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的生物学的学生,只要学到PCR,就得知道杨锐先生的名字了。”休斯顿半是恭维,半是羡慕。
  “学到DNA的学生,也得知道杨锐先生的名字。”旁边的学者赞同的道:“我们以后给学生讲PCR的应用,讲DNA的应用,大概都少不了介绍杨锐先生的工作了。”
  “介绍我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坏事吧。”杨锐笑呵呵的将他们的埋怨给塞了回去。
  开创世界上第一间警务PCR实验室的名头,也只有与杨锐的PCR创始人的身份并列起来,才有名留青史的可能。单单将这个荣誉交给休斯顿他们,是没有这种价值的。
  再者说,杨锐也没有交出的必要。
  他们只是想要一间PCR实验室而已,不管是向瑞典警方提供帮助,还是让斯德哥尔摩警局花大价钱建立实验室,依赖的都是杨锐的面子。
  换言之,是杨锐数年的学术生涯和社会工作,积累出来的名望,以及他在瑞典期间的操作,才有可能建立起这间实验室,杨锐答应后续将实验室交给斯德哥尔摩大学运营就不错了,开创者的位置,他们是没有资格拿的。
  而这份开创者的声望,大约又能刷出不小的成就了。
  休斯顿等人之前还有点意识不到,杨锐却是知之甚深。
  放在二三十年后,哪个案子没有点DNA证据,公诉方都得坐立不安。
  这样的成果,说不定真的就留在教科书上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留在教科书上,差不多就等于名留青史了。不管是作家也好,自然科学学者也罢,谁能在教科书上有一笔,有一段,甚至有一章,那都是相当困难的。许多国家的教科书并不统一,但是,能上教科书的,反反复复其实就是那么多人,超脱不到哪里去。
  社会媒体和专业著作的档次就低了,社会媒体的记录价值微弱,专业媒体的纪录往往局限于专业领域,都是算不得青史的。
  而在此之下,其实还有第三个档次,通常是附着于物的人名,比如某某建筑的设计师,某某雕塑的创作者,某某事件的发起者。当然,鲁班、罗丹或者陈胜吴广又是另一个阶层了。
  对于学者们来说,将名字留在教科书上,不仅有名气上的考虑,更有现实主义的考虑。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能在活着的时候上教科书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了,比如经费,比如地位,比如自由程度。
  休斯顿等人就是生物学家,还是做了许久PCR的生物学家,此时看着杨锐的做派,都是佩服与后悔并至。
  他们佩服杨锐的决断与能力,又后悔自己的软弱与犹豫。
  杨锐此时却是没有给他们一丝一毫的安慰的意思。
  PCR仪源源不断的产出着成果,而每一份成果,往往都代表着一件陈年积案的破获。
  不管是为了社会价值,还是为了个人名气,这都是了不起的成果,也是需要抓住的时机。
  叮!
  一名被抓来做工的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学生,敲响了头顶的铃铛。
  杨锐立即走了过去,问:“比较出来了吗?”
  “三号监狱1870号的DNA,与111578号案件的现场DNA吻合。”学生兴奋的眼睛都是红了,问:“杨先生,我是不是找到一个凶手?”
  “暂时还是嫌疑犯。”杨锐笑了一下,道:“不过,我们给111578案提供了新的线索是没错了。”
  包括杨锐在内,所有的案件和DNA样本提供人,都是筛过一遍的。
  PCR实验室内没人知道三号监狱是哪个监狱,也不知道1870号是谁,更不知道111578号案是什么案件,他们就是单纯的做技术性的比较。
  但越是这样,他们得出的结论,才越是令人信服。
  杨锐又核查了一遍面前的文件,确认学生做的没有错之后,又摇响了门口的铃铛。
  叮铃。
  门边的窗口“啪”的就打开了。除了成批的结果出炉以外,实验室内外就通过这种方式来传递消息。
  实在是找出来的嫌疑人太多,以至于瑞典警方的人力紧张。
  “监狱案,收到。”窗口处的警察签了字,自去处理案件了。
  就像是中国的监狱一样,瑞典的监狱里也少不了多次作案的犯人,他们并不是因为每一次犯罪而被抓,而是因为某一次。
  在比较了监狱内的囚犯的DNA之后,瑞典的许多旧案都告破获。
  通过对囚犯的进一步审讯,又能牵出更多的人。
  当然,最受重视的永远是未被逮捕的嫌疑人,但这有赖于警方提供的DNA,进展相对要缓慢一些。
  即使如此,这一天的斯德哥尔摩街头,依旧是警车呼啸,不绝于耳,不是严打胜似严打。
  杨锐的名气迅速的传递了出去,不到几天的时间,就有许多人来到了斯德哥尔摩警察局,前来参观警方的PCR实验室。
  这其中,不仅有杨锐需要的瑞典学者,还有来自北欧乃至欧洲其他地方的学者。
  杨锐的名字,与PCR混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


第1316章 戒指上的血
  海登坐在警察局的椅子上,右腿不停的颠着。他的右手紧紧的抱着一只足球,足球上还有未干的泥土。
