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6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所说的省级实验室是专指省部级实验室中的省级实验室,它是三个档次最低的一点,稍高一点的还有省部共建实验室,以及部级实验室,在省部级实验室泛滥以后,省部共建实验室往往就要挂院士的名字,尽管其本人并不真的会有多少时间参与。
  放在84年的当下,部级实验室就是最高级的了,省部共建和省级实验室等级略低,但也依旧是稀罕物。至于国家级实验室,刚刚开始评审,基本属于大牛们的专利。
  在这样的环境下,杨锐一名大二学生,准备着说我明年要申请省级实验室,没被人笑掉大牙,那是人家的牙口好。
  然而,今时今日不同往昔。
  诺贝尔奖的提名,对学者来说,就像是镀了一层金身似的,哪怕是外行人,也看得出此像不凡,至于肚囊里是木是泥并无所谓。
  世界范围内的第二阶学者,申请一个省级实验室算什么?
  的确,中国的省级实验室是很稀罕,可再稀罕,也不过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二流实验室,距离第三世界的国家级实验室,距离第三世界的院士们掌握的大型实验室还远着呢。
  而在中国960万公里的土地之外,那些世界第二阶第三阶的学者们,享受的是什么待遇?
  就生物学而言,第三阶的学者在美国,起码拥有一间固定资产沉淀超过千万美元,年固定经费超过百万美元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或者,就是在诸如冷泉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或者橡树林国家实验室此类超顶级实验室里工作。
  至于第二阶的学者,要么掌握着一间顶级实验室,要么就是在顶级实验室等着掌权。而在这些实验室里,一年几千万美元的经费,都是针对项目组的。
  美国之外的世界依旧广阔,衰败的大英帝国还有卡文迪许实验室,瑞士有保罗谢勒研究所,都是雇员几百上千,能以一己之力决定人类科技走向的实验室。
  对比起来,杨锐就申请一个中国的省级实验室,还是预备着明年申请,实在是谦虚的不能再谦虚了。
  “省级实验室也不好申请,各种条条框框很多,这样,我让校办公室出几个人,帮你整理一下。”校长大包大揽的接了过来,又道:“今年就按照省级实验室的水平来建设离子通道实验室,争取评一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出来。”
  按道理说,省和部是平级的,似乎不用区分部级实验室和省级实验室,但实际上,由于部委往往掌握着本行业里相当多的资源,使得部级实验室能够得到的资源也更多,相应的,申请也就变的更难了。
  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和省级实验室,也就有了一定的差距。当然,肯定不像是国家级实验室的差距那么大,但升级成功,也值得庆贺三天三夜了。
  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在蔡教授的帮助下,早先成为了校级重点实验室,这个牌子也就是将之与学生们的社团实验室区分开而已,真正要升级为省级实验室,还需要不小的努力,最起码,搞卫生都得遵循一定的条条框框。
  但不管有多麻烦,多一块牌子的好处就太多了,否则,各个实验室的负责人也不会傻子一样的耗费一两年的功夫去申请。
  而有校办公室帮忙,特别是北大的校办帮忙,杨锐就轻松太多了。
  他立即点头说“好”。
  分管财务的副校长有些苦,说:“40万美元的仪器和设备,用来申请省级实验室的话是够用了,但太着急的话,恐怕来不及调配。”
  按照他的想法,校长许诺的百万美元,肯定不会是全额现金,更可行的方式,是将公共实验室的一些较好的仪器设备调用过来,再用现金购买添置。
  比如说,公共实验室有一台用了一两年的岛津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调配过来用和新买的没什么区别,这就算是5000美元的投入了,同时,学校还可以向国内厂商再订购一台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人民币付款,价格就不用太在意了。
  然而,调配节省外汇,耗费的功夫却多,相比今年配置40万美元的仪器设备这样的要求,明年申请省级实验室,就等于默认了仪器成套且运转良好的要求,时间上的差距明显。
  校长却不管这么多,露出棕熊太后的威严,道:“有困难要克服,难不成让杨锐浪费时间,去和那起子官僚打交道?”
  副校长张张嘴,一脸被欺负的棕熊后妃样,无奈的应了。
  校长转过头来,再次面对杨锐,却变出了棕熊母后似的和蔼可亲样,翻开文件夹,笑道:“咱们继续看,学校能解决的,我们绝不含糊,学校不能解决的,我去找上级想办法。杨锐你继续说,不要有担心,更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做领导的,说到底就是给你们这些学者做后勤,学者以学术为武器冲锋陷阵,就和革命时期的战士一样,咱们现在的条件好了,一定要供应充足,我们多流汗,让战士少流血。”
  “那我真不客气了。”杨锐搓搓手,表情像望着鱼山的幼熊似的。
  “不要客气,不要客气。”校长突然有点心虚。


第710章 克隆
  杨锐嘿嘿笑两声,说:“我想开两个长期项目,想得到学校的支持。”
  校长松了一口气,笑道:“长期项目简单……”
  话说出口,他忽然有点心紧,问:“长期项目有多长期?”
