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困难的地方在于,你的找到正确的戳的位置。
  纺锤体也是细胞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想戳就能戳的。它天生较为坚韧,但某些部位太过于坚韧,会阻碍吸取,而某些部分又意外的脆弱,很容易戳烂。
  剩下能戳的纺锤体,最好还是处于比较好操作的部位。
  王良才看着杨锐的动作,脑海中千回百转,恨不得立即掌握了新方法,回头就去尝试。
  在这一点上,杨锐就无法满足王良才的要求了。
  他做的本来就慢,又是只试验了几次的新方法,操作拙的让人想跳脚,就像是刚学会拍球的孩子搞三步上篮似的,不犯规的时候都丑的要死,更不要说犯规的时候比走步的次数都多。
  “杨教授,我有点看明白了,要不然,我来操作试试?”王良才低声说了句。
  杨锐抬了抬眼皮,道:“怎么,觉得我的操作不行?”
  王良才清咳两声,违心的道:“哪能呢,您操作的没问题。”
  “我也觉得,稍等一下,我把这个去核完成了再说。”杨锐确实觉得自己做的挺好的,是比不上王良才的操作,比起之前的操作还是有进步的。
  自然的,他是忽略了旧技术和新技术的难度差距了。
  王良才急的不行,又不能催,只能乖乖的看着。
  要是给王良才添两斤的熊细胞核,他估计早就跳起来说实话了,同样的条件,也适用于实验室里的其他研究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帆、谷强、田兵等人,都默默的聚拢到了实验台前。
  杨锐的实验能力如何,大家心里都是有些数的。
  而一颗卵母细胞能经受多久的蹂躏,大家心里也都是有些数的。
  正常来说,给杨锐一颗卵母细胞,他就是不戳破,也玩不了两个小时。
  再久,实验进度可就深了。
  想想谷强运气爆棚才做到注核,王良才在实验室里睡了好几周才勉强赶上进度……杨锐总不能是夺了谷强的运气,才一口气做好几个小时吧。
  关注的研究员越多,其他研究员的好奇也就越重了。
  到了下午的时光,杨锐所在的实验台周围,已经是围满了人。
  杨锐一无所觉。
  不像是其他人做实验的枯燥,他是在尝试新方法,就有点像是玩新游戏似的,刚开始总是欲罢不能的。
  咕嘟。
  有人的肚子,响了起来。
  杨锐茫然抬起头来,揉揉发酸的脖子,才注意到周围各种奇怪的目光,还有攒动的人头。
  “嘿,别都挤着了,不热吗你们?”杨锐无奈的驱赶众人道:“都注意点,别污染了实验台。”
  大家赶紧向后退两步,让出了一片空间。
  “都快八点了,没吃饭的都去吃饭吧,我这边还得好几个小时呢。”杨锐摸摸肚子,决定等等再去就食,肚子可以等,细胞可等不得。
  众人纷纷点头,互相劝说:“老田,你肠胃不好,赶紧吃饭去吧。”
  “小雷,别赖着了,去吃饭去吃饭。”
  “苏帆,今天有你喜欢的红烧肉,手快有手慢无啊。”
  “那你怎么不去啊。”苏帆撇撇嘴,对于旁人的劝说毫不在意。
  事实上,根本就没人愿意走。
  看新技术演示的机会多稀罕啊,还是诺奖级的杨锐在演示,日后说一句,“我当年看杨教授做卵细胞去核的时候”,派头自然都起来了。
  杨锐也不多说,他本来就是演示技术来着,总不能将人给赶走吧。
  他摸摸肚子继续干,其他人也就照例聚拢起来,一边看一边小声的讨论。
  一个实验室,总是有水平高低之分的,尤其是面对一个特定课题的时候,总有的人掌握透彻,也总有的人不太擅长。
  这时候,大家关注的点也就不同了。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在一个实验室里,也是一样。
  哪怕是光看大家的记录本,王良才记的都比旁人多一些。


第1459章 牛嚼牡丹
  “嗯,暂时就做到这一步吧。”杨锐一路做到了注核,虽然好像是做到了最后的步骤,但是,比起王良才和谷强做出来的卵母细胞,他的不用尝试就知道,肯定是用不成的。
  简而言之,杨锐就是勉强将步骤做完了,根本没有考虑实用性了。
  再说的详细一点,他除了没有将卵戳破,其他各种细节基本都是做的乱七八糟。
  但是,做的再乱七八糟,那也是开创性的新技术来着。
  谷强还好些,只是习惯性的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尝试。
  王良才已经是瞪大了眼睛,浑身兴奋的恨不得跑个马拉松去八达岭,爬到长城上再跳下来。
  “教授,您是怎么想到这个的……”王良才连姓都省略了,仿佛回到了读书的时候。
  杨锐也是做的浑身疲惫,问:“哪个?”
