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会抓到最多人。”
  杨锐惊讶的看了舍伍德一眼,道:“能得出这个判断,你们挺厉害的。”
  DNA鉴定就像是指纹鉴定一样,它不仅牵扯到了已有的证据,实际上还隐含着尚未收集起来的证据的价值。
  例如一所凶杀案的现场,已经干枯的凶手的血迹,在以前的警察看来,这是算不上物证的,但是,若是有了PCR实验室,能够进行DNA鉴定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最早建好PCR实验室的警察局,毫无疑问的会抢先获益,因为证据的采集和处理都需要专业的培训,污染证据是PCR的大敌。
  这些想法,若是以后世的观点来看,自然是水到渠成,逻辑清晰的,但是,舍伍德和他的同僚能够想到,却是相当不容易的。
  休斯顿教授喝着杯中的伏特加,呵呵的笑出了声,道:“杨锐先生,您可不要小看舍伍德,他也曾经是我们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天才呢。”
  “啊?天才是怎么说的?”杨锐颇为惊讶,问出了一个很令舍伍德高兴的问题。
  舍伍德嘴上谦虚着,口中却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多项创意说了出来。
  休斯顿等人显然不是第一次听了,笑着配合后,对杨锐道:“杨锐先生,你看我们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校友,是不是觉得瑞典的教育还有可取之处?”
  杨锐疑惑了一下,这是在向我炫耀吗?
  是在向我炫耀吧。
  只不过,杨锐就不明白对方炫耀的点在哪里了。
  “唔,又一瓶喝完了。”休斯顿从桌子下面捞出又一瓶伏特加,放在了桌面上。
  杨锐的脸灰了一下,好家伙,原来你们桌子上放的只是空瓶啊。
  这样算一下,四个人喝了两瓶酒,每人半斤了。
  应该是到量了吧。
  杨锐不知道瑞典人要不要劝酒,或者要不要拦酒,正犹豫着,就听坐在对面的教授,用英语低语道:“杨锐先生,我们斯德哥尔摩大学,一直是有在研究你的PCR技术的,恩……我们的研究成果虽然可能不能与您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也是比较有自信了……”
  “哦……这样子……”杨锐仍然处于懵懂中。
  这就有点尴尬了,休斯顿不得不给自己一口气灌了一杯酒,才咳嗽着道:“杨锐先生,为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组建PCR实验室的事,我们斯德哥尔摩大学非常愿意参与,我们三个人都有做过相关的研究,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是否愿意交流一下。”
  杨锐依旧不太明白,迟疑的道:“你们想要参与我不反对,这方面不是应该问斯德哥尔摩警方吗?”
  舍伍德喝了酒却没有糊涂,眼睛亮闪闪的道:“以目前的舆论来看,大家都认为斯德哥尔摩警方应该选择你来筹建PCR实验室。”
  “由我来筹建也……”杨锐一个激灵,总算是清醒过来。
  他一个外人,在瑞典搞的风风雨雨,似乎是把斯德哥尔摩大学给惊动了啊。
  想想也是,斯德哥尔摩发生的这样的大事件,如果没有斯德哥尔摩大学参与,他们的学术评价会变成什么样啊。
  杨锐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蛮心虚的。
  这些差点就得罪人的节奏啊。
  我来瑞典,可不是为了得罪人啊。
  杨锐心里想着,语气不禁有些虚的道:“请斯德哥尔摩大学参与也是挺好的,恩,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要求吗?”
  “不敢提要求,我们也是循着杨锐先生的研究来研究的。”休斯顿放下酒杯,从背后拿出一个公文包,然后拿出厚厚的一叠打印纸,道:“杨锐先生,这是我们关于PCR和基因组学方面的一些论文,请您参看。”
  这个姿态太低了,低的让杨锐有些不能信。
  要知道,半个小时前,杨锐心里想的还是怎么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拉关系呢。
  不过,杨锐转念一想,又意识到了一点原因。
  他是以竞争诺奖为前提,才觉得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重要,如果对诺奖没有想法的话,所谓无欲则刚,他还真不用理会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们的想法。
  筹建瑞典的第一间PCR实验室,也许是全球第一座真正的DNA鉴定实验室,多多少少也是个名声。
  也许单独说出去没什么鸟用,但在特定场合,大约还是能装一下。
  如果杨锐真的不鸟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们的话,这样的机会自然是不能放弃的。
  所以,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们,才会将姿态放的这么低,一副人人蹂躏的小模样。
  也怪不得他们大清早的就喝酒,大概是不喝酒,放不开面子啊。
  杨锐心里叹了一声,从坏的方面来想,他们竟然真的没有考虑过,杨锐有资格拿到诺贝尔奖的事实?虽然诺贝尔生物学奖是卡瑟琳医学院颁的,你们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也不至于完全不关心吧。
  杨锐不禁踌躇起来,现在是顺水推舟的跟着教授们的思路走呢,还是转入互舔模式呢?
