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博哈哈一笑,道:“您掏钱,我啥都吃。”
  杨锐不缺钱,每次都是他请记者,此时笑道:“那就好,老北京的白水羊头,我是吃了几次都不腻,就是单吃有点乏味了,咱们配着涮肉一起吃,我觉得挺合适的。”
  “我也觉得合适。”王博爽的不要不要的,道:“您别说,我上次吃白水羊头,都好几年前的事了。羊头肉煮烂了再冰镇,切的薄薄的,香!铜锅涮肉是热的,羊头是凉的,配合!”
  “羊头煮的时候也要用冰水,煮沸了换水,得换七道水才能出锅。”杨锐补充道:“非得这样子搞,它才没膻味,而且煮的烂。其实羊头本来就不膻,就是样子难看了点,咱们只吃肉,不看头。”
  “对对对。杨委员是美食家。”
  “不敢当,吃货而已。”
  “吃货这个词好,这个词好。”王博赞了又赞。
  最近这段时间,最热乎的新闻就是杨锐和三木公司的口水仗了,尤其是在北京城里,大伙儿都喜欢看中国学者和外国公司的你来我往。
  王博对于自己抓住这次的机会,还是非常重视的,也不在乎拍拍杨锐的小马屁。
  要说中国人和外国公司的口水官司,国内其实是不老少的,但大部分,闹将上一两个星期,不是一方理亏而去,就是有和事佬介入,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的方案。
  杨锐却不一样,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他是将这个口水官司打了两个月,都没有要停的意思,参与的媒体还越来越多。
  要是换一个人,这会儿不知道要遇到什么人来掺合了,杨锐却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反而搞的声势更加浩大。
  私底下,王博听说杨锐是拒绝了好几位重量级的和事佬,这让他更加重视每一次的采访。
  弄不好,也就采访不了几次了。
  “对了,还有两位记者一起过来,咱们先点菜,再要个锅子,吃着白水羊头等。”杨锐挺客气的招呼王博坐下,又给他要了啤酒,自己要了一壶茶。
  王博看看周围环境,乐呵呵的道:“还有要您等的记者?”
  “青年报的记者。”
  王博一惊:“中青报?”
  杨锐微微点头。
  王博的脑袋里顿时翻江倒海起来,这个级别,有点高啊。
  大家一起聊天,有点不好抓重点啊,太高屋建瓴了,咱家报纸的读者不喜欢呀。
  “两名记者,都是中青报的?”王博小心翼翼的再问一句,两人同来,规格不小啊。
  杨锐却是微微摇头。
  王博稍微安心了一点,如果只来一个人,或许还可以聊点不那么高高在上的话题。
  他正想着,杨锐又开口道:“还有一位是《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二代华人,好沟通。”


第933章 创造历史
  《旧金山纪事报》是美国排名靠前的大报,读过新闻学的记者基本都知道。
  比起中青报,这个消息其实更让王博震撼,因为《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出现,意味着杨锐和律博定的故事,要传播到海外去了?
  作为跟踪报道了此事个多月的编辑,王博算是很了解律博定的前身后事了,他更是知道三木公司为何一直支持京西制药总厂,并且支持许多媒体与杨锐打擂台。
  老实说,如果不是杨锐为人和蔼,又肯请客,私下里或许还给某些记者送了红包,媒体根本不会讨论的这么激烈,早就一边倒的将这个话题玩坏了。
  王博此时不禁想,三木公司知道此事以后,会怎么办?
  怕吗?不一定。
  气的要死是肯定的吧。
  王博抬眼看了看杨锐,小声问:“您怎么找了旧金山的记者来?”
  “我之前做的PCR,在美国打过官司,当时就引起了一些新闻热,当然,现在的热度过了,但旧金山的华人记者还记得,所以,和三木公司的纠纷,就被他们知道了。”杨锐说的很淡然,也是实话实说。他本人并没有去联络美国的记者,是因为他不知道何时应该将火烧上美国本土,还不如顺其自然。
  毕竟,他的底牌就是一张,律博定是毒药。
  这就好像玩把把都要押注的扑克,虽然你知道自己的底牌是最大的,但每一把的押注太大了,仍然会后继乏力,而且,你得备着有人使阴招。
  杨锐最畏惧的其实就是此点,做制药公司的都是好斗派,不是喜欢斗,而是被迫斗,从药物选题到药物销售,这条生态链上面,就没有一环是轻松的。杨锐如今做了三木公司的敌人,遭遇些阴招什么的,也实在是不用奇怪。
  王博却是用佩服的眼光看着杨锐,道:“就您这样的频率,我看接下来,您在美国的热度,明星都比不了。”
  “要看和什么明星比,和中国明星比在美国的热度,我是有机会赢的,和美国明星比,就不行了。”杨锐故作谦虚的样子,引的王博一阵笑。
  笑过,王博也轻松了下来,正好有羊头肉送上来,两人也不管有人没到,甩开腮帮子就吃。
  讲道理,夏天并不是一个吃羊头的好时间,但冰镇过的薄切羊头肉,吃到口中,却是香的不行。
  它的主要滋味就是香,还有既嫩又韧的口感,组成薄切羊头肉独特的风味,与羊排、羊腩、羊腿等其他部位相比,羊头肉的口感是最独特的,基本没有其他肉类能够模拟。
  杨锐如今的身体极好,每天不管是身体的运动量还是大脑的运动量都很大,因此向来吃的很多,对于羊头所谓的温热,更是丁点都不在乎。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夏天,他还不吃这种薄切的冰镇羊肉,白水煮过的整只羊头其实更好吃,不仅因为大块吃羊头肉更爽,而且因为整只煮过的羊头有羊眼和羊脑,更是难得的美味。
  在猴头有健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年代,羊头是不甘示弱的美味。
  不过,京菜毕竟是比较讲究的,整只的羊头,长相狰狞,颇为可怕,实在是不好上酒桌,一些不吃羊头的女士男士,看着你掏出整只羊眼塞进嘴里,再勾着头死命的掏羊脑髓,估计非得一抹胸口,吓昏过去,醒来以后,还得呜咽着吃一把鱼肝油,喝口淡菜汤,说:我是吃素的——植物挖你们家祖坟了?
