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JMC》是如此难发的期刊,以至于之前苏帆就有借杨锐发表的意思。
  尽管《JMC》如此难以发表,但田兵和苏帆一样,都绝对相信《JMC》就是杨锐的自留地。
  看看最近一年,杨锐发表在JMC上的文章数量就知道了,第一作者的总数超过十篇,以离子通道实验室为单位名的论文数量超过十五篇。
  平均到12个月里,等于是一个月都要发表不止一篇的数量。若是平均到发表数量最频繁的半年时间里,那就更可怕了。
  这样的发表数量和发表频次,只能说明杨锐的水平远远高于JMC的需求,以至于杨锐的论文寄过去,就会得到优先处理。
  在欧美顶级大学,有这种待遇的学者还是很多的,比如著名的哈佛教授,或者知名的剑桥教授,他们要送一篇论文到《JMC》,也就是打个电话约时间的事,专门的审稿都没有意义,最低的底线是,哈佛的著名教授就是发表一篇错误的论文,也比一名普通学者的正经论文有价值。
  这就像是商品免检一样,当一名学者的自我要求远超于期刊社的要求的时候,期刊社再去以规章制度卡人,那就是将学者往外赶了。
  全世界的期刊不知几千几万种,生物学方面有名的也有几十上百种,是一片残酷竞争的领域,学者中的大拿,是有相当的特权的。
  田兵清楚的知道,杨锐就拥有想发就发的特权。
  “论文的署名……怎么算?”田兵只剩下这一个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不用杨锐说明,许正平即道:“如果数据和经费来自其他科研组争取的课题,在其他科研组未完全参与的情况下,你们并列第一作者,你的名字可以放在前面,如果其他科研组参与了,其他科研组的名字放在前面。另外,通讯作者永远是杨锐,这样可以吗?”
  “可以,可以。”田兵连连点头。
  要说起来,这样的条件算不上宽松,但实验室的潜规则就是如此,哪怕老板什么都没做,老板的名字依旧得是通讯作者,除非资金全部来自于你申请的课题。
  不说80年代,和裁军一样大裁减的科研经费有多难申请,就是到了连年提高的21世纪,能直接从国家乃至于学校申请到经费的学者都不多。
  即使是30年后,普通大学的教授,每年能够申请到的经费都不一定有10万元人民币,而十万元的经费,在一瓶试剂动辄数千元的时代,又能做得了多少研究?
  国家科研经费的大头,永远是给了排名在前的学者和教授们了,那些每年拥有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经费的院士或者长江学者,其名下的实验楼往往都不止一个,而他们申请到的经费,自然是要分拨给旗下的学者们。
  后者的回馈,除了通讯作者的名头以外,也不能再多了。
  80年代的条件更糟糕,获取资金的渠道更有限,科研老板的条件自然更苛刻。
  杨锐只要一个通讯作者,至多一个并列第一作者的名头,实在是优惠万分了。
  田兵也不是第一天做科研了,对此不仅浑不在意,更是有些感激。
  事实上,如果要冲着JMC去,就是杨锐不想写自己的名字,田兵也有可能将之写上去。原因很简单,这样更容易发表。
  若是纯为利益考虑的话,头上多一个通讯作者,或者多一名并列第一作者,并不会影响到学界对田兵的评价。
  杨锐见田兵同意,这时候才切入进来,和田兵聊起了限制性内切酶的种种研究,确认田兵有能力完成这个课题。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身为小牛一头,只是循规蹈矩的做科研,对田兵来说,是再简单不过了。
  许正平也悄然放心下来,在杨锐确认后,伸手道:“欢迎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我建议你先到实验室里来工作,调职手续的话,我们稍后一起给你们办。”
  “一起办?你们还招人了?”
