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亲自来磨一下。”
  周英耀顿了一下,道:“凌志明大使当初到大使馆的时候,我们就讲了这个石墨的故事,他后来也来了一次,但是只磨了几下子,意思意思就走了。不过,他还蛮喜欢吃豆腐脑的,每个星期都要吃一两次。”
  “凌大使去了乍得,不知道能不能买到黄豆。”杨锐悠然神往,对这位大使阁下,他有的是不满意。
  凌志明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放松了警惕,结果抵达斯德哥尔摩以后,就变成了四顾无人的孤儿,差一点就造成巨大的损失。实际上,他已经造成了相当的损失,杨锐的计划已是有所耽搁了,甚至计划本身,都因此做了修改。
  说实话,杨锐现在都不清楚凌志明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因为他没有见到凌志明,所得的信息,也都是来自他人。相比周英耀带来的消息,王阔提供的情报的准确性更低。
  但是,无论凌志明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都不重要了,乍得在非洲中部,穷的叮当响不说,还常年战乱。其政治状态,可以形容为有一个名义老大的无人管束的黑社会形态,以各种名义聚拢起来的帮派战斗屡禁不止,既使用大刀片,也用AK47,而其首都的建设水平,基本等于中国内陆的乡镇水准,比西堡镇都不如。
  在这样的国家做外交,对普通官员来说,倒是有可能点亮相应的政治前途,不过,对于企盼退休的凌志明来说,大约是不怎么幸福的。
  杨锐觉得,部委的领导层倒是蛮有意思的,既然凌志明为了安稳日子可以躲事,就让他到一个不安稳的地方继续躲猫猫,还真是没有浪费他的天赋。
  周英耀关注着杨锐的表情,见他果然跟着说到了乍得,顿时确定了杨锐的倾向,顺着杨锐的话,道:“凌大使确实有点不爱管事,是喜欢顺水推舟的人。到了乍得,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来。”
  “乍得战乱频频,油滑比做事重要。”杨锐淡淡的评价了一句,也是评价了凌志明。
  周英耀心中明了,不再多说,又劝道:“您尝尝这个油条,您别说,在国内看着油条好做,出了国以后,连合适的面粉都找不到。老外的面比较劲道,揉起来也累,做出来的油条也不好吃,我们最后还是买了美国出口的面粉。”
  周英耀自嘲的一笑,说:“在瑞典,美国食品是比较便宜的,垃圾快餐的代名词。”
  杨锐吃了一口油条,果然很有国内的味道,身在国外,家乡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道,杨锐竖起拇指,咽下油条,道:“你们确实做出水平了,恩,稍等一下,我喊景语兰一起来吃。”
  他也不问周英耀意见,自去打了电话。
  一会儿,穿了休闲装的景语兰就敲门进来了,她的脸有点红,但还是乔作镇定。
  “你尝尝看,和咱们在京城吃的味道差不多了,要说也没出来多久,一下子就适应不了他们的这个味道了。”杨锐摇头晃脑的,亲自给景语兰装了豆腐脑。
  周英耀再傻也知道杨锐和景语兰的关系密切,不过,他不仅没有要评价两人的意思,反而在心里高兴,觉得杨锐不避着他,就请来景语兰是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周英耀的语气也大胆了一些,道:“杨主任,您认识新任的大使曹达曹大使吗?”
  “不认识,你认识吗?”
  “我岳父和他有旧,也许能和他牵上线。”周英耀主动放出自己的关系线,并一手递给杨锐。
  杨锐抬头笑道:“那敢情好,我原本还想问问郭威怎么联络呢,你认识就最好了,到时候要请你引荐了。”
  “没问题,我找个机会就请他一下。”周英耀想想道:“我们在瑞典,最爱吃的是中国菜,其次是法国菜,偶尔有法国大使馆的开宴会,大家都愿意跑去。不如就请法国菜?曹大使从马赛领事馆过来,说不定还有所怀念。”
  他知道杨锐有钱,就没有替他节省。
  杨锐摇摇头,道:“等不了那么久,曹大使来了以后,会举办晚宴,我们就在晚宴上见面。对了,你们大使馆,可要把晚宴办好一点,可以顺便多请一些瑞典各界人士前来,这样比较自然而不突兀。”
  周英耀突然浮现出岳父昨天和自己说的话——“新任大使的好处”。
  周英耀很怀疑,杨锐是不是把新任大使的价值,就当是一顿晚宴了。
  不过,看杨锐胸有成竹的样子,周英耀感觉非常奇怪,于是道:“杨主任您在国内声望卓著,在国外也一定是心想事成的……”
  “再过几年也许吧,当然,事在人为。”杨锐确实是颇为自信。
  应当说,国内的良好局势,给了杨锐很大的挪移的空间。让他能够聚集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支持,比如曹达大使,为什么要从马赛专门调过来,就因为他一直是支持国内科研,支持国内科学家本土创新,且走出来的一类人。他在任内,还多次组织了国内艺术家在国外的参展与演出活动,不仅是革新派的人物,而且是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而能请这样的人,专门调任瑞典,给自己保驾护航,也是杨锐数年声望积累的结果。
