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了!”米切尔斯大惊失色。
  如果路人都知道拍照片的话,他们今天又如何能拍到独家照片?如果没有独家照片的话,8名摄影师的出现,又有什么意义。


第1427章 矜持
  杨锐走出音乐厅,其实就是为了躲清静的。
  当然,音乐厅外的集会更喧闹,但是,毕竟没有人不停的拉着自己,一边啰哩啰嗦的说话,一边还美其名曰交换意见了。
  尽管有些国际性的学者,其实是很喜欢这样的场合,甚至追求这样的场合,但杨锐并没有必要拉关系,尤其是拉国际关系。
  一方面,他有自己的华锐制药和华锐实验室打底,另一方面,国际性企业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欧美的学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拿欧美企业的钱——其实也不是完全的没有顾忌,有些时候拿了私企的钱就拿不了公共基金了,拿了公共基金也许就拿不到学校的资金了,拿了黑人组织的钱,到南方就不好募资了,拿了化妆品集团或医药集团的钱,环保类基金的钞票就等于放弃了——而对杨锐来说,拿钱就更要谨慎了。
  中国人虽然开始玩实用主义了,但曾经的G点也没有就此消失。像是日本企业的钱,能不能拿呢。
  要是理智的说,日本一亿多人口里面,出上三五个愿意为世界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有钱人,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说了,用日本人的钱,给中国科学家做研究,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中国在富起来之前的几十年里,还真没少拿日本的无息贷款。
  可是看看砸日本车的,还有时不时泛起的抵制日货的言论,就知道,无论这笔钱拿的多么的光明正大,也不是全然没有代价的。
  至于其他国家,其实也大差不差,韩国会闹事,朝鲜也不清静,印尼有排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扼守的马六甲海峡简直就是问题炸弹,中东更不用说了,什么奇怪的事都有可能出现。再远一点的欧洲,先把八国联军数出来,剩下的葡萄牙占过澳门,荷兰占过台湾,名不见经传的不丹都通过麦克马洪线拉了一片藏南的土地去……
  近代以来,与中国关系好的国家就没几个,甭管天南海北的,要数龌龊的话,都能找出三五点来。
  这种情况下,拿钱就要非常小心了,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民众的情绪简直是一点就炸。杨锐要是真的全用自己的钱做研究也就算了,但在这个世界上,没人真能做到此点,公共资金终究是需要的,这就需要公众的支持。
  比尔盖茨要是敢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科学家造,最多也就是看两场海啸罢了——肯定是比水花儿大,但是,想想真的会有科学家拿钱去制造海啸的话,出钱的人还是会感觉到心累吧。
  总而言之,杨锐对于拿谁的钱,怎么拿钱,都是有挑选的。
  他也是有挑选资格的。
  同样是学者,甚至是诺奖级学者,地位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诺奖级学者在富裕的学校和富裕的专业里面,一年拿到上亿美元的经费,闷着头做研究就行了。这也是名校吸引高端学者的主要手段。
  但是,这样的学者的自决权也比较小,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也得受制于学校。像是哈佛就规定捐款不能带条件,那带帽子的经费再吸引人,哈佛的学者也拿不到。
  相较而言,杨锐这样的学者,虽然不能将所有科研以外的事抛之脑后,但在决定权方面,也是更大的。
  若是有足够高的开价的话,杨锐相信,北大也不会介意自己的生命科学院换个名字,至于逸夫楼这样的东西,就更不在话下了,还省得给一号楼二号楼起名字麻烦。
  除此以外,不同的科研项目所需的经费也是不同的。理论物理学家可以闭门思索,实验物理学家为了粒子加速器的建设,头发都要掉光了。
  生物学的开销不上不下,说起来是比化学之类的多的,毕竟还是比不上物理学的花费,加上国内的开销和地位的不同,杨锐的状况,也就介于睡与跑之间。
  仅仅是一个宴会,杨锐本身的判断能力,并不足以测试这些钱的理智程度。
  因此,杨锐也就放弃了聊天混经费的机会。
  说一段话就能赚到百万美元经费的学者固然存在,但杨锐显然并不是营销型品种的。
  与其呆在音乐厅里被人围观兼骚扰,弄不好还会说错话,杨锐还不如出去喝酒。
  晚宴本来就是给大家一个合理喝酒的机会,至少瑞典人的晚宴是这样的,历届诺奖获得者通常都比较内敛,或者说,年龄太大,以至于杨锐走出音乐厅以后,不仅受到了媒体记者的关注,还得到了瑞典人的欢呼声。
  喝醉了酒的瑞典人,就像是寒带的狗到了热带,差不多是看见任何东西,都忍不住想撒欢,杨锐这么大一坨小鲜肉,丢出来,立即就被几个彪形大汉给围住了。
  普通人看电视里的瑞典人,或者看小电影里的瑞典男人,通常都是有腹肌的帅哥形象,而在现实中,大部分的瑞典人都是体型魁梧的中年人或者亚中年人。
  其中长的有点特色的,稍微整理一下仪容,再加一把胡子,差不多就是游戏里的野蛮人样子。
  当然,有的游戏里,直接就用维京人取代了野蛮人,仿佛也是一种进步。
  在一群维京人的欢呼陪伴下,杨锐以最快的速度喝到了量,只觉得世界仿佛都迷离起来。
  “瑞典伏特加好厉害!”杨锐自动的说起了中文,愁的翻译都不知道该不该翻译。
  而最严肃的问题,也并不是翻译中文,而是该不该让杨锐如此放浪形骸。
  是的,在使馆工作人员看来,已经是诺奖获得者的杨锐,显而易见的应该成熟稳重,以代表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
  可惜,小翻译的话,杨锐是不会听的,使馆其他人此时更是躲的老远。
  在野蛮人,不,维京人围成的圈子外面,一群群的记者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抢拍着照片。
  而且,与往日里的狗仔队形象不同,今天多了许多的严肃的记者,穿着严肃的西装和白衬衫,尽可能的拍着不严肃的照片。
  米切尔斯狂奔而出的时候,几乎只能捡到一点残羹剩菜了。
  望着随便被任何人就可以抬着玩的杨锐,米切尔斯痛心疾首,恨不得学三年的中文,就为了在杨锐耳边狂吼一声:杨爷,咱们矜持一点可好?


