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以外,国际上的学术会议也都不是无根之萍,若是有什么生物学会议要在加拿大举办,东道主国家肯定会拉几个熟悉的学者上主席台,做演讲或者宣传本国的学术成果,这样的场合,拿了经费的学者自然也是经费多多。
  总而言之,越是庞大的支持,越是意味着它的全面性,而不是相反。
  安德森有些懊恼自己没有抓住机会,当然,他更多是懊恼休斯顿竟然想要参与诺贝尔奖事务。安德森对突如其来的竞争对手没有丝毫的好脸色,压抑着心里的气愤,道:“杨锐是拿不到诺贝尔奖的,你选错了人。”
  “这样的话,等你选对一次之后再说,才有公信力。”休斯顿瞄了安德森一眼,嘴角含笑的走了下去。
  人群像是潮水一样的分开。
  休斯顿走入了灰白头发的学者队伍,一个个的打着招呼。
  周围人都显的颇为客气。
  当众宣读的论文已经结束了,礼堂里的观众似乎一点都没有少的感觉。
  大家纷纷的涌向杨锐,问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记者们才走空了,成群的意大利人和美国人又开始为占据前列,险些打了起来。
  “白痴警察。”西西里人恨不得用剃须刀将对方的喉管割出来。
  “如果是在美国,你们现在已经冻在停尸房了。”揣着FBI证件的美国人更怒。
  杨锐始终笑容满面,口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名片。
  但是,对于任何形式的招揽,甚至是经费提供,他都保持了十足的谨慎。
  在场诸人也不能逼迫,很快,他们就将精力放在了身边人上。
  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动,在某些时候也是颇为诱人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像是加拿大骑警,平时就很不容易接触到日本警察厅。
  而来自日本的大佬,对澳大利亚的组织形式也充满了好奇。
  此时此刻的斯德哥尔摩大学,洋溢着欢快的学习气氛。
  “各位,各位。”休斯顿终于挤到了杨锐身边,道:“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外面的大厅登记一下信息,我们会在稍后将今天的论文,以及杨锐先生的论文全集,寄送给大家,没有收费。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的论文宣讲结束,感谢大家……”
  休斯顿艰难的将杨锐从礼堂中带了出来。
  在场的学者和机构代表们,没有了围观的核心,三三两两的散步而出,大部分都在门口留下了自己的收件地址。
  杨锐从后门出来,也是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奇怪的问休斯顿:“论文全集是哪里来的?我不记得我有准备……”
  “我帮你准备好了。”休斯顿认真的道:“杨锐先生,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需要了解您的时候,他们是会从头到尾的进行的审查的。”
  如果是有论文造假的历史的学者,即使最新的成果做出花来,也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
  诺奖委员会对诺贝尔奖的维护,是珍若生命的。
  他们的生命价值,也就体现于此了。
  杨锐看了休斯顿一眼,过了几秒钟,笑了出来,道:“有这么明显吗?”
  休斯顿笑笑道:“每名学者都想拿诺贝尔奖,尤其是来瑞典的那些。只不过,有些人是臆想,有些是妄想。您听说过诺贝尔奖臆想症吗?”
  “还有这种病?”
  “是莫诺说的。”休斯顿指的是1965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他说,诺贝尔奖臆想症折磨着可能就要得到诺贝尔奖,以及自认为就要得到诺贝尔奖的人,然后,他们就要以此为中心来生活了。所以,诺贝尔奖对科学很好,对科学家很糟。”
  杨锐咳咳的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也是心生感慨,过去几个月,他的生活也确实是以此为中心来规划的。
  虽然并不后悔,但不得不说,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至少不是一名学者健康的生存状态。
  “杨锐先生,如果您愿意的话,请让我来帮助您吧。”休斯顿现在才说出来,也是因为刚才的活动成功了。
  杨锐微笑,道:“你的生活和科研,也会因此而变化吧。”
  “杨锐先生,您也许不知道,在瑞典的科学家有两种人。”
  “哦?”
  “一种是喜欢诺贝尔奖的,一种是想要得诺贝尔奖的。我是喜欢的。”休斯顿的直言自己对诺奖毫无野心。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者对诺奖都是没有野心的。
  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野望,对科学家来说,就像是小学生高喊我要做科学家一样渺茫。
  不过,身为瑞典人的好处在于,他们虽然很少有机会能染指诺奖的奖牌,却能很轻易的浸泡在清洗诺奖奖牌的池子里。
  休斯顿望着杨锐,有些心绪不宁。
  杨锐思考了好一会,道:“我原本的计划,是邀请一些瑞典的学者,回到中国进行一系列的访问,如果让你参与进来的话,你想怎么做?”