  “就是……就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王良才一时间组织不来语言了,的确,杨锐这一套实验做下来,新招数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王良才都不知道从何问起,自然的,杨锐也就无从说起了。
  杨锐本人咳嗽两声,道:“你们先尝试一下,我去吃个饭,回来咱们再说。”
  他同样是颇感心虚。
  实在是克隆羊的难度有点高,为了赶上进度,让他不得不将更多的新技术透露出来。
  新技术是连着新技术的。
  就比如卡着纺锤体的方法,说起来好像卡着就行了,但实际上,为了保证卵母细胞的活性,同时吸干净细胞核,就免不了要想办法打破内部的平衡关系,或者采用机械方法,或者直接用脉冲上阵。
  脉冲自然要先进一些,可脉冲的使用又牵扯到了不少的新技术,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打破细胞壁了,那还玩什么卵啊。
  这么多的新技术,以87年的水平来看,毫不意外的是令人惊诧的。
  实际上,克隆羊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诧的技术,杨锐也是没有办法了。
  别看克隆羊多莉是96年7月出身的,但是,放到2016年,有多少个研究机构能重复这个实验呢?
  非常之少。
  甚至可以说,到2030年,克隆羊或者克隆任何动物,都与容易没有关系。
  一个明显的例子可以证明。
  全世界能克隆的动物那么多,谁家没有几只濒危的国宝?
  中国的熊猫金丝猴,南非的大象犀牛,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印度的老虎,苏门答腊老虎,不丹的老虎,俄罗斯的老虎,缅甸的老虎,泰国的老虎,越南的老虎……
  可以说,任何濒危动物的克隆,尤其是可爱的濒危动物的克隆,带来的新闻性都将标志“轰动”二字。
  而轰动性的新闻带来的,毫无疑问是名利双收。
  如果克隆起来容易的话,大家早就抢着做了。
  不愿意做濒危动物的,做商业性动物也很有价值来着。西班牙人为了不泄露基因,强制要求出国的美利奴羊毛全部灭火,日本和牛难道要把牛肉灭活吗?至于蓝旗金枪鱼之类的水产,若是克隆好做的话,它们理应更好做才对。
  然而,克隆羊之后,再做出来的克隆品种并不多。
  归根结底,还是克隆羊的技术太难了。
  以30年后的标准来看,克隆羊的技术都如此之难,放在1986年,想用现有的技术做出克隆羊,可能性是极小的。
  所以,开发新技术,既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克隆羊开发的价值之一。
  这与PCR项目是截然相反的。
  PCR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统和,基本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拿去改改就能用,偶尔要进行一番开发的话,计划周期都是以三个月或半年为标的。
  克隆羊就没有这么好搞了。
  尽管说来说去,也就是显核去核和注核的工作,但为了顺利的完成它们,所有的技术都需要改。
  王良才此前计划的对比试验,深究细节,其实也就是在改技术。
  只是在杨锐看来,这种小打小闹太不够用了。
  非得把成套的技术更新一遍,克隆羊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若要让杨锐解释,他这套技术是怎么想的,怎么来的,他还真没法圆回来。
  既然没法圆,那就不要圆好了。
  实验室里的事,多神奇的都有,牛顿还言自己的三定律是苹果砸的呢。
  杨锐也确实是做实验做累了,揉着脖子,穿过人群,就直奔小灶而去。
  几块新鲜的牛排撒了盐,就静静的摆在解冻板上,安心的等待着。
  陪牛排一起等的是余大厨的二徒弟。
  自从杨锐得了诺奖以后,余大厨也默默的将杨锐给升了级,以前这种加班时间,还值班的通常都是他的徒孙辈了,而今都是徒弟们执勤来着。
  不过,从杨锐的角度来看,二徒弟还是二徒孙做的牛排区别都不大。牛排吃的是牛肉的味道,又不是厨师。
  当然,大厨总是有办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二徒弟看到杨锐过来了,首先给牛排淋上油,紧接着,就开始调酱汁,并准备蔬菜。
  煎牛排是很容易的,正常人在家吃牛排,也就是吃牛排的本味,而厨师们操作起来,各种程序就可以很复杂了。
  等杨锐落座的时候,二徒弟已经准备好了一款普通的蘑菇酱,以及一款麻烦的牛骨烧汁。
  “今天又忙这么晚。”二徒弟见面打着招呼,在敞开式的厨房里面忙活着,顺手给杨锐倒了一杯红酒,道:“咱们烟台出产的,老师傅在法国学的技术,回国自己酿的,数量不多,味道还行,试试看?”
  “我也不懂红酒,牛嚼牡丹。”杨锐说归说,还是端起红酒杯喝了起来,焦虑的心情,不其然间也得到了缓解。
  二徒弟知道杨锐的习惯,并不谈工作,而是笑眯眯的说起牛排酱,道:“你一会可要尝尝我做的牛骨烧汁,和别人的做法不一样。”
  “哦?怎么个不一样法?”
  “传统的牛骨烧汁,是用烤过的牛骨加小牛肉汤煮出来的。咱们不是喜欢吃味重一点的吗?我就不用小牛肉汤了,用大牛骨,参考咱们传统烧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