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刘院长,已经不顾形象的张着嘴喘气了。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外表变化。
  赵蕾轻声道:“请问,引用数为3和1,是多还是少呢?”
  “一篇论文,发表了还不到一个月,在Cell上的当期引用数就有3篇,未来三期的引用数有11篇,你说是多还是少呢?”许正平反问。
  赵蕾有着极佳的形象和气质,采访男性对象的时候,甚至用不着祭出电视台记者的身份,即可无往而不利,此时被许正平给粗暴反问,却是有些愣神。
  好在她有应付突发状况的经验,转瞬调整好心情,再次露出笑容,指了一下摄像机,道:“你能给我们观众介绍一下吗?”
  她不说自己懂不懂,也省得再起口舌争执。
  许正平瞥了一眼镜头,沉吟片刻,道:“引用是指一篇论文里涉及到的知识,是由某篇参考文献原创的,作者在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他参考的文献,1个引用,就是说有一篇论文,用到了杨锐的这篇论文里的知识,或者说,一个引用就证明杨锐帮助一名学者解决了一个难题。”
  “这么说,3个引用,就说明杨锐帮助3名学者解决了难题?”赵蕾开始摆出了采访的架势。
  “当然不止3个人了。”许正平道:“这三个引用,是专指Cell的引用,而且专指下一期的引用。就是说,有三名即将在《Cell》发表论文的作者,用到了杨锐的论文,而且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接下来三期,引用数还会扩大到11甚至更多,哎……总而言之,这种情况很少见,证明杨锐的论文潜力非凡……”
  “说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杨锐的总引用数会得到大幅度的攀升。”刘院长挺胸吸腹,有种大户人家管家的感觉。
  “能给我们做个形象的比较吗?一般的大学生的论文引用数能有多少?”
  “一般的大学生?”许正平哈的笑了出来,旁边的刘院长也不禁莞尔。
  赵蕾其实是懂行的,她读哥伦比亚大学,虽然就写了一篇毕业论文,总归是发表了出去,对各个方面也都有所了解。
  杨锐的表现早就脱离了一般大学生的范围,事实上,国内的研究生也没有几个能在SCI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Cell就更像是天方夜谭了,若非如此,又何必拿着摄像机来报道。
  赵蕾也是一时着急,说了傻话,却被许正平和刘院长给笑的脸红。
  她做了个深呼吸,好容易冷静下来,又继续采访道:“就我所知,普通的论文,引用数往往只有个位数,是这样吗?”
  电视观众哪知道引用多少是什么水平,总得让他们有一个比较的参照物。
  “普通的论文能有三四个引用就不错了,我说的是对普通的研究人员,不是普通学生,学生论文没有引用也属于正常。”许正平站在杨锐面前,帮他把危险和风头都挡了。
  要是别的年轻人,这会儿说不定要不高兴,杨锐却不想出风头,默默的站在后面,一点都不焦急。
  赵蕾点点头,道:“这么说来,杨锐的3个引用……”
  “是3个Cell引用。”
  “对,3个Cell引用,是超过了普通研究人员的水平?”
  “不能相提并论,我说普通研究人员的论文有三四个引用,说的是他们的论文在长达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引用。按照这样的标准,杨锐当前的引用数就应该是11个,而且在快速增长,你想想看,一个月就有这样的数据,数年、十数年以后是怎么样的?”许正平这么说着,也是这么想的。
  赵蕾又问了几个问题,再采访杨锐,见他没心思说话了,也就停下了摄像。
  现在的摄像带不便宜,能省一点是一点了。
  杨锐本人其实也处于震惊当中。
  赵蕾是以普通人的角度来问话,自然问的又虚又简单,但杨锐自己知道一个月就有这么多引用代表着什么。
  这妥妥是要火的节奏啊!
  Cell的影响因子常年在30以上,也就是说,发表在这里的论文,过去两年的平均被引用数是30以上。
  虽然肯定自己的论文在平均值以上,但开始一个月,光是Cell的引用数就达到11个,彻底出乎杨锐的意料。
  要知道,一篇论文发表以后的引用高峰往往在3个月乃至半年以后,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大多数引用它的论文还没有写完呢。
  这也是杨锐提前两年做出了钾通道的论文的好处。提前两年,就意味着自己要解决更多的问题,一些原本正在进行中的同类项目的引用,因此要落给杨锐的论文,而那些项目团队可能因此要面临解散或大变了。
  “波澜壮阔呀。”许正平站在后边,手捧着纯英文的《新月汇总》,似感叹似评价。
  ……


第482章 百鸟朝凤(4)
  “为什么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你指的是什么?”赵蕾碰了几次钉子,其实有点不想再做这个采访了,但是,不断涌现的材料,又让她忍不住继续跟踪下去。
  许正平摊开《新月汇总》道:“杨锐的论文是这一期被引用最多的论文,看之前几期的论文的总数,估计也是排名靠前的,这不是波澜壮阔?”
