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7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健身时的人总是不那么好说话,享受美食的人总是比较好说话的。
  这个机会,在某位官员送来两只野鸡后,被托拜尔斯得到了。
  虽然85年的中国,野鸡并不少见,但杨锐还是盛情的邀请了托拜尔斯。后者自然是兴致勃勃的参加了品鉴,还特别带了瓶白葡萄酒来参加。
  白葡萄酒是从京城运过来的,开瓶以后,已经称不上美味了。
  不过,一群人还是吃的很开心。
  在托拜尔斯的要求下,厨师还走了出来,专门介绍这道菜。
  来自西寨子乡食堂的大厨褚万年有些紧张,来到桌子前面的时候,问:“就是给外宾讲怎么做吃的?吃猪肉的还得知道猪是怎么养的?”
  “老外就是这么个爱好。”老杨同志放下筷子,道:“老褚你就随便说,别说太快,让翻译再给他讲。”
  “哦。”褚万年踌躇的问:“是按照顺序说?”
  “你就给翻译说,随便说,让他选着翻译吧。”老杨同志总是很擅长简单解决问题。
  翻译无奈的道:“说吧,我也习惯了。”
  “哦,其实也简单,就是用猪油炸一下野鸡肉,炸熟了,再炒一下,慢火炖烂就行了。”褚万年快速的说完,手在桌子上拄了一下,又赶紧松开,道:“说完了,我就回去了?”
  “这就结束了?”翻译傻眼。
  褚万年点头,又看了一眼奇形怪状的多肉型美国人托拜尔斯,匆匆离开。
  留下的翻译,想了半天,在托拜尔斯期待的眼神中,道:“厨师说,首先要将处理切块后的野鸡肉放进猪油里炸,因为野鸡肉比较干,缺少油脂,为了好吃,就要有猪油的浸润。等到将鸡肉块在猪油中炸成金黄色,再将之捞出来,放一些调料快速翻炒,最后,才将这些野鸡肉倒入锅里,添加各种汤料和调料,用小火慢慢的煮熟煮烂……”
  杨锐深深的看一眼他,道:“做翻译也不容易呀。”
  “谁说不是。”翻译抿抿嘴。
  托拜尔斯用叉子弄起一块肉,放进嘴里,开心的咀嚼,像是在品尝刚才的厨师似的。
  “味道好极了。”托拜尔斯赞道:“这是中国人常吃的野味吗?”
  “虽然野鸡在中国分部的范围够广,但实际上并不常吃。”杨锐用英语回答。
  “因为做法很麻烦吗?”
  “也许吧。我也说不上来。”
  “真是遗憾,我还以为像是河鱼那样。”托拜尔斯道:“如果能像是河鱼一样就好了。您每天都能有新的灵感。”
  “没有人能做到每天都有灵感。”
  “说的也是,灵感来一次,就足够成名了。”托拜尔斯哈哈的笑。
  翻译在旁小声用中文道:“他们在聊野鸡。”
  其他人点点头,自顾自的吃饭。
  托拜尔斯继续道:“杨先生,不介意的话,能不能谈谈您在反向PCR上的灵感,您上次说了,但我想听详细一点。”
  杨锐点点头,道:“其实,主要就是湖水荡漾的波浪,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它很像是DNA的环。于是,我就想,DNA如果有一个环,我们让它们形成环,会怎么样……”
  杨锐很有讲故事的天赋,这或许来自于他做补习老师的经验。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反过来,是他讲故事的天赋,让他成为了金牌补习老师,以至于最终创业,成立了自己的补习学校。
  在杨锐看来,说服家长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因为家长非常之敏感,又对教学质量、价格、安全等等方面毫不让步,可以说,家长几乎都是难缠的顾客。
  比起说服家长来,餐桌上的随口聊天,随口讲故事,简单的就像是做算术题。
  托拜尔斯却是眼神越来越亮。
  他看过杨锐的采访,包括中文的采访和英文的采访,但面对面的聊天,更容易让他感受到杨锐说话的魅力。
  托拜尔斯认为,杨锐说话的魅力,这种仿佛演讲般的感染力,有一半是来源于杨锐帅气的外表的,他就像是一名年轻的政治候选人似的,一半靠脸一半靠说。
  虽然与专业的政治候选人相比,杨锐说话的水平仍显逊色,但考虑到候选人们往往经过了专业的训练,这些差距就很容易被托拜尔斯所忽略了。
  毕竟,到了杨锐这个位置的学者,还要能说会道的,实在罕见。
  “你是一位天生的故事人。”托拜尔斯小声说了一句。
  托拜尔斯突然感觉到了无比的轻松。
  达尔贝科提出的三点要求,托拜尔斯觉得,最困难的就是最后一条,完善杨锐讲故事的能力。
  在托拜尔斯看来,这种能力几乎就是天生的。
  而且极其难得。
  会讲故事的顶级科研学者,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科研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生活,科研是需要象牙塔外的供应的,怎样说服普通人供应自己,这个课题经久不衰。
  同样是说话,普通人从生理上来说,他们天生就爱听故事。
  人类这种生物,它天生就是爱听故事的生物,而非喜欢获取理论和抽象概念的种类。
  但能讲故事的高级学者寥寥无几。
  在“上古”时代,牛顿这样的学者还可以期待文章撰写者,或者科学史工作者,或者新闻工作者来完善自己的故事,然而,进入现代以后,再想依靠其他人来完善故事就不容易了。
  讲故事的能力更是普通人难以获取的。
  托拜尔斯有了这个认识,整个人都有些焦急起来,他略显匆忙的将达尔贝科要求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确认,也不管好坏与否,吃完饭就直奔邮电所。
  “达尔贝科先生,您一定要留下杨锐。”托拜尔斯打通了达尔贝科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达尔贝科懵懵懂懂:“我们当然要留下杨锐了,有什么问题吗?”
