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8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愿意吃。”杨锐将一盘肚仁清空,继续道:“富人呢,也不愿意吃爆肚,因为它是下水,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说,爆肚它两不靠,既不是穷人的食物,也不是富人的。”
  王博不明所以的看着杨锐。
  “我说你的问题两边不靠,是因为官僚和监管,都不是律博定的核心。”杨锐顿了顿,又着重道:“京西制药总厂,它其实也是两边不靠。”
  “嗯?”王博这下子才来了兴趣。
  “官僚是政界的事,监管是商界的事。而律博定,它其实是学术界的事。”杨锐撇撇嘴,道:“你们报纸上说的话,都是些大众论点,但大众论点,能解决学术问题吗?就比如王编辑您,您懂什么叫抗心律理论吗?”
  “不懂。”王博乖巧的道。
  “是呀,你不懂,你怎么判断抗心律理论是对是错?”
  王博无言以对。
  “我不是说你,但你们,都是爆肚。”杨锐再夹起一块食信,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食信是羊的食管,嚼是嚼不烂的,但是嚼起来特别爽,隔着桌子都能听到声音,只是到最后,还得整块吞。
  王博听着杨锐发出的咀嚼声,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好想是爆肚。
  “杨委员,您说的话,我可写在报纸上了。”王博想起自己的目的,勉强来了一句。
  杨锐浑不在意的道:“写就写了。”
  “其实,有许多读者来信,都是关心这件事的,我能不能拿给您,您看着回复几篇。”王博趁机多要求了一句。
  杨锐瞄了他一眼,道:“我只回答学术问题。”
  王博想了想,问:“怎么就算是学术问题?”
  杨锐并不解释。
  “我找人看过以后,再来找您?”
  “随便。”
  “在哪里找您方便。”
  “就这种地方最方便。”杨锐说过,再夹起一块食信,发出令王博恐惧的声音。
  “那……我先回去了,赶明儿,请您看我的报道。”王博告辞离开,匆匆回报社,写文章去了。
  就今天的采访,他觉得能拿到更多的读者来信。
  杨锐却是坐在爆肚冯的店里没挪窝,只是努力的将桌面清空。
  没等这项工程完成,又有一名记者找上门来。
  “杨锐杨委员吗?我是《首都经济》的记者……”
  “等会,我把钱交了,咱们边走边聊。”杨锐掏了钱,又提醒道:“明天的蘑菇头,三份,您别给忘了。”
  “好嘞。”
  “走吧。”杨锐招呼了一下《首都经济》的记者,态度和蔼。现在的记者的作风是不坏的,毕竟没有狗仔队的毒害,基本都能像是正常人一样聊天。
  《首都经济》的作者则有些疑虑的问:“咱们去哪?”
  “我想想啊……”杨锐沉思片刻道:“再吃羊有点不太好吧,吃个豌豆黄?没意思。卤煮也是下水,昨天都吃了……算了,就吃羊头肉吧。”
  记者绝倒:“头肉和下水,算是一回事吧。”
  杨锐转头,很是严肃的看着他,问:“你是来找茬的,还是来采访的。”
  “采访,当然是采访。”
  “采访要严谨,下水就是下水,头肉就是头肉。”
  “但都是羊的。”
  “我倒是想吃牛头肉,现在也没卖的啊。”杨锐感叹一声,安步当车而去。
  记者连忙跟上,没等到地方,又是碰到一名同行。
  两人互相看看,自然而然的跟在杨锐的身后。


第932章 大报
  王博心不在焉的坐在办公桌前,手底下忙碌着,心思却不在这里。
  窗外的阳光明媚,也不知树上的小鸟热是不热。
  知了的叫声令人烦闷,怎么就没有熊孩子来把他们抓走?
  “小王,想选题呢?”主编的声音充满了关心。
  王博一个激灵,坐直了,道:“是,有些想不明白。”
  “不用多想,就写杨锐。要是没东西写,就出去转转,要不然,就找杨锐聊聊去。”总编和颜悦色的说着话,顺便提起王博桌边的茶壶,帮他的杯子里蓄满了水。
  王博“哎呦”一声:“别别别,我自己倒就行了。”
  《京华早报》的编辑部是个小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单位十几二十年,以后说不定还要再干几十年,因此,上下级的关系并不很分明。尽管如此,也没有总编给小编辑倒水的理由。再怎么说,人家还年长你二十好几岁呢。
  总编以前还是很注意保持自己的威严的,当然,现在也是很注意,因此,他倒了一杯水,就顺手将壶放在了桌面上,同时笑道:“谁倒不是倒,行了,你忙你的,我今天就是个大闲人。对了,我叫老吴给你留四分之三个版面,能填满不?”
  王博眼角跳了跳,问:“配图不?”
