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15章 破坏者谢洛夫
  通常死个几百人,对于印度来讲只能说是日常,就拿孟买来说,几年前发生骚乱警察镇压顺便造成了上百人的死亡,没有任何人关心这个问题。远在欧洲的人甚至都不会知道这个消息,因为没人觉得印度人也算人。这要是发生在东欧的苏联集团,那就是世界上的大事了,两个阵营炮火全开打口水仗没有一个月都不算完事。
  想要知道自己的对手在什么地方是重兵布防,而且绝不会放弃,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找一个政治氛围比较浓厚的报纸进行记录,看看一年当中除了美国自己之外,提哪个国家最多次数就行了,当然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除了美国人自己,肯定提及最多的国家是苏联,这表明美国最重视的国家并非是自己的盟友,而是他最大的敌人。除了苏联之外,提及最多的几个地方是和苏联对峙的欧洲,东方封锁住西伯利亚的日本,和中东的钉子以色列,这几个地方是支撑美国全球战略的支点,欧洲陷落美国就会输掉冷战,日本平推苏联就会冲破美国的包围网、以色列就更加不言而喻了。这三个地方如果出事,两个国家就可以考虑来一场核战争决定人类命运了。
  除了这三个热点地区,加上美国同文同种的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有数的几个国家。剩下的地方,死多少人也不会让美国有心理负担。换句话说苏联想要动脑筋的地方其实不多,在欧洲铜墙铁壁的对峙和日本那边美国压倒性的海军优势下,苏联要改变自己的全球态势,就必须要南下、南下还是南下。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从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选择或者规划的路线都是南下、不是土耳其就是波斯湾、甚至是阿富汗。
  苏联在任何方向上的破局,都没有南下的收益巨大,而且苏联早就在中东地区布局,在这个方向上动手,会有一定的基础,为了掩护苏联南下的企图,谢洛夫可以毫不留情的挑拨伊拉克内战、也可以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做交易、必要的时候挑拨印巴来场全面战争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印度达哈维贫民窟,达哈维是孟买规模最大的贫民窟,谢洛夫不知道这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多少人,但粗略估计,人数至少也有二十万。陪同在谢洛夫身边的还有孟买的警察局局长,不是内务部、内务部是大陆法系国家的警察部门的称呼,印度的组织结构是来源于英国。
  “谢洛夫将军,为什么要来到达哈维,孟买有很多别致的景色,比如印度门、阿旃陀石窟群等等的地方,有你们苏联人没有见过的风光!”这位警察局长叫做辛格,是印度非常常见的人民,而且从外表来看,应该是锡克人。
  锡克人和一般印度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锡克人一般孔武有力,不像一般的印度教徒都在吃素,矮子里面拔高个,可以算是南亚的战斗民族,至少在抵抗和平教徒的时候,表现远远比印度教要强得多的多。
  “辛格局长,我是一名安全干部,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看起来大义凛然,实际上狗屁不通的万金油对话,谢洛夫现在也是驾轻就熟,说起来没有一点障碍。如果这位警察局长知道谢洛夫是在考虑怎么炸掉达哈维的话,一定会为了祖国和谢洛夫拼命,可惜他不知道。
  “贫民窟在印度不意味着居住者都是赤贫的人,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当起个体户,一些区域还发展出了特色产业,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产首饰闻名,有的地方以生产陶器闻名。”辛格局长喋喋不休的介绍道,似乎害怕谢洛夫因为这件事情看扁了印度,自从印度独立之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般的地方官员此时也远远没有后世那么逗比,总体来说社会风气还是向上发展的。
  但是关于这种说辞谢洛夫也只能说呵呵,这么无耻的话是怎么说出来的,还指望自己相信,真以为自己是欧洲那群脑子都坑的白左?就算是欧洲,白左也是从七十年代之后才得势的,至于退化成圣母更加是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事情,不然的话谢洛夫还用得着做长期规划么,现在直接去平推欧洲不就得了?
