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5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爱唐只看了一眼,就买下了当天报亭里所有的报纸。
  而且,李爱唐还想方设法的买下来了之前三天的报纸。
  至于剩下的三天,老李同志更不会放弃,每天都买上百份的报纸,送给邻居朋友。
  李爱唐实在是爱看这样的报道。
  李爱唐的原名是叫李爱党的,但为了拿到绿卡,老李还是乖乖的改了名字。
  为了生存,李爱唐同志妥协了,但在生存以外的世界里,李爱唐同志依旧深爱着那片土地。
  为了生存,李爱唐同志漂泊出海,努力打拼;但在生存以外,李爱唐贪婪的搜寻着来自大陆的每一丝消息,仿佛如此,自己就能嗅到来自家乡的味道,听到妻儿的声音。
  前些天的奥运会,很是满足了老李的心理,可惜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洛杉矶,老李舍不得关店去看,只能买一堆报纸凑数。
  他甚至为此组织了一群老伙计,每天喝茶看报,议论奥运会。
  而今,奥运会结束了,李爱唐就卷着杨锐的系列报纸去聊天。
  几个人坐在一起,聊着聊着,李爱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们说,国内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
  “这个,不太好说,估计知道吧,都说是来参加国际会议的学者了。”旁边的人喝着茶,估计着回答。
  老李道:“杨锐是大学一年级呀,和那些学者有不同吧。”
  “报道上不是说一样吗?”
  “美国报纸上的话,你信一半就行了,国内是什么德性你们不知道?大一的学生和一群老教授,能一样吗?”老李一边想念着家乡,一边又有怨言,此时毫无顾忌的喷涌道:“我不说嫉贤妒能吧,就这样的年轻人,要是没个人帮忙,弄不好,被人杀良冒功了都有可能。”
  几个人纷纷点头,问:“你说怎么办?”
  “咱们给国内寄信吧,这是不亚于奥运会的大事啊,再怎么说,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吧。”
  对面的老头儿笑了起来:“老李又夸张了,科学家再怎么着也不用流血,不过,这个确实不一样啊,咱们国家,多少年没有正经出过大科学家了。”
  “是不是大科学家不知道,有大科学家的影子是没问题的。”
  李爱唐见有人赞同,一拍大腿,道:“不管国内知道不知道,我建议,咱们寄信回国。”
  “真寄?”
  “寄,和往国内的邮包一起寄,把报纸剪下来,送回去。”
  “寄给哪里?”
  “报社,电视台,还有人民政府……”老李掰着指头数。
  对面的老头儿“咳咳”的放下茶杯,擦了一下嘴,道:“政府就算了吧,咱们寄信给政府,算什么呀。”
  他们几个都是偷渡来的美国,现在说起政府,还是有些畏惧的。
  “好,政府不用寄了,就寄报社和电视台,咱们商量分配一下任务吧。”老李说着直接命令起来。
  一条街上来自大陆的店主并不多,他们是常常在一起做事,集体行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李爱唐先是找了一张纸,将几个人知道的报社和电视台的名字写下,然后每人几家,分配到各人手里。李爱唐给自己多分配了两家,接着道:“大家不要光寄东西,再写一封信,言辞恳切一点,另外,不要光送剪报,把报头什么的都剪进去。”
  李爱唐并不知道,在他们寄信以前,已经有中国驻纽约记者,注意到了这片系列专访,且如获至宝。
  不像是李爱唐等人,中国记者更清楚国人的胃口。
  此时的国内,在用相似的方式被热炒的商品,正是“健力宝”。
  在这个赢家通吃,动辄一鸣惊人的年代,健力宝是借着洛杉矶奥运会而成名的。
  首先,健力宝公司花了25万元,让健力宝成为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首选饮料。
  其次,则是因为一件偶然事件。
  84年的8月8日,日本《东京新闻》刊出了特派记者的专电:《中国靠“魔水”加快出击》。
  这篇文章被翻译到了中国以后,却是让健力宝获得了“中国魔水”和“东方魔水”的名号,健力宝也因此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而比起健力宝的日本《东京新闻》,美国的《纽约先锋报》在字头上并没有缺憾。
  而与健力宝的特派记者专电相比,杨锐的专访似乎棋高一筹。
  唯一的区别,在于健力宝有产品可贩卖,而杨锐本身并不是一种商品。
  即使如此,看到了转载报纸,或者读到了新闻的记者们,还是“敏锐”的发现了杨锐所承载的新闻价值。
  周四清晨,北京机场的到达大厅里,就挤满了记者。
  不仅有摄像机,摄影机和话筒,甚至有电视台直接占了一块地方,装上了摇臂,他们是准备现场采访杨锐的。
  来来往往的旅客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势,一个个也都不走了,就站在大厅里等着看热闹,逼的机场又得派人来维持秩序,简直是一片乱象。
  实际上,如果是抢在健力宝之前,发回这样的报道,杨锐反而不会得到如此的关注,毕竟,类似的新闻是需要一定的发酵器的。
  哪怕是健力宝本身,也是等到奥运会被炒热,奥运代表团被炒热,才炒起的健力宝。
  只是杨锐回来的时间实在凑巧,正是健力宝将冷未冷的时间。
  各个单位的记者都知道人们喜欢看这样的节目,在节操尚未掉净,还做不出全民假新闻的年代,记者们就全都涌来了机场。
  中午两点三十分。
  飞机降落。
  明媚的阳光下,能看到反光的镜头,混乱的秩序,以及人们燥热的脸。
  1984年的中国人,太需要一阵强心剂了!