  声望一说,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对景的时候,就是能发挥作用。
  王莽篡权之前,怎么做事怎么成,做什么事都能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篡权之后,怎么做事怎么败,做什么事都是朝野上下的一片骂声,有什么变量发生了变化?就是声望。
  杨锐这些年,既是做出了实际成绩,也是争取到了大量的支持者。
  旁的不说,光是德令组的老少爷们,就很是帮了杨锐许多忙。他们从德令农场返回之后,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有的恢复了以往的权力,乃至于有所精进,有的虽然下野了,依旧能够发挥不小的影响力,而他们对杨锐的感激,不仅是出于本心的,也是出于一种集体意志——帮助杨锐是德令农场归来的诸人的集体意志,顺着这个思维走,就是在为德令组这个集体做奉献,逆着这个思维,就等于是偏离了集体的航向。
  如果杨锐是从政了,德令组的老少爷们,或许还会矜持着些,但是他进入了学界,还做的风生水起,那大家帮起忙来,就是毫无顾忌了,更不要说杨锐还很会做人,从不让他们为难,且常有回报。
  除此以外,杨锐在北大的声望,在科学院的声望也是很好。
  中国学界以京城为尊,京城学界的三驾马车,就是北大清华中科院,没有例外。
  这样的环境下,杨锐稍微挑动一番风潮,就能形成很大的力量。
  80年代是中国最后的精英时代,诗人们可以喊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奔赴全国,北大学生也可以举起“小平你好”的旗帜穿越天安门,牟其中高喊着“凿穿喜马拉雅山”走遍神州,所谓的领袖力量,让这个时代变的风起云涌,变的璀璨绚丽……
  而这份汇聚起来的力量,也为杨锐铺平了道路。
  再没有哪一个时代,比80年代的中国,更需要诺贝尔奖来证明自己。


第1301章 造个大新闻
  曹达大使的就职宴,办的极其迅速,或者说是仓促。
  场地是早就有的,但是,只用两天时间就布置和食物准备,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另一方面,这一次的就职宴也是使馆建立以来,邀请人数最多的几次。请的人多了,靡费自然增加,使馆以前的经费有限,向来都是往小里做,而非往大里做。
  这一次,却是不仅限于使馆界和瑞典政府,还将范围扩展到了学术界和经济界。
  不过,大使更替对于大使馆来说,确实是件大事,中方邀请的人虽多,也多不过那些发达国家搞的就职宴,所以并不很引人瞩目。
  察觉到不同的,主要还是使馆的员工们。
  国内给的经费是多少,部委的指示是什么,周英耀等人都是一清二楚的。以往的就职宴,能不能上蛋糕,蛋糕能上多大的,都是需要请示的,至于邀请的客人的范围,那更是一张详细的单子,并不是使馆方面想扩大就能扩大的。
  然而,所有这些禁锢,随着曹达大使的到来,似乎都不是问题了。
  使馆的工作人员也因此而显的兴高采烈,有钱做事和没钱做事是两个概念,谁都愿意跟一名更有前途的领导。
  来自马赛的曹达大使,只用一个就职宴,就收拢了人心,令瑞典大使馆内安宁下来。
  之后自然会有人调来,有人调走,但那是外交官们的正常生活,此时的安宁,却是大家所追求的。
  曹达就职的第二天晚上,就职宴就在灯火通明中开始了。
  杨锐与景语兰提前过来,帮了些忙,打了打下手,时间就差不多到了。
  此时,杨锐才真正见到传说中的曹达大使。
  四十余岁,身板又宽又厚,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
  杨锐听着他用英文讲话,低声对景语兰道:“以前还说吃海鲜减肥呢,你看咱们的曹大使,吃了几年的马赛鱼汤,结果也没有瘦下来的样子。”
  景语兰听的很是无奈,道:“你怎么知道人家就有减肥的要求呢。”
  “在国内还不流行减肥,到了国外,人人都在聊减肥啊,他肯定也是想过办法的。”杨锐一副肯定的表情。他现在身材保持的极好,也是牺牲很大的,不说每天要抽时间跑步锻炼,频繁卧推,就是吃的方面,也都是有所收敛的,牛排之类的美食,最多吃到一千克就会停下来,想起来总是免不了惆怅。
  景语兰听到耳中,突然有些紧张地问道:“我是不是也应该要减肥了?”
  “不用。”杨锐连忙摇头,道:“衣服店里那么小尺码的衣服你都套的下,再减就要把不该减的地方弄没了。”
  景语兰脸一红:“你胡说八道,我就不和你聊了。”
  “我以为我们探讨的是学术问题。”杨锐一脸懵懂的样子,装的很是纯洁。
  景语兰更加脸红了,却又莫名其妙的有些喜欢杨锐这样说,比起国内谈色而色变的环境,斯德哥尔摩反而更令人放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