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很严重吗?有什么能帮忙的?”郭威郑重的问。
  “很严重。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杨锐颇有些茫然。
  “说来听听。”郭威拉着杨锐坐在沙发上,又给他泡上热茶。
  杨锐想想,没有说太具体的内容,只将自己的猜测说出来,道:“杜邦可能想要我的PCR技术,他们斩断捷利康给我的红利,让我资金枯竭,继而提起诉讼……在美国打官司的成本很高,我没有钱,律师就不会帮我打官司,而这种专业的专利诉讼,没有律师,没有好律师和律师团都是很难赢的,最终,如果他们起诉成功,我可能要丢掉PCR的专利……”
  “但PCR是你发明的。”
  “是,但要在法庭上证明,必须要律师给我证明,优秀的律师团做这种事。”杨锐的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很充分了,他相信,只要有不错的律师团,他很容易就能赢下官司,但如果没有律师团的话,想赢就太难了,杜邦甚至不用打官司,不断的申请各种禁止令,不断的申请各种法律文件,杨锐或者杨锐请的廉价小律师就要疲于奔命了。
  最终,杜邦用不着等法庭的宣判,活活拖死杨锐即可。大型医药公司,或者任何大型跨国企业,都没少做这种事。
  郭威沉稳的思考,一会儿道:“说来说去,就是缺钱。”
  “缺很多钱。”
  “如果你觉得划算,那就先想办法找钱,实在不行,找北大或者外交部帮忙。”
  “我们说的可是美元,北大和外交部哪里有钱帮我。”杨锐苦笑两声,却是慢慢的有了想法,道:“也不是完全不行。”
  “你说哪里?”
  “不是北大或者外交部。”杨锐摆摆手,近乎自言自语的道:“不管杜邦是幕后主使,还是捷利康有什么想法,都不影响我原先的计划,还是先找钱,唔……说不定,幕后主使是杜邦,比捷利康还好点。”
  郭威问:“为什么?”
  “现在还不好说,我要试试看。”杨锐转头要走,又站住了,道:“郭叔,今天的消息很重要,你要帮我保密,一点都不能泄露出去。”
  “好。”
  “一点点都不能泄露出去,弗兰奇算是够朋友了,杜邦在没有发起诉讼之前,估计也有些保密准备的,至少不会让国内知道,您这边再帮我保密,我就有多一点的空间挪移了。”杨锐再三说明。
  郭威严肃起来:“我守口如瓶,另外,在英国的留学生,我也会叮嘱他的,你放心,他如果敢说出去,他就别想再拿公费了。”
  “谢谢郭叔。”杨锐像是地下党离别似的紧紧握住郭威的手,匆匆而去。


第634章
  知道问题的症结在于杜邦公司,杨锐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震惊、畏难和恐惧。
  去年收入400万美元的杨锐,和去年收入超过14亿美元的杜邦公司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作为一家从工矿转型到化学,从化学延伸到生物领域的巨无霸,杜邦旗下光是科学家就有10000多人。
  这是一家自己就雇得起第一阶的学者,玩得起顶级实验室的公司。
  而且,杜邦公司背后还有杜邦财团,那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大财团,威力无穷,能够影响美国政治生态。
  不过,杨锐很快还是冷静了下来,最起码,他强行抑制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就像是每一名坐在高考考场上的学生,若说畏难,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理由来畏难——考不好怎么办这样的问题,问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至少想过三遍以上。
  然而,畏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杨锐强迫自己,先从好的角度想问题。
  最好的理由,很快出现在杨锐眼前:当年的西斯特公司赢了杜邦的官司!
  甚至可以说是轻易解决了官司。
  关于西斯特和杜邦的关系,由于是著名案例,不少科技史里都曾涉及,杨锐从脑海中翻出它们,贪婪的阅读,以免自己去胡思乱想。
  西斯特公司推出PCR仪不到一年时间,杜邦公司就将西斯特告上了法庭,不像是很多漫长的专利官司那样,旧金山地方法院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将这个案子审理结束,西斯特公司大获全胜。
  这说明,西斯特公司赢的堪称轻松!