  “这个……普通观众恐怕理解不了。”赵蕾身后的摄影师放下东西休息了起来,她说话的风格也略有变化。
  杨锐从许正平手里接过《新月汇总》,边看边问:“普通观众理解的是什么?把哥德巴赫猜想理解成一加一等于二?”
  “将哥德巴赫猜想解释给大众,不是很好吗?”赵蕾皱了皱眉。
  “问题在于大众媒体并没有解释哥德巴赫猜想,他们只是构建了自己的哥德巴赫。一加一等于二和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关系?”杨锐撇撇嘴,道:“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质数和偶数。”
  “让大众理解质数,有点太难了吧。”
  “你们也太小看大众了,马列主义那么厚,大家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解释质数是什么,能费得了多少时间。”
  赵蕾却比杨锐想想的要敏锐,他抓住杨锐的抱怨,问:“你认为大众应该把学习马列主义的时间,用在学习数学上,是吗?”
  杨锐刚想开口,却听旁边的刘院长猛烈咳嗽了起来,后者打着哈哈,道:“一不留神都这个时间了,咱们先去吃饭吧。杨锐,你和我们一起去?”
  杨锐也意识到谈论马列主义没有必要。80年代的思想的确极为开放,许多话题都被放开了讨论,但是,允许讨论和不允许讨论,本身也在被讨论,他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应爱陷入其中。
  赵蕾有点失望,不过,杨锐似乎也榨不出油来了,她想了想,突然道:“我能到杨锐的实验室去吗?最好再拍一点他穿着实验服的场景。”
  “当然,没问题。”对于宣传大业,刘院长是从善如流。
  杨锐只好陪着赵蕾,一路前往实验室。
  摄影师尾随在两人后面,摄影机时开时关,录了一些场景和简单对话。
  路上的学生自然是各种好奇。不过,北大总归是不缺少主流媒体的注意的,摄像机什么的虽然少见,总不至于没见过,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有矜持的旁观,并未形成围观。
  不过,快到实验楼的时候,却见一名学生站在了路边,手持线装书,身着长袍,纵情高歌:
  春天,春天,爱情的季节;
  你的来临对我是多么沉重。
  在我的心灵里,在我的血液里。
  引起多么痛苦的陌生
  ……
  “普希金的《春天》。”赵蕾一下子就听了出来,并轻声应和:“一切狂欢和所有的春光,只会将厌倦和愁闷注入我的心……”
  摄影师尽忠职守的扛起摄像机,问:“要录下来吗?”
  “不用,现在没人爱看诗朗诵了。”赵蕾继续向前,再问杨锐:“忘了问你有什么兴趣爱好了,你平时喜欢做什么?”
  站在路边激情澎湃的学生,看到摄影师扛起摄像机的一瞬间,整个内心都陷入狂喜之中,高亢的朗诵声甚至带上了颤音。
  然而,摄影师很快放下了摄影机。
  那一瞬间,纵情朗诵诗歌的学生,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那高亢的朗诵声,也渐渐低沉了下来,并且换上了新的诗歌:“我们的心多么固执!它又感到苦闷,不久前我曾恳求你,欺骗我心中的爱情……”
  杨锐转头看赵蕾,笑道:“人家抢镜头抢的这么卖力,你也不给安慰一个。”
  “你如果好好的回答我三个问题,我就给他三分钟的镜头。”赵蕾的眼睛都在闪光,她在美国见过太多追逐镜头的学生了,一点都不觉得抢镜头的够卖力。
  杨锐却是想也不像的摇头,道:“就让他继续苦闷着去吧,说不定还能写几首诗。”
  “苦闷的人才能做出纵情的诗。”许正平顺手补一刀,与杨锐站到了同一阵线以后,却换了话题,问道:“杨锐,你前两天做的等离子表面共振,到哪一步了?”
  赵蕾立即举起爪子,向前弯了两下,像是招财猫的动作似的。
  摄像师扛起摄像机,冲着杨锐开始拍照。
  这种内容再正常不过,杨锐稍微调整了一下表情,道:“实验室部分基本上算是做完了,数据送到计算机系了。”
  许正平“哦”的一声,道:“那要好几天的时间才有结果了?”
  看起来,他也没少被计算机折磨。
  杨锐道:“正好趁这个时间把论文写出来。”
  “这么快?”
  “等离子表面共振本来就比较简单,如果有专用设备才快呢。”等到日后有了专用设备,等离子表面共振也用不着写论文了,它或许只是一篇论文中的一个步骤,就像是水浴锅或者离心机一样简单。
  许正平微微点头,他当然知道有专用设备以后,这样的技术论文就不值钱了,问题在于,这样的技术论文,现在依旧是值钱的。
  至少值3个影响因子吧。
  许正平这么一算,多少有点心动。他一年平均能写两篇论文,再加上实验室里完成的署名论文,一般都在五篇以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