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媒体也是证明杨锐主持研究的重要佐证。
  乔所长和张书记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梅所长。作为正职所长和书记,他们两人已然是科研官僚的存在,关心上级好恶多于科研本身。而生物制品研究所内,目前仍在一线的是梅所长,也是多个项目的实际主持人。
  此时此刻,梅所长的内心是崩溃的,而他的表情,也是崩溃的。
  “在主会议厅做报告的中国人,听说是北大的,和加州大学的理查德教授做的是相同的项目?”梅所长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仔细看了杨锐片刻,半是解释的道:“咱们所的两个名额,我让给老周了……”
  “重新认识一下,我是北大本科生杨锐,我们不是与加州大学的理查德教授做相同的项目,我们是选择了相同的方向,然后在竞争中获胜的项目,如果你们关注过,也许听说了此事,总而言之,项目一共分成三个部分,诱变基因,克隆基因,然后确定钾通道的功能,我们在第一阶段的论文,就将理查德实验室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杨锐的脸上带着浓浓的自信,炫耀却不使人生厌,钾通道的项目可是实打实的做了半年多,而且冲破重重阻碍,又有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做陪衬,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耀眼了。
  同样的项目,如果是唐集中做出来的,现在估计已是全国赞誉一篇了,杨锐以前的声望值不够,但这一篇论文也补的太足,只听的梅所长等人头晕目眩。
  杨锐没有真的去做一个完整的报告,而是怎么简略怎么来,但越是这样,报告就显的越难,因为每一句差不多都代表着一次实验难点。
  若是正常去做的话,这样一篇能上顶级期刊的论文,让十几人乃至二三十人的大中型生物实验室做个五年七年不稀奇,做个三年五年不吃亏,杨锐精炼出几分钟的内容,每一秒代表的都是一名研究员数日乃至数十日的思考。
  梅所长开始还能听的懂,然后就开始半懂不懂,当半懂不懂积累的多了,梅所长也开始有听天书的感觉了。
  当然,大的方向他是明白的,但报告听的不就是细节?当两三分钟的不适应期过去,梅所长忍不住问道:“你们是怎么处理引物的?”
  对他来说,这也是难得的机会,国内能达到世界级水平的论文,能发表世界级水平论文的研究员不是没有,梅所长平日里却难以接触到,那都是各个大学的高层和核心了,等他放下了面子,不再考虑王晓芸的事情的时候,梅所长再感受到的就是机会了。
  “我说不定也能循着这个热点做些什么。”对研究员来说,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
  杨锐随口回答,表情丝毫不变。
  乔所长等人的表情就变化多端了。他们听得懂的听杨锐说话,听不懂的看梅所长的表情,这时候才发现王晓芸所言非虚,杨锐竟然真的是个少见的天才!
  天才也是分等级的,在学校里考第一名的学生也许就被老师叫天才了,但在科研院所,读书时期不是学霸的反而是少数,他们当年或许享受过天才的待遇,开始工作以后,要想在科研领域表现出天才,成功者寥寥。
  杨锐这种一跃拥有顶尖实力的天才,那就更稀罕了。
  再由此推断华锐实验室的水平,各人的想法已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吱嘎。
  办公室门再次被推开了。
  正越说越快的杨锐停了下来,让梅所长等人松了一口气,讲太快,后面听不懂,可就浪费机会了。
  现在,没人觉得自己有本事让杨锐再讲一遍。
  进来的是李章镇,他用大舌头普通话道:“不好意思,杨先生,车在外面等了。”
  “再等一会,我就出去。”杨锐向其他人笑笑,道:“准备去实验室看看,顺路过来的,恩,我们继续?”
