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9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杨锐并不准备在论文发表以前,谈论《自然》之类的话题。
  这样的事情做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去说。
  在欧阳仕忙着给小白鼠做“胎教”的时间,杨锐就铺开阵势,写了起来,顺便教谷强、孙正初等人英文写作。
  别看后世的研究生六级英语都没过就能写英文论文,那也是多年经验积累出来的,就80年代的环境,买本英文学习资料都困难的年代,杨锐的经验,妥妥的是金砖级的。
  于是,刚刚休息了几天的研究员们,再次无怨无悔的进入了加班状态。
  杨锐倒是稍微清闲了一些,在等待欧阳仕完成实验的时间里,随意的招待着前来参观的学者和官员,偶尔进行一些表演性质的实验。
  一切都平静的像是山坳里的池塘似的。
  就连欧阳仕在完成了最后一步后,都没有发现,杨锐已然第一时间将论文给寄出了。
  反而是实验室的食堂里,一群不相干的研究员兴奋的讨论着《营养学报》和《英国营养学报》谁强谁弱的问题。


第1071章 进展
  在85年的当下,杨锐对自己做的性别鉴定的技术,还是颇有信心的。
  胚胎的性别鉴定,原本就是胚胎移植的最高门槛。
  何况是PCR发明不久的时间。
  PCR可谓是生物技术领域近些年诞生的最强通用技术,对生物学的影响不亚于瓦特蒸汽机对工业界的影响。
  而且,PCR的影响还更快更强。
  如果说工业革命期间的每间机械工厂都有一台乃至于多台瓦特蒸汽机有些夸张的话,现代生物实验室,每间都有一台或多台PCR仪,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当然,任何技术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越是通用的技术越是如此。
  在PCR刚刚诞生的1983年,学者们还有些茫然,但是,到了85年的当下,众多的应用已经被开发了出来。
  用PCR做胚胎鉴定就是一项刚刚开发出来一年的技术。
  在此之前,胚胎鉴定还在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的方法,做起来很复杂,正确率也不高,起码是不能与稳定95%准确率的PCR技术相提并论的。
  就国内的情况,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做性别鉴定,许多实验室的正确率只有80%。
  听起来似乎不错,80分放在考卷上的话,似乎还是个优良的成绩。
  然而,80%的正确率在实际应用中,基本可以说是灾难,几乎难以使用。
  假设某个农场主需要100头小母牛犊,结果最终得到了80头小母牛犊,还有20头小公牛犊,由此带来的麻烦可不是优良所能解决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传说中的小牛犊肉了。
  饭店当然很喜欢价廉物美的小牛犊肉,农场主们可不喜欢。
  100头牛是如此,100万头牛又会怎么样?
  想想中牧公司的需求,就能理解这项问题的严重性。
  对中牧公司来说,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母牛,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扩大种群,至于小公牛,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可不怎么样,最重要的是,他们做繁殖是用美元的,而零星的卖肉只能得到人民币。
  换言之,80%的正确率,对中牧公司来说,就是额外的20%以上的外汇开销。这当然是难以忍受的开支。
  对大牧场主们来说,准备卖肉的100万头公牛里,突然出现20万头母牛,吃的不少,长的不胖,肉还不美,还不能当小牛犊肉卖。最后,还不如不用性别鉴定和控制的方案,自然生长,再将小母牛转手卖掉的方便。
  所以说,准确性和正确率,是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的要点。
  在前PCR时代,畜牧业在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方面,并不是很成功,大部分的农场主和农业机构,都不会采用这份既要花钱又没什么效果的方案。
  而在后PCR时代,极高的准确性和正确率,带来的就是革命性的变化了。
  不过,杨锐的论文并不准备考虑这份革命性的变化。
  他的论文,更多着眼于PCR的应用。
  身为PCR的发明者,再次拓展PCR技术的范围,原本就是一件期刊社喜欢的噱头——学术期刊也是需要噱头的,比如说,用爱因斯坦大脑细胞做的实验,就比无名氏的大脑细胞做的实验更引人关注。
  而学术期刊终究是一种期刊,他们也是需要关注度,需要学者们的认可的。
  当然,仅此一点,并不足以登上《自然》。
  毕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著名期刊,噱头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杨锐真正有自信的地方,还是他设计的引物。
