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7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同化的目光躲闪开来。这样的手段太小气,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杨锐更没有将之放在眼里。
  如果说梁策对杨锐还有些许的威胁的话——就像是杨锐自己在西寨子乡的权力无边无际一样,梁策在卫生部系统内能够动用的手段,无论如何都是少不了的——蒋同化对杨锐的威胁就小的可怜。
  无论是学术还是背景,蒋同化其实都比不上杨锐。学术不用多说,已有诺贝尔奖提名的杨锐,在这方面完爆国内成吨的学者,就是比背景,蒋同化的狐假虎威,也没有杨锐的北大门生好用。蔡教授和伍洪波教授对杨锐的支持,基本是火力无限级别的,梁家对没有梁策的蒋同化的支持,就着实有限的紧了。
  除了小招数,蒋同化也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对付杨锐。
  本着知己知彼的心态,蒋同化到了饭桌上,就特意坐到了同桌。
  一会儿,大家又是谈起了药品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等等话题。
  杨锐仍然保持着谈话中心的地位,令蒋同化很是无奈,他插了几次话,都被杨锐轻描淡写的弹了回去。
  这是没办法的事,杨锐知道的比他多,根本就不用刻意为之。
  这种谈话,杨锐还真用不着脑海中的知识。
  药品生产是杨锐过去两年做的最多的工作之一,尤其是辅酶Q10,换了三种生产工艺,给了杨锐极大的学习空间。
  除了药厂里爬出来的学者,能有这种经历的学者,真没有几个。
  再加上杨锐有后世的知识积淀,有未来的发展方向做指导,不管是聊天还是操作,蒋同化都是远不及他。
  酒过三巡,眼见杨锐备受欢迎,蒋同化忍不住直接攻击了起来,道:“杨锐,听你说了这么多,我感觉你都能写本书了,不如写本书出来,给我们看看好了。”
  杨锐不以为意的笑一笑,道:“有时间可以写一本。”
  蒋同化眉毛一挑,没想到杨锐回答的这么大喇喇,不由呵了一声,道:“你这本书写出来,可是不得了,全国的药厂,都得买来看了,否则,都不知道以后的药品生产怎么搞了。”
  GMP委员会三十多个人,最终目标就是撰写一本《药品生产管理规定》,这样说,就是将杨锐往火上架了。
  然而,杨锐此时却没有要谦虚的意思,笑笑道:“他们如果不买来看,才是傻掉了。”
  “嗯?你这个话,可是自信的很,哎,得请大家一起听听。”蒋同化借着酒劲,向两边嚷嚷。
  算上筹备委员会的学者,还有几位卫生部的官员,酒店里总共开了七个桌子。
  本来自己的桌子自己说话,经蒋同化这么一喊,周围就都望过来了。
  蒋同化大声道:“杨锐要一个人写一本药品生产管理规定,大家听听他说的……”
  经他这么一夸大其词,故事的角度又不同了。
  蔡教授在旁边桌子,听到就皱眉了。
  伍洪波也紧张的望向杨锐。
  杨锐拿起酒杯,站了起来,先是一饮而尽,继而道:“蒋同化喝醉了,有点听不懂我说的话。不过,被点了名,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既不是恼羞成怒,也不是急躁的愤怒,杨锐喝过酒以后,依旧是风度翩翩的模样,说话更是引人好感。
  正在喝酒聊天的众人,表情再次变成了平静和微笑。
  这两天,杨锐和梁策之间的竞争,虽然始终没有正面碰撞,可仍旧是人尽皆知。
  总共就是几十个人的圈子团体,杨锐、梁策,还有现在的蒋同化之间发生的故事,都等于摆到明面上的。
  杨锐若是被蒋同化刺激的出点昏招,大家或许还乐得看戏,现在看杨锐头脑清明,文质彬彬,那当然还是看戏模式。
  杨锐没有给蒋同化说话的机会,轻轻的放下杯子,道:“大家今天都见过我了,本人杨锐,虽然年纪比较小,但因为比较喜欢生物学的原因,我最近两年发表了一些文章,有一些,大家或许看过。”
  喝了酒的学者们发出轻轻的笑声。
  “刚才蒋同化说到我要写药品生产管理,其实我对药品生产的确是有些想法的,当然,我没有资格去做药品生产管理规定,但我的确很早就做了药品生产方面的研究。”杨锐摊开手,道:“没办法,我最初开始做科研的时候,是没经费的,只能依靠外国药厂的赞助。恩……现在其实经费也不多,蔡教授,是吧。”
  蔡教授哪里玩过这种,愕然无语。
  周围人也愣了好几秒,然后才有人突然笑了起来。
  一会儿,全场爆笑,显然,杨锐的调侃模式,对于大家来说,还是相当新鲜的。
  说起来,也是有些许的危险。
  笑声中,杨锐松了一口气,再看看蒋同化,继而将目光移开,道:“我写过一些关于药品方面的论文,现在承蒙大家看得起……”
  杨锐拱拱手,又道:“我是准备将以前的论文整理一下,看能不能凑一本书出来,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写成,不过,总能写得出来吧。”
  蒋同化脸色不好,他没想到自己的话,反而让杨锐将自己推销了出去。
  GMP委员会刚刚成立,大家都是互相熟悉的阶段,谁能掌握话语权,其实是件非常敏感的事,杨锐的优势在学术——但若是真的写一本相关专著,而且得到认同,那可就不是简单的优势了。
  简直是碾压!
