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样是最重要的步骤,对于PCR本身来说,失误的地方很少,但是,一旦出现采样错误,那就全部完蛋了。
  杨锐看起来像是很轻松的样子,实际上心里也紧张的不行。
  如果凶手并不在居民中,如果采样失误,如果技术人员操作有问题……他想要的是一个大新闻,可不是大丑闻。
  但是,做事就是如此,你得接受可以接受的风险,如果不能接受,就提前结束,能够接受,就不能后悔。
  马尔勒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
  杨锐回到斯德哥尔摩,刚开始整理样品,就被舍伍德局长喊进了办公室,追问:“杨锐先生,多久能收到结果?我是说,多久能确定凶手。”
  “如果运气好,明天,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估计要两三天的时间。”杨锐道:“我们的PCR仪不够一次性做所有的样本。”
  “就是说,做完全部的样本,需要三天时间?每天只能做三百个?”舍伍德局长计算了一下,问:“能找到更多吗?”
  “实际上,我们每天只能做不到200个,也用不着做完全部的样本。我们可以排除一些。”
  “咦?可以排除,但是,不会因此漏掉人吗?杨锐先生,您要知道,我们想在法官那里通过PCR技术,是需要一些工作的,如果第一次就出错了,再通过就很困难了。”
  杨锐笑笑,道:“不会漏掉的,我们是在确定的情况下,才做排除,实际上,我们只是排除了女性。”
  “不是女性作案?”
  “嗯,因为凶手的DNA是男性的。”杨锐给舍伍德简单的说了X和Y染色体的关系,又道:“如果基因组计划完成的话,我们可以排除更多东西,目前来看,最安全的做法是排除女性,然后从青壮年的居民开始测试。同时采取了女性的样本,是为了避免意外情况。”
  如果人体基因组计划完成,或者更进一步,能够了解更多的人体基因的信息的话,得到凶手的DNA,就可以绘制出相当详细的脸谱,例如种族肤色年龄等等,都很容易得到,是鹰钩鼻还是酒糟鼻,是卷发还是直发,都有迹可循。
  但是,86年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还在襁褓当中,几乎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至少没有此时立即能用的东西,杨锐也就是说说而已。
  舍伍德不准备询问更多的科学细节,杨锐告诉他的信息,已经让舍伍德颇为满意了,笑道:“这样最好了,我已经和法官谈过了,他们会独立了解这项技术,但我相信没有问题……”
  尽管早在50年代,DNA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但是,DNA作为证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鲜事,每个国家的司法体系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杨锐早前就有想法,听舍伍德这么说,不禁道:“我有个提议。”
  “嗯。”
  “你们也许可以用一些较为确定的小案件,作为PCR的应用范例。如果通过一次的话,是否就可以解决司法认定的问题?”杨锐用生僻的英语单词,艰难的与舍伍德交谈。
  他并不需要马尔勒案成为PCR仪的第一案,这样的第一对于新闻的支持很有限,他更需要的是一个稳固的案件。
  如果能完美的证明PCR仪的价值,然后再宣传PCR解决了复杂案件,对杨锐来说,或许更有意义。
  舍伍德则有些意外,道:“你是想用PCR仪,先破几个案件?”
  “对的。如果你们不好安排经费的话,我们可以提供试用服务。”
  “不用。如果只是小案件的话,费用不是问题。”舍伍德明显不在乎几万克朗的支出,只是沉吟道:“你对PCR仪很有自信。”
  “当然。”杨锐笑了起来,DNA鉴定可是号称物证之王的存在,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各国司法系统都是把DNA当做神一样祭拜的。
  舍伍德暂时没有拜神的冲动,还是同意了杨锐的建议,从他的角度来看,能选择更稳妥的方式,总归是不错的。


第1307章 试探
  “朗费罗认罪了。”
  “朗费罗是谁?”
  “前几天的地铁站伤人案,警察局找到的嫌犯。朗费罗是个大学生,本来是拒不认罪的,警察现在重新采集了证据,从凶器上找到了他的皮屑,从伤者的衣服上找到了他的血液,经过PCR仪鉴定,本来已经移交法庭审理了,结果朗费罗认罪了。”
  《瑞典日报》的办公室里,社会版的编辑银格索尔脱下大衣,一边说话一边跺脚。
  旁边的几名编辑都很感兴趣的看过来,就听人问道:“PCR仪是马尔勒案用的仪器是吗?马尔勒案呢?找到嫌犯没有?”
  “警方没有公布,而且也没有抓人。”银格索尔微微摇头,道:“他们应该是在用朗费罗案做试探。”
  “如果法官没有宣布DNA鉴定有效,试探就不算成功。”科技版的编辑转过身来,道:“认罪是不能算的,如果马尔勒案的嫌疑犯坚持不认罪,法官是否认可DNA鉴定的结果,依然是未知数。”
  银格索尔道:“但是造成了很好的舆论效果,至少说明,他们找对人了。”
  “一对一的鉴定,不能算,警察找到了一名嫌犯,然后一台机器突出一个结果,说你找的对,你们认为这样的科幻结果能得到认可吗?”
