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产业界的发展,与其说是工厂的效率增加,不如说是不断的技术革新的产出。
  武汉著名的星期天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周末去乡镇小厂打工,给乡镇老板做图纸,装设备,教工人……
  中国的乡镇工厂大部分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一个胆子大的乡镇老板,喊上几个三个月前还在锄地的泥腿子,开一间工厂就生产起来——熟练的产业工人全都在国企里,除了农民之外,乡镇企业是找不到劳动力的。
  然而,泥腿子并不是天生就懂机器,会技术的,乡镇老板也不可能车床铣床焊接钳工一把抓,更不可能包揽工厂的所有设计,就算是山寨乃至于做假货,也得有懂行的人来教。
  星期天工程师就是这样应用而生的。
  类似的模式,其实到了30年后,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一家化工厂生产出了新型化工产品,一家食品厂生产出了新的食品添加,一家机械厂生产出了新的设备,但若是深究一下,很容易发现,这家化工厂,这家食品厂,这家机械厂,都没有自己的研究机构。
  别说普通工厂没有了,许多上市公司的财报里,都没有大额研究经费的开销。
  那么,是只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工人们自学了高等数学、CAD制图和马克思原理之后,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如果问企业老板的话,老板一定会骂一句神经病!工人的工资多高啊,稍微有点技术水平的,一个月都超过五千块了,再要懂点马克思原理什么的,月薪妥妥的破万,谁愿意用这么贵的人工去搞研究啊。
  养一个研究员,一个月三五千块钱就够了,就是这样,工厂都不愿意养,谁知道他用多久才能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养一个薪水两倍于研究员的工人去搞研究,这样的浪费精,还不赶快开除了事,难道等他传染全厂吗?
  想想一家工厂里,工人们一边工作,一边聚精会神的思考着研究,顺手用生产级的原料做实验,浪费老板一裤裆的场景,令人心醉。
  不过,作为科研的大后方,工厂的技术含量越高,对于科研的促进能力也就越强。
  就好像科研所需的各种试剂、设备,归根结底还是得要工厂生产出来的便宜,哪怕是采用实验室制备的,也总得有化学纯分析纯的基础试剂。
  从根子上,杨锐也不介意花费一些时间,帮这些国企工厂重整旗鼓。
  反正都要花时间来购买设备,重做项目,自然是要选择价值较高,利润丰厚的。
  杨锐对信息的了解,在这个时代是超人一等的,而他目前的身份,又让他在使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超人一等的姿态。
  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预判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化工与医药产业发展,准确了就是远见卓识,不准确才是稀罕。
  事实上,杨锐目前的身份地位,免不了要写相关的产业发展的论文的,到时候,别说是分析一二十年的产业发展了,甚至会有人让你判断五十年后的世界。
  包括胡池、陈厂长等人在内的企业界人士,在整个欧洲的游历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然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设备购买的机会是一闪而逝的,杨锐并不会在一个工厂,甚至不会在一个城市停留太长时间。厂长们放弃一次设备的购买,再要轮到自己,就要等待很长时间了。
  而且,下一次,他们还是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
  这个时候的代表团,就像是交了意向金的购房者,只能在开发商给出的有限空间里做选择了。
  在87年的冬日里,还没有人知道,他们今天的选择,究竟是价值几何。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有一些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企业中流传:当初我们厂要是再多捐几十万就好了,那时候有个项目,XXX选走了,赚了不知道多少,当时要是让我们先选了,哪里还有他们的事。


第1412章 酸味
  “哪位是南部化工的陈厂长?”
  代表团成员刚刚抵达伦敦的使馆,就有人跑过来喊了起来。
  “我是南部化工的。”陈厂长有些精神抖擞的站了出来,南部化工刚刚确定了柠檬酸的生产线,国内的款项也都支付了,他自然是一身轻松,浑身舒坦,与路过阿姆斯特丹一点关系都没有。
  使馆的人核对了一下证件,道:“有你的越洋电话,国内打过来的,去接吧。”
  陈厂长愣了一下。国内的消息传递,基本都是通过使馆来进行的。行程都是安排好的,有事情的话,各方都会联络最近的使馆。
  不过,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拍电报,速度又快又方便。
  电话可就麻烦了,尤其是越洋电话,占线时间很长,往往要提前好几个小时来打,等着的时间还要花钱。
  “老陈赶紧去吧,别是什么麻烦事了。”同一个代表团的人,不免有幸灾乐祸者。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的竞争可是一点都不轻松的。
  南部化工凭借着对离子通道实验室的100万元捐款,早早的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生产线,很是羡煞了一些人。
  在之后的一周多时间里,捐款金额不断的增加,但能拿到整条柠檬酸生产线这种的大单的工厂却并不多。
  为了控制外汇的支出,很多工厂都是买些核心装备,剩下的回去慢慢配套的。
  不得不说,南部化工是用100万元,捡到了一个漏。
  当然,总有些工厂的捐款数额是远低于南部化工的,可是从本身的积极性上来说,这些工厂原本就称不上迫切。
  尤其是那些没有足够管束力的经理们,更是在竞争中落在了下风。
  所以,真正嫉妒南部化工的,还是与他们规模相似的,状况差不多的企业。
  难道,就因为南部化工多捐了几十万出来,大家以后就要分出三六九等了吗?