  “你要配图,就给你一个版面。”
  不仅王博的眼皮子跳了,其他的记者和编辑的眼皮子也跳了起来。
  《京华早报》是个地方性的小报,要论起来,比那种国企和大单位自己的报纸要大一点,加上在北京的缘故,也比一些地方性的小报要有影响力,但再怎么有影响力,它归根结底,就只有四个版面。
  四个版面的报纸,就是一张新闻纸,折叠对开,中缝两边是两个版面,反过来又是两个版面。
  换句话说,现在的小报,就是一张纸,两面印刷,最后再对折一下完事。
  像是后世动辄几十个版面,甚至还有上百个版面的报纸,在85年的中国基本是不存在的。首先没有那么多的内容刊登,最重要的,是没那么多纸张浪费,你卖的贵了,一般人也不愿意多花那五分钱。
  对于小报的编辑和记者们来说,他们通常用来竞争的版面单位,就是四分之一个版面,再小就属于豆腐块了,通常属于没什么内涵的东西。
  王博以前常写豆腐块,所以在报社和外头,都没有什么影响力,更不用说声望了。
  整版的文章,王博是一次都没登过。
  “您真给我一个版面?”王博的声音都有点小激动了。
  这就等于说,下一期的报纸,有整整四分之一,是让他来写的。
  此等待遇,不算新鲜,许多老记者都得到过,但王博没得到过啊。
  对他来说,这可是一次事业的跃升。
  以后再走出去,别人都得高看两眼,最起码,有资格单独去企业拿个红包什么的吧。
  王大记者——虽然有这种称呼的记者多了去了,但想想还是挺带感的。
  哎,姓嫖就好了,姓这个的人少。
  总编则是不以为意的道:“你写好文章给我看,要是还有之前的水平,我就给你一个版面,而且配图。”
  王博咬牙切齿的道:“您放心吧,我一定写出来。”
  “得是言之有物。”总编叮嘱一声。
  “肯定。”王博有点心虚,报纸一版能上四五千字,配图也不可能配太大,四千字总是少不了的。
  四千字要写的言之有物,可是不容易的。
  总编呵呵的笑两声,道:“整版的写作手法什么的,我就不和你说了,图我建议你重新拍一张,把杨锐拍的再好看一点,就他那张脸,我看都能增加销量。”
  总编说着哈哈的笑了起来。
  王博听明白了,连忙站起身,拿起包,道:“我现在就去拍。”
  “去道具室,把那个莱卡的相机拿上。”总编递了一张条子给王博。他们报社也没有专职的摄像师,记者出门自带相机是惯例,当然,新买的照相机一向是要放旧了才允许用的,只有极少数的时间,才会被当宝一样的祭出来。
  办公室里,同年入职的韩金杰望着王博离开的背景,小声嘀咕一声:“我怎么就没落到这种运气。”
  坐在韩金杰对面的正是老吴,他之前带过刚毕业的韩金杰,因此笑一声,道:“这说明人家抓热点抓的好。”
  “我也写过杨锐这事的评论。我后来还想采访他的。”韩金杰说到这里,有点激动道:“谁知道他只接受一家报刊的一个记者的采访,王博就比我早去了几天。我再去找,人家都不理我,你说他傻不傻,我采访和王博采访能有差?”
  “肯定有啊。”老吴笑笑,低声道:“你想,王博现在肯定特在乎和杨锐的关系吧。”
  “那肯定。”
  “所以说,他写的东西不说让杨锐高兴吧,至少不能不高兴吧。”
  韩金杰醒悟过来,不屑的道:“勾结!”
  一句话把老吴给气的:“怎么说话呢,这就叫勾结了?你小子,别让王博听到,要不然,总编非得臭骂你一顿不可。”
  “我也没说错,咱们做记者的,执行的是社会监督的责任,就写让人高兴的东西,要记者做什么。”
  “得,你监督去吧,看谁让你监督。”老吴懒得教训这小子了。
  韩金杰缩缩脖子,他其实也不是这么楞,就是快活快活嘴而已。
  骑着自行车出门的王博,也觉得自己的挺快活的。
  杨锐不出意外的再次出现在了饭店里。
  他每天接受采访的时间,就是三餐时间。
  没错,早餐也接受采访,就是时间短了点,熟悉的记者都不爱约,都是新人才想办法混个脸熟。
  想到新人和老人的区别,王博很是自豪的抬了抬头,他如今已经混到晚餐派了,这是三餐里时间最长的,而且,晚餐通常也更好吃,不像是午餐派的,经常只能跟吃小吃。
  不过,听说还有健身派,时间更长,对此,王博并不在意。健身多累啊,也不好写笔记,万一不小心练出一身的肌肉疙瘩,那多难看啊……
  “杨委员。”在满福楼的二层,王博见到了杨锐,不等落座,就已经口水直流了,问:“今个儿吃铜锅涮肉?”
  “一并白水羊头,你吃羊头吧?”杨锐和王博也有点熟悉了,笑眯眯的问了一句。
  王博哈哈一笑,道:“您掏钱,我啥都吃。”
  杨锐不缺钱,每次都是他请记者,此时笑道:“那就好,老北京的白水羊头,我是吃了几次都不腻,就是单吃有点乏味了,咱们配着涮肉一起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