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8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牌的旁边,还贴了有红纸,几个力透纸背的大字,挂在那里,写的是“中山装”、“洋装”、“毛衣”“西装”等几个字。
  倒是门内趴着做活的老师傅给人以安心的感觉,只见他将缝纫机踏的飞快,手底下左移右晃。
  杨山只觉得对方动作利落,立即兴奋的上前交谈起来。
  老裁缝面露微笑,不时的点点头,看起来很有派头的样子。
  80年代正是西装流行的时代,远比三十年后还要流行,而且,这个流行的时间节点是非常清晰的。1983年以前,国人是不敢穿西装的,尤其是体系内的干部和工人,穿西装的绝无仅有,但是,随着中央领导人带头穿了西装之后,这股风气就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以至于做中山装的裁缝,不得不改学西装。
  就中国的流行文化来说,穿西装的重要性,或许是第一级的。它是一种开放的表征,以至于中国领导人有次身着中山装会见外宾,还被外界疑惑,中国的改开是否要回缩了——回应此事的,是五位常委身着西装的集体亮相。
  这次集体亮相,也彻底引爆了中国的西装文化,不仅是年轻人结婚之类的场合会有西装出现,许多人出门都会穿着西装以示正式,就像是杨山老爷子一样。甚至于,还有人穿着西装打篮球,跑步的。
  当然,全国人民整齐划一的购买西装,并不代表着西装裁缝,或者品牌西装的产能就会大幅度提高,于是乎,就有两种西装出现在了市面上,以填补空白。
  一种是所谓的洋西装,实际上就是国外的二手西装,或者洋垃圾,整船的运入国内以后,或经清洗熨烫,或者就直接销售出去,价格便宜且质量上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
  另一种就是转行的旧裁缝了。
  “黄家裁缝”的掌柜兼师傅,就是转行的旧裁缝,不过,旧不旧新不新的,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事。国内原本就没有几个能做西装的裁缝,83年转行的就算老资格了,84年入行的若能拜个师傅,也算是老裁缝了,至于黄家裁缝,虽然是今年入行的,却是做了三十多年的老裁缝,和杨山很是说得来。
  一会儿,杨山就确定了要做的样式和布料——样式和自己的一样,布料尽量用好一些。
  杨迪倔不过老爷子,只好迂回道:“最起码把杨锐找来吧,量体裁衣,做衣服不量怎么做?您说是不是,黄师傅。”
  黄老裁缝呵呵的笑,说:“都行。”
  老爷子想想也是,却是道:“先把钱交了,杨锐那小子有钱,到时候让他出了钱,不像话。”
  杨迪没办法,道:“那算多少尺布?”
  “大概身体体重多少?”
  “身高?比我儿子高20公分,胳膊腿的稍微粗一点。”杨迪将儿子谢震拉过来,先是拍了一巴掌道:“让你小子光吃不长个子。”
  谢震叫冤也没用,被老裁缝拉在一遍,仔细的摸了一遍。
  “给260吧,算你们便宜点,本来要三百呢。”老裁缝给报了价。
  “这是南湖的两倍价了。”杨迪不满意了。
  “料子好。”老裁缝冲着杨山笑。
  杨山很满意:“就得用好料子。”
  “这是我们店里最好的料子了,满四九城里,您找不到更好的。”
  杨迪不信,道:“太贵了,要不然,我们再去别处看看。”
  “这样……我再便宜30块,230最低了。”老裁缝拉了一把杨迪,又道:“老爷子出个门不容易,你忍心他陪着你四处转悠啊,车费也不便宜吧。”
  出租车的确是不便宜,随便坐坐就过十块了。
  杨迪犹豫了一下,道:“220块,我再喊侄子来量身。”
  老裁缝一副痛苦抉择的模样,片刻后拍了一下大腿,道:“得嘞,您都这么说了,我就让给您了。220,我亏本做了。”
  杨山很满意对方亏本,当即道:“给杨锐打电话,让他来量身。”
  一个小时后,又惊又喜的杨锐出现在了小巷子里。
  “先试衣服。”杨山不由分说,先将杨锐交给了老裁缝,自己站远了一点看。
  还是二姑杨迪看不下去,小声给杨锐说清楚始末。
  杨锐哭笑不得的站在店中央,两手伸直了让裁缝量体,眼睛瞅着爷爷的装束,有些发呆。
  此时的杨山,站的笔直,如松树一般,衣服下摆几乎到了裆部,前襟束着脖子,最令杨锐惊讶的是袖口,正常的西装,是衬衫露出袖口一厘米,杨山的西装,却是盖住了手背。
  杨锐此时赫然发现,老裁缝量胳膊的时候,竟然也是量到了自己的手指末端。
  “袖子做太长了吧。”杨锐小声说话。
  老裁缝微微笑:“你看电视里的领导,都是这么穿的。”
  杨锐回忆了一下,没印象。
  “也不会这么长吧。”
  “你不懂。”说完,老裁缝回到门帘后的小隔间,珍之重之的拿了两个相框出来。
  里面的照片,正是身着中山装的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讲话的照片,袖至手背。
  “这是中山装。”杨锐说。
  老裁缝再微微笑,拿出了另一只相框,正是前两年,领导人身着西装亮相的照片。
  杨锐非常服气,他还从来没有注意过,原来中国领导的服装,竟然都是大一号,袖超长的版型。
  “过两天,我要参加老战友的聚会,你和我一起去,就穿这套衣服。”杨山同志一锤定音。
  ……


第974章 沽名钓誉
  军区招待所内,灯火通明。
  杨锐挽着爷爷的手走进其中,立即被耀眼的勋章给闪瞎了眼。
  杨山同志突然有些近乡情怯的站在了门口,有人来问,亦只是哆嗦了两下嘴唇。
  杨锐于是代为回答道:“我爷爷以前是大湖营的通讯员……”
  “您是杨山同志吧。”门口负责迎宾的也是位军人,却是浑身透着机灵劲。
  杨山点点头,说:“你知道我?”
