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谁是83届的第一,也不好说吧。”毛启明回过头来,接上了话。
  “我说的肯定不算。”眼镜师兄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嘿嘿的笑了两声作罢。
  候兵和毛启明回到宿舍,自然又吸引了大批的参观人群。
  国外寄来的信件,对这些学生来说,还是相当新鲜的,大家更想等杨锐来了,看看信封里是什么。
  左等右等,偏偏杨锐中午就没有回来的意思。
  快到下午上课的时候,毛启明一拎包,道:“得,我给他送到教室里去。”
  “同去同去。”舍友们不管是哪个专业的,也不管有课没课了,这会儿的精神头都大得很。
  ……


第289章 秒过
  唐集中教授夹着书,昂首挺胸的走进教室。
  因为研究任务增加了,也变得重要了,学校因此减少了一些教授的教课任务,在师资力量薄弱的学院,许多专业课不得不由讲师或者助教来带,北大生物系的底蕴雄厚,教授们少带几节课,倒不至于分配不开。
  唐集中是特别要求了给生物科学专业代课。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杨锐每周的作业量,有三分之一是唐集中布置的。
  这倒不是唐集中布置的作业多,而是他布置的作业往往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思考过程,这种题目,唐集中以往都是给大三末或者大四的学生布置的,完全是因为杨锐的关系,唐集中才增加了难度。
  第一次增加难度,唐集中原本是准备仅此一次的,没想到杨锐答出了难题,事实上,整个生物科技专业有数人答出了难题,这才有了第二次难题,第三次难题,直到难题常规化。
  普通学生自然是怨声载道,唐集中却是不怎么理会。
  对他来说,一个专业哪怕有100名学生,能在大四进入实验室的也不到30个,毕业以后能进行研究工作,并真正研究出东西的,怕是连10个人都没有。
  既然如此,其他学生能做出或者不能做出他的作业,都无关紧要了,反正还有简单的题给他们。
  “来,把作业发下去。”唐集中的作风和中学老师没有什么不同,写作业也几乎是现在的教学必修课,只上课不作业的模式,至少目前还行不通。
  课代表颠颠的起来拿作业。
  唐集中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跑去寻找杨锐。
  就是不到一百人的教室,扫一遍,就让他发现了人堆里的杨锐。
  一群人正喜气洋洋的围着杨锐说着话呢。
  唐集中眉头一蹙,就下了讲台,往教室后方去了。
  前面的学生也跟着转身回头。
  有人以为唐集中是生气了,使劲咳嗽两声,提醒杨锐等人,也有的人会莫名的幸灾乐祸,只是并不表现出来。
  班长紧张的望向杨锐,恨不得高喊两声。
  “看什么呢?”唐集中的声音低沉,瞬间结束了学生们的低声讨论。
  “唐老师。”
  “唐教授。”
  围在杨锐身边的乱纷纷的叫人,其中文娱委员白玲更是咯咯的笑着,说:“唐教授,我们正看杨锐的论文呢。”
  “杨锐发表论文了?我看看。”唐集中一眼看到撕开放在一边的信封。
  因为是国际邮件,而且写满了英文字,那信封也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被毛启明整整齐齐的叠好了放在一边。
  笑声和问答结束了教室内的紧张感,一些好奇的学生拥簇了过来,站在唐集中身后,围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对方刚寄来的样刊,是一篇综述。”杨锐翻到自己的文章,递给了唐集中。
  他的话在学生中激起阵阵波澜,杨锐其实是不想这么高调的,但事情走到了这一步,他也就淡然处之了,但不得不承认,此刻的杨锐,还是享受到了相当的虚荣感。
  SCI期刊发表,这在大一新生中,绝对是标志性的荣誉。
  放眼全国,亦是如此。
  唐集中将期刊拿到手里,先看名字,再看文章的位置,接着看期刊作者。
  《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是SCI入门级期刊,影响因子常年徘徊在1。0左右,也就是一篇论文当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数为1次。
  听起来有点寒碜,但论文期刊原本就是专业性很强的东西,某一个领域的某一个研究方向,往往就是那么一两只大牛的自留地,只有热门领域,才能堆积出两位数的大牛出来,普通的论文能有人引用,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至少证明你的论文给后人以一定的帮助。
  考虑到6。0的文章已经是很牛掰的水平,10。0的文章已经突破中国了,可以说,SCI入门级期刊上的文章,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对一名学生来说,那就不仅仅是不错了。
  光是这个英语写作的水平,就让唐集中眼馋不已:这要是来给自己做第二作者,能省下我多少功夫。
  “不错,位置虽然有点靠后,但是独立完成,而且是综述,不介意我看看吧。”唐集中直接坐在一张桌子上,粗略的读了起来。
  学生们各显其能,有的伸脑袋,有的踮脚,有点踩桌子,也想看清楚期刊里的字。
  唐集中只当不知,气定神闲的看文章。
