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李这次的奖励是1000元,如果得奖的话,就再多给。”杨锐说着笑笑,道:“咱们实验室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就慢慢补全吧,遇到了,咱们就商量着来,总的来说,实验室做的好,大家都有好处,实验室的成果不好,那就没办法了,私人实验室,如果真做的资不抵债,以至于母公司无法承担,那也就只好倒闭了。”
  杨锐说的很实诚。至于母公司,自然是离岸公司了。
  众人被杨锐刺激的又是高兴,又是担心。
  80年代的中国人,还真不知道倒闭是怎么回事,但就他们知道的部分,已经够骇人的了。
  不一会儿,实验室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工作模式。
  杨锐招募来的都是30多岁的小牛,各自做事都有了自己的套路,而今稍作磨合,工作已然无碍了。
  杨锐按照前日做好的分配表,开始给诸人新的任务。
  有的人之前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也是不管,后面的任务和前面的任务都要做,杨锐只看成果。
  这也是招小牛的好处,尽管还是需要培养,可基础能力均已具备,尤其是具有完善的自学能力,减轻了杨锐的负担。
  30多岁,对一名研究者来说,也是到了分水岭的年龄。
  该出成绩的,四十岁以前基本都能出了。
  三十多岁还出不了成绩的,以后再想出成绩就更难了。
  而能做到院士的,少说都要十几年的牛掰才能被选出来,如李文强等人,积累期再长,也就是几年的功夫,之后,就该是耀人眼球的成果高峰期了。
  大部分研究员,在三十岁到四十岁,四十岁到五十岁期间,会完成人生中绝大多数的成果。
  大部分智力型行业大多如此,十几年二十年的高峰期过去,一名研究员若是能够掌握一间研究室做老板,那就还能延续几年的高产出,否则的话,也就慢慢陷入沉寂了。
  而在高峰期之前,大部分的研究员都是处于静默期的,这一方面是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够,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社会资本积累不够,如果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年轻的研究员除非找到特殊的项目,否则,他们很难用少的可怜的资源做出优秀的成果。
  正常情况下,一名二十多岁的研究员,也就是比同龄人做的好一些而已,因为年轻研究员获得的资源都很少。
  直到获得的资源增加以后,研究员们的水平差距才体现的出来。
  这就好像将年轻的韩信任命为班长,他并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指挥技艺,如果运气不好,一堆箭射过来,该死也就死了,不过,只要运气不太差,拥有将才的韩信在班长的位置上,肯定会表现优异,理论上,他会以更快的速度升到排长、连长的职位上,同样的,他依然会表现优异,但不会太优异……直到成为掌握了千军万马的将军的时候,韩信的将才方能爆发性的增长起来,一下子拉开了自己与普通将军的差距,等到手下的军队有数十万,上百万的时候,韩信的指挥技艺已是天下无敌了。
  要说做班长时代的韩信是否有将才,答案也许是不一定的,但要说做到团长旅长的韩信是否有将才,答案就是一定的了。不过,要想从团长旅长中筛选出韩信,那可太难了。
  研究员也是一个情况。
  在读书期间,一堆实验狗里,厉害的也就厉害一点点,看着或许是健壮一些,或许还不一定是最健壮的,但是,从研究生到助教,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参与项目到主持项目,从主持小项目到主持大项目,差距也就一步步的体现了出来。
  像李文强这样能做到三国院士的,只要资源给的够多,几年时间,成果就能有一大堆。
  只不过,除了杨锐,没人敢给他这么多的资源罢了。
  就像是营长团长水平的韩信,没有人敢把他瞬间提拔到司令的位置上。
  杨锐也没有直接提拔小牛们,不过,实验室资源的增加却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事实。
  然而,包括黄茂在内,大家都只顾着乐呵了,没有一个人能从碎片化的研究任务中,发现杨锐的目的。
  如PCR这样的项目,原本也是不需要告诉大家全部内容的,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部分,最终的结果,自然会呼之欲出。
  经过几个月的人员准备,设备准备,特别是资金准备以后,杨锐也是默默的开启了他的PCR计划。
  只不过,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人知道,华锐实验室真正在做的实验是什么。
  ……


第557章 调人
  杨锐默默的为自己的PCR项目做着规划,身边的助手只看见他读文献、发呆(读文献),自个儿做实验,并不知道杨锐在做什么。
  在这一点上,杨锐已经像是一名正常的实验室负责人了。
  其实,杨锐最近半年的工作,都是为PCR在做准备。