  在这方面,羊头受到的待遇与榴莲是差不多的。
  薄切羊头算是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片出来的羊头肉已经看不出原状了,如果不告知食材的话,大多数人都能吃的很爽。
  杨锐对此不忌口,自然吃的更爽。
  王博与之后来的两名记者,施义和梅奇伟也都是很爽。
  施义在中国青年报工作,又是京城人氏,自然吃得羊头,梅奇伟是旧金山的二代华人,也吃的利落,就让杨锐有些啧啧称奇了。
  “我还以为美国人只吃羊肉,不吃头脚内脏。”杨锐看着梅奇伟将一盘子羊头肉扫空,颇为失落,他总共就买了三盘,以为无论如何都能给自己剩一半的……
  梅奇伟哈哈一笑:“美国人不吃的东西才卖的便宜呀,我小时候,家里都是尽量买便宜的食物的。”
  王博微微惊讶道:“美国人也要挑便宜的买?”
  “东西总是有贵有便宜的。”对自己的中国同行,梅奇伟就比较腼腆了。
  一会儿,铜锅羊肉摆起,四个人各据一角,大嚼起来。
  吃的最多的,仍然是梅奇伟。
  “好吃!”梅奇伟一点都不在乎其他人的目光,每次都是三两口,就扫光半盘肉。
  等到一桌肉吃完,开始涮素菜的时候,大家突然都有了说话的兴趣。
  出于国际间的礼貌与展现大国风度,两名中国记者都紧着梅奇伟先采访。
  杨锐于是重新阐述了自己的立场,为了避免语义上的错误,又用英文说了关键的单词。
  英语不像是中文,中文的专业单词你不懂,你还是能读出来的,运气好还能猜出来,英文就很看运气了,杨锐担心自己用了中文,梅奇伟回去再找人翻译,最后搞一个四不像,于是干脆就帮他拼写在纸上。
  说完这些,杨锐又说了国内的一些情况,梅奇伟总算是全部弄明白了。
  “这么说来,您确定律博定是有问题的?”
  “但我没法证明。”杨锐摊开手。
  “您需要什么来证明?不是有很多人吃了这个药吗?”
  “但它的长期毒性很隐蔽,除非做专业的医学分析,或者临床试验,否则,我没办法证明心脏病人是吃了心脏病的药死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严重的心脏病人,死于心脏病并不奇怪。”
  “专业的医学分析或者临床试验很难做吗?”
  “耗时耗力,而且很贵。”杨锐停顿一下,道:“还需要服用律博定,国内是凑不出这样的资源的。”
  “您想三木公司去做吗?”
  杨锐大笑:“三木怎么会去做。”
  “他们的药物,他们不需要证明自己吗?”
  “除非FDA要求,不过,FDA已经通过了律博定,所以,我想他们也不会要求。”杨锐不用说FDA和大型制药公司的关系,他们本来就是相生相克的,FDA是不会有意找茬的。
  “但中国的药厂,需要GMP委员会的通过,才能生产和销售律博定。”
  “是的。”
  梅奇伟想了一会,用手指点了点笔记本,道:“如果您说的是真的话,应该有不少人吃了律博定,而发生危险吧?”
  “应该死了不少人。”杨锐直接说了一句,又摊开手,道:“可惜我没证据。”
  “但死者的家属,会愿意找吧?”梅奇伟忽然眼前一亮,问:“若是发生集体诉讼的话,那些大的律师公司,一定会抢着搜集证据吧?”
  杨锐愣了一下,不得不说,这个主意是极好的。
  药物致死的集体诉讼,一个人赔几百上千万美元的都不多,几百上千人要赔多少?上万人要赔多少?解了这个案子的律师,一定会愿意花点钱去搜集证据的。
  不过,这就与历史不相符了。
  但是,管那么多呢。
  杨锐微微点头:“你这是个好主意,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