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查德也是在这个阶段失去了竞争力。
  杨锐脸上不自觉的露出笑容,后面还有两个阶段的实验要撰写说明,看来是长文没错了。
  而在他的右侧,刘院长的手都抖了起来。


第466章 聚宝盆
  刘院长像是被挠痒的猫儿似的,眼睛眯着,下巴微微抬起,双手享受式的托高《Cell》,以适应自己目光的新高度。
  而他的目光,一瞬不瞬的盯着《Cell》的内页,仿佛那里有一条鲜活的美鱼。
  刘院长保证,这是他看过的最美的一本外国期刊。
  因为《Cell》竟然将杨锐的论文安排在了目录后的第一页。
  整份期刊的第一个位置,是属于杨锐的。
  尽管还有封面论文和封底论文与之相竞争,但这几乎就是最好的位置了。
  而“rui…yang”前面的北京大学的英文大写,更是看的刘院长眉飞色舞。
  “真好,写的真好。”刘院长轻轻的撮着页脚,有点撮不开,他下意识的用舌头舔了舔大拇指,再用大拇指去撮页脚之前,刘院长突然反应了过来,连忙把大拇指在衣服上蹭干净了,再重新翻书。
  小心的翻开第二页,刘院长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笑的更加灿烂。
  他其实也没有仔细看论文内容,心情如此激荡,再读生涩的英文是给自己找罪受,他和杨锐一样,也是在数页数。
  和其他的杂志类似,《Cell》翻开以后,左边是印刷和出版信息,右边是目录,本期总共12篇论文,一页就写的清楚。
  从目录再翻过去,左半扇是杨锐的论文名,官名是“题名”。其下依此排列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名以及其所属研究机构。通讯作者就是老板,也就是项目的发起者、出资者以至于实验方向的确定者,在这里,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都是杨锐,这也是最强的组合,是大部分研究员追逐一生的目标。
  论文名和作者名下面,是论文的摘要和关键字,它们都是为了方便读者的部分。因为近代以后的研究领域分类很细,细到不同领域的大牛都可能互相看不懂的程度,不说明白论文的主要内容,每天都在扫论文的学者即使不活活累死,也要活活气死的。
  从题名到关键字,再到引言部分,都不算是论文的正文部分,而这些内容就要占去大半页的篇幅。
  与论文结束以后的参考文献或附录一样,前半页的篇幅都是不能算入正文篇幅的。
  刘院长不敢期望杨锐能写出鸿篇巨著,他翻到第二页,看到正文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开心的要死了。
  这已经是三页半了,后面再添一点,勉强都能算作是长文了。
  “在Cell发表长文的北大本科生。”刘院长扫了杨锐一眼,兴奋之余,也略略有些感慨。
  这才是真的前程光明。
  不过,刘院长还顾不得去感慨,他继续装模作样的看论文,借翻页来数页数。
  三页半后是五页半,五页半后是七页半,七页半后是九页半,九页半后面还有九页半……
  “正文有20页!”刘院长的表情,像是一只饥寒交迫的老猫,流浪到了水产码头。
  这时候,杨锐也一边回忆,一边慢吞吞的翻到了第42页,然后向刘院长笑了笑。
  刘院长的小心肝都要融化了,只觉得杨锐此时的笑容是如此的霸气外露,锋芒毕现,清丽脱俗……
  这可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20页长文的杨锐的笑容。
  刘院长呵呵呵呵呵呵的傻笑,笑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声带都颤动了。
  在他身边的刘老师低着头躲开了刘院长的实现,只觉着这老头有点神经不正常。
  “杨锐啊,做的好。”刘院长的声音不大,嗓音却很古怪,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
  杨锐使劲咳嗽两声,低声用官方化的语言道:“是学校给了我宽松的空间。”
  “学校给了你空间,是因为你有这个能力……算上后面的参考文献,要22页了,这一期,你占的版面是最多的。”刘院长又换了一个角度赞叹。
  杨锐微笑点头,他也没想到《细胞》这么给面子。在论文发表以前,他原本还有些担心会否出现歧视问题,事实证明,科研世界不可避免的会有歧视,但最终还是要以成果来说话。
  刘院长和杨锐一手抓着一本书小声说话,却是把围观群众看的心痒难耐。
  大家为什么喜欢围观吵架的,喜欢围观打架的,一方面是因为稀罕,一方面是有动静啊。
  这换成两个人当街交流学术成果,互相吹捧,稀罕是稀罕了,但要是连吹捧的话都听不清楚,围观又有什么意思呢?
