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起码,正正经经的报道生物学的电视节目,现在都是凤毛麟角。
  电视里的人,现在谈到细胞,谈到人体结构,全谈的都不是正经科学。饭厅里聚集的要是物理学家的话,或许还对气功保持有一定的兴趣——搞物理的滑入哲学深渊不是啥稀奇事了,前有牛顿后有薛定谔,其他玩死了自己的物理学家不可胜数。可生物学家就不是这样了,谁没有弄死过几百只可爱的小动物啊,要是生物体有本事爆发出神奇的力量,小白鼠你倒是挣破枷锁踹翻研究员别被拧断脊椎啊,小白鸽你倒是强项令一把别被研究员捂着嘴和鼻子憋死啊,小白狗你倒是从硫喷妥钠的麻醉中清醒过来掀翻手术台把研究员给放了血啊,结果呢,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天天看电视里说气功,还有假借着生物学而宣传的气功大师,再看电视台正正经经的介绍诺贝尔奖以及生物学,饭厅里的生物学家们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不论口头上是如何的反对杨锐,这一刻,大家是切身体会到了杨锐带来的好处的。
  在此之前,国内的生物学家做的再好,又能得到多少宣传资源呢?
  数来数去,也就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能带来一些政治上的影响力,还没有几个人能叫出科学家的名字来,再往前数,直接就可以数到童第周去,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人物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由地处斯德哥尔摩的卡瑟琳医学院负责评选的,每年的10月揭晓,并在每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来颁奖,之所以留下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诺贝尔奖的历史悠久,在没有商业航空公司的年代里,受奖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坐船抵达。”
  电视机里,主持人的声音清晰而甜美,正在不厌其烦,不知道第多少次介绍诺贝尔奖的由来。
  伍洪波却听的很高兴,乐呵呵的咽了嘴里的食物,道:“咱们搞100次的下乡科普活动,也没有电视台科普一次有用。”
  老方原本也有些高兴的,却不愿意听到伍洪波傻乐的笑声,于是低声刺道:“天天讲日日讲,好像就有人要拿到诺贝尔奖了,最后要是没拿到,你说得多尴尬。”
  “我看也没什么尴尬的。”蔡教授道:“诺贝尔奖一年只有一个,全世界这么多的科学家,谁敢说自己一定能拿到。就我北大看来,凡是进入最终评奖阶段的科学家,都是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家,今年或者明年没有获奖,不见得未来不会获奖,未来即使没有获奖,也是人中之龙,最顶尖的学者了。我之前还与老刘聊天,说到泡利,泡利25岁做出泡利不相容的理论,获奖的时候却已经四十几岁了,依旧是年轻的获奖者。杨锐等得起诺贝尔奖,我们北大也等得起。”
  “我就不信,你们北大的研究员,甘心自己的经费只有杨锐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老方索性辩了起来。
  刘院士在蔡教授之前,道:“经费的比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费的总数能不能提高。现在不是吃大锅饭的时候了,杨锐拿到经费以后能出成绩,所以他能多拿经费,其他人能出成绩,也可以多拿,北大百年历史,从来都是以人为本,我们是尽可能的提供好的条件给学者们,并不单纯的比较谁拿得多,谁拿得少的问题。”
  “调子起的高,不见得做的就好……”
  老方刚反驳了半句,却见电视屏幕刷的一下,从录播的诺贝尔奖的纪录片,瞬间切换到了演播室模式。
  “出事故了?”众人齐齐的有此想法,有人还叫了出来。
  不是大家要放诅咒,实在是国内电视台循规蹈矩的太久了,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演播室里的主持人虽然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看起来最多也就是个二婚三婚的,他并不熟练的摆弄了一下面前的稿纸,道:“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本台刚刚收到最新消息,由瑞典卡瑟琳医学院的多名教授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刚刚离开了大楼,结束了长达四天半的封闭审议,这意味着,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小时内颁布。”
  “要出结果了。”
  “出来了。”
  “不行了……好紧张。”
  饭厅内,众多学者像是发情的大公鸡似的,内心骚动,兴奋来的快,去的也快。
  同一时间里,电视台的工作众多工作人员,却是激动的肾上腺素狂喷。
  这可是真正的现场直播呢。
  放在几年以后,央视的员工或许已将直播看成家常便饭了,但在86年的当下,直播是确确实实的大事,以至于最大牌的几位主持人都不愿意上阵。
  最终上阵的章凡是才工作了五年的小新人——在央视这样的大单位里面,入职五年就和入职五天的待遇差不多,他也是因为出过国,在老外的电视台里实习过,才有了这次的机会,更是倍感珍惜。
  回忆着早前看过的大量资料,章凡露出亲切的笑容,道:“每年的诺贝尔奖的颁布时间是不固定的,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在10月3日颁布,如今看来,我们即将知晓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奖者……此前,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中国生物学家杨锐,与美国科学家史丹利科恩,进入了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最终名单中,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谁会获得最后的奖项,但是,无论杨锐是否获奖,都代表着中国科学界的一大进步……”
  此时的饭厅内,寂静无声,所有人都望着电视机,各有各的心思。
  老谭默默的移动到蔡教授身后,用只有两人能听得到的耳语,道:“杨锐怎么没来?”
