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474章 及格了吗
  “魏教授,你好像有多篇文章用到了大肠杆菌,你对蛋白与延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研究吗?”
  “给特异性抗体和目标化合物结合,还是有点冒险吧,蛋白复合物沉淀怎么处理?”
  “分离纯化是简单了,凝胶电泳和质谱联用,鉴定的时候怎么处理数据?”
  杨锐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不像是魏教授等国内研究者,杨锐清楚的知道什么问题难以回答,什么问题超难回答,什么问题到30年后还无法回答。
  相比之下,魏教授等人还没有跟上80年代的研究成果,北大能买的期刊就那么多,现在也不像是以后,有方便的网络可以使用,不是天天泡在图书管理的家伙,随便漏掉几百篇论文,然后一口气落后前沿技术一两年都不奇怪。
  当然,如果是自己的研究领域,多数人还是不会漏掉太多论文和研究进展的。
  但是,魏教授和富教授,或者说,在场诸人都没有做相互作用蛋白的,毫无准备之下,一些问题回答不出来,也实属正常。
  一些问题回答不出来,意味着一些问题是回答出来了。
  如果是平常的会议讨论,这就是正常成绩。
  但这显然不是平常的会议讨论,特别是杨锐依旧是学生的身份,更是令人倍感尴尬。
  富教授就极为尴尬。
  他可不知道杨锐还藏着30年后回答不出来的陈年老问题,现在,光是听着杨锐的声音,富教授内心就已经崩溃了。
  你一个大一的学生,整天没事,不能陪女同学说说话吗?你脑袋里装那么多东西,你不累吗?
  问答只进行了十多分钟,富教授就闭口不言了。
  一方面是没办法回答了,另一方面,是富教授的心情压抑。
  一直以来,他都是以年轻有为的身份出席北大各种会议的,30多岁破格提拔的副教授,在现在的大学颇为难得。
  然而,杨锐的表现,却让富教授有种见了鬼的感觉。
  实力不济什么的,向来是让天才抑郁的主因。
  富教授不说话了,杨锐也不在乎,反正,会议厅里还有人对这个问答环节感兴趣。
  对大多数人来说,尴尬主要集中在开始的几个问题上,之后,杨锐的强势表现和学术水平,悄无声息的消弭了这份尴尬。
  几个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副教授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教授们都干坐着,并不准备回答问题,以免丢脸程度增加。
  杨锐慢慢的放慢了问题的节奏。
  再次问出一个化学交联法的小问题以后,杨锐向蔡教授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及格了吗?”副教授许正平突然问了这么一句出来。
  漫长寂静三秒钟,继而是哄堂大笑。
  唐集中更是笑的前仰后合,指着许正平道:“说的好,要我说,你能得70分。”
  被学生考校了的教授和副教授们,主要是副教授们,或者面现无奈,或者也悄然笑了起来。
  杨锐莞尔,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许正平,在之前的问答中,许正平的表现属于中上水平,对杨锐来说,这就足够了。
  一次测试不能说明问题,科研本来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杨锐想了一下,直接问了出来:“许教授,你愿意加入我的实验室吗?”
  “加入”是个很明确的词。
  会议室内的笑声陡然消失。
  富教授斜眼看了看杨锐,心想:真敢啊!