  换他自己带的研究生,听到综述两个字,唐集中首先就会不高兴。
  不是他看不起综述,而是中国人把综述的名声都给搞臭了。
  尤其是80年代的研究者,很多人在过去的十年乃至二十年,过的都是政治生活,不仅没有用心进行研究,接触世界领先的技术,他们甚至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
  这样的研究者,当他们需要评职称的时候,自然没办法去做实验,用数学工具来分析问题,纯文字性的综述就变成了最好的突破口。
  搜一些现成的期刊,大致的看看人家在说什么,然后统和起来,把别人的冷饭再嚼一遍写出来,就是无数人用来评职称的神器了。
  当然,如果期刊社都能按照规矩执行审查,糊弄事的综述也不至于泛滥。但在国内的环境下,坚贞不屈的期刊社基本都被强奸了,剩下了要么敞开了胸怀,要么就半推半就的做起了半掩门的生意。
  杨锐的综述却是让唐集中眼前一亮。
  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指向,还有充满自信的语言——唐集中最喜欢的,就是杨锐的眼光独到。
  与杨锐的几次谈话,都让唐集中感受到了他开阔的思路,这一篇综述也不例外,内涵异常的丰富与漂亮。
  唯一让他感觉遗憾的,就是方向了。
  “你喜欢研究分子机理?”唐集中用了研究这个词,本身已经是对杨锐的某种赞赏了。
  杨锐点点头,道:“我目前在看这方面的书。”
  “不喜欢蛋白质?蛋白质研究,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唐集中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以双向电泳的手段研究蛋白质,这同样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唐集中为此准备良多,申请的经费也都花了不少,自然不能轻易改变方向。
  杨锐依然不想跟着别人做项目,还是笑笑,没说话。
  在场这么多学生,直接拒绝就太不给他面子了。
  唐集中看出来了,也笑笑,再次道:“不错,现在发表综述也很难了,你是开学就准备了吧?”
  “杨锐头两周才写的。”毛启明没等杨锐回答,抢先说了。
  同宿舍的虽然不是生物系的,但为了看国际邮件里的东西,今天也都来了生物系的教室。
  “这个月写的综述,这个月发表了?”唐集中这次是呆住了。
  虽然北京到国外的邮件寄的不慢,但老外的期刊审稿速度不快啊。
  算算时间,杨锐的论文等于刚寄到期刊社,立刻就被秒过,然后就刊登在了最近的期刊上。
  这样的速度效率,别说是综述了,就是硬碰硬的论文都不容易。
  杨锐想拦也拦不住,只能点头认了。他现在是《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的审稿人,也在该期刊社发表了近十篇文章了,通过一篇水平不差的综述,自然是很简单的。
  唐集中虽然不知道此点,但就他的经验,也能猜到,杨锐很可能不是第一次发表论文。
  不过,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唐集中什么都没说的回到讲台上上课去了,留下学生们自个议论。
  而在这堂课结束以后,唐集中是飞奔前往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是国内有数的科学情报搜集机构,订阅的期刊也是最全的。如果要查一个人的历史发表,到北大图书馆是没跑的。
  “如果真是个天才,拼着送研究经费,我也得把他要下。”唐集中设想的天才,必须是能突破天际的天才了。
  ……


第290章 兼职
  若以潜龙在渊来形容某些伟人崛起前的状态,那北大图书馆就一潭深不见底的“渊”。
  与普通人想象的不同,图书馆其实并非仅仅是藏书的地方,如果只是需要藏书之处的话,图书仓库的名词岂不是更恰当。图书馆的实际用途,其实是对书籍的分类整理,以及最重要的,对图书的分析和报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是北大图书馆领衔的一项成果,就使用而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SCI别无二致,都是对期刊价值的评价。
  而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项省钱的工作。因为天底下的期刊千千万,再大的图书馆也不能毫无选择的订购所有的期刊,既然如此,订购哪些期刊就需要一个评价体系了。
  而在实际应用中,核心期刊就变成了中国期刊的一个评价标准,发表论文到核心期刊上被认为至少是有意义的,相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是教师教授,或者是工程师艺术家,你要评职称,最起码得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1983年,北大虽然还没有做出这个东西,但需求其实已经出现了。
  而就外国论文来说,他们首先搜集的也是华人作者的论文。
  订阅的期刊寄到,首先翻开目录页,将华人作者尤其是国内作者的工作单位、姓名以及论文等信息记录下来,接着逐月整理,从而形成面向全国的报告。
  在计算机尚未介入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