第1428章 当红炸子鸡
  除了少数几位记者,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今天的杨锐。
  大众媒体,更是恨不得将杨锐捧上了天。
  就像是日剧里的日本人,总是喜欢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主角一样。天性严谨,生性拘谨的瑞典人,其实也喜欢不走寻常路的角色。
  什么平民王妃,贵族摇滚手,经常是瑞典和北欧媒体的宠儿。
  不过,很有趣的地方也在于,大众喜欢的不走寻常路的主角,总是具有一定的身份优势的。
  不是王妃,您自然就是平民了,大家都是平民,有什么好说的。不是贵族,您摇滚不摇滚又怎么样呢?
  相对于王妃贵族什么的,诺贝尔奖自然更加的高大上。
  都是现代社会了,血缘贵族听起来高大上,终究并不是真的高大上。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却是科学贵族,而且是人类最顶尖的科学贵族,这样的身份,不仅受媒体的欢迎,也受普通人的欢迎。
  任何人,只要努力奋进,刻苦钻研,似乎也是有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一天的。
  最起码,这样的幻想是可以存在的。
  当然,普通人是不会考虑那么多的。譬如瑞典这种地方,大家看诺贝尔奖,就像是美国人看体育明星一样,有些时候,全家都是诺贝尔奖迷,每年拼命的收集各种各样的诺奖配备的东西。
  去诺贝尔奖咖啡店喝一杯咖啡,去诺贝尔套房睡一晚,顺便怀一个诺贝尔宝宝的,简直可以算是斯德哥尔摩的保留项目了。
  许多瑞典乡下人——换个说法就是瑞典有钱人——往往很长时间都懒得去斯德哥尔摩一趟,而他们愿意去斯德哥尔摩的季节,往往就是有诺贝尔活动的季节。
  此时此刻,杨锐出现在了游行队伍中,就如同五常米落到了老鼠窝里。
  抬着他的维京大汉,就像是抬着唐僧肉似的,近乎炫耀的将他运来运去。
  闪光灯的亮色,几乎没有停止过。
  好容易到了游行队伍的中间,就能看到沿街两边,满是各种各样的食物和酒水。
  “再给你们几分钟,咱们就不要拍了好不好?我肚子饿了。”喝饱了酒的杨锐,跟着游行队伍喊了好一会口号,智商也不是很够数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着记者们也是撸着脖子就喊了。
  能挤进来的记者其实也很累了,兜里装的胶卷也不多了,见状纷纷点头,互相商量了几句,就有人道:“杨教授,能摆几个POSE给我们拍摄吗?”
  “不能是太羞耻的。”杨锐说着中文,旁边就有小哥给翻译了过来。
  使馆配的翻译早就挤丢了,好在身在瑞典,最不缺的就是翻译。哪怕是号称艰深的中文,也总有闲的没事的瑞典小哥愿意挑战一下。
  现在能发挥作用,小哥比周围的记者还高兴。
  记者们不懂什么叫做太羞耻的,就有聪明的,问:“什么叫做太羞耻的姿势,能给我们表演一下吗?”
  “嗯……就是……”杨锐正要比划一番的时候,突然有点清醒了,道:“你们要我摆的姿势,自己先做一遍,我挑能做的做。”
  周围人一阵哄笑。
  中文小哥用看兵马俑时的佩服眼神,看着杨锐,赞道:“诺奖获得者,喝醉的时候,智商都比记者高。”
  这个话的打击面太广,立即得到了一堆记者的怒目相视。
  然而,又有什么用呢。
  杨锐摇摆着,胡乱的摆几个姿势,让记者们拍了照,就开始往肚子里塞东西,才不管接下来的晚宴呢。
  周围群众更高兴了,以往的诺奖获得者,年轻的也有五六十岁了,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