点”来形容。
  “这么说,杨锐手里已经有三个诺奖级成果了?”朱院士伸展了身躯,在沙发上靠的舒服了一些,对他来说,也会突然觉得轻松许多。
  杨锐腼腆起来,说:“是不是有诺贝尔奖的价值,并不能确定。”
  朱院士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道:“说的对,说的对,有意诺奖的学者,是不应该太过于突出。”
  争取诺奖与争取选美小姐不一样。想做选美小姐的人,从一开始就要自信心饱满的参与竞争,诺奖需要的却是更加微妙的对待。
  朱院士很满意杨锐表现出的腹黑,颔首道:“总而言之,一切准备活动都完成了,我们想想看,应该从哪里开始。”


第1259章 贡献
  蔡教授和朱院士并没有贸然行动,既然时间还很充沛,他们宁愿搜集多一些的资料,准备的更充分一些,来应对接下来的询问。
  再者,要向更高一级进行汇报,也理应要得到更准确的消息,例如在满海等人的三重重复实验成功以后,才显得正式而礼貌。
  蔡教授、朱院士秘密的奔走于京城的各大研究所与大学,但是绝口不提杨锐、离子通道实验室,或者G蛋白偶联受体,更没有提到丝毫的诺奖。
  对他们来说,这是对诺奖游说的演习,也是一次真实的演练。
  中国曾经尝试游说一个诺贝尔奖回来,只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它开启了一扇小窗,使得包括蔡教授、朱院士以及更多的政治人物在内,都充分的了解到了诺贝尔奖。
  类似的国家级游说范例还有日本,为了让生物学家加藤获得诺贝尔奖,当时的日本驻瑞典大使积极的采取了步骤,以获得诺奖的提名。
  诺贝尔奖的游说,与政治游说截然不同,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优雅与高贵。
  你不能直接用钱,诺奖委员会通常由五名或者六名成员构成,贿赂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够狙击某位候选者,但要想成功的推选某位候选者,只找一个人的成功率就太低了,而贿赂更多委员,一方面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也容易走漏风声,反而可能产生反效果。
  类似西方竞选似的媒体宣传也不是很恰当,在一些年份,诺奖有意识的将奖项给予谁都猜不到的候选人,如村上春树般的陪跑者,获得诺奖的概率是更低而不是更高的。
  所谓“微妙”一词,非常完美的体现了诺奖的游说。
  一个独属于科学界的秘密是,任何瑞典科学家在国外的访问,都能够得到更高规格的接待。
  因为诺奖的提名是属于全世界的,诺奖的获得是由瑞典科学家决定的。
  例如诺贝尔生物学奖,就是由瑞典卡洛琳医学院的多名教授所决定的,不用说,谁能够让自己的工作,在卡洛琳医学院深入人心,谁有具有最大的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
  但是,频繁的接待瑞典科学家,或者超高规格的接待瑞典科学家,并不总是好事。
  科学家们所处的是一个小圈子,某位科学家若是以过于殷勤的态度接待瑞典科学家,他所收获的鄙视,往往会让他在评选落败。
  很少有科学家能够适度的把握这一点,以至于一些实验室研究员拒绝接待瑞典科学家,他们当然也不会因为刚硬的态度就此获得诺奖,倒是与诺奖渐行渐远得到了保证。
  总而言之,尝试游说诺贝尔奖的失败经验很多,成功经验更像是一种玄学。
  蔡教授和朱院士不得不运用中国式的智慧,尝试思考。
  一周后。
  陶学林所在的实验组率先完成了第二组的重复实验,得到了一张与谷强类似的图像,紧接着,苏先凯与满海教授合作的小组,也完成了重复实验,得到了大差不离的图像。
  三重的重复实验,正式宣布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图完成。
  蔡教授和朱院士第一时间找上门来,查看所有的实验记录,当然,主要是蔡教授看,朱院士负责瞭望。
  而他入目所见的,首先是衣衫褴褛的研究员们,以及一张张又青又黄的脸。
  “怎么都像是集中营里的一样?不是说早就把成果做出来了吗?”朱院士有些奇怪的问杨锐。
  杨锐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道:“成果刚出来的时候,我封闭了实验室,要求所有人在打一个电话之后,禁止离开,禁止对外通讯,后来见过蔡教授以后,我本来是要放松的,大家志愿留了下来。”
  “敢情你这真是集中营。”朱院士说着笑了起来,抬头问:“谷强研究员是哪一位?”
  “我就是。”谷强穿着一件皱巴巴的淡黄色褂子,站了出来,浑身散发着炕洞的味道。
  “你这个味道够冲的啊。”朱院士用手在鼻子前扇扇风,有什么说什么的道:“你怎么把自己的衣服都染色了?”
  谷强无奈道:“有做实验弄上去的,也有吃饭弄上去的,也没地方洗,就这么着吧。”
  “你也不要求回家?”朱院士问。
  “杨主任说了,他要坑老外一把,我们都赞成,暂时留在实验室内,方便互相监督和保密。”谷强无所谓的抖抖身子,再用手在腰上抠两把,道:“能坑老外的机会不多,我们这次险些就被他们给翻船了,在实验室里住几天算什么呀,还省钱了。”
  朱院士觉得谷强说的是真话,嘴角上翘,道:“你和我当年有点像啊,我们那时候也是,一群人窝在宿舍里,互相监督,直到东西做出来了,才出去。”
  谷强不知道该怎么回话,就没吭声。
  朱院士又点点头,道:“我听说晶体结构图,是你第一个做出来的。”
  “是。”谷强点头。
  “你对成果的认定,是怎么看待的。”朱院士从闲聊状态,转做了严肃状态,问:“你觉得,整个项目过程中,每个人发挥的作用,各占多少比例?”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大实验室是敞开的,朱院士的话,也就是所有人都能听到的。
  许多人都停下了手边的工作,看向了两人。
  不用说,这是影响到成果认定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历史上,因为对各自贡献的认识不同而掐架的实验团队不胜枚举。
  谷强的眼睛眯了眯,道:“你是想问,我觉得自己发挥了多大作用吧。”
  “你这么想也没错。”朱院士微微点头。
  “我觉得我发挥的作用挺大的。”谷强用叫踢踢地板。
  “当然。实验是你做出来的嘛。”朱院士肯定了一句,似乎意有所指,又品咂不出来。
  谷强撇撇嘴,道:“运气也罢,能力也成,我是觉得自己出了挺大贡献的。”
  “当然。”朱院士继续点头。
  谷强瞄了一眼杨锐,见他并不往这边看,不由的有些泄气。
  他是挺佩服杨锐的,同时又有些想要与杨锐别苗头。
  毕竟,杨锐的实验操作水平并不是很优秀,谷强偶尔就会想,自己有什么专门考验实验技巧的比赛,自己一定能将杨锐打的还不了手。
  这一次的成功,更是刺激到了谷强,不仅令他自信心膨胀,同时,谷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