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天后,终于将杨锐的论文看完的白振宁,自信满满的去找导师推荐论文去了,心里还有些懊悔:“实际上没多难,白丢了人。”
  程教授的实验室也是省级实验室的水平,同时也在申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当然,申请归申请,能否申请到又是一回事,和唐集中比起来,程仕教授的实验室距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实还要远一些,因为化学系更庞大,竞争也更激烈。
  不过,不申请也是不好的,那等于直接投降了,所以,程教授一边做纸面上的申请,一边我行我素的做自己的事。
  他的研究生也就没有电泳实验室的研究生那么忙了,被王亚平选来的研究生白振宁到了10点钟才去实验室,程仕也就是看他一眼,没说什么。
  到了中午,白振宁看着程仕手里的实验完成了,略显忐忑的拿着杨锐的论文的复印件,过去给程仕道:“教授,我看了两篇生物系的论文,决定挺不错的,想给您看看,人是咱们学校的学生。”
  他拿出来的一篇是《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损伤机理》,一篇是《钠和钾通道中的电压门控的分子机理》,都是高逼格的学术论文,尤其是后一篇,白振宁为了看明白,很是花了一些心思。
  “我看看。”程仕乡音未去,咬字也有点生吞。
  他看论文更是有特色,先看末尾,再看中间,最后看索引,完全是倒着看的。
  正规训练出来的研究员,很少有这样做的,因为前面的英文部分本来就是给阅读者节约时间用的。
  不过,程仕习惯了自己的方式,却也不一定要按照正统的方式来。
  他先拿起来的是《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损伤机理》,这是一篇综述,程仕看了后面一半就放下了。综述的前半部分通常是陈旧知识的总结,而且,这篇文章是偏生物物理的,程仕不太感兴趣。
  好在综述的结论分析还有点料,再加上是自己的研究生的推荐,程仕才拿起第二本期刊。
  结论短的一眼扫过去就看完了,白振宁认真看导师的表情,只觉得程仕露出的是鄙视的眼神。
  “完蛋了。”白振宁心里哀怨的想:早知道就不答应王亚平了,为了一顿红烧肉挨骂太不划算。
  程仕鄙视的眼神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等白振宁意识到的时候,程仕教授已经盯着结论看了一两分钟了。
  接着,程仕才顺着结论,继续往前看。
  相关的时间,程仕看的同样认真。
  这一次,他的眼神是专注和好奇的,稍微还有一些赞叹——白振宁想起了实验室最受宠的师兄递交论文时的场景,程仕就是这样的表情。
  所不同的是,师兄是程仕自己教导出来的弟子,眼下的论文是野生的。
  大约十几分钟后,程仕用极快的速度看了引文,道:“说说你的想法。”
  “啊?哦,我的想法是,我就是觉得杨锐在分子机理方面分析的比较到位……”白振宁没想到突然考起了自己,一阵慌乱。
  “我是说,你为啥推荐它们。”程仕直接打断了白振宁的话。
  白振宁不明所以道:“我就是觉得这两篇论文写的很好,又是咱们学校的……”
  “你根本看不懂的论文,推荐给我。”程仕微微摇头,再次打断弟子的话,道:“你的水平我不知道?这个论文深了点,你说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发表的?他让你送过来的?”
  “王亚平来找我,他是学生会的主席,说想请你一定看看这两篇论文。”白振宁像是被放了气的皮球似的,乖乖的卖了王亚平。
  程仕微微点头,倒是没再追问。
  ……


第308章 立项
  白振宁忙完一天的实验,沮丧的回去了。
  现在的研究生与后世的不同,一个教授往往也就带两三个学生,相当于一年平均只收一个人。这还是北大的教授,在很多水平差一点的学校,许多教授至今都没有拿到硕士生导师的资格,带研究生更是无从谈起。
  而在研究生扩招以后,别说是普通教授了,很多副教授都要带十几名研究生,和80年代的本科班级学生数量差不多。
  这两种不同,除了代表师资力量的不同以外,还意味着教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同的。
  研究生扩招时代的教授和研究生,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而在此之前,原本是师徒式的关系。
  得罪了师父,自然比得罪了老师严重。
  白振宁出了实验室,直奔宿舍,去找王亚平算账去了。
  坑爹的主意和坑爹的结果,总要找个渠道发泄一下。
  教授程仕看着学生们收拾好实验室离开,自己坐到办公室里,打开文件,看了起来。
  实验室的老大之所以被叫做老板,有一层原因就是文牍繁忙。