  “我强烈建议,您能面对面的与杨锐交流。我相信,有杨锐站在您身边,国会都会多拨钱给我们。”托拜尔斯的口气相当稳定。


第850章 顺路
  在获取科研经费比做科研还要难的年代里,每名学者都知道讲一个好故事的重要性。
  当然,大多数学者是没有机会讲故事的,公众只对数一数二的科研成果的故事有兴趣,做不到行业顶尖的学者,讲故事的能力再好,也是白费。
  而要做到行业顶尖,又要会讲故事,这样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就生物圈子来说,所谓世界一流的学者,或许就是几百上千人,而所谓世界顶尖的学者,能够做出世界级贡献的学者,恐怕就只有几十人了,这些人,还包括曾经做出了贡献,现在渐渐远离科研一线的学者们。
  如此少的数量,导致会做科研的学者,不一定会讲故事,而会讲故事的学者不一定会做科研。
  曾经的PCR的作者穆里斯算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学者,他是典型的反传统精英,大学期间自制精神麻醉剂,甚至开发新型的药物供自己吸食,博士毕业以后又多次跳槽,最终进入了私营部门,完成PCR以后,就整天冲浪,等着各种奖项落在自己的脑袋上。
  穆里斯讲故事的天赋与生俱来,他发表的第一篇《自然》论文是关于宇宙学的,据其所言,就是纯粹的幻想和瞎编,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士文凭。
  是否幻想和瞎编,后人难以评说,但在普通人眼里,这样的学者可是太接地气了。
  之后,穆里斯又将自己关于PCR的灵感,用女友、快车和盘山公路进行包装。
  在80年代,西斯特公司到处宣传PCR的时期,穆里斯每次演讲都会说这些东西。
  公众爱死了这种故事。
  穆里斯也因此过的很不错,做到了普通人眼中的功成名就,当他想要钱的时候,他就会去一些组织做演讲,无论是学校学院还是华尔街,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需求总是源源不绝的,一些有钱的私立中学偶尔也会希望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更不要说美国以外的各种组织了,穆里斯做一次演讲的价格一度高达10万美元,还要邀请方负责高等级的来往住宿。
  但在生物圈子里,最会讲故事的也就是穆里斯了。
  相比之下,做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两位,要不是因为双螺旋这个词还有点意思,根本让人想不起来。
  至于蛋白质和细胞就没有关心了。
  反而是牛痘和挤奶工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很是广泛。
  杨锐有意识的学习成功者方法,包括PCR的灵感获得的方式,也被他拿了大半过来——神秘的云南,山路十八弯的中国公路以及PCR,是杨锐为自己做的包装。
  如今看来,这种包装和讲故事的手法,也是异常的成功。
  当然,穆里斯也因此而默默无闻了,虽然他很会讲故事,虽然他仍然是一个放浪不羁的浪荡子,虽然他还在给自己做精神麻醉剂,虽然他还是截然不同于科研猿的冲浪男孩,但是,没有做出世界级的成果,就没有人关心他的故事。
  而在未来的日子里,穆里斯依旧可以冲浪,依旧可以做放浪不羁的浪荡子,依旧可以做精神麻醉剂,只是,他的生活不会再那般的潇洒,估计要在私营部门工作更久,做更久的科研工作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除非有一天,他再能做出世界级的成果,再讲一个漂亮的故事。
  在托拜尔斯眼里,杨锐就是少有的既善于讲故事,又善于做科研的稀罕天才。
  在电话里,托拜尔斯详细的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想,一力推荐,终于让摇摆不定的达尔贝科下定了决定。
  而他的决定,却是完全的出乎托拜尔斯的预料下。
  “我会尽快到中国来一趟的。”达尔贝科说:“面对面的与杨锐谈一谈。”
  托拜尔斯愣了好半天神,问:“您要到中国来吗?在国会的游说怎么办?还有国立卫生研究院……”
  “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介入不可避免的,这样也好,他们有丰富的储备和资源。”达尔贝科停了一下,道:“我想看看,杨锐和他的实验室,是否算得上丰富的储备和资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