  首先,就是华锐实验室不断扩大的规模。PCR全称聚合酶链式反应,它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而在1984年,任何东西只要和“分子”关联起来,那就像是21世纪的“纳米”一样,进入了高新领域。
  高是高成本的高,新是新仪器的新。
  华锐实验室建设至今,设备上的费用堪堪突破150万美元,是杨锐两个多季度的分红,等于支出了杨锐三分之一的收入。
  随便换一个富豪到这里来,看到这样的支出,都要吓的尿出来。
  这可是纯粹的投入,能不能收回来是很玄乎的事。尽管杨锐已经证明了一次自己,但如果陷入第二次科研竞赛,是否得胜,依旧很难说。
  好在杨锐上面并无老板,这才能让他自由自在的为PCR做准备,否则,别看北大的蔡院士如此看重他,但杨锐如果说自己想用100万美元买设备,那也是免谈。
  在科研界,地位低的,就要做所需资源少的项目,否则,就是自不量力,没有公主的命,就别指望导师和校长像是爸爸一样的待你,公主病这种绝症,就算治不好,尽量控制一下,提高一点生活质量,还是有必要的。
  而在华锐实验室的软硬条件之外,杨锐前出腾冲,再做耐高温聚合酶,也都是为了PCR项目所做的准备。
  但他的这些准备,并没有告诉任何人的必要。
  就是亲自做耐高温聚合酶的黄茂,也不知道做出来的耐高温聚合酶有什么用。
  这是搞研究的人经常遇到的情况,反正,做出来了,就算是一个成果。
  也是因为不急着用,杨锐让黄茂缓发论文,他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而在耐高温聚合酶往下,就是正经的PCR了。
  PCR可以做的复杂,也可以做的简单。复杂的PCR是对使用者最简单的,所谓的“全自动PCR”,20年后的学生们,差不多用的都是这种了,把物料投进去,在机器上按两个键,然后等后面把东西吐出来就行了。
  简单的PCR对使用者就复杂了,每个循环都要补加聚合酶,而补加聚合酶的原因,是PCR的每个循环,都有一个变性的过程,通过高温手段,让DNA的双链解开,这是复制的前提条件。
  在耐高温聚合酶找到以前,一般的聚合酶只能承受37度的温度,DNA解开双链了,聚合酶也就是完蛋了。
  正常的DNA,是由两根链缠绕在一起的,用聚合酶分别复制两根链,再拼起来的过程,就是复制DNA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DNA就好像是一名浑身涂满了白磷,又穿上了安全服的少女。
  负责复制的聚合酶,就好像是一名脱的精光的男人。
  复制DNA的过程,需要交配。
  而男人想交配,首先要撕开安全服。
  撕开了安全服,燃点低的白磷瞬间燃烧,耐热水平低的男人也就烧死了,后面再需要再添加一个男人,因为白磷已经烧光了,这一次的复制就成功了。
  然而,这只是第一组循环。
  当完成交配的男人进入第二组循环的时候,他显然又要被崭新的燃烧的贞洁裤烧死,于是,第三个男人添加了进来。
  不断的添加男人是有弊病的,首先是尸体比较难处理,观感和气味都不好,影响后续的交配,积累的多了,甚至还要挤占空间。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找到一个耐高温的男人,随便“燃烧的贞洁裤”循环出现,都不受影响。
  对于一款实用性的PCR来说,只有找到了耐高温的男人,这个技术才具有实际价值。
  穆里斯的PCR,就在这方面吃了亏。
  杨锐光是避开这一条,就能节省半年时间,但他也有浪费时间的地方。
  他手里没有合适的基因片段。
  准确的说,是杨锐手里,没有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人体基因组测序,指的就是将人体基因片段,一条条的进行序列分析。
  因为要复制基因片段,首先得要知道基因片段里面有什么,也就是说,要知道这名穿着安全服的少女的全部信息,她有没有学过柔道?身高多少?力量有多大?
  确定了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才能确定引物,继而派遣合适的聚合酶进行复制,比如说,遇到了柔道少女,你就派普京,不能派安倍,后者虽然与柔道有点关系,但不是恰当的配伍,还是要被毫不犹豫的掐死掉。
  穆里斯做PCR的时候,他身在一个大公司里,人家自己就做克隆基因片段的活计,自然有各种基因片段的分析。
  杨锐没有这个条件,甚至国内都没有这个条件,杨锐就得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寻找合适的基因。
  这个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是怕遇到论文造假,或者傻货写的傻论文。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论文造假或者错误论文这种事,中国不少,美国不鲜,邻国日本也是年年曝光。
  如果是普通的论文,杨锐也不会深究别人的论文的真实度,差不多能用就行了。
  但PCR可是价值30亿美元的项目,一旦成功了,不知道会有多少的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盯着,杨锐不能让自己的论文建立在一篇不稳定的论文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