  “我可以帮您邀请恰当的人选。”休斯顿露出欣喜的笑容,立即对杨锐介绍道:“大部分的瑞典学者,都会常年的提名一名科学家,他们主要是为了减轻提名诺奖获得者的负担。这些学者的支持是很难获得的,也没有必要,我可以为您选择更恰当的学者……”
  杨锐细细听着,在休斯顿做出进一步说服之前,伸出手来,道:“好吧,一切都麻烦你了。”
  休斯顿大喜过望,紧紧握住杨锐的手。


第1323章 回程
  中国代表团的返程之途,却是比来时隆重多倍。
  不仅有瑞士航空打折送出的机票,同机的还有多个机构的代表。
  之所以用机构来形容,是因为杨锐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某些团体,例如来自西西里岛的某家族成员,他代表的组织就很难让杨锐说出名字来。
  黑手党又不是一个真的党派,而今天在飞机上的代表人,最多自称马塞勒斯家族罢了。
  杨锐活了两辈子,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打交道。
  当然,飞机上更多的是各国的警察之类的执法机构。
  黄金时刻的概念早就宣传了出去,大家如今都在抢时间,杨锐虽然很愿意帮忙,终究是个人精力有限,也只能尽可能的回答各国提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杨锐回程的几十小时的旅程,就不容浪费了。
  杨锐上机没多长时间,就被请到了头等舱,FBI派出来的专家坐在他对面,日本警视厅的站在FBI的专家后面,两边分别是苏格兰场和军情五处,法国和德国的代表都被挤到了后面。除此以外,马塞勒斯等人则是静静地坐在杨锐身边,听一群人聊天,还时不时的记笔记。
  到了航线中转的时候,马塞勒斯家的刺青男,更是在机场的商店里,买到了一只录音机以及若干盒空白胶带。
  “你们聊你们的,不用管我。”马塞勒斯家的代表英语水平一般,就坐在旁边,抱着录音机,准备将他们的话都给录下来。
  几名警方的代表只好委屈的用人墙堵住他,再低声和杨锐说话。
  杨锐看的好笑,道:“你们不至于吧,不想让他录音,就直接说好了。”
  这边来自加拿大的骑警就摇摇头,道:“我们在国际航线上没有执法权的。”
  杨锐撇撇嘴,心道:咱到中国转个机,保管全给你执了法。
  不过,国家级的执法机构是难得的金主,杨锐的实验室也不做什么国家机密研究,能有外国机构的捐款是难得之事,他也就耐着性子,向他们详细讲解PCR。
  对于这些机构代表和专家来说,他们需要的也不是技术细节,更多的反而是想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
  毕竟,花费巨资筹建的实验室,不能转眼间就过期吧。再考虑到某些案件审理动辄数年,案件存续动辄以十年为单位,那就得考虑到为未来搜集证据的情况。
  譬如十年前,若是有机构知道会有PCR的出炉,早早的搜集相关证据,现在能破获的疑案非得多几倍十几倍不可——这种想法说起来似乎有些奇怪,但实际上,也就是向前多看几步而已。
  来自FBI的专家,就抓住机会询问杨锐新一代PCR的分辨水平的问题,日本警视厅则将重点放在搜集证据的流程方面。
  杨锐能解释多少就解释多少,差不多就飞机办成了补习班。
  一群老烟枪一边说话一边抽烟,要不是换气系统给力,非得把飞机给抽成一只空中大烟囱不可。
  自瑞典到中国,也是一路走一路停,中间还有两次中转,停的时间颇久。
  飞机上的乘客也是一路走一路下,给杨锐的感觉,就像是坐大巴车一样。80年代的飞机和飞机场,尽管是比大巴车的面积大些,但还真的有诸多相似之处。
  且行且谈的,到了回国的最后一程,飞机上却是几乎只剩下中方代表团一行了。
  黄茂等人此时才抽出空来与杨锐聊天。
  团内多是学者,说着说着,就将聊天转成了科研,杨锐的论文全集也被拿了出来,当做了野聊的中心。
  瑞典的学术业发达,斯德哥尔摩常年定居着两位数往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修撰论文全集这种事,简直是手到擒来。
  休斯顿从无到有,几天的功夫,就给杨锐印刷出了数百套的论文全集。
  一本全集分成了三册,总页数破千,从杨锐最初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小论文,到辅酶Q10的论文,再到离子通道、PCR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论文,全部收录其中,只是少了《基因组学》的专著,却是变成了单独附送的项目。
  杨锐拿到书之日,就体会到了瑞典人的豪富。三册的论文集,印制颇为精美,字迹清晰配图准确且不说,光是配套的《基因组学》,一本的售价就要好几百块人民币,休斯顿竟是配套起来到处送人,一点浪费钱的自觉都没有。
  也是杨锐从几家司法机构拿到了经费,可以走斯德哥尔摩大学的PCR实验室的账,否则,休斯顿光是首期方案,就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