  引物是做PCR的前提。如果将PCR形容成是一台电脑的话,引物就这台电脑的应用程序。做不同的实验,就要设计不同的应用程序。21世纪的引物已经有通用的设计模板了,工作相对简单,可以比喻成是电脑的操作系统,但在1985年,刚刚诞生不久的PCR技术,更像是一台复杂的大型机,既没有操作系统可用,也没有容易的输入输出方法,每次研究,都需要额外的设计和专门的应用程序。
  这时候,杨锐设计的引物,其实就是一个极好的范本。
  杨锐相信,会有很多学者,愿意看一看他亲手制作的pcr引物的。
  尽管远远不能称得上完美,但是,学术哪里有什么完美之事。
  另一方面,杨锐又将自己的论文,同步寄给了达尔贝科等学者,既是与之做进一步的交流,也是敲敲边鼓的意思。
  通过信件来交流工作,这是西方学者几百年前就很熟悉的事了,高斯的一些研究,还是从他往来的信件中搜罗出来的。
  而在电子邮件普及以前,各国的学者基本还是维持着这种交流方式。
  反正,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几天或者十几天的延迟时间,算不得什么。
  达尔贝科等人也很乐意了解杨锐的工作。就生物学目前的发展来说,拳头人物就是那么几个,杨锐勉强也能位列其中,大家自然有要了解他的意愿。
  总的来说,杨锐要在《自然》上发表论文,不像是国内期刊那么容易,却也不是太难。
  就是杨锐自己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影响力,这一篇论文,也可以算作是一次尝试了。
  杨锐安静的等待,顺便继续指挥着遗传工程实验室进行系统化的实验——第一批10只西门塔尔牛,被牵入了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后院。
  临时制作的牛圈略显简陋,但西门塔尔牛们大约是不在乎的。
  几名实验员都好奇的打量着这些牛,对于习惯了黄牛的人来说,健壮的西门塔尔牛,确实显的高大健壮的多。体积上,有点像是中华田园犬和二哈的差距。
  孙正初和王子昂,迅速的为10头牛做了体检,并且记录了数据。
  他们两人都是传统的遗传学家出身,常年为动物解决生理问题。
  新来的十头牛,也就变成了孙正初和王子昂的责任。
  杨锐基本不用再行管理,他不懂养牛,也不懂得怎么照顾牛的幸福生活,事实上,他也用不着做这些。
  现在,所有的点都已攻破,所需要的,就是按照之前的顺序,再来一次罢了。


第1072章 胚胎到
  首都机场。
  文泽林和姜志军偎依着取暖,双眼有些无神——冬天起床太早,就会有这样的后遗症。
  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几名研究员,倒是比较有精神的样子,像是谷强同志,就不停的在候机楼里面晃悠,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饱含着整夜没睡的亢奋样儿。
  来自中科院下属的遗传所的几名学者,则是紧皱着眉头,似乎处于某种沉思和意念的玄妙状态。
  窗外的雾气,不经意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越来越强烈的光线,伴随着轰鸣的飞机声,搅的人精神衰弱。
  头顶的广播也是颇为烦人,直到它念出了“375”的名字,文泽林和姜志军一下子跳了起来。
  “来了!”
  有的人喊出了声,有的人只在心里默喊。
  “去叫杨锐了。”文泽林着急的去喊丰广汉。
  遗传工程实验室统共就这么小猫两三只,负责做保安的更是只有丰广汉一个人,倒是利用率颇高。
  丰广汉的耳朵其实一直竖着呢,听见文泽林的招呼,也就是憨厚的笑笑,道:“杨主任说了,等人来了再报告,让我不要着急。”
  “他还真坐得住。”文泽林远远的看了一眼坐在门口的杨锐,有心去喊,想想还是算了。
  自从吕寿的事情以后,文泽林等人面对杨锐,都觉得身形有些矮。
  没办法,吕寿的野兽之名不说是冠绝京城,那也是地方一霸。要说他有如此下场,并不令人奇怪,不过,像是文泽林等人,都以为吕寿最终撞上的铁板会是另一名官二代,而非杨锐这样的学者。
  杨锐的做法,既是出乎意料,也令文泽林、姜志军和丁十一心有戚戚焉。
  安静而焦急的等待了30分钟后,终于有人从通道中走了出来。
  这一次,丰广汉不用人去喊,快跑着去通知杨锐了。
  杨锐放下手里的资料,稍微整理了一下,再将之交给丰广汉,步伐轻盈的走了过来。
  文泽林三步并作两步的跳过来,道:“杨主任,看你的了。”
  “有我什么事啊,我就是来看看的。”杨锐笑眯眯的,他刚刚都是在读文献,现在满脑子还都是各种数据。
  不管做什么事,成就感都是一项很重要的属性。现在的杨锐就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因此,他不论是工作还是继续学习,都不会觉得太痛苦——一般性的痛苦还是有些的,但是想想众人膜拜的场景,再加上是自己喜欢的项目,大致也就是比网游练英雄苦一点罢了。
  文泽林就不明白了,以为杨锐是在谦虚,遂道:“整个项目都是您主持的,不看您看谁啊。”
  “看谷强他们了。”杨锐呶呶嘴,又笑了,道:“你们这个公司,初期的产能如何,也就看谷强他们的效率怎么样了。”
  文泽林此时醒悟过来了,笑道:“杨主任说的对,你是总掌全局的,不能被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