  “当然,离子通道实验室早就策划扩建了。”许正平比杨锐还要有信心的样子。


第767章 地中海贫血症
  随着田兵的到来,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人数迅速扩展。
  接连一周时间,杨锐就挖到了三只小牛,分别是来自清华的田兵和焦阳平,以及来自北理的王思胜。
  这其中,焦阳平是将会成为院士的未来牛,端的厉害,这可以说是中国学者的最顶峰了,捋一遍30年的中国院士,数量还是相当少的,生物专业的就更少了。
  而北理的王思胜没有出国留学或讲学的经历,但还是能达到千人计划之水准,也是比较大的一条小牛了。
  杨锐也因此迅速将基因组和克隆学的研究给拉了起来。
  不止杨锐,许正平、蔡教授和刘院长等人,也是兴奋的抓耳挠腮。
  他们倒是没指望能抓到一头未来能成为院士或者长江学者的牛人,但在这个时间段里,国内一流学者本身就是稀缺的。
  要等到美帝国主义培养的大量学者回国,国内一流学者的数量才能勉强超过同时期的大熊猫数量。
  单论某个专业领域,仍然是大熊猫赢。
  就杨锐拉来的三个人,现在是清华和北理的中坚力量,那自然也就等于是北大的中坚力量,他们到除了清华北大以外的任何一所学校,都能稳稳的排到该校教授序列5%之前,是所有学校都会拉拢的对象。就是在北大,田兵、焦阳平和王思胜也是高等级的学者,值得费一番功夫去拉拢的。
  当然,小牛毕竟是小牛,还是没到不计成本的拉拢的程度,杨锐能动手拉来,令蔡教授和刘院长很高兴,但让他们自己去拉就不一定了。
  何况,拉人也得有一定的契机。
  应当说,《基因组学》的出版,以及《芝加哥读书报》的宣传,让跳槽到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学者们有了充足的跳槽理由。
  在这个年代,因为钱而调职是只能私下里说的理由,公开市场上,这是很不道德的行径,而大学学术圈又注定是一个小圈子,因此,哪怕是充足的研究经费这样的理由,也只有逼急了的小学者们才会用。
  到了田兵这样的年龄和声望之后,他能跳槽的理由,要么是和老东家谈崩了,要么就只能是为了崇高的理想,以及对知识的追求而去的。
  现如今,冲着《基因组学》的作者而去,也算是对知识的追求了。
  田兵如此,焦阳平如此,王思胜也是如此。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工作也变的轻松起来,算上之前的苏先凯和范振龙,以及许正平,杨锐旗下的研究员已有六名,基本与华锐实验室的规模相当。
  这些可都是多年科研汪以后,训练出来的真正的研究员,杨锐守着实验室观察了几天,基本放心下来。
  新来的三个人里面,田兵和焦阳平都是彻底的学院派,实验手法和填写报告的方式都是杨锐熟悉的,王思胜略有逊色也不算什么事儿,让许正平稍带两天,就熟悉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工作方法。
  如此过了一周,杨锐又从应聘的人中招募了两只头犬——待遇与来自北燕农学院的苏帆相当,招聘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再多招人的话,离子通道实验室也就塞不下了。
  实际上,到了这个程度,一个实验室的工作量已经相当大了。
  三人甚至从以前的单位带出了许多工作——或者叫做好处。
  周一上班,杨锐刚到实验室,就在实验桌上,看到了一封信。
  王思胜笑眯眯的放下试管走过来,笑道:“杨总,我之前收到的邀请,是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几所大学和研究所办的一个会议,全国性的,正好有三个名额,我想请您和许正平教授一起去,您看合适吗?”
  王思胜是新来的三名小牛中最年轻的一个,约莫三十六七岁,看起来还有些粉嫩,不知道的以为还是刚毕业的学生。当然,他这个年纪,放在国外,也就是刚毕业的PHD。
  王思胜拿出好东西来送礼,杨锐也有意笼络,立即道:“好啊,哪一天,你叫上许正平,咱们一起去看看。”
  “后天就是预会了,也是投递文章的截止日,然后再过两天就开会,地方就选在协和医院,他们前两年不是和世界卫生组织弄了一个合作吗?叫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中心,会议就在那里开,住宿在协和医院的招待所,另外有全程的自助餐,据说还有西餐。”王思胜说的重点自然在后面,他亮出手里的邀请函,笑道:“咱们三个拿正式的邀请函进去,能吃自助餐,另外还有三个副联,一个可以带一个人进去听讲座,但不能发言,也不能吃自助餐,您看,副联选谁比较好?”
  “你和老许商量就行了。”杨锐才不管这种事,只是好奇的道:“协和医院的招待所,现在也有自助餐了?”
  “这不是流行嘛。他们肯定是不能像华锐体育馆那样子对外营业,赚不回来。不过,对内不定期的搞一搞,大家都很喜欢。”王思胜笑着舔舔嘴唇,有些回味的意思。
  杨锐笑道:“你看起来常去。”
  “哪能呐,得有人邀请才能去,就北京协和这次,也是朋友送的邀请券。”
  “这么热门?”
  “您要去肯定随便去了,我就差点。”王思胜笑着摇摇头,道:“现在人,就认教授,前面带个副就不值钱了。”
  “写几篇文章就是教授了,别着急。”杨锐拍拍王思胜的肩,以做安抚。
  王思胜无奈的笑笑。他也确实是看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出成果的速度,才最终做出的选择,否则,在北大竞争教授,可比北理工要难多了。
  三天时间一闪而过。
  杨锐、王思胜和许正平,再加上赵平川等三名科研汪,坐上两辆来自捷利康的轿车,前往协和医院的世界卫生组疾病分类中心。
  赵平川原本在唐集中实验室里工作,当年分配给杨锐的科研组,做了很长时间。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成立以后,仍然经常性的找赵平川过来,时间长了,赵平川干脆征得唐集中的同意,转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