  “英文的论文啊。”民族学的中锋笑呵呵的开启八卦模式。
  他本来就长的人高马大,虽然将场边的好位置让了出来,但只要一伸脑袋,还是将包裹里的东西看的一清二楚。
  “是啊,英文的论文。”杨锐抬头笑了一下,从他发表第一篇SCI论文起,人们的评价就是“英文的论文”,然而,“英文的论文”与“英文的论文”又是截然不同的。
  杨锐觉得没必要解释,刘院长脖子后面的毛却竖了起来,像是被狗盯上的猫似的,反应迅速的道:“《Cell》可不仅仅是英文的论文!这是生物科学领域,影响范围最广,价值最大的期刊,是自然科学领域最好的期刊。”
  中锋被老头似的刘院长给吓到了,讪笑两声,说:“Cell啊,厉害。”
  “当然厉害了,全中国的学生拉出来,没有一个学生的学术水平,能与杨锐并驾齐驱。”刘院长说完还扭头问:“刘老师,你不是查过了,有没有在《自然》、《科学》和《细胞》发表过论文的本科生。”
  “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学生,能在本科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在《细胞》、《自然》和《科学》期刊上,我肯定。”刘老师用保证的语气说。
  “那就是国内第一了,在国际范围内,估计也是数一数二的。”刘院长首先确定了一个基调,然后仰头看高大的中锋选手。
  还在用黄毛巾擦汗的民族学中锋傻傻点头。
  “刘院长,我能看一看吗?”一名三十几岁的教师从民族学的人堆里挤进来,伸手要期刊。
  “哦,是小富啊,你是做基因分析的,也算领域相近,给……”刘院长把期刊递了出去,又介绍道:“杨锐,这位是富教授,咱们生物系的年轻俊彦……”
  介绍到这里,刘院长觉得说辞有点不对了。就学术圈来说,三十多岁破格提拔为副教授的富教授,确实称得上是年轻俊彦了,尤其是北大的富教授,在中国地区来说,可谓是含金量十足。
  然而,就在刚刚,杨锐却已摧毁了年轻俊彦的概念。
  杨锐今年才20岁,还是大学新鲜人,而他竟而发表了一篇数千字的长篇论文在《细胞》!
  哪怕他再接下来什么成就都没有,毕业了都能直接留校,然后用几年的时间超过富教授的职级。
  简而言之,在中国科研界,一篇《细胞》长文,足够一名研究员吃一辈子了。
  或者说,就在几分钟前,杨锐确定已经捧上了金饭碗。
  这样的年轻俊彦和这样的年轻俊彦,自然是不可比较的。
  不过,刘院长有此等认识,不代表富教授有相似的想法。
  也许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有偏差,富教授并不觉得自己比杨锐差,他要好好的看看,杨锐的论文,凭什么能上《细胞》。
  “也许是我以前的胆子太小,当初如果试一试,我的论文说不定也能上去。”富教授脑子里转着这个念头,打开了杨锐的论文,用检视的目光看了起来。
  杨锐饶有兴致的瞅了瞅富教授。
  他与这位副教授其实颇有渊源。双方第一次接触,应当是通过富教授的实验狗钟志文,那时候,杨锐进入北大不久,正在考虑进入哪个实验室的时候,被植物学的高年级生钟志文招揽,要拉他进富教授的科研组,被杨锐拒绝。
  而最近一次的接触,是杨锐从国际医学与生物技术大会上归来,富教授通过辅导员,邀请杨锐“谈谈”。对于这种明显想蹭好处的邀请,杨锐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两次拒绝,却不知道富教授的心情如何。
  想来会有点不舒服吧。
  那么,他现在是单纯的想要了解杨锐的论文?还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第467章 难
  “论文不错,我得看一会了。”富教授仔细的看完了引文,坐了下来。
  光是正文就有20页的论文,可比数倍页数的短篇小说难读多了,富教授是同领域的专家没错,那也要一点一点的读下去,才能看明白文章的内容。
  站在他身后的实验狗钟志文就惨了,因为英语不过关,他看杨锐的论文就和看天书差不多,普通的英文单词自然是认识的,但这样一篇论文,普通的英文单词就和点缀一样。
  其实,遇到相同问题的人不在少数。
  有了富教授开头,周围生物系的教师和研究员,不少人都要了一个单行本,就在篮球场边阅读起来。
  然而,大多数人看不了几分钟,就神游户外了。
  自信英语水平好,与看得懂英文论文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英语四级水平,在老外的餐厅里只能用“this,this,thank you”点餐的学生,看英文论文也能一目十行,就某方面来说,论文更像是科学界的黑话,格式什么的都有一定之规。
  如果是接受过充分的论文训练的学生,看论文的时候,想浏览就浏览,想略读就略读,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生僻的单词,不懂就查,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但是,没有接受过足额论文训练的学生,就像是没有进入过正经帮派的小混混,哪怕背下了各种生僻单词,一到大场面的时候,依旧免不了露怯。
  到30年后,重点大学稍微正常点的教授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本人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竞争,训练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是手到擒来的,二本的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