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记者总算抓住一个话题了,连忙追问。
  杨锐耸耸肩,道:“用DNA做比较,准确性是非常高的,通过PCR仪的扩增,测试失败的几率非常小。”
  停下来,杨锐觉得说的不尽清楚,又道:“我这样来描述一下,可能更容易理解。如果警察用DNA来判断凶手,全世界60亿人里面,都不会出现两个人的DNA相同,不仅如此,从几率来判断,人类最近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的所有人类的DNA,都不会全然相同的,所以,以这样的准确性来做判断依据,我有百分百的信心。”
  “不会出现人为操作的失误吗?”有专业的记者一针见血的道:“人为操作的失误,如何避免?”
  杨锐笑笑,看向记者,道:“我是科学家,在科学的范畴内,尽可能的达成目标,你的要求,也许可以请上帝去裁决。”
  众人发出轻轻的笑容。
  那记者只当没听到,且道:“您的意思,就是还会出现人为失误了?”
  若是以正常的问答形式,杨锐此时或许的应该回答一个“当然”,再细做解释。
  但是,身在异国他乡,杨锐变的更加敏感起来,他多想了一步,若是被记者断章取义的报道了PCR会怎样?
  首先遭遇的,就是法庭的质疑了。
  不像是后世,在86年的当下,还没有哪个国家承认DNA证据,换言之,以DNA定罪,本身就需要经过争执的。
  杨锐不能在公开场合留下这样一个把柄。
  至少,他不能以PCR的发明人,以知名基因学专家的身份,留下这样一个把柄。
  想到此处,杨锐毫不犹豫的摆摆手,道:“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人为失误的问题,而是来看测试结果的,我们先完成此项工作如何?”
  他看似向下面的人询问,眼睛是看向局长舍伍德的。
  警察局长也是很政治化的人物了,他注意到了杨锐的闪躲回答,立即想到了相应的结果,转瞬道:“我们现在来看看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符合我们的期待,斯德哥尔摩警方就可能采取此项技术,用于马尔勒案的侦破,各位,请让一让。”
  办公室里的人让开了一条道,让杨锐和舍伍德走进了放置PCR的房间。
  “介绍一下吧。”杨锐向黄茂和涂宪点点头。
  “怎么介绍?”黄茂和涂宪都有些怯场。
  “就说说你们这两天做了什么。”杨锐说着转过身来,面对镜头微笑。
  涂宪和黄茂推让片刻,涂宪站了出来,用英语道:“昨天,我们采集了警官们的DNA,另外,得到了一束带有皮囊的头发,之后,我们的测试是判断头发的主人是谁。”
  参加了测试的警察们露出微笑,还有人举起手来。
  在媒体面前,瑞典人也变的活泼了一些。
  但也就仅此而已。
  “现在,请警官们将答案交给舍伍德局长,我们接着会揭晓我们的答案。”涂宪说完,按照杨锐提前布置的那样,一束头发的照片,以及多名参与测试的警官的照片,贴在了面前的白板上,就像是后世欧美的罪案剧那样。
  记者们很快发现这种方式极为直观,纷纷拍照。
  带队的警察也将写好了名字的信封交给了舍伍德。
  舍伍德并没有立即拆开看,先道:“杨锐先生,请放出你们比较图吧。”
  “涂宪。”杨锐喊了一声。
  涂宪咳嗽一声,从PCR仪下方,拿出两卷纸,道:“PCR仪的原理,其实是扩展DNA,我们现在做出了DNA的图像,大家可以看到,有两个DNA的图像是一致的……”
  他一边说,一边将两卷图纸打开来,挂在旁边的另一面白板上。
  特别打印出来的两张图纸,都是全彩的,色彩斑斓的区块,在一条线上凹凸凹凸,形成了一条奇特的图形。
  “这是A图纸。”涂宪指了一下,又展开另一个,道:“这是B图纸。大家可以看到,A图和B图是一致的……”
  “其他图呢?让我们看看不一致的。”记者中有人喊了出来。
  涂宪看了眼杨锐,得到受益,将其他几张图纸全部展了开来。
  不用他特别说明,大家都意识到其他图纸是不尽相同的。
  “做的还挺精美的。”有一名女记者给予了表扬。
  涂宪闷闷的,道:“这是机器自动生成的。”
  “涂宪,念一下你们确认的头发的主人。”杨锐提醒了一声。
  涂宪“哦”的一声,低头核对一下,道:“我们确认头发的主人是,阿克曼。”
  他说的平平无奇,少了一些激情。
  好在今天来的都是平面记者,也不在乎他的激情,纷纷再将目光转向舍伍德。
  舍伍德微微一笑,打开面前的信封,看了一眼,然后转向给众人。
  阿克曼的名字,打印成花体字,展现给了众人。
  办公区内,发出一阵阵惊讶的声音。
  “阿克曼警官,请站出来。”舍伍德局长又叫了一声。
  只见一名高大的瑞典人模样的瑞典人,憨笑着举起了手。
  “阿克曼警官,你们昨天留下的,是你的头发吗?”