  “不是一对一的鉴定。”
  “嗯?不是吗?”
  银格索尔将自己的笔记本掏出来,向中间翻了一下,道:“朗费罗案里面,警察总共抓到了3名嫌犯,都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学生,因为不确定刺伤人的是谁,案件始终没有进展。现在通过DNA鉴定,才确定了朗费罗是主犯,其他很有可能被判缓刑了。”
  “从三人中选中一个人?”科技版的编辑思考着,道:“这样看来,DNA鉴定是能发挥作用的。”
  银格索尔道:“PCR仪功不可没。”
  “PCR仪的核心是鉴定DNA吧。”科技版的编辑试图纠正他的说法。
  银格索尔哈哈一笑,道:“现在用PCR仪这个名称,可比DNA鉴定更受读者欢迎,对了,你们有没有看《视觉》最新一期的报道。”
  “有什么?”
  “杨锐的照片,在内页,《视觉》将之称作最值得关注的东方男人。”银格索尔笑的更欢了,道:“我真想看看科学院的家伙们,看到杨锐的照片的时候的模样。”
  “杨锐去拍了时尚照?”有编辑一惊,道:“这可不像是一名严肃的科学家的模样。”
  “严肃的科学家?科学家就得是严肃的吗?嘿,这是个好题材啊。”银格索尔一边记录下来,一边又道:“可惜视觉没有用杨锐的时尚照,应该是被拒绝了吧,他们用了杨锐在商场里逛街时的照片。”
  “这样还好。”后面的编辑道:“科学院的老头子们,是不会喜欢时尚照片的。”
  “读者们喜欢就行了,杨锐是中国人,他用不着在乎瑞典科学院的老头子们的想法。”
  科技版的编辑这时候笑了起来,道:“如果杨锐在乎诺贝尔奖的话,他就得在乎了。”
  “杨锐今年才二十多岁吧,哈哈哈哈……”银格索尔用社会版编辑特有的笑声嘲讽世界。
  科技版的编辑看着他,露出微微的笑容,嘴角也带一点点的嘲讽。
  银格索尔一愣,惊讶道:“不会吧,杨锐能得诺贝尔奖?”
  “PCR就是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科技版的编辑对此非常清楚。
  当然,瑞典人对诺贝尔奖都足够熟悉,银格索尔亦是一笑,说:“诺奖水平的成果不止PCR。”
  科技版编辑微微露笑,说:“杨锐做出的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也不止一个。”
  银格索尔这下子算是明白过来了,整个人也突然变的振奋起来,道:“这么说,杨锐是真的有可能冲着诺贝尔奖来的?他来瑞典是为了诺贝尔奖?”
  “你可以问问他啊。”
  银格索尔面现犹豫,过了片刻,缓缓道:“历史上,诺贝尔奖候选人都不会提前宣布角逐的,我如果问了杨锐,他怎么回答都不太好。”
  科技版的编辑奇怪的看向银格索尔,道:“你这么关心他做什么,请记者去问就好了嘛,你以前也不是没有问过。”
  “以中国人的身份,竞争诺贝尔奖原本就不容易,如果我再报道的话,对他不够公平。”银格索尔说过再道:“PCR的技术非常厉害,我相信将对犯罪行为进行沉重打击,唔……虽然我知道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都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以社会的角度来看,杨锐的发明将发挥相当积极的作用,我认为他应该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你这家伙……”
  办公室里的编辑们并不奇怪银格索尔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原本就是一个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的人,只不过,他的观点终究只是他的观点而已。
  “其他的报社,是不会放过这条新闻的。”有人轻声回应银格索尔。
  “我们是《瑞典日报》。”银格索尔说过,就埋头工作起来。
  第二天,银格索尔特意翻找了一圈其他十几家报纸的标题,没有找到与杨锐相关的消息。
  银格索尔松了一口气,当然,他并不认为那是其他十几家报纸更有节操。
  “大家都在等待马尔勒案的结果吧。”想到此处,银格索尔也坐不住了,出门喊了一名相熟的记者,就一起前往斯德哥尔摩警察局。
  他们到的很早,报了名字之后,就被领到了会客厅,不长时间,就开始有同行走了进来。
  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会客厅里竟然就有了三十多名记者,有超过20个报纸或杂志的工作人员出现。
  银格索尔略显吃惊,低下头看书都有些静不下心来。
  不过,虽然有三十多人坐在房间里,但并没有人会说话和聊天。
  闲谈或者寒暄之类的事情,瑞典人是很少做的,事实上,沉默是瑞典人与瑞典人之间最常见的状态。
  在某些瑞典居民的家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前,各自用刀叉处理红肉,却只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发出来,就像是看僵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