  “跑步去了吧,年轻人,闲不住。”蔡教授特意点出年轻一次。
  老谭“嗯”的一声,沉浸了几秒钟,道:“原则上,我同意三分之二的方案。”
  蔡教授笑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道:“我会给杨锐转达的。”


第1367章 采访
  午餐时间,杨锐方才气喘吁吁的回到招待所。
  生物工程促进会的选址确实偏僻,却有一桩好处,附近到处都是国营农场的田土,还有不知哪里引来的一条沟渠,里面的流水清澈,令人见之忘俗。
  杨锐还是有点需要隔离尘嚣的俗气的。
  在他看来,此时又有点像是高考前的三天假期。大多数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三天,给学生们放假,让他们紧绷的大脑休息片刻,再重上战场。
  然而,每年的这个时间,仍然有学生或学生家长,找到补习学校来要求加课。
  杨锐能够想到很多反对的理由,也能想到许多赞成的理由,但不管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在他看来,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高考。
  同样的,杨锐无论此时做什么,也都无法改变诺贝尔奖的结果了,他在外面溜了个大弯儿,最后跑了五公里,才往回走。
  农场里的路有好有烂,跑起来比在运动场里累多了。
  杨锐要的午餐也格外多,老李甚至多给了他一根鸡腿,还撇撇嘴,提醒他道:“电视里说你了,我看好多人都不服气,尤其是南边来的。”
  “南边来的?”杨锐有点好奇。
  “就说话叽叽叽的大舌头的,早上喝粥的那几个学校的人。”老李虽然是个小招待所里掌勺的大师傅,依旧有老北京人的骄傲,最起码,他可以看不起把早餐当晚餐吃的人。
  杨锐恍然,笑道:“人家那是厦大的,中山大学也相当有名气。”
  “他们是吓大的,我也不是被人揍大的,你别怕,他们要是敢对你扎刺,你就来找我,我们厨师班别的没有,刀子利的很。”老李拍拍胸脯,气势立即就起来了。
  杨锐愣了一下,赶忙道谢。
  老李大包大揽的说“没事”,道:“我最烦不懂怎么吃,还贼挑剔那种人,你知道他们今早要什么?要我给豆腐脑里放糖!神经病……”
  杨锐赶紧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再端着搪瓷缸子找了个位置坐下,学者们就陆陆续续的来吃饭了。
  “杨锐来了。”
  “早上怎么没见你过来。”
  “杨锐,你可是上电视了。”
  一些学者亲切的给杨锐打着招呼,虽然有老方、葛兴邦等人不满杨锐的虎盆大口,但杨锐也是有支持者的。这些人,有的是蔡教授或伍洪波等山头上的大树,有的是北大乃至于所谓的国内派的利益人,有的是纯粹的PCR赞赏者、离子通道赞赏者、G蛋白偶联受体赞赏者,以及杨锐赞赏者。
  因为一项技术或理论,而拉起一支队伍的,在别的行业比较罕见,在学术界却是常事,历史上几乎时时刻刻在发生。比较有名的例如以太论的时代,支持以太或者不支持以太的学者,虽然不说是水火不相容,也是两个派系打死打生。量子理论就更不用说了,爱因斯坦和玻尔坐而论道,爱因斯坦每天提出一个思想实验,令玻尔回答不出来,玻尔晚上就苦思冥想,满脑子都是头发乱蓬蓬的小爱,到第二天的时候,再侃侃而谈回答他的问题,两人你来我往,不知道进行了多少茬,其激烈程度远胜于比武招亲。
  支持门捷列夫和不支持元素周期表的学者们,支持进化论和支持用进废退的战士们,支持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无胜者们,不一而足。
  简单来说,当一项技术或理论,成为其他人的研究基础的时候,后来者就是前行者的拥趸了。
  杨锐的拥趸也是渐渐增加的。
  尤其是以PCR为基础的生物学发展极快,若是再过几年的话,说不定能轻易压下葛兴邦等人。
  一会儿,蔡教授和伍洪波联袂来到了食堂。
  招待所的饭厅,如今更像是街头会议室,许多问题都在此讨论,以至于两方都极其重视。
  蔡教授、伍洪波等人不停的呼朋唤友,挖老方和葛兴邦的墙角,后两者也没有闲着,每日都搞大声呼吁,放胆讨论的招数。
  别看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招待所,但就这几天讨论的话题,却不局限于接下来的一年时间的经费,更可能意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