  “继续继续。”梅所长抢在乔所长之前说话了,他已经不关心王晓芸是走是留了,他现在对钾通道的研究更有兴趣。虽然被杨锐喝了头羹汤,还吃掉了鱼身肉,但这毕竟是世界顶级的生物前沿研究,顺着它走,就意味着站在了生物世界的前线,放眼看去,满是机会。
  李章镇笑笑出去了。
  须臾,李章镇回来了,这一次,身边站了一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向众人友好的笑。
  乔所长等人心下疑惑,但杨锐还在讲话,也就没人打断他来打招呼。
  又过了一会,办公室门再次“嘎吱”一声被推开了。
  乔所长拍拍额头,皱眉看去。
  这次进来的去是一名中国人,五六十岁的年纪,有点眼熟,安静的站在了李章镇的另一边。
  ……


第463章 等发表
  梅所长听着杨锐节奏紧凑的语调,越听越是心惊,越听越是兴奋。
  乔所长、张书记和邓所长属于听不大懂的,他们看着杨锐身边站着的人,越琢磨越是心惊,越琢磨越是兴奋。
  梅所长的惊讶和兴奋,半数来自于杨锐的讲述,半数来自于提问。
  除了一对一的学术讨论,其他的所有场合,包括学术会议,都不会给他无限的发问权的。
  而一对一的学术讨论,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跨单位发生了。因为科研资金的竞争越来越惨烈,跨单位的学术讨论很容易制造对手,而非伙伴。
  如果是中科院这种庞大机构还好,它们下属有无数个科研院和科研所,内部讨论机制尚算流畅。生物制品研究所这样的小所就比较惨了,属于姥姥不疼股舅舅不爱的角色,梅所长不知道多久没找到高水平的学者互相交流了。
  乔所长、张书记和邓所长的惊讶和兴奋,半数来自于杨锐的自信,半数来自于杨锐身边的人。
  江湖传说“不打不相识”。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杨锐可没有打起来,至不济有些小矛盾罢了。
  乔所长不放王晓芸走,原本是因为分配来的大学生少,培养出来的青年学者更少。就像是杨锐希望雇佣熟悉的涂宪和王晓芸一样,生物制品研究所内也希望用熟悉的王晓芸来干活。
  哪怕是做实验狗,也是训练了好几年的实验狗,怎么舍得轻易送走。
  现如今,再看杨锐和杨锐身边的人,乔所长更希望结识他们。
  华锐实验室明显不是一个幌子,不仅不是幌子,还可能是非常强悍的实验室。
  在中国,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实验室,那就是妥妥的一流实验室,若是经常性的发表顶级论文,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顶级的实验室。
  像是当年的人造胰岛素实验组,就是一年数篇的发表顶级论文在顶级期刊,造成了世界级的轰动,由此受益者不知凡几。
  而杨锐身边的香港人,外国人,还有一名老年干部的组成,让乔所长觉得极不寻常。
  “这几位是?”乔所长待杨锐说完了,终于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这句话。
  “华锐实验室的经理李章镇,捷利康中国区的经理杜克,还有文化部的周厅长。”杨锐一个个的介绍。
  每介绍一个,乔所长的眼神就亮一些。
  介绍到周厅长的时候,乔所长更是笑容满面了。
  周厅长是景存诚介绍给杨锐的,他虽然不是从德令农场回来的,却是几位老朋友的老朋友,帮杨锐站个位,也属于举手之劳。
  尽管他与生物制品研究所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也证明了华锐实验室是有背景的。
  再看看来自香港的同胞,来自英国的白种人,乔所长已然没有要卡着王晓芸的意思了。
  他笑呵呵的道:“咱们两个所,以后应该多交流。”
  “有机会的。”杨锐向王晓芸使了一个眼色。
  王晓芸连忙道:“乔所长,能不能先把我的手续办了?”
  乔所长咳嗽一声道:“小王还是这么着急啊,咱们所留不住人呐。”
  “乔所长,我们也是急着开始项目了。”杨锐顺势解释了一句。
  “哎,这样子如何?小王的关系还留在我们所,派到华锐实验室工作。你们实验室是外企,也不能存档案不是?”乔所长迅速想了一个好主意。
  王晓芸心里一动,如果能把组织关系留下来,对她自然更好,也就相当于兼职了。
  这一次,不用杨锐说,理解意图的李章镇断然否决道:“华锐实验室的母公司有要求,实验室核心部门的雇员必须签署多项协议,留在贵所是不行的。”
  “这样子,那我们做一个合作项目怎么样?”乔所长完全可以决定所内的项目,虽然不免要花些钱,感觉上却是值得的。
  李章镇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看向杨锐。
  乔所长以为有戏,又道:“我们这边由梅所长牵头怎么样?项目的话,咱们双方商议着来,杨同志你看如何?”
  杨锐打了个哈哈,拖长音道:“做项目啊……”
  “对,我们生物制品研究所也是有光辉历史的。”乔所长说笑的道。
  张书记看着杨锐等人,突然咳嗽了一声,道:“当然,等你们之前的论文发表了,我们再合作,时间上也来得及。”
  他是做官僚的,不懂得技术,但懂得判断技术的标准。比如说,在大学校报上发表论文的是一个水平,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又是一个水平,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则是较高的水平,而在《Cell》上发表论文的团队,自然是高的不能再高了。
  然而,发表和即将发表是两回事。
  听了几个人的对话,张书记也说不上相信不相信,他不懂专业,在乎的就是结果。
  就他的经验来说,结果没有出来以前,发生任何改变都不奇怪。
  比如说,万一有一篇更好的文章要刊登呢?万一有哪个牛人突然邮寄了论文过去呢?万一编辑突然死了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得防着年轻小伙子骗人。
  张书记望了杨锐一眼,心想:我得帮所里把着关。
  杨锐却是愣了片刻,继而心中冷笑:这家伙还是担心他的论文不能发表啊。
  不过,现在论文尚未发表,他都不想与对方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