  “知道,我们军长给我们说了,您当年为了送一份信过去,半夜摸着敌人的战壕边儿爬过去的,嘴里就叼着拉环手榴弹。”迎宾的军人快人快语,说的杨山老怀大慰。
  杨山不禁回忆往昔,道:“叼着手榴弹是真的,那是怕被敌人俘虏了,把信给丢了。摸着战壕爬就是吹牛了,敌人也不是泥捏的,战场上动不动就有诡雷地雷的。敌人的暗哨也很精神的,都怕被人摸上来把命给丢了啊,所以晚上都睁大了眼睛看着呢。我当时,离敌人战壕最近的地方,也有几十米远呢。”
  “离着几十米远爬过去,也很了不起了。”
  “没办法,营部计划凌晨发起进攻,必须通知策应部队,我们几个通讯员,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杨山说到此处,忽然有些伤感了。
  “我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活下来的人,要为了死去的战友,更好的活着。”一位满胸勋章的老人,来到了杨山面前。
  “老营长……”杨山看着对方,一时间老泪纵横。
  “不哭不哭,你说你,比我没小几岁,怎么就老是又哭又叫的。”老营长莫名的想起当年的话,顺口就说了出来。
  杨山更是情绪激动。
  杨锐站在一边,没有参与到两人的交流中去。那是属于他们的空间,他们的时代。
  周围人则是用各种眼神,打量着杨锐。
  没办法,在这个老革命与老革命子女聚集的场合,有生面孔出现已经很容易吸引注意力了,像是杨锐的打扮,就更加的吸引注意力了。
  杨锐如今的西装,除了颜色上略有差别以外,与爷爷的基本类似,看起来像是亲子衫似的。
  若是正常的西装,其实也没什么关系,男士西装的样式,远没有多到不撞衫或不重复的程度。
  然而,杨锐的长袖大码西装,显然算不得是正常的西装。
  在场的老革命与老革命子女们,基本就是穿着着两种衣服。
  一种,是军装配勋章的模式,但并不是太多。现在的军人太多了,不像是后世,大家需要身着军装,来证明自己是这么一个群体中的一员。85年距离建国才36年,距离抗战爆发才47年,战争幸存的军人们虽然老了,数量却并不少,他们的子侄更多。
  另一种,就是西装了。
  随着几位常委集体西装出席,现在身着西装已经是政治正确了,更别提年轻人们喜欢时髦的追求。甭管是第二代、第三代的革命子女,早都穿腻了军装,更不会在这种场合里穿军装。
  不用分别哪位是现役军人,哪位是退役军人,哪位是政府官员,哪位是下海从商了,知根知底的大院子弟,现在都是将西装当正装了。
  不过,年轻人和中年人里,没有一个人,是身着杨锐这种长袖大码的西装的。
  杨锐不仅是被老裁缝忽悠了,老裁缝估计也是被忽悠的一位。
  中国领导人的确是一向喜欢长袖大码的西装,就是看30年后的照片和新闻,也会发现,中国领导人穿着的西装,一向是长袖大码的。
  这大概与中国的衣着美学有关,中国人对衣服的概念,向来是遮蔽身体的,而西方的衣着却是为了显露身体曲线的。
  为了调和这种矛盾,专门给中国领导人制作衣服的红都公司,就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中式西装,宽大而非修身,遮蔽而非显露。
  国内的西装业刚刚开始,老裁缝自然而然的学了红都的风格,也恰恰符合老爷子的审美观。
  但在年轻人中,长袖大码的西装可不流行。
  事实上,基本就没人穿。
  大院也是有时尚风气的。
  前些年,带着绿军帽就是时尚,再两年,骑自行车也够帅气,同时期的大院子弟,也以身着来自父辈的将校服为傲。现如今,属于男性的时尚自然是西装了。
  可以是意式的双排扣紧身西装,也可以是尾巴开叉的英式单排西装,还可以是O字型的美式宽大西装,就是窄小的H型日式西装也很受欢迎,唯独中式改良版的西装,在圈子里无人问津。
  爷爷辈的都穿这种西装,年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