  1984年的中国人,太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中国有希望!
  1984年的中国人,太需要一点点来自外界的证明了!


第621章 请喝了这碗鸡汤
  “看到杨锐没有?”
  “你看到没有?”
  “没有特别年轻的呀!”
  记者们伸长着脖子盯着返回的学者们。这里有一多半人没见过杨锐的长相,只能根据年龄来推测,一度有人将领队张洪军看成是杨锐。
  张洪军吓的不要不要的,还以为自己东窗事发,有记者采访,两腿打颤的往前走。
  不过,走着走着,张洪军也就习惯了,因为他只要谙熟一项技能,就能畅通无碍:
  “我不是杨锐,我是领队张洪军。”
  张洪军不断的重复这段话。
  今天来的记者目的性都很强,一听张洪军这么说,立刻就不理他了。
  张洪军莫名其妙之余,又有些羡慕嫉妒恨的,心道:“你杨锐是借了我的运了,要不是我帮你上蹿下跳的找记者,能有你今天?我让你红了,你竟然这样对我,忘恩负义的东西!”
  他是不会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又或者,杨锐会因此受到什么损失。
  张洪军只是知道,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将一万美元还回去,是张洪军最大的遗憾,他担心加尼卡不满,甚至将自己存下来的一百多美元的津贴也塞了回去。如今,回到中国,张洪军不禁想:如果我手里有一万美元,我怕什么呀,就算是开除我,处分我,我也不怕!
  可惜,张洪军手里并没有一万美元。
  所以,张洪军只能恹恹的看着两边的媒体记者,兴奋的寻找杨锐,议论杨锐,询问杨锐,顺便千百遍的回答同一句话:
  “我不是杨锐,我是领队张洪军。”
  “你是张洪军吧?”两名身强力壮的男人站在甬道口,一左一右的夹住了张洪军。
  张洪军想都不想,就回答:“我不是杨锐,我是领队张洪军。”
  “是张洪军。”两人点点头,夹起张洪军就走。
  张洪军脚离了地,在空中虚踏了两下,惊恐的鸟毛都竖了起来,戳的内裤生疼。
  一团来历神秘的纺织物在他喊叫之前,被塞入了嘴中。
  张洪军使出浑身的力气,青筋暴起,也没有挣扎开来,只能拼命的扭头蹬腿,看向两边的男人。
  “松活些,我们是纪委的。”右边的男人一把将张洪军的脸给推了回去,道:“我们找你问些问题。”
  张洪军蹬的更厉害了。
  左边的男人笑了:“我就说,你不能这样吓人家。你看我的。”
  左边的男人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对张洪军道:“你看,我们今天本来是不准备到机场来的,但是呢,谁都没想到,有这么多记者来迎接你们代表团,这说明你张洪军的领队工作做的好啊。但是呢,我们领导担心你胡乱说话,造成坏的影响,所以让我们把你先保护起来,这也是对你负责任,你说是不是?你是党员,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的,来,身体放松,我们放你落地,你自己走,你轻松点,我们也轻松点,好不好?”
  说完,两人轻轻的将张洪军放下来了一点。
  张洪军脚落在地上,毫不犹豫的就是拼命一窜——两边手臂用力,又将他给拉了回来。
  “得,就这样吧。”左边的男人也放弃了,继续抬着张洪军往外走。
  后方的人群,突然发出混乱的欢呼声。
  张洪军拼命的扭头,拼命的扭头,只看到杨锐穿着帅气的西装走出甬道,脸上挂着温润而有亲和力的微笑。
  “杨锐!”
  “杨锐——”
  “杨锐先生!”
  记者们一边叫,一边按动快门,咔嚓咔嚓的声音太过于密集,以至于不能被人群的声浪所掩盖。
  张洪军呆呆的望着这一幕,直到被塞入车内。
  “杨锐,我是新华社的记者贾鑫,你知道自己被美国的报纸连续报道吗?”凭着胸口上的吊牌,央视记者拔得头筹。
  杨锐其实是有所预料的,否则,他也不会费尽心思的去做什么专访。
  不过,眼前的人海依旧让杨锐心惊胆战,心里涌起一股念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依靠媒体而起的学者有很多,比如常常被人提到,以至于听到都觉得耳朵滚珠的霍金——此君自然是第二阶顶尖的学者,但他的声望和由此获得的关注与经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