  “是我的。”阿克曼呵呵的笑两声。
  记者们给予了轻轻的掌声,反而是在场的瑞典警官们,显的颇为木讷。
  杨锐撇撇嘴,心想,这要是在美国玩,早就闹翻天了。
  “舍伍德局长,这么说,你们将采用新技术在马尔勒案件上了,是吗?”有记者此时提出了重点。
  舍伍德微微点头,道:“不仅在马尔勒案件上,我们还将在多个案件中,采用PCR技术。”
  杨锐一愣,这可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从杨锐的角度来说,这只是好事,他并不怕技术接受考验。
  转瞬,杨锐又兴奋起来,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开发的技术,用于连环杀人案的侦破,也是很难得帅气的事啊。
  ……


第1306章 证据之王
  马尔勒是一座平平无奇的北欧小镇。
  它有一条平缓而干净的河流,但是一年有六个月的时间是冰冻的,剩下的时间里也经常漂浮着碎冰。它有一条漂亮的健身步道,又宽又直,铺有减震漂亮的木板,但是有三个人死在了上面。
  马尔勒最著名的是石版画,最早可以追溯到维京时代,但是,没有人愿意来看这些石版画。它们也许是艺术品或者古董,然而,直到有人的鲜血浸润了土地,才有摄像机来到这座冰冷的城市。
  杨锐跳下车,脚下就是嘎吱嘎吱响积雪。
  杨锐四目远眺,能看到遥远的雪山和山脚下的房子。
  “好宽展的地方。”杨锐赞叹道:“一座房子和一座房子之间,能有100米的距离吧。”
  “瑞典人喜欢住的远一点。我们不喜欢听到邻居家的声音,不管是说话还是开枪。”阿克曼警官重重的关上车门,跟在了杨锐身后。
  杨锐的PCR技术辨认出了阿克曼的毛发,这让他瞬间成为了PCR技术的拥趸,不仅如此,他还自己找了资料来阅读——瑞典人不是喜欢社交的民族,他们最爱做的事,就是蹲在世界的角落里,研究自己的小玩意。
  “马尔勒的常驻居民有874人。”阿克曼问:“你们想从何开始?”
  “我们首先得圈定小镇居民,如果不是外镇人做的话,我们直接采集居民的DNA就可以了。保险起见,请在我们的指导下进行。”杨锐说明的内容,其实之前已经沟通过了,只是重复说明而已。
  阿克曼正好需要这样的重复说明。
  PCR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东西,所有人都得反复确认,以免弄错了步骤,影响了结果——事实上,杨锐是着重强调了此点的。
  小镇居民得到了提前通知,很快就聚集了起来。
  这在美国或许是不可想象的,不能指望一个镇的美国人都规规矩矩的按时集合,但瑞典人可以,不管是提前一个月,还是提前一天通知,只要确定了时间,并且得到了确认,就会得到所有人。
  这些维京海盗的后代们沉默寡言,但就像是准备上船一样,按时出现在了集合地。
  “是不是想不到?”黄茂走到杨锐身后,道:“你看这些瑞典人,看起来都普普通通的,谁猜得到,里面能有一个杀人犯。”
  “也不能说是普通,好些人的身高都过一米九了吧。”杨锐耸耸肩。
  “和你也差不多。”黄茂羡慕的抬头看看杨锐,道:“你说你怎么长的和北欧人一样高。不对,比好多北欧人都高了。”
  “天赐的。”杨锐真心实意的道。
  黄茂笑了起来。
  “一会儿,我们的尽管,会用棉签,在你们的嘴里搅和一下,不会损伤你们的身体,这是最新的技术,用来做必要的检测……”一名高级警官拿着话筒,向居民们介绍情况,他的声音平淡无奇,就像是在说一件普通的小事儿。
  居民们也像是在听一件普通的小事儿似的。
  反而是杨锐,站在下方,拿起自己的红旗照相机,等到第一个居民开始采样,就拼命的按动了快门。
  在一卷照片只有30张不到的年代里,他的快门很快就按不动了。
  杨锐自顾自的笑两声,打开照相机的后盖,将胶卷小心的收起来,再对旁边的景语兰道:“以后,这些都是正规的史料了。”
  “史料?”景语兰挎着LV的包包,头戴宽檐的淑女帽,鼻梁上还挂着一只墨镜以防雪盲,远远的看上去,已是走在时尚前沿的漂亮女郎了。
  杨锐用手搭了一下她的腰,轻轻一抱又松开,笑道:“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PCR办案,当然是史料了,这个以后必然是进博物馆的。”
  “你觉得很重要,万一别人不觉得呢?”景语兰笑着开玩笑。
  杨锐想了一下,道:“那我就自己建一个博物馆。”杨锐回答的非常清楚,让景语兰有些发愣。
  咔咔。
  杨锐转瞬间又将一卷照片给压了出去。
  在整个取样的过程中,黄茂和涂宪等人,都是全程监督和协助的。
  采样是最重要的步骤,对于PCR本身来说,失误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