  许正平犹豫了一下,道:“我考虑一下吧。”
  没有明确的拒绝,对杨锐来说是个好答案,稍微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但也没有出乎太多。
  “好吧,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蔡教授有点意外于杨锐的锋利,而会议的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虽然准备要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了,但具体的组成,蔡教授并不想现在就决定。
  杨锐很能理解的站了起来。
  声望都是论文和成果刷出来的,欧美国家也普遍认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靠谱,但是,只要有真本事,一篇篇的论文完全可以遮掩住年龄的劣势,甚至让劣势变成优势。
  比如说李政道,中国出生,西南联大毕业,29岁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正教授,是这所常青藤大学200多年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最终,还是在种族歧视严重50年代末,以年仅31岁的中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同时获奖的还有35岁的杨振宁。
  他们的声望,自然不可能靠华裔血统或者年龄得到,只能是完胜他人的论文。
  杨锐也不准备用嘴皮子获取利益,研究成果才是实验室组成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实验室,杨锐是马不停蹄的开始做实验。
  而且是在唐集中实验室内做实验。
  唐集中目前拥有的两个实验室,凝胶实验室和电泳实验室都是主要研究蛋白质的实验室。
  杨锐要做的相互作用蛋白,比纯粹研究蛋白要前沿一些,但那更多的是思想和选题的不同,就基础条件来说,唐集中的实验室还是相当不错的。
  杨锐找到贺全贵,首先填写和申请自己的实验室时间。
  唐集中这种有资格申请国家级的实验室,不仅助教和实验狗也忙着做实验,外实验室的老师也有借用的。
  借出去的时间自然是不好的时间,即使如此,杨锐也得保证自己的时间与别人不冲突。
  一口气划拉了两百多个小时的时间,杨锐将人聚拢了起来,道:“我要做几个新实验,谁愿意做助手的……”
  从贺全贵到不认识的新人,通通把手举了起来。
  “你们都不知道是要做什么吧?”杨锐哭笑不得。
  贺全贵高举着手,道:“不管做什么,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
  “对,学习。”实验狗们异口同声的重复。
  “要是能署名就更好了。”贺全贵又加了一句。
  “对,能署名就更好了。”实验狗们再次重复,实验室里热闹的像是犬舍似的。
  大家争先恐后的围在杨锐身边,好像他兜里装着食物似的,而那食物,就是他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
  ……


第475章 实验计划
  “还是蛋白质方面的研究,我准备先开一个组,看研究进展,再决定要不要开另一个组。”杨锐说着开始描述自己的构想,一个相对简单用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测试钾通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
  他需要的是短平快的项目,最好能发表在高端一些的期刊上,至于格调问题,完全可以用设计精巧的实验来弥补。
  作为一名学生,杨锐想依靠熬时间获取资历几乎不可能,对他来说也不可取。
  就像是那谁谁说的名言一样,成名要趁早!
  成名的方式有很多,漂亮的学历,重量级的论文,还有就是不间断出现的事例。
  杨锐现在就在创造事例。
  他的实验室,一定是要一间高产出的实验室。
  而高产出,就一定要有数量众多的科研狗。
  “我做的实验时间很紧凑,必须得是手里没活的才行。”杨锐没有直接点人,而是想把有工作和没工作的科研狗给区分开。
  贺全贵笑了起来,道:“谁手上都有活,我们自己调整好了。”
  “你们可以自己调整?”
  “唐教授不管的。”
  “助教也不管。”其他学生也眼巴巴的看着杨锐。
  谁不想自己的名字挂上顶级期刊,哪怕新的论文不能登上顶级期刊,任何期刊也都是好的。
  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百废待兴,对于论文的价值评定还没有以后那么严格,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用处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一般的地方院校,甚至只要有署名权就行。同样的毕业生,一人在论文里有署名,一个人在论文里没署名,分配的工作很可能截然不同。
  当然,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制度,以至于后来的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泛滥,乃至于变成了交易的筹码。
  不过,泛滥要到90年代以后了,现在的北大都认可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的价值,学生们就更在乎了。
  他们通常也只能拿到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
  杨锐点点头,道:“我现在要三到五个人,开始半个月,要每天工作10个小时的,你们要是能拿到唐教授的签名同意书,直接来我这里报道就行了。”
  杨锐目前是在唐集中教授的实验室里,虽然是独立的实验小组,但他并没有资格自己招募人员,使用人员自然也要得到唐集中教授的同意。
  围在他周围的科研狗一哄而散,全去找唐集中教授要授权去了。
  杨锐也不关心最后过来的是谁。
  虽然之前写的论文,他与汪颖等人的合作良好,但合作就是合作,现如今,汪颖等人都面临毕业了,一方面,他要忙着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唐集中教授也许更想用熟练的人手。
  他挑选和训练的研究生,可不是给杨锐准备的。
  杨锐要做的实验也不复杂,只要人手够多就行。
  一群人出了实验室,杨锐找了个角落开始写实验计划。
  理论上,他其实可以直接将人家的论文抄下来的,但这样做始终存在论文造假的危险。
  没有经过实验的论文就是造假,即使猜对了也是造假。
  大部分的论文造假都不是立刻被发现的,但不管什么时间被发现,都是身败名裂的下场——土鳖学者不算。
  另外,杨锐还得防着别人的论文造假,又或者被某某人举报。
  现在,光是发表了一篇《Cell》就够杨锐引人瞩目了,召集人手续做论文也是必须的工作。
  再者说,做论文也不一定要用抄的。同样是做实验,同样的结果,经过不同的分析,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比如200年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生福斯,就浪费了自己辛苦得来的实验结果。
  首先要说他的辛苦。
  为了证明黄热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福斯选择了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他首先在自己的手臂上切开了一个创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