  而赢了官司的西斯特公司,他们掌握的专利壁垒并不比杨锐现在的厚实,事实上,他们能够依靠的就是两个主要专利,他们在耐热聚合酶方面的专利甚至还有漏洞,以至于日后再次引起诉讼……
  但不管怎么说,西斯特公司能赢,说明杨锐也有可能赢。
  当然,西斯特公司也是一家资产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它还是一家美国公司,并在科学界掀起了不小的声浪——这家随着里根政策而崛起的生物公司,得到了许多生物界人士的同情,而巨无霸的杜邦公司在公众眼里从来都是邪恶的。
  杨锐一边思考,一边在随身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首先是要筹集律师费,有足够的律师费,就有可能在法庭上堂堂正正的打赢杜邦,杜邦的筹码有限,他们能够拿出来的,不过是几篇70年代的论文,完全不符合学术界对专利权的认定,因此,只要能堂堂正正的打官司,又有律师费,杨锐赢面很大。
  想到此处,杨锐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筹钱”和“堂堂正正”两个词。
  追求“堂堂正正”的打官司,可能并不能堂堂正正的追求得来,杨锐将此放在后面,眼睛还是盯着筹钱两个字看。
  没有钱,是打不起官司的。
  与加尼卡公司的交锋,让杨锐深切的感受到了美国社会的公平的价格。
  本杰明是最能体现美国公平的律师,他不是最好的律师,但他在美国顶级律师行列,请到本杰明这样的律师,就意味着公平的天平不会向另一方面倾斜,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然后依靠证据来说话。
  为了让天平不歪的价格,是每小时2500美元。
  一个和解官司,本杰明与他的团队的计费时长超过了40小时,加上其他费用,最终收费超过10万美元,从和解金里拿走了三分之一还多,这还算是没上法庭的价格。
  而为了看天平歪不歪,杨锐还需要自己的公司律师和参与了专利注册的香港律师岳庭,这两坨人的价格合起来,大约是每小时1000美元。
  同样在这个和解官司里,他们又要分走将近三分之一的钱。
  最终,杨锐自己落手的和解金还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没有公司律师和香港专利律师们拿的多。
  这还算是诉讼胜利了,而且是快速胜利了。
  要是进入庭审,本杰明每场的收费是4万美元,一分钟的庭审也是四万美元,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穷人请的免费律师总是强迫他们认罪,因为免费律师不愿意上庭,准备太繁,变数太多。
  作为标杆,95年的辛普森杀妻案,耗时九个月,产生了5万多页的庭审记录,而辛普森的梦幻团队,收费1000多万美元。
  这就是堂堂正正的诉讼的价格。
  杨锐估计,最起码需要100万美元,才能支持自己与杜邦的官司,200万美元则会安全的多。
  正好是捷利康欠下自己的分红费。
  “杜邦算的真准。”杨锐吁了口气,又在笔记本上写上“成果鉴定”四个字。
  打官司也不是全拼钱的,他多准备一点证据资料,就能多一点的把握。
  西斯特公司与杜邦的官司,最后打成了学术官司,在学术界,这是有名的案例,律师固然重要,但律师和法官,最终还得听专家证人的,专家证人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学术问题上,自然只有学者们互拼的份,没有律师们反诘的资格。
  84年的中国,学术水平堪忧,但也不是没有亮点的,杨锐取代西斯特以后,这就变成了国际官司,国内有没有后盾,想来还是有些区别的。
  杨锐按捺住心情,重新看了一遍自己的笔记本,然后打电话买了去平江的机票,准备从平江转车回家。
  在北京就算能找到钱,找到的也是人民币,美元还是要想办法从辅酶Q10的工厂找补。
  打完电话,杨锐返回学校,找到刘院长申请提前考试——这自然只是过场,刘院长大笔一挥,道:“你今年期末面试通过了。”
  杨锐多问一句:“符合政策吗?”
  “怎么不符合,你的学术成绩在美国都得到了承认,更别说今年还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这样的学生还要强制参加期末考试,我们难道都是老古板吗?”刘院长说着自个儿乐起来了。
  杨锐实在没有心情聊天打屁,感谢了刘院长以后,再去找蔡院士修改去各地拜访的时间,他想集中在一周的时间里,尽可能快的拜访各地的委员,腾出时间来回家。
  至于回家的理由,杨锐未作解释,蔡院士也没有多问。在他看来,杨锐的成果通过鉴定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一个过场,还要不停的送礼,本来就有些为难年轻人。
  因此,蔡院士用铅笔在墙上的地图上画了个圈,即道:“现在京城有四名教授是成果评定委员会的委员,咱们争取用两天的时间全部拜访了,如果人家有事不在,那就等咱们拜访其他人的路上,再抽空拜访,反正,现在坐飞机经常要从北京转机的。”
  杨锐点头。
  “上海有两名教授,再加上南京的一位,这里一共是三位,我们优先拜访,剩下四名教授散在天南海北,实在来不及的话,就听天由命吧。”蔡院士画的几个圈很有理科的严谨,北京的圈最大,上海的其次,剩下的小圈多在东南,很能体现中国的学术圈分布。
  这还是国家计划的年代,等到高校流动彻底放开以后,马太效应会让北京以外的地方高校,尤其是坐落在特大城市以外的高校在学术方面黯然失色。连中科大都熬不下去,其他高校就更不用说了。
  蔡教授将圈子画出来,并不耽搁时间,他带着杨锐,杨锐带着礼物,先是重新拜访了前些天开了小会的北大教授,并与各个教授约定了拜访其他教授的时间。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