  “我知道,迁徙自由嘛!”谢洛夫微笑着扫了街角一坨类似于便便的东西,然后当做没看见继续瞭望,绝大部分房屋都是由易燃品搭建而成,贫民窑的道路都不能称之为街道,只能用一条又一条的胡同才称呼,几乎大部分胡同的直径都不到一米,连两辆自行车并排而行都做不到,整个贫民窑缺水十分严重、一旦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谢洛夫此时把自己的思维带入成为一个圣战者的思维,而整个贫民窑的几十万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如果由他来策划袭击方案,首先要挑选一个气候干燥温度很高的月份,在一天中的夜晚动手,因为从心理上来讲,黑暗会放大人们心中的恐惧,会让局势更加的混乱,而这里的条件如此恶劣,初步算了一下,一旦袭击开始死了上万人都是轻的。如果还算成功,说不定可以吧这里面的人一锅端。
  “从安全角度上面来讲,辛格局长,这里面的治安怎么样,难道不准备多派警察过来巡逻么?”谢洛夫装作一副安全专家的样子好意提醒道。
  “谢洛夫将军,我们印度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人们知足常乐,没有这么多的治安问题,这里面的样子其实远远没有外表这么可怕!”这位孟买的辛格局长这么说道。
  因为谢洛夫不懂印地语,借助翻译的话需要仔细的思考一下,所以造成两个人的对话其实不多,想了半天后谢洛夫才哦了一声,他明白了辛格的意思,这个意思其实就是明说,整个涉及到达哈维贫民窟贫民窑,确实存在着警力不足的情况,而且孟买政府也没准备管,换句话说没人在乎这些印度低种姓人的死活。
  能把责任推卸的这么文艺,谢洛夫必须表达自己的钦佩。几个人进入到了达哈维贫民窟深处,穿过长长的而又曲折的胡同,仔细就近观察着这里面的风貌。整个过程中谢洛夫尽量不看任何里面的人,他害怕自己动恻隐之心。为了苏维埃,他下令杀过匈牙利人、杀过波兰人、杀过德国人、策划过伊拉克内战,到了现在为止他已经记不清,因为自己的出现有多少本来不用死的人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但这一切都不会让他有哪怕一丝的犹豫。
  他有着后世的记忆,从共产主义出现的百年里,尤其是苏联解体之后、中国默不作声的时代,一批又一批所谓的专家学者让共产党或者共产主义为了很多人的死亡负责、不管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应该死,是不是真的犯罪被镇压,都成了英雄,数不清的不知道是在领美元还是在领欧元的公知,不断的从历史事件或者直接造谣来表达共产主义的痛恨。不断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共产主义是多么的罪大恶极。
  但从来都没有人想过,谁来为共产党成员的死亡负责?谁为印尼共产党覆灭被杀的百万成员负责,谁为伊拉克共产党争取独立被清洗掉的成员负责?谁为了南美每时每刻都在被抓住枪毙的共产党负责?都没有,只有让共产党不断的道歉再道歉,用着社会主义的网线天天为敌国唱赞歌。而后世的俄罗斯更加有意思,苏联都解体二十多年了,才想起来斯大林的伟大,没人可以救他们。
  如果非要有不公平的存在,谢洛夫希望降临在敌人的身上,为了胜利,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事情不会十全十美的发展,有发展就有牺牲,如果非要有人为了进步付出代价,他希望是别人付出这个代价,横穿完达哈维贫民窑的谢洛夫转过身来,冷漠的看着贫民窑深处的人影,心里面平静如水。
  “辛格局长,我虽然不了解印度的国情,不过我认为,孟买政府应该对这里进行一下规划,贫民窑最好还是拆除比较好。”谢洛夫冷淡的提议道,“这里面的安全隐患太大了!”
  “谢洛夫将军,不会出什么事情的!”辛格十分轻松的回答道,局长大人也送了一口气,其实他不愿意进入到这里面,现在出来了感觉心情都好了不少。
  “哦,我只是一个建议!”这可是你们自己的选择,谢洛夫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回到苏联领事馆,谢洛夫以航拍照片作为标注,加上自己的亲历开始制定计划。这个计划不一定会现在就用,但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等到苏联需要战争爆发的时候,这个计划就会出现。


第316章 伪善者谢洛夫
  首先必须放下心中的怜悯,仔细回想了自己的职责,坚定信心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不利的,身为一个克格勃,他应该如何做完全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不能沾染上任何一点国际主义的气息,在桌子上奋笔疾书的谢洛夫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倩影,其实注意到了,只是没有隐瞒自己的妻子。
  台灯下面的谢洛夫,脸色就像是一座万古不化的冰山,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冷血的光芒,贫民窑的几十万生命,在他的笔下只是一个实行计划的必要数据而已。这种表情让侧面看到丈夫脸颊的瓦莉娅都有些陌生,他从来没有见过丈夫在国内的时候露出过这种表情,这是他第一次和丈夫有目的的出国,却见识到了谢洛夫的另外一面。
  “为什么你制定的计划总是血淋淋的呢?也许我今天才算见到了你最真实的一面!”瓦莉娅等到丈夫停笔之后才幽幽一叹,低声道,“尤拉,也许我们并不需要这个计划,你曾经说过,计划在没有实行的时候只是计划,百分之九十九的计划永远不会面世……”
  “当然,这只是一个计划,计划不实行就什么都不是!”谢洛夫一边把自己制定的计划收起来,他只是趁着自己现在还记忆深刻起草一份草案,完善的计划必须等回到莫斯科在补充,这可是一件大事绝对不能走漏消息。至于前面那句话,只是糊弄糊弄瓦莉娅,省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