  到了超牛的层次,很多教授都只设计实验,而不亲自做实验了,因为时间不够。他们的实验时间大部分用在了筹款和管理工作上,许多人成名了以后还会有无数的社会活动。
  程仕除了要忙碌自己的实验室工作,还兼任了学校数个委员会的职责,自然是看不完的文件。
  平日里,程仕是用实验结束的空当来写些东西,但今天,他却是不自觉的想到了白振宁拿给自己的文章。
  北大的本科生能做到这种程度,多少有些超越程仕的想象。
  “杨锐……前两天送论文来的那个学生……”程仕脑筋一转,就翻起来了写字台上的文件。
  正如杨锐所预料的那样,程仕虽然在王亚平的介绍下,见了他一面,却是没有花时间去阅读他的论文。
  他就算没有那么忙,也不想将一天难得的闲暇用在一片学生的论文上。
  除非这片论文值得阅读。
  程仕很快翻出了杨锐送来的单行本。
  研究生白振宁拿来的两篇论文也在其中,后面则是杨锐之前发表的论文。
  程仕或快或慢的看了下去。
  大约用了三四十分钟,程仕才将杨锐的论文看了个大概。
  他起身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回坐到椅子上,品咂着喝茶,心里有些嘀咕:这个杨锐,论文写的不错,而且都是发表在外国期刊上的,就是有些不定性。
  想着想着,一杯浓茶就给喝完了。
  程仕又起身续水,顺便将杨锐的经费申请书给找了出来。
  犹豫片刻,程仕将申请书和杨锐的论文夹在一起,放在了公文包里。
  周五。
  北大的项目申请委员会会议,在一片祥和中召开。
  这是一场闭门会议,申请人主要是学校的年轻教师,偶尔也会有学生申请,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学校的项目申请看做是过渡。
  因为学校的资源有限,可供分配的资金不多,所以,直接向学校申请的项目多数是小项目,可以说是年轻人的试水之作。
  如果对项目自信的话,即使是年轻教师,也会尝试申请省级或部门级的项目,也就是从北京市或者农业部、机械部等单位找钱,当然,更厉害的是国家级项目,所谓的大项目,通常都少不了中央直接给钱的。
  至于学校本身,它对外宣布的科研资金的多少,其实是将学校教授自己申请的金额给包含了进去。就学校本身得到的拨款,却是不够大家用的。
  而且,为了支持一些重点项目,学校往往会在教授得到某个级别的资金支持以后,补足剩下的部分,相比年轻教师门申请的学校项目,这部分的资金用量更大。
  因此,虽然涉及的资金总量不小,项目申请委员会给予单个项目的资金却不多,申请通过或者不通过,对委员会的教授们来说,都不是很要紧的事。
  “从第一项开始吧。”委员会的主席是准院士安林海,他看了看手表,卡着时间宣布开会。
  “这是物理系的申请。”右侧的书记员打开文件夹,拿笔在第一个名字上划了一道,说:“申请人李明堂,物理系助教,申请重做两项实验用于教学,申请经费500元,实验分别是……”
  申请书写的简单,读起来更简单,30秒念完,主席问:“同意申请的举手。”
  围着会议桌的教授们稀稀拉拉的举手,书记员数了数,说:“同意人数过半,主席。”
  “给200块经费就行了。”主席将申请经费砍了大半。
  教授们无人反对,书记员就此记录了下来。
  “第二个。”主席紧接着催促。
  书记员连忙道:“这是地质系的申请……”
  程仕半眯着眼睛,或举手或喝茶,像是休息状态似的。
  到了会议末尾,书记员才说出“杨锐”的名字,道:“这是生物系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一,申请做分子机理相关实验,申请经费……3000元,实验是钠钾离子的活性蛋白验证……”
  他并没有将杨锐的简历全部念出来,因为简历已经发给了每名教授,如果想看,都能找出来看。
  不过,认真去看的教授并不多。
  尽管有人收过杨锐送的单行本,认真去读的也没几个,现在记得的更少。
  “同意的举手吧。”主席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
  程仕环视四周的同时,将手举了起来。
  杨锐的论文比大多数的年轻教师写的还要好,自然是值得获取经费。
  其他教授大多犹豫了一下,才有人举手起来。
  书记官数了一遍,意外的道:“同意人数超过一半。”
  “那就通过,经费的话……”主席犹豫了起来。
  程仕咳嗽一声,道:“主席,请求发言。”
  “哦,老程?你说。”主席也是学校的教授,和程仕较为熟悉。
  程仕点点头,将面前的茶杯一推,道:“我昨天仔细读了杨锐的论文,觉得其中两篇颇为精彩,推荐大家读一读……”
  大部分教授都是不读相关论文的,能在简历上看一眼名字的,就属于认真派了。
  不过,有程仕的推荐,大家多少会给点面子的读一读。
  程仕则将自己手里的两篇论文,推给了主席。
  后者大致的翻看了一遍,问:“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