  互舔模式,想想似乎有点恶心呐。


第1312章 颤抖吧
  杨锐下意识的打开面前的文献,阅读了起来。
  就像是中国的学者,总是喜欢将国外的一线研究拿过来,以介绍的名义刷论文一样,瑞典的大学也有相似的传统。
  事实上,还更严重。
  因为他们要评出诺贝尔奖,就少不了阅读文献,或者说,是一年到头都在阅读文献,以至于一些学者都没有时间来做自己的研究。
  历史上,为了证明某位学者的成就,而放弃了自我研究的学者不胜枚举。
  从这一点上来看,瑞典人为诺贝尔奖付出良多。
  用某位卡瑟琳医学院的院长的话来说:如果说诺贝尔奖带给我们什么好处的话,那就逼迫我们不停的阅读最新文献。
  杨锐从休斯顿拿出的文献中,看到了深深的模仿的痕迹。
  他看的很快,因为里面确实没有什么新东西,三名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基本是将杨锐做过的研究,玩过的实验,换了个角度重新来了一遍,无论是PCR也好,基因组学也好,都没有多少新意。
  怪不得没有听到什么名声。
  杨锐想归想,倒是不敢因此而轻视人家。
  PCR或者基因组学只是生物学的一个小小分支而已,虽然非常重要且前沿,但终究还是一个分支,就像是基因学也不过是一个分支而已,以瑞典的研究者总数,能够投身于此的学者本身就不会有多少,再分散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在场的三名教授说不定就是大部分的力量了。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眼前的三名教授,说不定就瑞典支持杨锐的中坚力量了。
  有点弱小也是没办法了。
  PCR毕竟是新生的技术,大部分的知名教授都有自己的一摊项目在做,就像是杨锐这样,不是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什么高阶技术了,他就不管不顾的扑上去的。
  会进入某个领域开展研究,除了兴趣爱好和个人志趣之外,很多时候也是有运气因素的。
  总算起来总共就是两年左右的时间,瑞典的一所大学里有三名教授愿意跟随着杨锐开创的领域,继续研究,已经不能说是弱小了。
  也就是PCR的发展足够快,吸引力足够强,才会这样子。
  就此方面来推演的话,杨锐倒是真得帮他们一把。
  这就好像一个宗教在国外开分基地一样,好不容易有几个虔诚的信徒了,弄不好还是有神职的,帮他们就是帮自己啊。
  或者再从另一个方面看,杨锐就好像是某生产厂家,在场的三名教授,就好像是瑞典的分销商,在产品还没有铺开之初,厂家理所当然的应该给对方一些支持的,就是让对方多得一些好处,似乎也是没问题的。
  杨锐这么考虑着,脸上已经是挂上了笑容,道:“没想到在瑞典还能遇到几位知己。”
  “我们确实对杨锐先生开发的PCR,深感赞同……”休斯顿看杨锐的表情,也是松了一口气。
  作为世界科技交流中心的斯德哥尔摩,休斯顿教授见过的专家学者是很多的,这些人通常分成两类,一种是不通人情冷酷到底的,另一类是容易交谈但不容易了解的,但不管是哪一类,他们都是倾向于与赞同自己理论的人交谈。
  休斯顿采取的就是这样的策略,他们拿出自己撰写的关于PCR的论文给杨锐看,就是这样的目的,但是,对于二十几岁的杨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还真是没底儿。
  如果杨锐不愿意将PCR实验室的筹建交给他们,那休斯顿等人也就只能无功而返了,因此受些奚落,想来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筹划可能失败——PCR实验室可是一个实验室呢,而且肯定会有市政府和警方的拨款,经费总归是少不了的,对于休斯顿他们这样的教授来说,这可是超强的诱惑,反而对于外国人的杨锐,没有什么鸟用,他还能天天坐飞机来瑞典玩实验室吗?
  休斯顿一直在考虑此事,也在想要不要向杨锐阐述他的想法。
  这个时候,杨锐自己已经是想通了,道:“你们想怎么建这个PCR实验室?或者说,斯德哥尔摩方面,是想要一个什么样的PCR实验室?”
  他看看休斯顿,又看看舍伍德局长,也是判断两人是否有什么想法。
  舍伍德放下了酒杯,道:“我们警方的想法,是要最好的PCR实验室,更高的效率,更准确的鉴定方式,还有可监督和重复的体制。另外,尽可能的快的建设起来,也是很重要的。”
  这就相当于甲方给出的要求了。
  杨锐点点头,又看向休斯顿。
  休斯顿道:“我们斯德哥尔摩大学在人力方面,应当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比如时间上,如果先采用我们的研究员,然后再培训警方的技术人员,首先就可以省下来大量的时间……”
  他说的有点详细琐碎,杨锐都认真的听着。
  但是,老实说,斯大目前的水平,也就是一代PCR的水平,他们连PCR仪都得从华锐公司购买。
  至于更高端的PCR,华锐没有释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