  做《规范》最终是要从学术角度来完成的,尽管免不了众多的政治因素,但政治更像是蜂蜜,是委员们的好处。
  “就等你的书了,不要等我们做出了规范,你写一本回忆录啊。”蒋同化也是开玩笑的语气,只是酸气浓重。
  杨锐微笑,道:“说不定多久,也许很慢,也许很快。”
  他向蒋同化眨眨眼。
  蒋同化只觉得有凉气从尾椎窜上来。


第891章 写两本
  在补选GMP委员会的委员期间,杨锐就准备要写一本书了。
  做学术的,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往往都是出书。比起演讲、论文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书籍的说服力是最强的。
  即使以最低的标准来看,书籍在说明问题方面,也有着极大的先天优势。
  论文通常用于说明一个问题,或者一组问题,但若是想要说明一系列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就需要书籍似的篇幅了。
  关于药品的问题,自然都是冗长而连锁的问题。
  80年代的中国,对此并没有系统化的研究。
  杨锐却不同,即使不考虑脑海中的资料,他也是国内接触医药产业链最多的人,因为他做了去铁酮,就等于接触到了制药产业的最上游,他做了PCR,又接触到了仪器和设备制造,辅酶Q10的三种生产工艺,更是让他接触到了漫长的生产线。
  除了销售部分,杨锐现在基本是医药产业链全制霸的状态。
  而国内药厂,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销售。
  国内也基本没有药品销售的概念,GMP委员会更不涉及到销售。
  这样的背景,让杨锐出书几乎变的水到渠成。
  事实上,当杨锐自己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都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两年多以来的工作,竟然有这么多涉及到了医药领域。
  这或许也是杨锐受到了后世的影响。科学终究是为了人类而服务的,越是直接涉及到人的项目,就越受到重视,杨锐读研的时候,他所接触到的圈子的气氛,就是生物医药不分的,杨锐做的工作也不免要触及到边缘。
  不过,做研究本来就是比较任性的事,越是高端的学者越是如此,因为世界是任性的,自然科学领域更是任性,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就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得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并不能做到我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传说中的跨领域的学者,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立志做跨领域的学者吗?怎么可能!希特勒还想要做画家呢,最后还不是只能将占领区的名画都搜刮一空以圆梦。
  跨领域的学者,多数只是因为他们的实验数据跨领域了,于是不得不跨领域而已。学一门新的学科是多烦累的事啊,没有哪个学者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为了一门以后可能永远都用不上的学科,他们也就是遇到了相关领域的问题,于是仗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强行跨了领域而已。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是传说中的复合型人才,读书的时候就读了一堆的证书出来,物理化数学全面发展,考虑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跨了领域,评价这样的学者,只能说,人家才是真的任性!
  杨锐要写书,向来是不难的,关键问题在于写什么样的书。
  接下来两天,杨锐干脆没有出门,就躺在床上,思考这个问题。
  思考也可以被理解为补眠,GMP委员会的补选,还是很耗了他一些精力的。实验室的工作也不轻松,现在确实需要回回血了。
  晚间。
  景语兰提了一小包菜回家,发现杨锐又是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不由的有些奇怪。
  在她的印象里,杨锐向来都是忙忙碌碌的,这样连着两天睡大觉,还是很不常见到的。
  想归想,景语兰也没有叫醒杨锐,轻手轻脚的关上门,甩掉鞋,就将食材放进冰箱里,只留下几块切好的排骨放进砂锅,卟嘟卟嘟的炖了起来。
  将排骨煮起来,景语兰再进房间换衣服,她有点想洗澡,但是想想杨锐在外面,还是放弃了,就拿了一本书,坐到阳台,边看边等时间。
  阅读是件很愉快的事,景语兰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
  夕阳西下,阳台的光线不足,景语兰才惊觉过来,连忙合上书,准备去看厨房里煮的排骨。
  转过身,却见杨锐不知什么时间也坐了起来,就在客厅的沙发上抱着一本书,听到声音,将头抬了起来。
  与杨锐四目相对,景语兰莫名的感觉到心情极好,问道:“起来了。”
  “嗯,睡饱了。”杨锐轻轻回答,又道:“我闻到香味,就把砂锅关小火了,应该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