  海登是在训练的时候,被母亲叫回出来的,离开训练场,他们就驱车来到了警察局,随后,母亲就去做笔录了。
  警察局一片繁忙,海登抬首四顾,看到的全是繁忙的身影。
  海登有些无趣,又有些紧张,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来警察局,但是,看母亲的情绪,显然并不是什么小事。
  这让海登想起上一次来警察局,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父亲在家中遇到入室抢劫的匪徒,一番打斗以后,被厨房的餐刀刺死,一家人不得不在冰冷的冬日,乘坐警车到警察局来。
  海登突然想起,那一次,自己似乎也是在踢足球的时候,被喊了出来。
  他不记得自己当时是不是抱着足球了,然而,足球与警察局的联系,还是令海登深恶痛绝。
  海登像是被烫了手似的,突然将足球扔了出去。
  “嗨,不要在办公室里踢球。”在办公桌后面忙碌的警察抬头喊了一声,他实在是太忙了,也没有空去教育青少年,伸脚将足球拨拉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下面,就继续工作起来。
  海登也不想要那只足球了,站起来茫然的望望两边,想走又有些不敢,就站到了阳台上吹风。
  阳台上已经有几名警察在抽烟了,他们看看海登也没有出身,各自抽出自己的烟,莫不言声的点燃。
  瑞典人的文化就是如此,烟民们会在一起抽烟,但不一定要聊天,而且,他们总是各抽各的烟,极少发生递烟的情况,甚至不会借出打火机,更不会帮别人点燃香烟。
  海登抱臂站在冷风中,以冷却自己的情绪。
  不知道过了多久,阳台的门开开关关,突然传出声音:“海登……海登!”
  “妈妈?”海登出了阳台,正好看见焦躁的母亲。
  “海登,到这里来。”母亲的脸颊上有些妆容被冲淡的迹象,显是哭过的。
  海登一惊,连忙跑过去,问道:“出什么事了吗?”
  “杀害你父亲的凶手找到了。”母亲保住儿子的肩膀,呜呜的哭了起来。
  周围的警察听到了声音,也只是回看了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两天,类似的情况,他们看的多了。
  海登却是整个人都僵住了,他的嘴唇干涩的厉害,喉咙发紧的问:“是谁?”
  “我让警官告诉你。”母亲摇摇头,搂着儿子往前走。
  海登已经17岁了,肩膀宽阔的母亲根本搂不住,但他的步伐却是跌跌撞撞的,几乎要摔倒的样子。
  “福克斯警官,这是我儿子。”母亲带着儿子坐下来,才道:“麻烦你将他父亲的情况,给他说一下吧。”
  “当然。”福克斯低头看了一下档案,道:“海登,我能叫你海登吗?”
  “可以。”海登看着外表威严的警官,没有什么精神。
  福克斯点点头,道:“海登,我们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目前掌握了一种新技术,叫做PCR,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
  海登摇摇头。
  母亲在旁道:“他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踢足球上面了。”
  福克斯点点头,道:“PCR是用来鉴定DNA的一种手段,DNA是每个人体内都有的遗传因子,简单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得到一颗细胞,我们就能确定这颗细胞是不是属于你的。而且,现在的技术能够检查时间比较久的细胞……”
  海登是个聪明的孩子,他马上醒悟过来,喊道:“我爸爸的戒指,他的戒指,妈妈……爸爸当初打到过凶手,他的戒指上有凶手的血迹。”
  “我知道,我知道。”母亲连忙安抚儿子,道:“我前几天已经将戒指交给了警方。我之前看电视新闻的时候,看到马尔勒案,就想到了。”
  当年的入室抢劫案发生的时候,父亲尽可能的做了反抗,他带着戒指的右手打中了对方,并且很可能打破了对方的脸,或许是因为匆忙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凶手看不上毕业戒指的价值,并没有将之带走。
  母亲随后将这枚戒指收了起来,并没有清洗,这就让警方有机会搜集上面的DNA证据。
  母亲解释着,脸上却没有轻松的表情。
  海登没有多做关注,再转向警察,道:“你们找到了凶手是吗?通过戒指?你们比较了谁的DNA?”
  “海登,你先听警官说。”母亲制止了他,并且递给他一杯水。
  警官等海登的情绪平稳了一些,道:“海登,依照你母亲的要求,我想给你详细说明一下我们的办案过程。”
  “好……好的。”海登被警官的郑重其事给震慑住了。
  警官咳嗽了一声,低头再看了一眼卷宗,道:“海登,我先要告诉你一些关于PCR技术的问题。第一点,PCR不能直接找到凶手,他只能比较两个DNA是否一致或者有关系,就像是指纹一样,我们可以比较现场留下的指纹,和嫌疑犯的指纹,如果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