  这样一步登天的事情,又将大家的努力置于何处——就算大家都很久不努力了,终究,大家都是躺着生活的,你凭什么飘到云上躺着了?
  几个人盯着老陈的背影,暗自嘀咕着,内心盼望着南部化工出点不大不小的糟心事,让大家能开心一下。
  几分钟后,老陈带着凝重的表情回来了。
  最不爽老陈的魏仲,故作关心的笑着道:“怎么样?没什么事吧,怎么还卡着点打电话过来,厂子里没什么事情吧。”
  老陈呵呵的笑了两声,魏仲不爽他,他又何尝不知道。
  老陈也不想和魏仲瞎聊,只是摇头不语。
  魏仲自以为说中了,脸上的笑容都灿烂了,道:“你也别想太多,厂子里的事,总有人做嘛,就是出点什么麻烦事,也是免不了的。咱们出来这么久,厂子要是还能一切正常的话,那要咱们也就太没用了吧。”
  说完,魏仲觉得自己说的笑话好好笑,笑的肩膀都垮掉了。
  老陈斜眼看了魏仲一眼,道:“我们厂成了部属重点了。”
  嘎。
  魏仲的笑声,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似的刹住了。
  国企工厂,看钱是必须的,级别也是不能放弃的。
  哪怕是从成本利润的角度看,部属重点也要强的多,至少,比他的工厂要好的多的多。
  “恭喜了。”
  “陈厂长,您可厉害了。”
  另有几名干部听到了,都凑到了老陈跟前。
  “运气好,运气好。”老陈谦让着,道:“我也没想到,突然之间就给评上了,厂子里还以为我做了什么工作。你们说,我能做什么工作,一天到晚都在忙,这么多的国家一个一个的跑过来,累也累死我了。”
  “部属重点可不容易,我们厂申请了好几年都没成功。”
  “还是靠那套柠檬酸设备。”老陈并没有隐瞒的意思,一口气就说了出来:“我现在才知道,柠檬酸的市场有多缺货。部里看我们搞的好,就主动提出要给一个部属的名头,其实也没什么大用。”
  “还没什么大用?部属重点的话,起码多开出几百万的费用吧。”
  陈厂长嘿嘿的笑了两声,没有接话。
  “怎么的?比这个还多?”旁人惊讶的问了出来。
  魏仲更是瞪大了眼睛。
  一套柠檬酸的生产线已经够过分了,现在哪怕是给老陈涨10快钱,魏仲都要心里不平衡了。
  老陈却是有些乐,道:“多给了一大笔,我准备再请杨主任帮忙弄个项目了。”
  进口设备是极昂贵的,便宜的几十万元的规模,全套的动辄就是千万。
  虽然现在是有不少的便宜生产线,可是,只要是一套生产线,就令人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了。
  凭什么啊!
  魏仲使劲拽了两下耳朵,希望听的真切一些。
  老陈却是左右打量着,问道:“杨主任去哪了?”
  “就在后面呢。”有人给指了个方向。
  老陈兴匆匆的去了。
  “这家伙,运气真好。”干部们免不了要议论纷纷了。
  对国企来说,多添一条生产线,就是多一份的收入。
  现如今,好的设备和生产线,能赚到的钱太多太多了。
  这是一个工厂拼了命的生产,物资竟然还会供不应求的年代。
  相应的,设备仪器也是供不应求的。
  别说国内不一定有相关的成套设备,就是有的话,普通工厂也不一定能抢得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能够解决资金问题的国企,少之又少,很难给予判断。
  南部化工却是做到了。
  “妈蛋,我们当初怎么就不知道多捐几个!”说话的人,心中亦是起了酸味。


第1413章 报纸
  “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杨锐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更胜于南部化工的部属重点。
  87年的中国,外汇储备仍然是百亿的规模,与泰国或者印尼这样的国家相比,都要弱鸡一些。
  虽然不断的有钱入账,但是,出超依旧非常严重。
  重要的比如粮食和油料的进口,都是一日不能停的。而在此之外,各种工业品的进口,不可避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