  “十年计划,五年往上,开头两年可能没多少成果,但投入不会太少,这样的项目,基金会什么的可能通不过,得学校帮助,而且要设置专门的项目组,人员齐整。”杨锐眼神极亮,做学术的,一辈子最大的野望是什么?无人管束的无上限资金供应呗。
  为了无管束无上限的资金供应,学者啥话都敢说,什么臭氧空洞灭绝人类了,什么全球变暖灭绝人类了,什么超级细菌灭绝人类了,什么超级火山灭绝人类了,什么伽马射线灭绝人类了,什么外星开拓是人类的唯一希望了,怎么吓人怎么来,仔细看看,每个行业都能找到一打以上的骗经费理由,说的好像给他们钱,他们就能解决问题似的,科学虽然伟大,但在21世纪,还没伟大到这个程度。
  杨锐能闷着头奋斗两年时间,也就是为了无限接近这种学者的终极追求。
  无上限这种事,想想也就罢了,共产主义社会也不可能物质极大丰富到学者想做啥实验就做啥实验的程度,人家万一想爆炸个宇宙看看怎么办?或者多宇宙夹心冰激凌呢?
  无管束就相对比较好追求了,华锐实验室不用说,那是杨锐自己的,只要不败光了,想做啥做啥。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监管相对就多了些,最麻烦的是要不停的出成果,拿了基金会或者机构的钱,甚至要不停的报备,后期发展到极致,甚至有学者气的说:不想过用一瓶墨水还要用两页A4纸的生活。
  然而,该打的申请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这是穷国的弊病,欧洲国家财大气粗,长期项目都变成经常性的研究了,但老财主的生活方式和长工的生活方式注定是不同的。
  就中国眼下的穷酸程度,一个项目研究五年八年乃至十年,谁能受得了。
  两年不出成果,对学者来说正常,对长工来说,就是要饿死人的大事了。
  校长对杨锐的信心还没有足到放任两年的程度,不禁犹豫的问:“你要做什么项目?”
  “都是基因方面的,一个是长期的基因测序,达尔贝科教授提出的人体基因组计划,我很有兴趣。”
  这是个相对容易出成绩的领域,校长点头道:“可以,学校每年支持你……200万,不管你做成什么样,这两百万元人民币都雷打不动,如果出了成绩,到时候再说。”
  要是30年后,北大校长肯定不屑于用百万做单位,但在84年,一年两百万的固定支出,也得咬着牙才敢说。
  看旁边管财务的副校长的脸色,就知道有多难了。
  “第二个是克隆方面的研究,时间可能更久一点,我想做些类似核移植方面的工作。”杨锐腼腆一笑。
  核移植说的是细胞核的移植,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中取出细胞,然后将该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核卵中,就是克隆技术的早期设想,诞生于1938年。
  从1938年到1984年的46年间,希里格斯和天津金用蛙的胚胎核完成了这个构想,接着约翰戈登得到了更好的结果,再然后,是伊尔门泽和霍佩用鼠的胚胎细胞核培育出了克隆鼠,从而将核移植实验扩展到了哺乳动物的范围,最后,是今年的施特恩维拉德森,用羊的未成熟胚胎细胞核,培育了一只羊。
  在1984年,维拉德森的工作还是很引人瞩目的,蔡教授立即想起,问道:“你是想做哺乳动物的核培育?”
  既然羊培育了出来,那猪狗羊马牛还远吗?这种刷顶级期刊的机会是大家最喜欢的了,蔡教授自然以之猜测杨锐。
  “是类似的技术。”杨锐当然不能说,我想搞克隆羊多利。克隆羊多利用的可是体细胞,与胚胎细胞的区别在于,胚胎细胞天生就是用来诞生下一代的,体细胞却是隔大好几十天就有可能被搓澡巾搓下来的产品。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克隆羊多利简直石破惊天,要不是这样,一项38年就提出的技术,何至于到了97年刷脸刷遍全球。
  但是,就算只是细胞核技术,难度也是极大的,维拉德森身为丹麦人,能被蔡教授知道,自然是因为他做出了世界性的成就。
  这样的成就,在生物学界有个统称,叫“贵”!
  校长是了解这些的,不仅打起了退堂鼓,说:“克隆研究与基因测序之间的关系比较远吧,同时开一个基因测序的项目,再开一个克隆项目,加上离子通道实验室原有的离子通道的项目,会不会有些太分散了?”
  他说的也很有道理,别说是多一个克隆多一个基因测序了,就是离子通道的项目,往深入里做,几十亿的经费都和玩儿似的。
  基因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